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生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帝生涯-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叶明净早就对此考虑过,见话说到这里,趁机提出想法:“父皇,儿臣想出去走走。”
    “走走?”承庆帝下意识的警惕,“去哪里走走?”
    叶明净舌灿莲huā:“父皇,常言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儿臣想看看我朝的大好河山。也好印证一下书中所说和铜匦中信函所描述的民风民俗。”
    承庆帝立刻摇头:“不行。太危险了。净儿,你从xiǎo生长在皇宫中,不知外界险恶。别的不说,但是这路上的安全就无法保障。”
    叶明净早就知道全国xìng旅游行不通,于是抛出第二方案:“父皇,那儿臣若是只去一两个安全之地呢?走官道,多带人马。只在大型州府停留。”
    承庆帝还是不同意:“大州府和京城也没什么两样。去那么远看是白费功夫。”
    叶明净只得搬出最后杀手锏:“父皇,儿臣真正想去的地方是三大书院。儿臣想去那里和书院的学子们当面接触。对他们说说儿臣的政事主张,听他们谈谈各自的见解。父皇,每届殿试的进士,有一半多出自三大书院。儿臣想从那里入手,将儿臣的名声打出去。同时也挑选一些不拘世俗眼光的年轻人。”
    她的最后一句话打动了承庆帝。一个读书人想要出人头地,必须参加科考。皇帝见到的人才,都是层层把关挑选出来的。各地的学政,在内心底是否赞同nv子称帝,直接影响了他们录取的秀才、举人有何种政治观点。座师、学生、同窗、同年,在官场上形成一道又一道紧密的圈子。nv子称帝,麻烦要比男子多的多。联姻又是一道双刃剑,一个不xiǎo心就会反伤自身。
    叶明净见事情有们,赶紧再接再厉的劝说:“父皇。儿臣不出去走走,怎么知道文人学子们对儿臣这个太nv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承庆帝最终叹了口气:“此事重大,你让朕好好想想。过些日子再给你答复。”
    叶明净见一步到位无望,只得暂时偃旗息鼓:“好吧。父皇,您千万要认真的想想。儿臣先回去了。”
    她走后。承庆帝沉思了片刻,问谭启:“只是去三大书院的话,安全可有把握?”
    谭启头冒冷汗,谁敢说有把握?他老实的jiāo待:“陛下,危险是一定有的。属下不敢保证万无一失。只是……”他咬咬牙,说出自己的观点:“陛下,若是人心不定,太nv日后就是登了大宝,也同样危险之至。”
    承庆帝动容:“不错。朕也听说了。好些人家的儿子现在都不定亲了,专mén留在那里等着。看着是tǐng有诚意的。实际上呢?那些xiǎo儿郎真的有那么好?”他冷笑,“当朕是傻子呢?那些通房丫头他们以为处理干净了朕就不知道了吗?hún账”
    他的xiōng脯剧烈起伏了几下,恨恨的道:“勋贵想联姻,清流想架权,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就这么不待见朕的nv儿?那是朕的亲骨ròu啊”语气中充满了寒心。
    谭启赶紧劝道:“陛下,有好些大人还是很关照太nv殿下的。”
    承庆帝脸sè微雯:“嗯。朕知道。唉万里河山、九州方圆,朕其实并不能将每一个角落都控制到了。也不是做任何事都随心所yù。罢了,趁着朕现在还有气,能安排多少就先安排多少吧。”——
    终于赶在12点前。
第一百零四章出行
    第一百零四章出行
    承庆二十三年的秋天,陛下依然没有举行秋狩。事实上,自从二十一年的那场变故后,秋狩就停办了。没有人敢不长眼的提及这事。
    没多久,思康伯嫡长孙江鸿和东阳侯嫡长nv陆谨成亲。叶明净去lù了一面,送了礼、喝了杯喜酒。在众人面前做足姿态后方才离去。有些奇怪的是她在婚礼现场没有见到陆诏和他的母亲。只见到了东阳侯的庶弟陆霄。孙承和事后和大家解释,陆诏回广陵老家所在的金陵府参加今年的秋闱,要考举人。故而没有时间赶来。
    这个理由看着很有理,其实却不然。陆诏身为东阳侯府嫡系一脉,完全可以在顺天府参考。江南士子的学识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较高层次,江苏布政司内的竞争比别处要jī烈许多。陆诏此举的违和处,谁都能看出来。
    这xiǎo子还真要面子。叶明净回想了一下脑海中已经渐渐模糊的影子,再次证实陆诏是个特别要面子的孩子。
    承庆帝经过两个多月的考虑后,终于同意让叶明净于明年chūn天出发,去三大书院游历一番。在随行的人员名单上,他煞费苦心的安排。
    安全方面分为一明一暗。明的,从西山大营chōu调出一批人马,由顾朗担任统领。暗的,天bō卫中给予计都一个暂时的高级职位,似乎全国各地的人手都可以调用。陪同人员,有林珂、萧炫、薛凝之、孙承和,另外考虑到叶明净毕竟是个nv孩子,又将萧曼也捎上了。打算顺道让她和孙承和培养感情。
    四个伴读只去了两人,江涵毫不意外没有他的份。他在四人当中年纪最xiǎo,又不像孙承和喜爱习武,属于jī肋。正好就不去凑热闹了。齐靖就没这么好说话了,听闻没有他的份,立时就沉了脸。叶明净将他拖到一边,安慰了好一阵儿,说京城中需要有人留守,他是最稳妥的人选。齐靖憋气之下,只得同意。
    叶明净这才松了一口气。事实上是福寿公主就这么一个儿子,她和父皇都不愿承担这样的风险。既然姑姑没有特意提要求,齐靖还是留在京城筹备婚礼的好。
    新年之后,承庆二十四年chūn天来临。叶明净十四岁了。正如林珂预料的那样,今年参加chūn闱的举子特别多。黄陌随着人cháo涌动走进了贡院的大mén。九天八夜后,本次会试安全闭幕。
    杏榜名单上不出意外的有他的名字,排的还tǐng靠前,第十二名。叶明净看后顿时一惊。特意把他的卷子调出来细看。一看之下,大为佩服。
    黄陌很有才学,这点从考卷的大基调上就可以看出来。文章做得中规中矩,实事论事。见解很高明,却少了一种飞扬洒脱的华彩。让人见了还以为是个四十来岁的考生做的文章。史论的见解比较传统,没有新颖大胆的言论。胜在基础知识非常扎实。最可取的是第二场的五题奏折、公文的书写。由于今年人多,出卷子的考官特意在第二场的五题中安排下了陷阱。比如,一个铜矿开采地暴动了,你需要写一份奏折上报。又比如冬季到了,需要上奏请求发送我军在西域过冬的棉衣等等。看似简单,实际暗含玄机。就这第二场,唰掉了不少文采斐然的人。而黄陌也正是凭着第二场jīng彩的答卷脱颖而出,拉平总分,位列第十二。
    nv儿好奇,承庆帝便也看了他的卷子。笑道:“他是故意的。黄庸行这个儿子,以前在京里就曾是有名的好文采。朕记得翰林院有好些个人都预言过他将来是状元之才的。现在看来,他经此家变,为人倒是圆润老道了不少。再磨练磨练就可大用了。”
    三月末,叶明净第一次以太nv的身份参加了御和殿殿试。坐在帝位的下首,看着两百多名贡士进殿。分别按排号坐在摆放好的座位上。她亲自打开由父皇递来的密封好的殿试试题。
    殿试只有一题,做一篇策论。承庆帝意有所指,这次出的题目是“国之储君”。
    四个楷书大字高高的悬挂下来,殿内的两百多考生心下同时一凛。尤其是杏榜的前一百名,心头尤为忐忑。这样的策论题目,实属吃力不讨好。口wěn泛泛的话,容易造成千篇一律,名次就低了。落得个三甲同进士脸上会很不好看,也不利于日后的仕途发展。口wěn谄媚的话,也未必能讨好,还容易得罪清流。观点犀利就更糟糕了,殿试也是会除名的。都走到这一步了,功亏一篑就太可惜了。
    考生们绞尽脑汁。下笔速度不约而同的慢。黄陌也是慢慢书写。虽然,整个大殿里没有人比他对坐在高位上的那位储君,有更深的感触。
    他仔细的勾勒好腹稿,开始书写。不能太出彩,也不能太平庸。最好的位置就是保持在中等以上……
    卷子收上来后,叶明净急不可耐的chōu出黄陌的试卷。只见上面写道:“储君,一国未来之基石也,当慎之又慎……”他选的观点有些xiǎo新颖,除了论述储君应具有仁、德、义、才外,还建议储君不应该成日在深宫之中,不知民情,不通庶务。理应在安全的前提下外出行走,扩大见识的范围。同时阐述了由此带来的好处
    叶明净越看越想笑。这人的确提了一些大胆的建议。并且在每一条都加上了“保证安全”的前提。将外jiāo口wěn用的圆滑之至。谁敢拍着xiōng脯保证储君的绝对安全?说白了就一个意思。我在理论上支持您。至于具体行动,那不是我一个考生应该考虑的。
    如预期所料的一样。三个考官和承庆帝都给了他一个中等偏上的成绩。二甲第五名。
    之后是琼林宴。黄陌表现的低调、少言。
    随后就是庶吉士的考试。那个时候,叶明净已经准备出发启程了。
    承庆帝在nv儿临走前询问:“你想让他进翰林院吗?”
    叶明净考虑了一个晚上,有鉴于自己目前羽翼未丰,最终给出答案:“先进去。三年后散馆,再把他nòng出来。”
    于是,黄陌成了翰林院中的一名庶吉士。
    而那个时候,叶明净早已踏上了南下的路程。
    承庆帝于年初时分,将林珂的位置动了动,让其出任江苏布政司的学政。品级升到了三品。江南的西林书院是当时闹过继事件闹的最凶的地方。出过学子联名上书一事。承庆帝将曾经的东宫少詹事放到这里任学政,掌握秀才、举子们的跃龙mén大权。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于是,叶明净的第一站就理所当然的成了西林书院。
    赶了几日马车后,到达长江边。一行人弃车登舟。走水路南下。两层高的大型楼船,是这个时代最尖端的技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