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当道之梦回双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人当道之梦回双龙-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此建立一座坚固的城池,一来可以防范洛阳的军队从水路的进攻,二来这样就与兴洛仓成为犄角之势。    形势就会大大的改观。    三就是吴浩已经准备把郝孝德地第六步兵营改为水军,就驻扎在将要建立的堰月城。    吴浩知道将来要转战南方,没有水军可是不行的。    而且一支精锐的水军不但耗费不小。    而且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建立起来的。    因此建立的时间越早越好。
    第三就是接连几日又有好几支义军相继来投奔吴浩。    而且他们都是从远路而来。    他们是:上谷王君廊,长平李士才、淮阳魏六儿、李德谦、济北张青特,上洛周比洮、胡驴贼。    得到消息后吴浩笑得是合不拢嘴。    其中最大地原因是他们中竟然有王君廊和张青特。    这些人在历史上可都是归了李密。    可惜得不到李密的重用。    后来王君廊归了李阀,张青特归了窦建德,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将。    其中最可惜的莫过于王君廊了,他在冀地可是大大的名人,窦建德就派人多次找过他,而李阀也派人前去联络希望归顺,结果都被他拒绝,毅然的投奔了李密。    想不到最后不得重用。    只好又转回去投奔李阀。    吃了回头草的他想必也是被逼无奈。
    因此当王君廊带着他的一千约人来到偃师时,吴浩出城十里相迎。    让王君廊激动的是热泪盈眶。    当吴浩双手紧握着他的手说:“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君廊千里来投,我少帅军真是如虎添翼。    ”
    王君廊当时就喉头哽咽,拜倒在地。
    而吴浩地第二句话,则让王君廊诚惶诚恐:“长乐王(窦建德)如今在河北甚得民心,各方豪杰争相归附;太原李阀乃是陇西世家,名列四大门阀,财雄势大;君廊均不为所动,反而不远千里来投我少帅军,这让吴浩大为不解,不知君廊能为我解惑否?”
    这话一说,在场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这也太直接了吧?
    贾闰甫在一旁赶忙补充说道:“王将军勿怪,少帅对于自己人向来是直来直去,毫不避讳地,将军实话实说即可!”
    “是啊!我这个人对于敌人那是极尽狡诈之能事,对于自己人却喜欢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最喜欢听的就是实话。    君廊直言即可!”吴浩也觉得有些唐突,赶忙说道。
    王君廊略微想了一下说道:“李阀这种世代门阀,从骨子里就看不起我们这些平民出身地人,而且李阀本来的人才就不少,我去了那里能够得到的重用的机会实在有限。    至于窦建德,打仗倒是一把好手,可惜处理政务却差的太远,属下又是派系林立。    最重要的是他的粮食并不宽裕,为了取得民心,却又不得不时常的开仓放粮。    没有充沛的粮草作后盾,他注定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局限在河北一带。    而少帅您不是门阀子弟,又先后取得了兴洛仓和河阳仓两大粮仓。    乱世之时,有多少粮食就会有多少兵,所以我就来了!”
    王君廊说完之后,很是不安,根本不敢抬头看吴浩。
    “哈哈!说的好!看来你的确是个诚实的人。    现在我宣布王君廊为步兵第八营主将!”吴浩高声宣布。
    “谢少帅!”  王君廊兴奋的再次拜倒在地。
    第四就是少帅军开科举了。
    由于少帅军马上就要东出北进了,而吴浩又决定之后要军政分开,军队和地方分成俩个系统。    这有两个好处,一分工明确,更有力于少帅军的发展。    二也可以从制度上极大的避免有些将领会拥兵自重。    谋士们自然是人人叫好,武官们也没有什么意见。    唯一突出的问题就是光兖州就有七郡,再加上北路军还要一并解决的魏郡以及黎阳仓所在的汲郡,如果不由军队来管理,那就意味着需要大批的官员。    虽然肯定有不少隋朝的官员会来投奔,但是这些人首先忠诚度就是个问题,其二隋朝官员贪官可是不在少数。    所以对于他们只能鉴别使用。
    至此吴浩就提出来开科举。    虽然稍稍有些仓促,但是也算得上是一个解决官员缺口的一个办法。    吴浩大笔一挥,把科举共分为了两科。    即文科和武科。    文科考的题目又分为四类。    其中有时务,主要是对当下时局的看法;政务,如何处理地方政务;财务,包括如何处理地方财务,法务,主要就是如何断案。    武科则分为文试和武试两场。    原本吴浩还担心谋士们对于没有把经史子集列入考试科目有看法,但是竟然没有人提出异议。    这让他很是高兴。    心中感叹:其实这科举制度在封建时代来说是个选拔官员的相当不错的方法。    坏就坏在到了明、清两代去考什么八股文,结果大大的禁锢了人才的培养。
    唯一有意见的就是那些武将,尤其是义军出身的将领,很多人连字都不识,认为武科要求文试太苛刻了。    结果吴浩出来解释。    做官有两条道路,一是科举,二是功劳。    作为一个将领不懂的兵法怎么能够带好兵,毕竟是做将军而不是做保镖。    并且下令在军中开始普及文化,尤其是各个将领更是必须短时间内全部扫盲。
    只是值得遗憾的是参加科举的人太少了,文科总共只有三百二十九人,武科共有九十八人。    而且里面也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人才。    这也不奇怪,参加科举的除了灾民以外也就是巩县、金墉、偃师的人。    但是吴浩还是来了个全额录取。    他认为这些人做中下官员还是可以的。    并且颁布命令:  从今以后每年要进行两次科举。
第一百一十二章后发制人
          第一百一十二章后发制人
    大业十三年三月初三。
    偃师城外热闹非凡。
    三路大军同时出发。
    往东去的是裴仁基、金波率领的一万南路军。    往北过黄河的是孟让、凌风的一万北路军。    而先往西再南下,回南阳的是吴浩亲自率领的一万六千人。    其中包括新成立的王君廊的步兵第八营、秦琼率领的步兵第九营以及阴显鹤和裴行俨率领的亲兵第一、第二营外加三千弓箭营的士兵。
    这十多天来,吴浩将新归附的各路义军以及先后投降的一万多名隋军总共两万余人进行整编,先后成立了王君廊的步兵第八营、秦琼的步兵第九营、张青特的步兵第十营以及房献伯的步兵第十一营。    并撤销了亲兵的第三营,把他们并入亲兵第一和第二营。
    这样一来三路大军走后,留守的战斗部队就还有六个步兵营外加李靖的骑兵营以及暂时委任贾闰甫的统管三千弓箭兵,共计三万八千余人。    进攻洛阳不足,但是防守还是没有问题的。
    军事上吴浩命令杨公卿为主,李靖、罗士信  、贾闰甫为辅。
    政务上吴浩命令祖君彦为主、唐守礼、郑颋、贾雄为辅。
    对于这样的安排吴浩还是很放心的。    而他自己在谋士中带了柴孝和、房彦藻回南阳。
    看着旌旗招展、锣鼓喧天,吴浩一阵感叹:“不知道再回偃师之时,是什么样的情景?”
    “少帅放心。    偃师定然是固若金汤。    不过少帅再度北上之时,恐怕老夫会在洛阳城中恭候了!”杨公卿笑着说。
    “好,希望如此!”吴浩起身上马率队而去。
    到地金墉城后。    自然受到了李靖的一番款待。
    第二日,吴浩率领一万六千军队,三万余民夫带着数千匹骡马押送着五万余石粮食直往龙门而去。    而为了掩护吴浩的大军南下,李靖率领五千骑兵做出要攻打洛阳之势。    到了这天夜里,一直打到了洛阳的丰都市。    直到第二天凌晨方才离去。
    此时的洛阳仍有兵七万余人,除去大量的空额。    实际仍有六万余,但是却不敢往外派一兵一卒,只是死守宫城。    杨侗、元文都、段让一个个吓的面如土色。    到了第二天,洛阳城中地百姓纷纷迁入宫城,人人惶恐不已。    而原本募集的二万五千名士兵一夜之间十之七、八都已逃脱回家。    杨侗更是大为惊恐,赶紧派遣太常丞元善达往扬州面见杨广,求援。    言称:  “  吴浩有贼兵百万。    围逼东都,据洛口仓,城内无食。    若陛下速还,乌合必散;不然者,东都决没。    ”
    吴浩这一路缓缓而行,路过上洛郡时,也都是绕城而过。    但是各县地隋朝官员十之**都是望风而逃,而城头上立刻就被换上了少帅军的红旗。    民心可用。    送上门的肉吴浩自然不会嫌弃。    一时间上洛五县插遍了少帅军的红旗。    上洛吴浩把秦琼的步兵第九营留在了上洛郡,以房彦藻处理政务。    然后率队徐徐南进。    在四月初回到了穰县。
    期间在过熊耳山时,正是月圆之夜,吴浩终于把和氏璧的能量吸收完毕。
    只是吴浩发誓如果世间还有一块和氏璧的话,他绝对是有多远躲多远,绝不敢再碰。
    原本他以为这和氏璧能量如今已经大减。    于是决定这一次一口气把它吸完了事,可是没想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在他吸收了小半个时辰之后,随着月亮越升越高,从和氏璧流出地能量也越来越强。    原本已经有些灰暗的和氏璧的亮度忽然剧增,亮得有如炫目的太阳,白光闪耀,照的吴浩不得不闭上了眼睛。    而且和氏璧中释放能量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他全身的经脉仿佛要炸裂一般。    稍后他的任脉之中一片冰凉,而督脉之中则是滚烫如火。    最惨地是生死窍中的真气一半冰冷,一办火热。    仿佛天崩地裂般一阵阵剧痛传来。    这种感觉之前在任脉之中就曾经来过几次。    可是现在的痛苦比之以前更是数倍复加。
    吴浩知道这生死窍乃是任督两脉的总枢。    水火发端,阴阳交会。    子母分胎,均在此处。    所以一旦打通此窍,则可上通泥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