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快乐成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让孩子快乐成才-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去了,没认识几个字;两个月过去了,也没什么进展。刚开始他的父母还在耐心地等待,可四个月之后没有进步,我就感到他妈妈脸色不好看了。半年过去,其他学员已经认识1000~2000多个字,开始阅读了,而这个男孩甚至看不出一点进步。
  我约他爸爸谈了几个小时,想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儿。谈话当中得知,他爸爸这几年一直都在练习美声唱法,他妈妈在整个怀孕期都陪着他练唱。我立即感到这意味着什么。第二天就让老师用“美声唱法”教他识字,效果奇好。他爸爸也改用“美声唱法”给他讲故事、教儿歌。仅两个月,半年落下的课程都补上了,甚至开始简单阅读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声唱法”宝宝。
  我的宝贝女儿睿睿,爱人怀她的时候,我有一个学生要到澳大利亚留学,每天晚上都到我家练习口语,教材是麦克编的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对照口语,挺有挑战性的。我爱人觉得好玩,便陪着我们练习。孩子出生后我们经过反复的观察,发现她反应最明显的是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对照口语,对课本录音几乎没有反应。
  天下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宝宝是天才,聪明快乐,我们何尝不是如此。但什么是聪明?什么是天才呢?
  出生两个月会说话,半岁会读书,小学毕业就具有11门特长,获奖证书比身高还高,一年半学完初中到高中所有课程,11岁会六门语言成为儿童市长的颖算不算天才?
  三岁开始学习三种语言,自学小学数学,四岁开始洗碗做家务,五岁半参加中央电视台英语口语大赛的央央算不算天才?
  一岁半双语脱盲,会说话就会读书,一口气可以读完一本厚厚的小学教材,四岁的时候自学生物学、化学、物理、中医学理论、解剖学,可以看百科大词典、大英百科全书的英语版,厚厚的西游记看两三遍就能记下来,学了两个月的韩语居然就能看懂韩语小学教材的瑞瑞算不算天才?
  半岁会说话,一岁会读书,两岁自学小学教材和地理的二月算不算天才?
  九个月大的宝宝会做加减乘除,一岁半开始读成|人书籍,三岁居然能辅导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做作业,成为一个小小老师的少数民族幼儿圣巴算不算天才?
  如果以世人的眼光来看他们就是天才,不过以冯教授的眼光来看他们都是普通的孩子。更重要的是我认识的上百个所谓的“天才”“神童”的父母,没有一个承认他们的孩子是天才的。
  用冯教授的话说,每个婴儿都是天才,是我们不太高明的爱、我们所受的教育限制了他们的发展。(2)胎儿期所受的刺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婴儿生下来就会吃奶,大一点就会自己抓东西吃。是大人要喂他,结果他习惯了大人喂;后来是大人追着喂,再后来就是厌食、营养不良、发育不良。——大人的“教育”,教成孩子不会吃饭。
  宝宝天生好学,生下来就好奇,东张西望,大一点就翻箱倒柜,到处探索,试图学习更多的东西。是大人限制了他的行动,企图教他什么或者灌得太多,让他后来厌学、逃学。古人说,要让孩子长得好,三分寒七分饱,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又是大人的“教育”,教得孩子厌学。
  宝宝天生就具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上苍给他这个能力就是要让他记住很多有用的东西,以应将来生活所需。但大人很少想办法去保持他的这个本能。等这个本能快要消失的时候大人又拼命地让他背书、作业,搞得他疲惫不堪——还是大人的“教育”教得孩子心不在焉,拒绝记忆知识。
  宝宝生下来就想说话,更喜欢大人跟他说话。但因宝宝的发音器官不成熟,大人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就很少跟他交谈。结果宝宝的语言发展就缓慢下来了。二月的妈妈在宝宝出生后就不停地跟他说话,结果他半岁就会正常交流了,一岁就成了交际高手,整天夸得奶奶眉开眼笑,也夸得婶婶笑脸如花——但你刻意教孩子说话,最后教得他不声不响,羞于启口。
  
早期教育的新体验(2)

()好看的txt电子书
颖的妈妈在孩子降生后就逗孩子说话了,结果出现了两个月的婴儿会说话的奇迹。吓得奶奶以为怪胎降生,演出了一场喜剧收场的闹剧。
  婴儿天生有超常的理解能力,因而可以理解任何一门语言。但大人们往往有意无意给他灌输的概念不准确,表达方式不标准,因而造成了后来上学理解上的障碍。
  在宝宝理解事物这个问题上,我们往往犯下一些错误,阻碍了宝宝的思维活动。第一是把宝宝超常的机械记忆能力误认为宝宝不需要理解就能记忆。第二是往宝宝的大脑里塞了大量无用的东西,干扰了宝宝进行正常的思维活动。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第一,做到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同步发展,因为视觉语言更标准化,即使听不懂也能靠视觉语言看得懂。第二,尽量使用标准的方言、标准的普通话、标准的外语同时教给宝宝。这样他几乎可以理解所有人的语言,当然就显得比较聪明。
  我们的教程叫“索菲娅”。
  索菲娅是我们的小学员,四岁识汉字4000多。她的爸爸是美国的语言学家和潜能开发专家麦克,妈妈是“0岁方案”忠实的追随者。这套教材最初由我为她编写。因为她爸爸的帮助和理解,再加上她是这套课程的第一个使用者,所以我们给这套教程取名为“索菲娅卡片”,西方语言当中“索菲娅”是智慧之神的意思。近年来我们的“智慧之神”惠及众多的学员并在学员们的使用当中不断地完善着,成了一套索菲娅系列课程。
  这套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宝宝们的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其次才是希望通过这套教材的使用达到脱盲、阅读的目的。
  这套教材还是一套非常好用的记忆术工具。用它来训练娃娃短期记忆、长期记忆、照相式记忆都非常好。
  
音乐胎教好
颜同乐
  我从怀孕初期开始,就实施音乐胎教,整天放音乐。重点听一两盘。反反复复听的一盘是以音乐模仿动物走路、鸣叫为特征的优美乐曲,如:“小鸡,叽叽叽”,音乐起“1·5 1·5|1·5 1·5|……”,“大象走路”,音乐起“50 10|50 10|……”;泛泛听的是各种流行的轻音乐。胎儿经过大半年的音乐熏陶,出生后对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出生开始至半岁前,很多时间在床上度过,每当他哭闹时,就让这盒音乐磁带在他耳边响起,顿时,他就停止哭闹,静静地听着,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色。家人都说“这办法止哭真灵”。
  孩子两岁左右,对音乐的接受能力明显增强,对电视剧《渴望》《上海一家人》等一些片子的主题歌都可以将曲子完整地唱下来,词虽把握不准,可曲调到位率有90%。由于有了音乐的早期启蒙,对孩子的大脑皮层产生了良好的刺激,孩子的背诵能力也因此增强,三岁左右能背诵古诗儿歌几十首。四、五岁时,对长达上千字的几个故事皆能通过听几遍磁带后绘声绘色照原文复述出来。可见,音乐胎教,对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热爱文章,陶冶孩子的性格,都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在我印象中,孩子周岁之前,准确地说,从降临人生以来,就不怎么爱哭,脾气很温和,这与音乐胎教不无关系,现在孩子已五岁多了,仍对音乐很感兴趣,电视剧一般可以不看(儿童剧除外),但一听到电视剧的插曲或主题歌,立刻就从房间出来奔进客厅,把歌曲听个彻头彻尾,并同声哼哼。
  当然,这其中我感到收获最大的是由于有了音乐胎教,使孩子性格开朗,很愿意和各年龄层次的熟人或陌生人交往。脑子里经常问题一大堆,有许多通过与人交往得以解决。看来,音乐的辐射功能,对生命最初由胚胎形成到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让孩子在母腹内接受“教育”(1)
王飞
  儿子都已经读大学四年级了,还收到一些即将做父母的年轻夫妇来信,要我谈谈是怎样对孩子进行胎教的。这里,我就将我们夫妻对我们的儿子越越实施胎教的经过和亲身体验写出来,供年轻的准爸爸准妈妈们参考。
  那已经是18年以前的事了,其实,当时我们对胎教也是一无所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一本湖北大学冯德全著的《神童之谜》,夫妻俩很受启发,想圆一圆“神童”梦。可一提到胎教,要适当地对妻子腹内的胎儿进行刺激,这“刺激”两字立即遭到妻子的坚决反对。刚形成的小生命也能刺激?小夫妻还因此而闹了些别扭。妻子不予配合,我只好去信向冯教授求教。想不到一个星期后,冯教授寄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和一本《胎教的理论与方法》,还有一些有关胎教的资料,勉励我们好好学习,大胆实践。
  我们这才知道早在2700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知道并实施胎教了。现代科学也已经证实,孕妇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会直接对胎儿的形体和脑的发育产生影响;五个月的胎儿能听到母亲的心音、肠鸣、说话声以及外界的各种声音(包括乐音和噪音),并能用不同强度和节奏的胎动作出反应。在专家的指导下,妻子才慢慢地消除了顾虑,小两口的思想想到一块来了,接着就大胆而谨慎地对母腹中的胎儿实施胎教,让孩子在母腹中接受教育。
  我们是从间接胎教开始的。1985年初,妻子怀孕才3个月。按书上的要求,我尽量让妻子心情愉快、生活规律,使母亲有快乐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内分泌。目的是让母体内良好的内分泌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胎儿体内,给孩子以良性刺激,挡住不良刺激对胎儿的侵袭。我对妻子照顾得体贴入微,说话轻言细语,逗妻子快乐成了我的神圣职责,连妻子都夸奖说那段时间我是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