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娱乐197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台湾娱乐1971- 第5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你以前不接受我们的采访是因为这个原因。”段钟谭苦笑道,“我想王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滚石》杂志的宗旨是引进西乐的精华,让台湾大多数的乐人了解现在外国音乐的趋势与现状,促进华语音乐的进步。师夷长技以自强嘛。”

王梓钧搅着糖匙,笑道:“很伟大的宗旨。”

段钟谭也听不出王梓钧是在赞扬还是在嘲笑,说道:“《滚石》杂志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从理论上,不如王先生你付诸实践。”

“过奖。”王梓钧淡淡地说,指向棒球场的方向,问道,“这音乐节你怎么看?”

段钟谭耳朵里隐约还能听到棒球场里喧哗的呼喊声,收起笑容严肃地说:“今晚的台北音乐节,其实就是现今台湾乐坛的一个缩影。”

“哦,请赐教。”王梓钧来了点兴趣。同样的问题问洪小乔,她只是鄙夷李登辉及台北政府靠此圈钱和做政绩,而段钟谭一下子把问题提升到整个台湾音乐的高度。

段钟谭道:“现在的台湾音乐,最大的特色就是来自于当局的管束。就像这音乐节一样,什么人能进场,能唱什么歌,全部新闻局说了算。罗大佑那首《鹿港小镇》,绝对是临时掉包的,否则他连登台的机会都没有。”

王梓钧会心一笑,这个罗大佑,明明一肚子才华,这几年却只帮几部电影写了几首主题曲。其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写的歌词老被歌曲审查小组要求修改。就连他的处女作《闪亮的日子》,这种励志的歌曲,都被迫改了歌词。

这次罗大佑在台北音乐节上唱《鹿港小镇》,估计也是一次对当局态度的试探吧。

段钟谭接着说:“其次,自由创作被唱片市场所压制。在台湾,拥有创作力的歌手,大多数只能在民歌餐厅,夜总会里面唱歌,甚至这些地方中,规模稍微大点的,进去唱歌还要有熟人。就像今晚的音乐节,那些小歌手,只能在小演出台,一切设备器材都是最低级的,听众也是最少的……”

王梓钧插话道:“全世界都是这样吧,音乐商品化而已,跟台湾音乐现状有什么关系?”

段钟谭道:“可这种情况,压制了台湾音乐的原创能力。现在台湾乐坛排辈分的现象很严重,一些乐坛的老前辈,不但不提携新人,反而将后辈的创作成果吞掉,变成自己的东西。”

王梓钧说:“你有点危言耸听了。”

“不,”段钟谭道,“王先生你站在如今台湾音乐的最上层,永远看到底层音乐人的挣扎。台湾音乐最最严重的问题还不止这些,而是固步自封。”

“这话怎么说?”王梓钧问。

段钟谭道:“王先生你是我最敬重的台湾音乐人。不是你的唱片有多少销量,而是你敢第一个站出来做台湾自己的流行乐。无论是现代民歌还是华语摇滚,你都为台湾音乐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为台湾音乐揭开了一片天。”

王梓钧笑道:“你这是在恭维我吧?”

“我是说实话。”段钟谭道,“在你之前,有不少年轻人都在努力,想要摆脱那种老式音乐,唱出符合我们新一代思想的音乐。可是前路茫茫,他们各自找寻着方向,你的成功为他们指明了一条道路。像刚刚躲到美国去的刘家昌,他在我眼里,只是个具有音乐才华胆怯者而已。他这些年除了扶持了几个新人外,大多数都是在复制同样的音乐去赚钱,对台湾音乐的发展几乎没有太大的贡献。而你不同,从你的每一张唱片都能看出,你一直在求新求变,力求新的突破,特别是那张《东风破》,简直探出了华语音乐的另一个方向的可能性,可惜最终被当局封杀了。我想,王先生这两年懒于出唱片,恐怕也是受了《东风破》被封杀的打击吧。”

王梓钧听了段钟谭这番话,差点一口咖啡喷出来,他这两年不出唱片,是因为抽不出时间好不好,居然被理解得这么高尚。

段钟谭本来今天是来给王梓钧做专访的,却没想到居然聊起了音乐,而且还是他说的时候多,王梓钧说的时候少。

不过既然打开了话题,段钟谭也没想过要收住,他吐了一口气道:“现在台湾有三大唱片公司,海山、歌林和丽歌。这三家唱片公司中,丽歌唱片以老式情歌和老民谣为主,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而歌林唱片,在三家公司里最年轻,也最有活力,明星培养机制很先进。可惜,它仅仅是个造星机器而已,为了规避风险,只能遵循现有的市场环境而不思进取,旗下有创造能力的歌手,大多数都不能展现自己的能力。归根结底,歌林唱片不过是一家以音乐为赚钱工具的公司,它成立的唯一目的就是进音乐圈子里来圈钱。海山唱片跟歌林差不多,造星功能很强大,不过有一点比歌林好,那就是管理更加人性化,对新的想法敢于尝试。不过海山太老了,对于新音乐的尝试只敢一点点地去触摸,不敢放开手脚去做。当然,海山唱片里有个异类,那就是你,这也是海山屹立不倒,越做越大的原因之一。”

王梓钧听着他的高谈阔论,笑问:“如果你有一家唱片公司,你会怎么做?”

段钟谭完全把王梓钧当做一个同自己一样有着音乐追求的同道,富有激情地说:“如果我有一家唱片公司,那我会将这家公司打造成一个音乐平台,汇聚那些对音乐有着独特想法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启一个全新的音乐时代。”

“呵呵,很伟大的想法。”王梓钧笑道。

听到王梓钧的笑声,段钟谭才从他的激情中走出来,说道:“不好意思,失态了。”

“不,”王梓钧道,“我喜欢有想法的人。如果段先生你想做唱片公司的话,我可以为你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提供一些人员和渠道上的帮助。”

“哦?”段钟谭迅速冷静下来,他已经是快到30岁的人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十年,自然知道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王梓钧道:“诚如段先生所说,海山唱片已经老了畏首畏尾。比如罗大佑今晚的《鹿港小镇》,就算当局不封杀,海山唱片还是不会做这首歌,即便是我去劝郑振坤都没用。”王梓钧指指棒球场,“如果段先生对开唱片公司有兴趣,这几天可以多注意一下音乐节,说不定会发现许多人才,他们可以成为公司的第一批艺人。”

段钟谭心思百转,他与他大哥做《滚石》杂志已经三年了,越来越不满足只做个观察与议论者,渐渐有了入局的想法。之所以没动手,主要是因为资金与渠道的问题,还有就是来自于当局歌曲政策的束缚。而如今,只要王梓钧进来合作,那么资金与渠道都不是问题。最后只有政策了,歌曲政策不放宽,一些歌就永远不能唱。

“怎么样?有没有兴趣?”王梓钧问。

段钟谭想要回去跟大哥段钟沂商量一下,不过还是准备先试探王梓钧一下,问道:“王先生准备怎么个合作法?”

王梓钧说:“我出全资,组建一家唱片公司。你和段钟沂先生以《滚石》杂志入股,《滚石》杂志称为新建滚石唱片的附属刊物。你和段钟沂先生共同享有滚石唱片公司40%的股份,至于这四成股份如何分配,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公司的发行渠道,可以先借用海山唱片的渠道。公司成立后,我不参与管理,不过我对公司的一些决策持有否决权。如何?”

段钟谭敲了一会儿桌子,脑袋里迅速计算着得失。先前他慷慨激昂的说辞是一回事,真要成立公司,那又是一回事,不得不仔细考虑。

“王先生你准备投资多少?”段钟谭问。

王梓钧说:“三千万台币如何?”

三千万台币做一家唱片制作公司,当然绰绰有余,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钱其实是用来买《滚石》杂志的。

三千万的40%就是一千二百万,这点钱足够把《滚石》杂志给买下来,就算不做什么唱片公司,段钟谭也有得赚。

段钟谭意动了,不过心里却冒出一丝怀疑——王梓钧在白送钱啊!天底下还有这种好事?

496【筹备中的滚石】

段钟沂在听到弟弟段钟谭说王梓钧要投三千万进来做唱片公司的时候,只考虑了一分钟不到,便做了与王梓钧合作的决定。

为什么不合作?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难不成王梓钧还能图谋他们什么?就他们那点加起来才几百万的身家,王梓钧都懒得动手。

段钟沂和段钟谭兄弟也想自己做唱片公司,不过除非把《滚石》杂志社卖掉,否则他们只能拿出百来万的钱来开公司。虽然这点钱凑合着也够用做启动资本了,但一开始绝对过得很惨。

而王梓钧一加入就不一样了,一出手就是三千万,虽然是把他们的《滚石》杂志一起拿去,但依旧如同天上掉馅饼一般。

三千万台币多吗?用于开一家唱片制作公司当然多,段钟沂甚至在想该怎么才能把这些钱最合理地花完。

这个问题不用段钟沂伤脑筋,王梓钧早已经想好,这三千万大半将用于进口先进设备。比如Soundstream数码录音设备,这玩意儿虽然研制出来不少时间了,可去年才由美国泰拉克公司用于商业录音,录制出的一曲《1812年庄严序曲》让全世界的音乐发烧友鼻血狂喷。

王梓钧年初就建议郑振坤去进口一套数码录音设备,不过这位郑总太抠门,一直说这东西华而不实太费钱了,否则怎么会全世界也就一两家公司在使用。

倒是王梓钧从美国带回来的那盘,由泰拉克公司录制的全球第一张直刻LP唱片,把郑振坤震撼得跳起来。听着那黑胶唱片中传出的立体声音,将演出现场管弦乐队每一个细节都真实地再现出来,郑振坤差点呼为神迹。

结果是郑振坤数码录音设备不想要,却想弄一套LP唱片的直刻技术。王梓钧连忙阻止,黑胶唱片已经日落黄昏,买那玩意儿纯属往水里扔钱。

王梓钧与段钟沂兄弟在电话里简单地通了电话,然后王梓钧回影城拍戏,段钟沂开始联系人手搭建公司的班底,而段钟谭则是去参加音乐节留意好的歌手苗子。

这一年的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