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新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新明朝- 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怎么是你?”李佑看清楚了十分意外,此人却是前御史王启年,只是不晓得这个对头拦住自己作甚。他心里迅速比较了一番自己与王启年的武力值,判断人身危险基本为零,便挥挥手将韩宗打发到稍远处。

王启年缓缓地拱手为礼,声音略带几分嘶哑,“听归德千岁说,是你强烈反对用我,所以她也很为难。在下特地前来拜会,还望李大人高抬贵手。”

李佑心思不在王启年的问题上,暗想长公主怎么在王启年面前提到了自己?不会露出什么破绽叫王启年看出来罢?于是带着几分担心反问道:“归德千岁用谁与本官何干?你来寻我找错人了。”

“千岁说盐法是你先提出来的,将来还要借用你赞画,不好惹得你不快。我便只好自己想办法先说服你。”

李佑微微放了心,戏弄道:“你想如何说服本官?本官耳根子硬得很!”这下你应该会主动将程家小姐让出来了罢,你也就这个可以拿得出手的条件了,李大人想道。

王启年脸色很不好,紧紧绷住了消瘦的面皮。突然手腕一翻,从袖中亮出一把明晃晃、铮亮亮的牛耳尖刀,借着夕阳照射闪闪发光。

韩宗这张乌鸦嘴!李大人吃惊的倒退几步,王启年你竟敢破坏游戏规则,看来是彻底不想在文官圈子里混了。

虽然他李佑当过跨刀衙役不惧这小场面,身板也占优势,单打独斗灭掉书生文人王启年简单的很,但想毫发无伤、全身而退就有点棘手了。

如果分票中书李大人血战长街的新闻哄传京师,那就大失体面,简直让人笑话。

王启年却没有动手,任由李佑后退,等到韩宗飞快的过来时,王启年举起尖刀大喝一声,“休要误会!听我一言!”

李佑很奇怪的问道:“你还有何话?”

王启年伸出左手,温柔的抚摸手中尖刀的刀身,说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只是想告诉李大人。在下连官位都不要了,还无路可走时,便只好用此刃自阉入宫,全心全意为千岁效力了。”

韩宗翻了翻白眼,自残也算威胁么,他开始怀疑王启年已经疯了。想对老爷说笑几句,却见老爷居然神色严肃紧张,仿佛真被王启年吓住。

“我是说真的,绝无虚言。”王启年停住了动作,静静地站在那里,他相信对方一定会听得懂。

“你赢了。”李佑无奈苦笑道。他畏惧的是什么?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用在内宫太监身上再合适不过了。看官们不要以为太监都是愚蠢无能没文化的,大明三百年中掌权的大太监们除了个别如九千岁这样的奇葩,谁不是在内书堂受过翰林级别教育的?一个小太监一旦进了内书堂,便像文人中了进士,从内书堂学成进了司礼监文书房,便被比喻为进士入翰林,人称内翰。

但自从几十年前内书堂由于种种原因关闭后,再也没有开启过。当年那批文化水平较高的太监如今大都垂垂老矣,只挂着各内官衙门掌印等死了。而新一代内监青黄不接,识字的不多,有见识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处于人才断档局面,这也是景和朝前后宫中太监势力全面衰落却不能复兴的一个原因。

如果王启年这种有经验、有心计、有野心、不迂腐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转行当公公,那在景和朝宫廷中简直就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有长公主千岁的支持和使用,再博得天子信任,职业生涯前景会怎样?

反正是李大人不愿意看到并深深畏惧的。谁想有这样一个被自己逼到自阉的仇家在宫中皇权身边站着?

敢对自己狠才是真的狠,李佑缩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别人彻底服气并满怀敬意的退让了。“王兄何苦如此,本官绝非不通人情之辈,好歹也是曾同殿为臣,本官怎会心胸狭窄到不依不饶?走,本官请你喝酒!”

请我喝酒?王启年想起什么叹口气道:“如果当初知道你与千岁殿下走的亲近,我便不会那样蠢到自寻绝路,却瞒的我好苦。至于程小娘子,我不会娶她了,免得再生芥蒂。”

我就喜欢既懂事又有诚意的人!李佑大喜,脑子立刻飞快的想到了一个要回程家小姐的办法。“本官愿与你和解,但你千万不要对千岁提起意图自阉的丑事。”

“为何?”

李佑语重心长道:“归德千岁求才若渴,又秉性强势。你若提起自己有过自阉的念头,以我对她的了解,她一定会将你真的强行阉了带入宫去。宣德朝可是有过这样的旧事,殷鉴在前哪。你只对千岁说,我一听她为难就答应与你和解,别的什么都不要提。”

王启年反应过来了,千岁是个要强的人,要强的另一种含义就是大方和不愿欠人情,李佑这是很巧妙很含蓄的去找千岁索要好处。

他扔下牛耳尖刀,转过身走了,口中喃喃道:“既生瑜……何生亮!既生瑜……何生亮!”

韩宗捡起来,点评道:“这刀不错,今后小的藏着它护卫老爷。”

次日是十二月十九日,早朝结束后,太后召集群臣武英殿议事。这大概是今年的最后一次圣前议事了,算是年终收尾。

再过三日就是冬至节大朝会,到时候百官入贺皇极殿。随后京师各衙门就开始陆续封印不再办公,官员们将享受一年中难得的假期,直到过了元旦。

今天毕竟是年终议事,作为象征的天子也驾到了,坐于慈圣皇太后之旁。

政务按照顺序一件件议论,邸报之事也是列在其中的,不过论及重要性只能排在最后。

当邸报的事情在殿中被提出来时,很多人都打起了精神,准备看戏。谁都知道李中书口舌功夫好,有理无理都能搅三分,谁要犯了他就和捅到马蜂窝一样,放眼朝廷似乎对手并不多。

不知道这回又要骂出什么花样了,真是令人期待啊,也许李大人又能上演一出大逆转。

李佑手持奏本平稳出列,响亮的声音回响于殿中:

“……不料致使中外惊疑,有闭塞言路之误传,实非本意。幸得台垣厘正,不胜惶恐,愧对天恩。有错改之,有偏纠之……”

“先贤曰文以载道,邸报道之何存?臣以为,一为教化人心,二为明晰事理。”

“奏请将邸报化一为二。第一种抄发天下,责令府州县衙门每日张贴于门外以供百姓观览,以及抄发至国、府、州、县学,养士人之心。第二种供京师诸衙门抄取,以广开言路,免有堵塞言路之忧。两者并行,可求得两全其美也。”

很多大臣看着李大人侃侃而谈,心中好一阵不能适应,好一阵失落。

这个坦然认错、有礼有节、就事论事的李大人还是李大人吗?曾几何时,满口刀枪剑戟十八般兵器的李大人也可以分章列条、共而论政了?

一个不循规蹈矩的捣乱才子泯然众人矣,枯燥的庙堂之上又少了很多乐趣啊,有人感慨道。

也许他们感慨的早了,只听李佑继续发言:“两种邸报,可用二名。专功教化者,可名之为洁本,专为事理如送御史看者,可名之为足本……”

洁本?足本?大概是李大人想不出别的名字了罢。

满殿多是饱读诗书、号称有书无所不读的读书人。猛然听到这两个很有内涵的名字,有的会心一笑,有的忍俊不禁,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情淫荡,有的无动于衷……

少年天子一脸迷惑的看着诸卿,这是怎么了?

景和七年最后一次君前议事,便在轻喜剧中结束了。

第269章 李大人的过年日记

十二月二十二日是冬至节,在李佑上辈子里没有太深印象。但在国朝官场,却是最重要并不可取代的日子之一。

冬至节与元旦节、万寿节一起,为每年仅有三次的大朝之日,这天皇帝御皇极殿,百官入贺,端的是隆重无比。按礼节,天子还要入贺慈圣宫,百官也要入贺东宫,不过现在没有太子而已。

其实对京官们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过了冬至节就到了一年一度的放假时间!按纸面规定,官方假日是冬至节三天、元旦五天、元宵十天,其实操作中都是从冬至节一口气歇到元宵后了,当然中间夹杂着元旦节入贺、南郊祭天等大礼。

从制度上看,饱受朱家苛待的大明官员们每年也就这一次官方长假,或者说就这一次休假时间。作为假期开端,冬至节自然在官员们心目中无比神圣了。

但在冬至当日,李大人作为被人羡慕的大朝会导驾官却累得半死,据记载步行路线图如下:

刚过半夜便入宫走到乾清门,伙同他人迎出天子到建极殿,又伙同他人从建极殿裹挟(此词大不敬)天子到正殿皇极殿,仪式完毕后再从皇极殿裹挟天子回建极殿。

随后从建极殿继续裹挟天子出发去慈圣宫,又从慈圣宫出来将天子送回大内才算了事。

等李三官做完差事回到寓所已经是下午,朝服都懒得脱,倒头上床像死猪一样睡到次日早晨。

二十三日,李中书去内阁晃了一圈。下午内阁开始封印关门。晚上按照惯例用公帑设公宴,所有中书舍人大吃大喝一番后如鸟兽散,各自回家过年。

没了公务,心里忽然闲下来,人就会多愁善感一点。

夜间独守空闺的李佑忍不住长长叹息,又该过年了啊,每逢佳节就思亲。如果在京师坐稳了位置,明年是不是购入宅子将全家搬到京师?

其实新鲜劲过了后京城也没什么意思,做官不像官,完全没有作威作福的快感,也没有在地方的虚荣自在,更别提这挥之不去的孤独感。要不要求一求许尚书,谋个外放回江南的位子?

二十四日,尚宝司也有公宴,盛情邀请李大人去参加。按说李佑的尚宝司丞是个虚衔,不用去参加尚宝司的活动,但他莫名其妙兼了导驾官这个固定属于尚宝司的差事,所以也被尚宝司毫不见外的邀请了。

尚宝司里多是权贵子弟恩荫入职,换句话说就是气质很纨绔,直接在本司胡同里包下了大场子,美人满地走,醇酒论缸有,戏曲杂耍一应俱全。

对此李大人感到很对胃口,便忘了这几日的疲倦,不辞辛苦的欣然应邀了。

欢声笑语,觥酬交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