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路口,万仞山看到许多出租车正在等客。他想起那个今晚邂逅的漂亮的女孩子,不由得笑着摇了摇头。但随即又否定了自己的这个想法。
第一第二五章 观摩课上(上)
从燃放烟花爆竹的地点出来,万仞山看见许多出租车在候客。
这使得他不由得想到刚刚邂逅的那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和她的伙伴们。她们包了一辆车,兴许是担心玩得太晚,没有车回家吧。现在看起来,出租车司机很会发现生意机会,这样一个人群聚集的地方,总会有不少人有乘车的需求。而且这里靠近高速公路入口,离市区比较远,所以搭乘出租车的人一定都不是短途客。对于在市区内许多地方停车都要收费的司机们而言,这里商机多,又不收停车费,相对也安全,所以大家就都停在这里揽客了。
这样一来,原先包车来玩的那些市民,如万仞山邂逅的那位女孩子和她的伙伴们,他们包车的行为相比之下就显得成本相对高了许多。
不过,分析归分析。这多少有马后炮的嫌疑。先不说每年某个地方的搭乘情况如何,就算每年都有,也得预防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对人们来说,安全还是第一位的,事先包车的代价虽然大了一点,但可以完全避免狂欢以后打不到车、无法回市里的危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未雨绸缪是应该值得赞许的。
万仞山这般想着,不由为自己先前的误会吐了吐舌头。他上了一辆车,回家去了。
燃放烟花爆竹的市民陆陆续续地离开了。那女孩子和她的伙伴们也不知什么时候离开了这个地方。
天亮了就是大年初一。因为报纸停出几天,所以万仞山也不必起早送报了。
他按有充裕时候的休息时间,睡了八个小时,到接近十一点的时候才起床。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时间,万仞山独自一个人百无聊赖地发发短信,打打电话,时间也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期间,他有时也在想
这个假期最大的问题是,为了隐藏身份,所以万仞山尽量不用大用电器如空调,平时也没有时间做饭,所以只有出去买现成的。平常时候还好解决,但碰上春节时,就只能跑到超市去买。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终于又迎来了开学的时候。这是万仞山生命中第一次感叹“终于又可以上学了”。
和平常地上学流程一样。开学。发学期课程安排。然后就是一个学期地课程开始了。
几天以后。这个下午刚上学。同学们就普遍感到了与往常地不一样地感觉。通过阶梯教室外边操场上那许多小汽车就可以看得出来。八成是教育局甚至是教育厅地官员来视察了。
万仞山在工作期间地主要任务是写程序。所以没有什么机会见到哪怕是处级地官员。所以他无法从这些车辆或人员地外在表现中揣摩来者何人。但这些人想来只不过是对教育来进行评估、或是检查。不可能会对自己地身份产生怀疑(不然就不是教育局地官员。而是公安局地官员来了)。所以自己也没有必要做什么出格地事。因为“枪打出头鸟”。如果遭人注意地话。就极有可能暴露自己地身份。而自己此次返老还童之行有一个非常重要地任务。那一定要呆够三年。至少也要两年半。所以千万不可以在中途出了岔子。不然。自己真地有可能后悔一辈子。
下午上课时间到了。这是一节语文课。万仞山看着教室门口。对要进来地老师翘首以待。
潘老师如期出现在门口。同来地还有一男一女两位青年人。看起来比潘老师要大几岁。
潘老师走到讲台上。那两位青年人进了教室门口。看着大家。
潘老师也没有向大家介绍那两位青年人的身份,只是道:“这一堂课是语文课,我们到阶梯教室上课。大家拿上自己的课本和笔记本,带好笔,按教室门口从外到里,从前到后的顺序,列队去阶梯教室。别的班还在上课,不要喧哗。”
两位青年人向里让了让,看着大家依序走出了教室,然后和潘老师跟在后边。
万仞山没有从潘老师那里读出什么特别的暗示,小心翼翼地跟在队伍中间,也不敢多看那两位青年人,生怕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出了教室,在拐弯处,大家不由得窃窃私语。
范嘉佳找个机会对万仞山道:“教育局抽查?”
万仞山耸耸肩:“不知道。看你的了。”
高一语文虽然不难,但万仞山已经不想出人头地,只想混在其中当一名普通的学生,所以有此说话。而范嘉佳自从在摸底考中败给万仞山后,发愤学习,一个学期下来,倒是进步不少,所以听到万仞山这样回答,也不觉得无趣。
教室外边停着不少的小车,所以万仞山心里就以为那些官员们(他暂时把他们看成是官员)早已在教室里坐着,以便看学生们进场、听课,从进场开始打分。
但教室里空无一人。
同学们按着在原来教室里的顺序,在阶梯教室里坐好。
这堂课这才开始了。
这一堂课上的是文言文。还是潘老师授课。因为是在阶梯教室里,所以用了麦克风,还用上了幻灯片。
这在万仞山读高中的那个年代里是不多见的,因此万仞山听起来还是饶有兴致的。
万仞山对一些文言文看不懂,但他记录的时候还是不多,多数时候只是拿着一支打开了笔帽的笔,看着潘老师的板书或是激光笔的所到之处。那情形看起来和一位真正的高一学生并没有什么不同。
上课上到一半,外边进来一个不是本校教职工的青年男子,示意潘老师中断教学,和她说了几句话,然后就离开了。
这个小插曲令万仞山有些纳闷:假设这一次是上级抽查,那么这个非本校老师的人,有什么胆量来中断教学?而学校的老师应该在教室外边维持秩序,不中能给什么闲杂人等进来的。这真是十分奇怪。难道……想着想着,万仞山脸色铁青,感觉头晕目眩,似乎要当场晕倒。
潘老师再次拿起话筒发出的音响的啸叫声让万仞山顿时醒了过来。事后万仞山感到阵阵后怕:如果自己当场晕倒,或是被人认为自己将要晕倒,虽然不会影响潘老师教学质量的评定,但在另一方面,亦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一第二六章 观摩课上(中)
当时万仞山不会想到,一切皆因那话筒的啸叫声所引起。他又想到,那在专业术语上应该是“自激”。想到这里,他又会笑自己:精神太不集中,太容易开小差了。
课上完了,潘老师作了结束陈词,但又没有示意下课。
全班的同学正觉得奇怪,忽然一阵掌声从教室后边传来,大家忍不住扭头看去,只见教室后边坐了许多学生和和不知身份的官员。同学们知道这是对潘老师教学工作的肯定,也纷纷鼓起掌来。
万仞山心下想着,刚才进来时并没有看见教室后面有人,难道是在全班同学坐下后他们才进来的?那么多人进来,自己居然都没有发现,是他们遵守纪律、安静得太可怕,还是自己的武功有所下降,竟然毫无察觉呢?
正想着,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一个身穿西装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上讲台。而潘老师此时已经退在一旁。
那男子想来可能是教育局或教育厅某个部门的官员,一开口就道:“感谢某某中学潘老师、还有她的学生们给我们带来的一节精彩的语文观摩课。”
对这样带官腔的开场白,万仞山已经在电视上或其它渠道上看到、了解到许多次,所以心里还是忍不住嘟囔了几句,鼻子里已经透出哼来:在这些人看来,不管你的水平如何,他们在台面上都会说好话,但实际上呢,背地里可能会给你打个低分。
那男子目光扫视全场,从各位同学脸上一一扫过,当他的目光经过万仞山脸上时,正好看到万仞山那无所谓的眼神,与其他同学对教育部门官员的敬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万仞山装作是无意识做的小动作,他咽了口水,低头翻着书,避开那男子咄咄逼人的目光。万仞山知道,如果得罪了这个人,潘老师一定会遭到“连坐”,所以他不敢放肆。
那男子继续道:“接下来,我有几个题目和大家交流一下。”
抽查?来真格的?
万仞山不敢继续翻书。因为领导在上边讲话。你地眼睛不看着他地话。他多半会认为你不尊重他。那对潘老师来说可能会有负面地影响。
“《论语》里“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枵(森字旁。右边“号”。发音同‘污’。作者注)也。是什么意思?”那男子向潘老师看了一眼。意思是潘老师可以指定一个班上语文成绩最好地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令全班同学都没有想到地是。潘老师并没有指向“虞千里”。而是让范嘉佳来回答。这一点也让万仞山大惑不解。他当下想道:“是不是潘老师要打一张奇牌。把这个简单地问题先给范嘉佳回答。而后面肯定会有更难地题。到时自己就能出奇不意。让上级领导大吃一惊了。虽然这是对自己地信任。但自己真能担当此任么?自己能不让潘老师失望么?”
想到这里。万仞山感到十分地紧张。在上级领导面前。如果自己让潘老师失望。那会是什么样地后果呢?自己又该当何罪呢?
万仞山紧张无比。坐直了身子。眼睛直盯着前方。
范嘉佳不愧是潘老师希望之一:“这句话是孔子对宰予地评价。从整段话地意思来看。是说看人不能只听他说什么。还要看他怎么做。”
那男子没有点头,拿起一张纸,看了一下,随意点了一个名字,让那学生起来回答。那学生学习一般,也提不出什么新的见解,只是把这段话翻译了一遍,译文是语文教学传统的,不能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那男子没有说什么,也看不出他的喜怒哀乐,他看了看坐在下面的全班的同学,又随意点了一个同学来回答。
那同学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