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好孩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父母好孩子-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八、常对自己说“我能行”
“我能行”三个字,是一种很强的正信息。你天天对自己讲几遍“我能行”,越是害怕做的事(当然是指做正事、做好事),越要鼓励自己“我能行”,当你做了你一直害怕做的事,你会发现,自己勇气大增,真的很能行。
1.文明礼貌三句话……写给孩子
一个人的形象是一封无字的介绍信。人们通过你的语言、行为、仪表,就能判断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我问你:“你会说话吗?”
你一定会说:“说话谁不会,张口就来!”
其实不然,说话的学问大着呢。一个人所说的话总是和他的人品和修养联系在一起的,优美的语言首先建立在尊敬他人的基础上。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高尚的、受欢迎的人,请先要学会说“文明礼貌三句话”。
见面要说:“早上好!”“您好!”
美好的一天是从一句亲切热情的问候……打招呼开始的。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向爷爷、奶奶、父母及家人问一声“早上好!”这亲切的问候传递着你对长辈的尊敬和爱,营造了温馨的家庭气氛。到学校,见到老师、同学,面带微笑地说一声“老师,您好!”“××同学,你好!”在这简单自然的问候中,不知不觉地塑造着你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培植着你与别人之间的友谊。
道歉要说:“对不起!”“请原谅!”
人活在世上,没有不出错的。出了错,应该懂得道歉。向人道歉,就是承认自己的言谈举止或某些做法不妥,并把愧疚的心情传达给对方,请求对方原谅。
打扰了对方,给对方带来了不方便,或做错了事,如果你及时说一声“对不起!”“请原谅!”就会修补你已经受到损坏的形象。
事先约好的见面你不能去了,要提前告诉对方:“对不起,我有事来不了。”
别人求你办事,你因故要拒绝,要说:“抱歉,这事我帮不了你的忙。”
致谢要说:“谢谢您!”“给您添麻烦了!”
每当别人给了你一点方便和照顾,即使这种照顾帮助是对方分内的事,你也应该说:“谢谢您!”“给您添麻烦了!”
说“谢谢”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双眼充满感激之情地注视着对方的眼睛,真诚、自然、郑重地说。
如果你请求别人帮忙,最好说:“能请您帮我个忙吗?”如果对方表现出面有难色,你要说:“如果您觉得困难的话,就不麻烦您了!”
2.父母如何包装孩子……写给爸爸妈妈
好产品,是工人的杰作。工人总是精心加工、精心包装,才把产品推向市场。
好书籍,是作家、编辑的杰作。作家、编辑总是精心写作,精心编辑加工,再加上美丽的封面,才把书籍介绍给读者。
孩子,是父母的杰作。父母应该精心“包装”孩子,再把孩子奉献给社会。
那么,父母除了认真地培养孩子的良好内涵外,该如何“包装”孩子呢?我觉得要从小教育孩子不但有美好的心灵,还要让孩子有美好的仪表、美好的语言、美好的行为。
一位驻外记者告诉我,他在澳大利亚工作时,经常与各阶层的人打交道,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人们的文明行为和礼貌语言处处可见,随处可闻。什么原因呢?原来,从幼儿牙牙学语起,父母就开始教孩子说“请”和“谢谢”。比如,当小孩要糖果或玩具时,父母一定要他说“请”,否则怎么哭闹都不予理睬。孩子拿到玩具时,又要求孩子说“谢谢”,否则就把玩具拿回去。久而久之,习惯成为自然,“请”和“谢谢”就再不离口了。
由此看来,文明礼貌是个教育问题,但同时也是个习惯问题,从小注意培养孩子养成随时随地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非常重要。
3.文明行为三件事……写给孩子
一个国家的文明形象,是靠每一个公民在公共场所彬彬有礼的言行举止塑造出来的;一个人美好的形象,是靠自己文明的行为塑造出来的。
文明行为包括的方面很多,让我们先从三件事做起吧!
第一件事:爱护环境,你丢我捡
优美的环境是人创造的,也要靠人来保护。
全国文明城市四川省绵阳市有个文化广场,广场的绿色草坪上竖立的“公益广告牌”上写着:“爱护草坪,人人有责”;“同是生命,需要爱惜”;“给我一点爱,还你一抹绿”……这里没有“严禁”的呵斥,也没有“罚款”的警告,只有对文明行为规范的引导和对社会公德的呼唤。
更为可贵的是,这些地方的少先队员不但自己不乱扔垃圾,还开展了“你丢我捡”的活动。他们捡拾游人扔下的垃圾,回收有用的废品,并提醒大人们注意改正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
第二件事:遵守秩序,你挤我让
文明的人都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秩序”这个简单的道理。买东西、上汽车、参观展览、进影剧院,都要排队。而加塞乱挤是极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
偏偏有些人不讲文明礼貌,他们在公共场所乱挤乱拥。对这种人该怎么办呢?我主张不仅要制止,而且要“让”,以“有礼”对“非礼”。“让”并不是软弱,“让”不仅是一种风度,而且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和批评。
一所大学的学生会主席是个女生,一天上大课,同学们要各自占位子。她去得早,坐在了前面。一位男生站在她身后大声吼道:“是哪个这么大的胆子,敢把老子的位置占了!”这个女生站起来,对他说:“啊,对不起,我不知道这个位子是你的。”然后拿着书包,坐到了教室后面。在场的男同学对这位男生开始了猛烈的“攻击”:“你给我们男生丢尽了脸,看人家女孩多有气度!”这个男生深感惭愧,第二天主动来找这位女生道歉。
这就是“礼貌”的作用和“让”的力量。
第三件事:待人谦让,你好我学
谦让,是一个人的美德。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交往常常需要谦让。
一个人要做到待人谦让,必须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他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每次你到大海边或登上高山,都会感到心旷神怡,天地宽阔。大海和高山让人领悟到,人在世界上所占的地位是多么渺小,天地如此广阔,何必与人斤斤计较呢。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能谦让三分,同样能感到天宽地阔,感到周围每个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看到别人的优点,谁好就向谁学习,这样的人不仅文明程度高,为人谦和,彬彬有礼,受人尊敬,而且自己心情会平静坦然,生活将愉快充实。
4.帮助孩子管住自己……写给爸爸妈妈
一天,我打开电视机,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看见记者正在报道大连市“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一位接受采访的大连男孩子说:“管住我的嘴,不说脏话;管住我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的脚,不践踏草坪。”
男孩子讲的“三管住”,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想,为人父母,天天离不开“管孩子”,管教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责任,问题是怎样“管”法,是打?是罚?是责骂?我看大连的这个孩子讲出了一个好办法:让孩子自己管住自己,这叫自律。
为孩子塑造文明形象,特别要强调自律,家长不妨做好两件事。
一是家长带头管住自己,不做不文明的事。比如:过马路带头走人行横道,再急也不跨护栏、闯红灯。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买东西带头排队;不说粗话,不发脾气……处处为孩子作出榜样。
二是要不断给孩子提个醒,唤起并强化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识。比如,买了冰棍,孩子在剥冰棍纸时,您就提醒他:“想一想该扔到哪儿呀?”去别人家做客,您事先要告诉他,怎样当文明小客人……
我听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德国的一个娱乐场的绿色草坪上,撒落着不少五彩缤纷的小球。原来,草坪尽头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勿践踏草地。”玩球的大人和孩子,不小心把球扔进了草坪,就让球待在那儿,谁也不会踩到草地上去捡球。绿绿的草坪上,点点彩球构成了一道动人的风景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文明一旦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会聚集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使人和环境都变得更加美丽。
正像高尔基所说:“哪怕是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5.待人接物三原则……写给孩子
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曾经讲过:“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型,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把人的仪表称为“文”,把人内在的精神称为“质”。他所说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两者都具备的人,才是有修养的人、文明的人。
我们评论别人时,常爱说“这个人气质好”。所谓气质好,就是语言、行为、心灵都美的人。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气质好、受欢迎的人,请先学一学“待人接物三原则”。
原则之一:尊重他人
尊重人,是一切礼仪规则的核心。你如果希望别人尊重你,首先要学会尊重人。这是“待人接物”的一条重要原则。
学会尊重人,可以从以下三点做起。
1.听他人说。做一个好听众,认真倾听别人说话,鼓励别人说他们的事,让对方觉得他很重要。这样的人,朋友会很多。只会说不会听,或者随便打断别人的话都是不礼貌的。
2.替他人想。平时我们与替他人着想的人接触时,总是会感到这人很好相处,为人善良,这样的人人际关系总是比较好的,做事也比较容易成功。平时待人接物,我们也应该遵守这条原则,多替别人想一想。
3.帮他人做。1979年联合国通过的章程中有这样一句话:“培养具有温暖心灵的人。”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如果能经常说:“你有困难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