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老还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返老还童-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万仞山当年就是从重点中学中出来的,虽然记忆中学校并没有那么多标语,但他对这些在高考指挥棒下奋斗了九年,并将继续奋斗三年的全部高中生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一种无法言语的感觉。
    外国教师请求了解标语的内容,秦老师一一进行了解释。
    而队伍中有三个会法语的中国人的好处,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
    秦老师只管和外国师生们交流法语,因为虽然万仞山的法语还要好一些,但有老师在、有教育局的译员在的场合下,让一名学生去充当翻译,无论如何都是“有损国家尊严”的大事。所以万仞山的作用,也就是将他们交谈的内容翻译成汉语,说给同校的同学听,而他因为不必将同学们的话翻译给外国老师听,本来以为会比秦老师要简单,因为用汉语来表达外国人说的话,总会比用外语来翻译本国语言要轻松一些。但他很快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因为同龄人容易聚在一起的缘故,中外学生合成一团,共同语言不少,差异也不少,所以身为同龄人、又是唯一会两国语言的万仞山,就是当仁不让的学生圈的“译员”了。另一边,教育局的官员和译员又是自成一派,整个队伍形成三个圈子,看起来多少有些怪异。
    秦老师解释,这些标语是对高三学生进行的激励。
    外国学生也提出了和那些教师们同样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这个学校的“升学率”这个指标会那么高,比他们来参观、作为全省学校标杆的示范性高中的“升学率”还要高。
    万仞山只有慢慢解释,比如重点中学的高中入学分数较高,吸收了全市所有优秀初中毕业生、大家比较好学、老师比较“厉害”等等。
    外国学生交流了一会儿,忽然提出了一个万仞山自上高中以来十年都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这一问题质疑的对象,只怕也很少有国内人士认真思考过!
第一第五八章 老外质疑
    外国学生交流了一会儿,最后由一个人出面提出疑问:“这几个重点学校吸收了全市几乎所有的优秀九年级学生,经过优秀老师的教导,再经过高手间互相的激励,那三年以后,能取得最好的成绩,那不是理所当然的么?”
    万仞山还没怎么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他被年轻老外的特殊的思维给问住了。是啊,初始是一流,三年以后也是一流,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又有老外“质问”道:“听说你们城市有两所‘省立’重点学校”,他按自己的思维,道:“他们几乎吸收完整个城市当年前两千名最优秀的九年级毕业生,那么这两千名最优秀的九年级毕业生,集中在一起互相激励、学习、竞争了三年,又有全省最优秀的中学老师指导了三年,那么,他们在三年后的高考中,按理也应该获得全市的前两千名。这才符合统计规律。”
    万仞山把这段话翻译完后,不单是我方同学,就连听到这一切的教育局官员也是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那年轻的外国学生并不罢休,继续道:“反过来,如果其它学校在高考中获得了全市前两千名的成绩,那就非但不能证明重点中学里的教育是成功的,反而可以说明重点学校这个东西,实际上是失败的,是浪费资源的。”
    大家都知道,在初中毕业的时候,重点中学几乎要完了全市最优秀的前两千名初中毕业生,而在高中毕业的时候,这两千人真地都在全市排前两千名么?大大的错误!非但不是这样,相反,那些初中毕业时几乎都排在两千名之外的学生,在高中毕业时,有非常多的人,不但挤进了全市前两千名,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进入了全省前一千名甚至前一百名!
    “理论上说,”那外国学生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继续“攻击”道:“如果高考时,这两个学校的学生竟然有人落在了全市前两千名之外,或者说,如果其它学校的学生,竟然有相当部分的成绩要好于这两所学校的学生,那就可以说,重点中学的教学,是相当失败的。”
    这证明了什么?
    因为从来没有想过这么深刻的问题,连万仞山这个见多识广的同学也只有张口结舌的份,更不消说那些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同学了。
    万仞山被问得冷汗直冒。
    按理说,这么浅显的道理,教育部门的人,应该早就发现了,要么是出于某种原因不敢说,要么就是这些外国学生忽略了一些事实(或是不了解中国的一些实际情况),导致这个表面上看起来有这么明显BUG的重点中学生存必要性的问题,实际上另有天地。
    而教育局地官员失态地呆了半天。才喃喃地道:“课题。一个好课题。我地论文题目有着落了。写好它。就是一篇CSSCI。CSSCI。”
    一个同是高一地学生问“虞千里”:“什么是CSSCI?”
    万仞山想了想道:“我对教育类了解不多。但既然SCI是科学引文索引。那CSSCI可能是中国社科地相关索引吧。SCI是世界三大论文索引地一种。是理工类学者最为仰慕地一种论文发表地标杆。我看CSSCI可能是国内社科地相关权威。”
    教育局地官员闻之。噢圆了嘴。他暗忖着。教育局里估计有些职员对此都没有什么了解。而且据他自己了解。许多中学老师对SCI系列也一无所知。这个居然会法语地中学生。实在是不可小看啊!
    “怎么你连这个也知道?”一个高二地学生忍不住问道。
    “噢。上网地时候东点西点。碰巧发现地。”万仞山忽然想到。这种托辞实在是最不用脑筋地、解释自己懂得比同龄人多地方法了。以后犯不着再去想什么原因、什么根据了。如果别人再问自己为什么懂路由器啊、小型机啊、数学啊。还有这些SCI之类地专业地东西。就说自己上网地时候碰到了弹窗广告。被迫了解地。哈哈。一了百了!这可是来此地一大收获!
    一行人走过操场,外国人对不远处操场的高配置赞叹不已。万仞山介绍道:“这是塑胶跑道,在我们这个省,只有重点中学和省体育馆、省体育场里面有,连全国211工程的大学里都没有。普通中学和示范性中学更别提了。”
    外国学生虽然对“211工程”这个名称不甚了解,但他们只是问了个解释,没有深究下去。
    万仞山充分意识到,老外开放性思维、以及对现状的质疑,可能是他们创新思维的源泉和基础。
    一位外国中学生问道:“这个学校有那么优秀的入学学生,还占用了那么好的资源,而且是省一级的资源,那它在三年后的高考中脱颖而出就不奇怪了。相反,我还要怀疑它,为这种学校付出那么多,是不是真地值得。”这个问题又回到刚才那个初始值VS终到值上面。了
    万仞山除了把这段话翻译给本校同学以外,也没有更多的评论,因为这些都是事实,每一个国人都知道、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接下来无话。
    下午,陪着外国师生参观一所普通中学的“虞千里”的同学们,无来由地有一种优越感。那是对比自己学校的设备、设施要差的普通中学的一种优越感。不过这种优越感没有保持多久,就又被外国学生们的一番言论给打击得体无完肤了。
    据当时“虞千里”的翻译,那些思维新鲜的外国学生们,看到那些明显与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相差很多的校园,大发议论说:“你们的学校资源分布很不均衡。一些学生享有了令人羡慕的资源,而大多数学生却在平均水平线下学习。”
    虽然万仞山社会阅历也不少了,但对这种针对性很强、事实也比较清楚的“指控”,他还是没有什么点子来反驳。虽然自己的身份更多的是局外人,但往大里看,为我国进行辩解,那是义不容辞的,因为自己的身份不仅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公民。
    临近结束的时候,外国参观团的负责人,也就是那个中年女教师,透露了第二天想去科技馆“看看公众科教设施”。
    秦老师听罢,忽然道:“明天?明天正好有日偏食,我们正好可以一起看一看。”
    听得秦老师这样说,万仞山感慨不已。
    自己在四海软件的那阵子,也有过一次日食,那时的经理符成炫组织大家看了一次日食,也算是印象深刻。
    这一次呢?会有什么样的情形?也像上次那样,有两个年轻人的邂逅么?
第一第五九章 看日偏食(上)
    像秦老师这样还有对天文有着纯朴的爱好的人,已经不多。
    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由于生活的压力,已经对工作以外的很多东西,都渐渐地不上心了。而业余生活还保持着自己的兴趣爱好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万仞山对中产阶级的关于旅游、自驾游之类的“爱好”是不敢苛同的,因为那些东西都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后盾。你不能在调查兴趣爱好的时候,对那些衣不蔽体、吃了上顿忧下顿的穷人说:你为什么不去学高尔夫?每年自驾游一次、跟团或自己旅游一次都是对身心健康有好处的,你也应该去啊。平时有什么娱乐呢?我都是去打保龄,你呢?啊?散步啊?
    在众多的兴趣爱好中,无论穷人富人都可以拥有的实在太多,但中国人穷了几千年了,终于有机会脱离苦海,总希望别人看到,总以为别人不知道,所以那些兴趣爱好除了一些是因为经济能力增加以后自然而然提升的(比如旅游)以外,其它有一些就是在炫富了。
    秦老师先吩咐一个学生,到科技馆去买观测用的太阳眼镜,以免明天售磬了。
    第二天,日食初亏的时间大概是八点八分,所以大家起得很早。万仞山早上五点多就去送报,所以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困难。倒是一些本校学生休息不够,上了校车还哈欠连连。
    接了外国师生以后,因为路程的原因,由教育局的官员提议,临时将观看日偏食的地点改成滨湖小学。
    城市东边是繁华地区,这当儿还没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