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色寡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绝色寡妇-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风光不起来。所以,每次投稿,我都是在办公楼里的人下班之后,中午,或者晚上,或者一大早,这几个时间段里,楼内的人少,我像做贼,东瞅西看,窜到楼上,从门底下的一条逢中,把稿件往里一推,就走人。
    由于有原先的基础,我对我们当地的报纸还算比较熟悉,需要什么稿件,多大的篇幅能登,我能估摸出来,这也使我投稿的命中率很高,我投的,绝大部分都登了。同时,我还写了相当一部分的长篇投给了报社。我知道登的希望很小,因为太长,但我还是投,处于那样的境地,太想让别人承认我了!领导的一句话虽然就能决定我上不上班,我等了几个月,自己也要做些努力。
    我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成效,报社的总编给我打了电话,打到了我的家里,正好是我接的。
    “你是伊依吗?”
    “是啊。”
    “我是项梁。”
    “啊——总编!”
    报纸我是见了的,那上面有总编的名字。有一位清洁工叫安萍,正好是打扫我们家那一片的卫生,她看见了我登上的文章,就会给我送来。
    总编说:“你的文章我看了,文笔很好。”
    “不不不……”
    “你是什么意思呀?怎么总来投稿,却见不到你呢?”
    “啊……啊……”我支吾着。
    “你喜欢文学吗?”
    “喜欢!特别喜欢!”
    “你想不想干这个?”
    “干什么?”
    “当编辑。”
    “想!当然想了!”
    “咱们虽然没见过面,但我很欣赏你。我们这儿需要一个编辑,你想不想来?”
    “想!”我不能放弃这个机会!
    “那好!但是,我也得和你说,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我是真心想让你来。我们这需要一个能独挡一面的人。我还得向上级请示,我估计,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吧。过两天吧,你在家听我的信儿。”
    “好!”
    我不爱自夸,因为我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和主编素未平生,他选择我,仅仅是在我们当地范围内的一个选择。但是,这个消息对我太重要了!那是我走在背运的时候,没有爱情,没有工作,没人想要我的时候。主编肯定了我,这对我,犹如拨云见日——太阳要出来了!
    我要有新的工作了,我更不能停笔了,我加快了写作的步伐,把未完成的稿件尽快完成。
    我们当地的电视新闻里播出了一条启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电视播音员及报社编辑、记者,下面还提了几项具体的要求。
    我不用考了,总编已经推荐我了。
    过了几天,总编给我打来了电话,他问我:“你看到电视上播的招聘启示了吗?”
    “看到了。”
    “你的事,我和我们的领导说了,领导说,反正也要招聘,不如让你也来应聘。领导的意见是这样,我也不好说了。要不你就考一考吧,凭你的能力,肯定能考上。”
    既然张总编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我也只有准备去考试了,尽管我是那么地厌恶考试——有的考试并不能完全地体现出个人的真实水平来,那里面有机遇,有发挥的程度等,有很多其它的因素。
六十四
    参加考试的人需要到所在单位开个证明,单位同意你考,你才能考。我不想去单位,但是为了考试,还得去。
    经顾主席同意,办公室的人给我开出了证明。
    去考试的那天,我认识了两个女孩,她们也是来应聘的,都没结婚呢,一个叫姜春爱,一个叫汤荣。
    汤荣紧张要命,说话都有点儿“卡”。她问我:“大……大姐,我……我看你挺稳的,你有把握了吧?”
    “有啥把握呀!你别紧张,紧张也不管用。已经到这个时候了,考啥样算啥样吧!别怕!有十多个人报名的,就要两三个,咱要是考的不好,有和咱做伴儿的。”
    她安定了,拽着我的手不放。
    小孩儿,才十八岁,经历的太少。
    姜春爱是我们这里最放松的一个。在局机关大院,她像进了自己的家。在哪儿能采到樱桃,哪棵树上开的花最香,她一一向我们道来。她不但对大院熟悉,对我们考试的程序也熟悉。她说:“咱们考试分两个部分,现场考试和笔试。一会儿就带咱们上外面转了。”
    她的话我还不太信,因为考什么,怎么考,应该是保密的,既然没有人告诉我,其他应聘的人肯定也不会比我多知道什么。
    姜春爱看出了我们不相信她,又说:“来个白车接咱们。车号是……”一辆白车驶进了院里,她的眼尖,“对,就是这样的车!我看是不是那个号啊……是!就是它!咱们上车吧。”
    车上下来个党委宣传部的干事,他是我妈家的邻居方婶的姑爷,叫娄浩,我认识。
    娄浩喊着:“有参加应聘考试的,上这儿来。”
    姜春爱拉着我们,跑在了最前面。
    娄浩点了名,人全到齐了。他说:“先开车带着大家转一圈,大家先看。咱们再出个题目:怎样搞好环境治理?报社的陶远征记者来了,大家就当他是主管环境的局长,你们是记者,在车里,正在开记者招待会。你们有什么问题,直接问陶记……他不是记者了,是陶局长。”
    现场的人全乐了,气氛轻松多了。
    车开了,我的脑子飞速地运转着:考试开始了!我们的成绩是在我们提的问题里,不提问,就等于这项成绩是零。
    “请问,陶局长,”我第一个站起来说,“今年,咱们局在治理环境上有哪些举措?”
    “陶局长”给我列了一、二、三……
    我又问:“有些地方的垃圾是乱堆乱放的,局里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陶局长”又做了解答。
    他的回答,我并没有细听,我也没时间细听,他在上面说,我在下面想:下一个问题,我该提什么?
    我连着问了五个问题。别的人也有问的了。姜春爱问了两个问题,烫荣问了一个问题。烫荣好多了,她在学校里当过广播员,提的问题也有针对性。有的人,一个问题也没有问。我是这里提问题最多的,这都得益于以前写宣传报道的经验。
    车又回到了局大院。
    娄浩说:“咱们还有下一项考试:笔试。十分钟后,大家准时到五楼的会议室。”
    姜春爱是个什么人物?怎么一切都像她说的?……
    四张卷子发下来了,我一项一项地答着。
    党委宣传部的部长也来了,我认识他,他也认识我。他在团委时,团委要过我;他在党委时,党委也要过我。后来是我所在的单位不放,及其它我不知道的原因,我没有去团委,也没有去党委。
    部长站在台前,用眼睛环视了一周,就上我这儿来了。我坐的位置是中间偏后,他一定是事先听说了我,他站在我的旁边看了半天。我闻到了一股强烈的酒味。部长是个做事很谨慎的人,今天的招聘考试又是党委宣传部组织的,部长怎么能在这种场合喝了很多的酒来呢?这与他惯常的工作作风不大相符啊……
    部长又看了两、三个人的,姜春爱的,他也看了,然后,他就走了。
    卷子中,概念性的题占了少半张,“新闻的几大要素”哇,等等,很初级的,我这几天突击看了,基本都答上了。还有两道是作文题,我只答了一道,达到了规定的字数,但时间也到了,来不及答另一道了。
    交上了卷子,我问汤荣:“作文你都答了吗?”
    “没有,时间不够,只答了一道。”
    “我也只答了一道。”
    姜春爱也出来了,我问她的作文怎么样?
    “我都答了!卷子上写的满满的,纸还不够呢,我向监考的要了一张白纸!”
    这使我又起了疑问。
六十五
    我写字是很快的,可以说是比一般的人都快,我上学时就这样,老师让听写或记笔记,我在我们班都是最先写完的,还要等着他们。我以这么快的速度答卷子,我才只答了一道作文题,而姜春爱,却把卷子全写满了,还向监考的老师另要了纸。她是个高中刚毕业的学生,在新闻稿件的写作上,我敢说,她没有我的经验多。那两篇作文,构思需要一定的时间。我写的那篇,等于是没怎么想,就直接往上写的,那个题目我太熟悉了,叫“你怎么看白色污染”,主要是针对我们在沿途中看到的到处乱扔的塑料袋,我采写过这方面的报道。我答得这么快,写得这么快,还是没有写过姜春爱!她得写多快,才能把卷子写满,还额外加纸?
    姜春爱问我们:“你们上哪儿?”
    我说:“回家呗。”
    她说:“我不回家,我上我姑夫家!”仍然是洋洋自得。
    “你怎么上你姑夫家?你妈家不在这儿吗?”
    “在。我先上我姑夫家。”
    “你姑夫家离这近吗?”
    “不近,比我妈家远。考完了,我上我姑夫家报个信去。”
    我似乎是明白了,我问:“是不是你姑夫让你来考的?”
    “你咋知道呢?”
    “你姑夫是不是个官?还是个挺大的官?”
    “是。”
    “你姑夫是谁?”
    她神秘地一笑,不说了,“再见吧!我回去了,我得找我姑夫去了。”
    烫荣问我:“她是不是先知道考试的内容了?”
    “漏题了!肯定漏题了!”
    “那咱们还考啥呀!”
    “回去吧。考都考了,说那些没用了!”
    妈妈为了我的事,要去求人。
    我说:“妈,你别求,咱谁也不求!我考得上就上,考不上拉倒。”
    我说这话,也是有原因的。如果我想上报社,我早就上了。
    事情是这样的:
    我还没有结婚时,是在一个基层单位上班的。一天,报社的张总编(几年后,
    张总编下海了,项梁接任总编一职)叫我去一趟报社。
    我去了后,他说:“报社这儿正缺人,我们想让你当编辑,负责社会生活版,
    你看怎么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