《三国骁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骁将-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公,可弃樊城,取襄阳暂歇。”第二把火大获全胜之后,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中谋主的地位彻底得到了稳固。
    关张二将之下的刘宪,眉头再次皱起,这个诸葛亮还真是够“死心眼”的,现在还抱着——逼刘夺襄阳的念头。
    “奈百姓相随许久,我安忍弃之?”刘备面上显出了愁容,新野一县就有近十万百姓相跟随。这幅重担,刘备是万万推脱不得的。
    诸葛亮自然不会劝刘备“撂挑子”,一个“仁”字可是刘备的最大资本,“主公可令人遍告百姓:有愿随者同去,不愿者便留在樊城。”
    “安民公告,此事就有宪和、公祐去办。”刘备倒真有些刘氏老祖宗刘邦的风范,知人善任。
    简雍、孙乾二人踏前一步,拱手领命,“主公安心就是。”俩人都是内政型人才,这点事情自然不成问题。
    “渡江用船,就有二弟操办。”关羽久在樊城巡江(汉江,不是长江),各渡口船只属他最明白。
    “兄长放心,弟自办齐全。”
    刘宪看着就要下令散会的刘备,终是站了出来,先向刘备行了一礼,“主公,末将有一事敢问关将军。”
    “元度尽言。”
    “敢问关将军,沿江可搜罗多少船只?”有意无意的刘宪白了诸葛亮一眼,却是让左手的诸葛亮、徐庶二人瞧得清楚。
    嘴角一翘,徐庶随之也揶揄的望了诸葛一眼。
    诸葛亮胸前羽扇略一顿促,接着便再次恢复了正常定律。
    “大船二三十,小船**十。”关羽略略的估摸了一下,给出了一个颇为客观的数目。
    刘宪嘴角一咧列,转而向刘备询言,“敢问主公,此番南去,随在左右的百姓黎民估有几许?”
    “这……”刘备眉宇一皱。他虽说不出具体数目,可也知道这个数目很不小。
    “主公在新野七年有余,裕民仁德,百姓做歌: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此便可见主公是人心所归。新野,大火之中付之一炬,这般情形下十万新野民众定会跟随左右。
    再看樊城之民,宪敢断言,不少于九成的民众也会跟随主公而去。
    曹操是何等的名声,兖州人脯,徐州民屠,官渡杀俘,邺城掘水(掘漳河倒灌),狼藉若此樊城百姓有几人敢留?”
    “二十万百姓扶老携幼,还有那民间家私,军中粮秣兵甲辎重,如此巨大单靠百十艘船只几日能渡完?”刘宪遥指西北,“曹操数十万大军倾涌而下,不日就可抵达樊城。”
    “到时,主公如何应对?”真真的——时间就是生命,刘宪征战沙场十年,却从没遇到过这样急迫的战事,心中暗自感叹。
    实际上刘宪这一刻并不是在质问刘备,而是在问诸葛亮,在问徐庶,在问关张赵……
    “若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备何生哉!”刘备很清楚,刘宪‘问’的并不是自己,所以在第一句话上他只是定了一个基调,“然刘备资质庸碌,诸公谁能教我?”
    “主公,樊城周边有七座荆州水寨,三大四小,何不拿下那四座小寨,以补充我军渡船?”徐庶说话间还有些忐忑,他有点拿不准襄阳那边的反应。
    “元直所言甚是,主公尽可出兵讨之,亮敢断定,襄阳定不敢阻碍。”诸葛亮看的得出刘备的忧郁,立刻进言。“前日,亮已遣散百余人在襄阳各处,宣扬刘琮降曹之事,荆州军此刻人心惶惶,战必胜也。”
    刘备两眼一闭,口中甚是无力的说道,“如此,二弟、三弟、元度、子龙,就有劳你们走上一趟了。”
    “主公放心,各取一千精锐足以。”
    “切记,自取这四座小寨,万不可再生事端。”
    “是。末将得令。”
    关张刘赵,四将得了军令,先去军中取了四千精锐,然后有关羽遣人指引,分头到各渡口取来船只。
    张飞直接引一千骑军到樊城东三四十里处,去取那座荆州水寨。而关羽、刘宪、赵云则是各领一千步卒,渡江到对岸。
    待到日落时分,四座水寨大小船只三百余艘尽在樊城几处渡口等待,而四座水寨的近万荆州军士除去逃散和放走的三四千外,余下的都在船上做劳。
    这六七千人,自然不可能收编了事,但想要走也至少要等渡江之后。
    便是有了这三百余大小战船的助力,还是花了将近两天的时间才算渡完。而就像诸葛亮说的那样,这两天时间里,襄阳城空有十万大军,蔡瑁、张允却始终不敢露头出来一探。
    熊熊的烈火映红了大半个江面,刘宪策马立在江边,看着四百多艘船只被付之一炬,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可惜、不舍,尤其是这里面还有三百余艘战船。
    这火堆里可是不乏艨艟、斗舰啊!
    “刘将军,可是舍不得?”诸葛亮清亮的声音在刘宪身后响起。
    两匹马,另一个应该就是徐庶吧!刘宪心中暗咐,策马转过半身,果然是他二人。双手一抱拳向诸葛亮、徐庶见了一礼,“自然不舍,三百艘战船,足可组建起一支过万人的水军,我在淮南时,皖口若是有这等水军,丹阳、豫章亦能为我所供。”
    “哈哈,将军数年来纵横徐豫,所得粮秣已然多不胜数,便是绕了江东两郡又何妨?”徐庶打马行到江边,“我相信,将军来日定可有一只比这更强大的水军。”
    刘宪两肩头一耸,这前世的毛病是真的很难改掉,“我水战外行,再好的水军放我手里也白搭。但想在荆州立足,没一支说得过去的水军,是很难办到的。”
    “荆州立足”,闻言,诸葛亮笑了,“将军既也有此意,何不随我共劝主公?”
    “我说的立足荆州是败了曹操之后,可不是在此之前。”刘宪用白眼珠子再次瞄了诸葛亮一眼,随后一拱手,打马飞去,只留下身后一脸惊愕的诸葛亮、徐庶。
    “败曹操?”诸葛亮、徐庶都是一脸的惊愕。刘宪那不经意的语气中,流露的却是一股信心十足。
九十二章 “主公”
    “主公,这袭杀城门之将便是那日在阵中纵我的两位将军之一。wwW、只晓得姓魏,至于名甚、哪里人氏都是不知。”望着正与文聘争斗的魏延,刘宪低声向刘备说道。
    刘备刚止住跃马欲入的张飞,却没想到这突然杀出的一将与自家早已有了因缘。“这人好高的武艺!”见魏延在阵中独斗文聘,不落下风反占了先手,刘备不由的喝了声彩。
    “文仲业绝非这将敌手。”对于文聘这个享誉荆襄十余年的席大将,刘宪向来是带有一份鄙视的,不说老当益壮的黄汉升,就拿眼前的魏延来说,文聘也绝非敌手。
    若非这二人都是出身寒门,而文家却是南阳大族,文聘哪里能闯下如此大的名头?“那日我在阵中与这将交过几手,虽然都留了余力,但末将敢言,此人武艺只在我上不在我下。”
    “大哥,既然元度与这将军有这等渊源,那见了不救可难说得过去。”张飞退下之后本有些不愿,闻刘宪话后立刻叫道,“再说这将军也是因大哥之事才落下祸事的……”
    刘备面色有些复杂,望着襄阳城久是不语。
    身后的诸葛亮、徐庶此刻也趁着张飞打下的“大好局势”,滚滚珠语连连向刘备双耳涌去。
    打下襄阳城,坐领荆州事,不但能凭此对抗曹操,更能救下二十万百姓和眼前的这员悍将。
    刘备心动了,刘宪能明确的感受到刘备双眼中的那股闪烁。然而令诸葛亮、徐庶失望的是,那阵闪烁很快就变成了真的闪烁。
    见刘备眼神逐渐变得清澈坚毅,刘宪不由的朝诸葛亮望去——那双深邃的眸子中充满了复杂的神色,有希望,有期待,也有心急,还有一丝的……不确定,那是在眼神深处的一抹诈闪。
    咦,那是什么?完全与期望相反的神色,虽然很少,很深,可对人心气机极为敏感的刘宪,还是观察到了这个。
    “撤军,令兵马后撤,修要惊住了百姓。”刘备脸色一正,语气斩钉截铁。
    诸葛亮眼中的期望化作了失望,而藏在深处的那抹诈闪却也跟着消失不见,留下的只有对刘备的欣赏、满意,又再一次和主观愿望处在了对立面。
    这是怎么回事?诸葛亮劝刘备夺荆州,满心期待中,心底却隐藏着一丝诡色;刘备不听他劝,撤军收兵,本该失望的他心底却蕴含着一股满意?
    “备既受兄长所托,其有再夺侄儿城池的道理?这等无信之人,羞以为之。”刘备有些抱歉的看着诸葛亮、徐庶。“多谢二位军师为谋,还受刘备一拜。”两手拱抱胸前,刘备在马上遥想二人一鞠。
    “信”!!!!
    这个信字宛若雷霆在刘宪耳旁炸响,瞬时间他就明白了一切,滤清了所有的思路。
    诸葛亮一直在劝刘备取荆州,然刘备困于刘表、宗族等原因,从未答应。
    这样虽然让诸葛亮无法筹集到足够他施展自己才华的力量,可也从另一个方面解决了他心底的疑惑。刘备,刘玄德,自己所拜的主公,是一个真正的仁德信人,绝不是——虚有其表的假君子。
    想来这也是诸葛亮“荆州大计”几次三番受挫,却始终不成半点介意于刘备的原因吧!
    “元度。”
    耳边传来了刘备的轻唤,“末将在!”
    “你一人可否救得下那位将军?”看着一口大刀上下飞舞,死压住文聘的魏延,刘备越的感觉喜爱。
    “主公放心,宪一人足矣!”言罢,刘宪拍马舞刀冲到城门前,不向文聘递刀,反而杀到敌楼下向城上的蔡瑁、张允吼道:“命文聘退下,否则休怪我大军冲城。”
    霹雳怒吼甚至连战圈外的刘备都听得清楚。
    “刘将军休得说笑,文聘若退下,你们进城岂不是易如反掌。”蔡瑁跟刘宪有仇,不敢出头,只有张允露面。
    “城门?”刘宪好不冷笑,“真是好大的笑话,我大军若真夺襄阳,岂是凭一个文聘能抵挡得住的?睁大你们的狗睛看看,城内的人马还有几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