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快意纵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快意纵横-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建华家的这个小店原来是一间小吃店,因为紧挨着仪阳大学和仪阳市人民医院,生意一直都不错,原本是黄建华的老婆管着。
    自从黄建华联系上了南湾镇农技推广站以后,尽管有专人负责运输,但平时有事没事的,黄建华就会上南湾镇溜达一圈,不为别的,主要还是跟推广站的人联络感情,省得到时候他们把菜买给了别人。
    黄宝顺是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站长,再说也是最早跟黄建华打交道的人。一来二去的,两个人成了朋友,黄建华每次上南湾镇来,少不了上黄宝顺家里吃上顿饭。当然也就知道了黄宝顺家里几个大棚种玫瑰花的事。黄建华很诧异,他早就听说,黄宝顺能当上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站长,凭的就是率先搞出了反季节蔬菜,可是没想到,别人的大棚正热热闹闹的种蔬菜,他自己家里的大棚却种上了花。
    对于这个事,黄宝顺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于是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黄建华,这下,黄建华吃惊不小,闹了半天,黄宝顺还是因为儿子的话才整出的反季节蔬菜,看来黄宝顺的这个儿子别看年纪不大,脑筋却非常好用。
    黄建华做了那么多年生意,最厉害的就是有眼光敢投机,要不然也不可能跟黄宝顺他们拉上关系。黄建华觉得,黄杰这么大张旗鼓的种花,没准还真是个好门路,改革开放这些年以来,人们对新鲜事物已经有了足够的认知度,或许还真的能够接受鲜花。
    于是,趁着黄宝顺不在家的时候,黄建华跟黄杰聊了起来。黄杰正发愁应该如何销售玫瑰花,黄建华就送上门来,当然是一拍即合,一番商量之后,黄建华和黄杰达成协议,由黄杰提供鲜花,黄建华负责门面和销售,到时候润分享。黄杰打算好了,一旦今年的玫瑰花销售成功,来年他就要想办法说服黄宝顺,将外面的几个大棚全部种上鲜花,到时候仪阳市消化不了,就把鲜花买到其它城市去,黄杰不相信,未来到处都是的鲜花店没有道理在仪阳市没有市场。
    相比之下黄建华的老婆吴月娥可就没有黄建华的眼光了,她总是觉得,好好的小吃店,一天怎么都能赢利十几二十块的,干嘛非要改成花店?要是说黄建华打算卖盆栽还好说,这年月不少人家里都喜欢种点花花草草什么的。可是黄建华要卖的全都是鲜花,又不当吃又不当喝的,没两天就凋谢了,谁没事干了买那个玩意?所以,黄建华跟她商量把小吃店改成花店的时候吴月娥是坚决不同意。黄建华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想好了的事在家里就是决定。既然吴月娥不同意,那就没什么好商量的了,当时叫来了工人,小吃店大门一关,该搬的搬,该丢的丢,没几天功夫,花店的招牌挂了上去,就等着黄杰的玫瑰花了。
    ……
    这一年,仪阳市的情人节玫瑰花成了最大的卖点,仪阳市的女孩子们无不以能在情人节这天收到男朋友送来的玫瑰花为荣。根据黄杰的提醒,黄建华特意找了一些仪阳大学的学生帮着送鲜花,仪阳市范围内,跑一趟5块钱,费用由要求送花的人支付。黄建华没想到,黄杰的这个主意顿时让花店玫瑰花的销量翻了几番,整个春节期间,黄杰那几个小小的大棚根本不足以应付如此大的消费市场,迫不得已,除了提价以外,黄建华只能连预订鲜花的招数都拿出来了,否则根本没有办法应付。
    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首先黄建华做的是独家生意,整个仪阳市,除了他以外根本没有谁做鲜花生意,生意好是理所当然的。再有就是送花服务。这个时候,很对人还不习惯自己抱着一把鲜花送人,特别是刚谈恋爱的小伙子。有了送花服务就不同了,这年月,除了送信、送报纸,谁见到商店特意送东西上门的?花5块钱能帮自己请一个大小伙子送花,面子马上就有了。即使被拒绝了,也不至于太难看,关键是随鲜花送出的小卡片,平时想说不敢说的话都可以写上去,比写情书都强。
    黄建华的老婆吴月娥这回没话说了,一顿早餐吃好一点不过一块多一点,一朵玫瑰花就要卖3块钱,就这还得预订。一张包装纸不过一毛钱,可是要想花店帮包装好,再扎上彩带,没有两块钱根本不可能,这简直比抢钱还要快,早知道这样开什么小吃店,老早就开花店了。
    ……
    就这吴月娥笑得合不拢嘴的时候,黄宝顺也的到了一个好消息。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反季节蔬菜获得了国家农业部农业科技进步奖,黄宝顺被选为仪阳市人大代表,并被调到了仪阳市农业局综合处,等于说是连上了几级台阶,一脚踏进了科级(副科)干部的行列。不但如此,黄宝顺承包的三个大棚在一个季度里,光是卖菜的收入就达到了将近3000元,比他和李冬梅两个人一年的工资还要高,这还没算上单位里发的奖金什么的。
    黄杰这会也在偷偷的乐,他那几个小大棚年前年后光玫瑰花就卖了一万多块钱,这还不算店里乱七八糟的其它收入。本来他还想着跟黄宝顺比一比的,可是在得知黄宝顺马上就要调到仪阳市工资以后,黄杰不出声了。一旦黄宝顺调到仪阳市,南湾镇的这些大棚什么的就得丢了,要是让黄宝顺知道自己有这么一大笔收入,肯定得没收,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说,偷偷摸摸的藏起来的好。
    这一年,对于黄杰一家来说,绝对是一个丰收年。
    ……
第一第九章 姜太公钓鱼
    从南湾镇回来以后,黄建华开始紧急调动资金,他很庆幸自己能碰上黄宝顺。别看不过是倒腾点青菜,但这可是垄断生意。虽然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人并没有承诺让他包销所有产出的青菜,但是黄建华知道,只要自己的价格公道,人勤快一点,想来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人是不会那么麻烦,自己找渠道销售的。
    黄建华不是很贪心的人,按照一般的市场规律,二道贩子的毛利应该有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之间,但是这一般指的是普通的农产品,因为二道贩子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比方说市场波动、农产品损耗等等。但是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大棚菜不存在这些风险,毕竟是独家生意,市场价格全由自己来控制。至于说损耗就更不用担心了,最多是运输途中压坏一点而已。仪阳市那么多人,每个市场批一点,农技推广站大棚的产出根本经不住庞大的消费群体。谈不上什么损耗不损耗的。
    为了紧紧的拉住南湾镇的这些个大棚,黄建华非常小心的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赢利点,他决定把毛利控制在百分之十左右,按照这个价格政策,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人不会觉得吃了亏,转而向另外找人帮着销售产品或者干脆自己干,而因为数量和价格的原因,黄建华又能挣到钱,相对来说,他还是挣了便宜的。黄建华很清楚,做人不能太贪心,要是自己挣得太多了,恐怕以后就别想再找到主谋好的门路了。
    正如黄杰想的,没过几天,农技推广站的几个人就悄悄的到仪阳市摸了一下大棚蔬菜的价格,,大家发现,黄建华还真没多挣他们的钱,基本上也就是在收购价格的基础上上浮了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之间,属于大家可以接受的范围。于是,大家开是放心的将大棚里产出的东西全都销售给黄建华。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农技推广站蔬菜大棚每天有人守在门口收购他们蔬菜的事情传播得很快,周围的农民开始心动了,不少人开始找上门来,请农技推广站的技术人员传授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方法。当初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干部职工之所以能那么轻松的承包下试验大棚,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能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杨平县的反季节蔬菜的生产。黄宝顺的承包计划中也已经承诺,农技推广站凡是参与承包大棚的干部职工分片包干,保证每人承包一个自然村两个大棚的推广任务。现在好了,根本不用他们出去推广,几乎每个村都有人来找农技推广站要求学习大棚种养技术,这个情况还真让农技推广站的干部职工大跌眼镜。
    其实这不难理解,按照以前的习惯,镇农技推广站一般是按照县里的统一部署,用行政性的手段推广一些新的东西的,农民有抵触情绪,推广工作很难开展,这也是去年搞实验大棚的时候谁都没心思的原因。因为大家都很清楚,一但实验大棚搞起来了,县里面肯定要求在农村进行推广。农技推广站的人都有经验,别说一个大棚动辄要上千块钱,要是没有利益,你想让农民多养两只鸡都难,更不要说搞大棚了。
    这要是放在往年,有这么多农民想到推广站来学技术,推广站的人不知道有多高兴。任务性的东西都是有指标的,完成了指标就意味着能拿到奖金,所以谁都想尽快完成指标。可是今年不同了,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人还真不想让农民把这个温室大棚的技术都学了去。不过一两个月的时间,每间大棚至少创造了几百块钱的利润。这哪是大棚啊,简直就是一个会生钱的金窝,要是都让人学了去,可定会导致大棚菜的价格下跌。
    黄宝顺当然是知道这些情况的,他已经不止一次看到有农技推广站的人把想参观一下大棚的农民赶出去了。平心而论,黄宝顺也不愿意轻易就把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技术传授出去,但是他的那个承包计划上已经明确表态,在大棚承包期内是需要完每人一个自然村两个大棚的任务的。
    如果说普通干部职工没有觉悟也就罢了,但是黄宝顺好坏是南湾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站长,而且是他代表全站干部职工跟镇上签下的承包协议,如果说完不成任务,领导上肯定会追究他的责任。如果说一直都呆在造纸厂,或许黄宝顺还没有什么想法。造纸厂的级别高、干部多,凡是都讲究按资排辈,别看黄宝顺在造纸厂属于干部编制,但是要想真正成为领导,或许是今生无望了。但是到了南湾镇以后就不一样了,尽管农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