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元等他回味了一会儿,才说道:“怎么样?现在拓拔信、达奚望、郝丹和纥骨力都死了,多兰部已经是东胡实力最强的部落了,不知道大首领准备何去何从啊?”
步六弧明白他的意思,现在东胡四大部落都完了,自己的多兰部就成了众矢之的了,无论是东胡人还是汉人,都不会允许自己的存在,步六弧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从来没想过要把多兰部变成东胡第一的部落,更没想过要统一东胡。如果说他有什么优点,那就是有自知之明,所以当初独狐忠告诉他,要把多兰部交给达奚望的时候,他一点怨言都没有,甚至有一点庆幸,庆幸自己不必再为族里的事情去劳心费力。可现在,李仲元要他自己做出决定,做一个影响多兰部,影响整个东胡的决定。
“我……我……我……”步六弧呆呆地看着李仲元,他不知道李仲元的底线是什么,不知道应该提什么样的条件和要求,所以“我”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什么来。
李仲元等不及了,直接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现在是乱世,多兰部应该做出一个表率来给其它部落看看,多兰部必须解散,与其它各部一样都要接受我们汉军的直接指挥。不过你放心,我保证这里所有的人都会比原来生活得更好,没有战争,只有和平,至于大首领可以选择自己的去处,留在这里也行,去渔阳也行,去长安也行,我都会安排好的。”
李仲元的语气很平和,但是步六弧知道,李仲元不是在和自己商量,而是在命令自己,如果自己不答应,多兰部就会象拓拔、象西乌桓等部一样,遭到汉军的攻击,甚至会象白马部一样遭来灭族之祸。
李仲元见他还在犹豫,又提醒他:“早一日决定就能给东胡早一天带来和平,其实你的父亲不正是希望这里人人都能得到幸福和安宁吗?你想想,如果独狐老大人还活着,他处在你现在的位置上,他会做什么样决定?”
步六弧终于同意了,他答应将自己的族人解散,与李武的部队一起回到濡水河地区,他们将在那里接受汉军的统治,而步六弧,则选择去渔阳定居,他希望能远离这里的是是非非。
随着汉军主力进入东胡各地,而东胡各大部落又大伤元气,群龙无首,几乎没有什么人敢站出来反抗汉军,东胡各部全都被迫接受了汉军的要求,他们与多兰部一样,都同意解散自己的部落。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仲元等人想尽了办法维护东胡的稳定,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夏天,才告一段落。其间,有近三十万东胡人被迁居至其它地方,剩下的数十万人也打乱了原有的部落限制,完全生活在汉军的监督之下。
不久之后,朝廷又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吸引汉人来此定居,包括每人分得一块土地及一些生产、生活用品,十年之内不交税纳赋,此后数十年间,大量的汉人进入东胡,逐渐同化当地的胡人。更重要的是,汉人在此耕种,与东胡人的放牧形成了互补,即使在大雪过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同样能有粮食过冬。
李仲元并没有在东胡多加停留,他已经离开长安有一年时间了,所以在冬季来临之时就急冲冲地赶回了长安,以向刘据复命为借口,回去看望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了。继李仲元回长安之后不久,第十一师也接到了奉调回长安的命令,而赵破虏和郑度也相继撤回了自己的驻地,东胡再次趋向平静。
第39章 张全西征(1)
李仲元返回长安的第一件事就是进宫向刘据汇报,他向刘据详细叙述了这一年以来东胡发生的所有事情,最后他说道:“现在东胡死了数十万人,尤其是几大部落的青壮,几乎都死绝了。”
听完他的汇报,刘据不禁感慨道:“唉,谁能想到一伙马贼就能让这么多人死于非命。”
李仲元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的死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就算没有这伙马贼,他们当中也会有人去制造这样的机会。”刘据点点头,表示对他观点的认同。
李仲元挥了挥手,说道:“不说这些了,还是说说全哥怎么样了?我在东胡那边可没多少他的消息。”
刘据笑着摇了摇头,然后从案上拿出一摞奏折递给了他:“你自己看看吧,这是最近的一些重要奏章,里面有你全哥的消息,你带回家慢慢看。”
李仲元接过来,随手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打开来仔细看了看,这份奏折是程子豪写的,这两年来,程子豪还真下了不少功夫,他在他父亲程海涛的支持下,不断向南洋一带增兵,现在他已经控制了南洋一带许多重要的岛屿,尤其是李仲元的那块封地,他已经把那里建成了南海海军通往印度洋的一处重要补给基地。
“好,真不错。”李仲元笑得十分开心,这个封地他已经想了十年了。
“还不止这些,我准备把现有的爵位再改一改,把现在的侯爵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把现在大庶长以下的爵位改为勋爵和爵士两级。这样一来你也就能再升个公爵了。”
“公爵?那不是西方人的爵位?”李仲元眨了眨眼睛问道。
刘据直摇头:“不是,其实在周代就有公、侯、伯、子、男之分,只不过到了秦朝就没了,我们汉朝基本上是延续了秦朝的爵位,所以现在已经好多人都不记得了。”
说到这里,刘据又对李仲元说道:“你最近放出点风声去,让大家心里有个准备。”
“没问题,不过我还想找个时间去全哥那儿看看,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是啊,他那的消息不多,可是你现在不能去,你离开长安一年了,好多事情都等着你来办,你全哥如果不去打仗可以找人来代替,你要是不干活了可就没人能顶你的位置了。”这一年以来,多数事情都是刘据亲自过问的,基本上都是照着李仲元制定的规则来办事的,所以虽然没有出什么乱子,可进步也不大,属于停滞不前的状况。
“嘻嘻,这话我爱听,至少能证明我不是一个没用的人。行了,我就留长安了,等全哥回来一起封我们俩,就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
刘据指了指那摞奏章说道:“你回去好好歇几天,有事我让人去找你,这些奏章你带回去慢慢看。”
李仲元答应着返回自己的府上,把有关张全西征的战报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张全是年初的时候离开了轮台,他在三月的时候经过姑墨、疏勒等国,翻越了葱岭,然后进入大夏的瓦溪河谷。汉军翻越葱岭的消息一传出,大夏国上上下下都慌了神。大夏地处中亚,在大月氏和康居以南,身毒国以北,安息以东,这里原本是一些游牧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塞种人为主。后来波斯、马其顿先后统治过这一地区,尤其是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这里的时候,许多希腊人进入了这一地区,在其后的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整个大夏逐渐希腊化,大夏人开始筑城定居,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
四十年前,大月氏人先后被匈奴、乌孙人击败,被赶到了这里,他们虽然打不过匈奴和乌孙人,却没费多大力气就征服了大夏人,占据了他们的都城蓝氏城,然后把大夏人赶到了妫水以南,分为五部,设五个翕侯进行管理,分而治之。
大夏虽然地域广阔,可人口却很少,而且一直没有脱离大月氏的控制。当大月氏及康居联军在伊犁河全军覆灭的消息传来,大夏的五个掌管部落的翕侯坐不住了,他们集中在一起商讨如何才能彻底摆脱大月氏的控制,就在这个时候,汉军进入瓦溪河谷的消息传来了。
汉军的到来让他们这几个翕侯都吓坏了,离得最近的休密翕侯立刻带着族人向西,一直跑到了大夏中部的贵霜翕侯的领地,接着,他们又联合肸顿、双靡、高附三部,准备五部共同发兵,抵抗汉军。
张全并没有采取任何的军事行动,他在休密部撤走之后进入他们的和墨城,一边休整,一边在那里收集情报等着对方的到来。七月,以休密和贵霜为首的大夏联军七万多人向汉军发动了进攻,双方在和墨城下展开会战。
开战之前,张全召集众将进行动员,他首先说道:“我们等了两个多月,就是要等这一天。前几天有人问我,问我为什么不早点出兵,将他们个个击破,我一直没有回答,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远道而来,对这里的情况都不熟悉,而大夏又是地广人稀,如果我们打了其中的一部,把其他人吓跑了,恐怕就算我们再调十万大军追上三年五载也不一定有结果,所以我们需要一战定乾坤。”
说到这里,张全停了一下,扫视了一下帐内的众将,众将一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张全摆摆手,接着说道:“另一方面,大夏不同于我们以往碰到的敌人,大夏人多步兵,善于利用步兵结阵对付骑兵,他们对付骑兵还是有一定经验的,所以我们以往对付匈奴人和胡人的那一套恐怕就不灵了,我们需要做好必要的准备。”
张全的这话让许多人都很不服气,因为大家之前就听说了,大夏人的战斗力很低,要不然也不会那么轻易地被大月氏人征服。张全从大家的表情中也能猜出大家心里想的,他笑着解释道:“数十年前,月氏人是打败了大夏人,不过那次双方都没有尽全力,实际上是月氏人威逼着他们投降的,所以到现在他们双方都是以妫水为界,大夏只是名义上的番属。”
郝平山突然叫道:“强点才好,刚才我还担心对手太弱了不经打!”他的话引来众将的一阵哄笑,这就是汉军将领,一群拿战争当游戏的主儿!
第40章 张全西征(2)
张全看了看郝平山,没有理他,而是继续问大家:“大家商议一下,这仗我们应该怎么打?”
李锋先站出来说道:“敌人以步兵为主,机动性不如我军,但我军如果直接进攻对方的方阵,恐怕伤亡也不会小。”
第二教导旅旅长赵天兴也说道:“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对方使用的都是复合弓,射程不比我军的近,对射恐怕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