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钱倾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钱倾天下- 第4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少,她觉得王猛开不出什么好价钱来了。
    王猛微微有一点失望,但没有表现出来,他矜持的点点头,“原来是这样。很抱歉,打扰你了。”
    乔慧淡淡一笑,“没关系,正好我也有时间。”
  
第466章 门路

    乔慧委婉的拒绝在王猛看来并不意外,现在社会上对于这件事引发的浪潮还没有到最高点,在看不清未来走向,并且没有足够利益的情况下,乔慧的拒绝显得格外的理所当然。  她不明白王猛这两个字代表着什么,除了名字之外的东西,这就像路边突然跳出来一个人请王猛帮忙,如果只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他会帮一下,但如果是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很多东西了。
    每个人在这个开放的社会中都有一个标准的自我价值定位,就像是超市中货柜上的商品,下面有一个明码标价的标签。口袋里有多少钱,就能办多少事。可有时候也有不一定的情况发生,比如说柜员、售货员。他们觉得顾客看上去不像是有钱的样子,往往会用另外一种方法拒绝,比如说这一款商品的性价比不高,我推荐一款性价比高的商品给您,很多人都在用。
    她是真的要推荐性价比高的商品吗?不见得,只是觉得你买不起,摸来摸去弄乱了还要重新码货,不如推荐一款你买得起的产品。
    性价比,往深处解读就是便宜。
    乔慧到了省台成为省台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记者的时候,她的目标就放的更加长远,比如说中视这类顶级的媒体。在进入这些媒体之前,她需要不断的提升自我价值,而不是做出一些盲目的举动让自己掉价。也许从本心上而言,帮助王猛也只是举手之劳,但是这样的举手之劳会让一些人对她的价值产生不好的影响。什么叫做传统势力?传统势力代表着曾经的辉煌,以及现在的顽强。
    特别是教育机构,每个人从出生到离世,实际上都离不开教育机构的影响。年少的时候自己要求学,等走入了社会之后自己的孩子要求学。求学时期的同窗、老师们又团结在一起,组成一个又一个微妙的利益团体。得罪了其中一个,往往就代表得罪了很大一批人。更何况这一次的情况比较特殊,可以说是和传统的教育机构明火执仗的火拼。乔慧必须为自己考虑,她觉得王猛开不出她满意的价格,所以她连听都不想听。
    每个人的追求都是不同的,有人追求财富,有人追求享乐。乔慧追求的是一种上进,上进这个玩意说简单是挺简单的,说复杂也很复杂。钱不是可以用来衡量上进的标准,现在不是,以后也不是。
    对于这种情况,王猛也没有怎么太失望,只是两个人之间那点人情关系到此就算结束了。
    既然乔慧不愿意出头,那么肯定有人愿意出头。她想往上继续走,可有人却愿意现在就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老肖虽然已经判了五年刑期,已经被关进了牢房里,但是他的人脉依然在。肖正平人很聪明,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那些头头脑脑这次也很满意他的表现,人脉就维持了下来。王猛找到他,他给了王猛两个人的联系方式,并且再三的感谢王猛给他支招,出去之后一定要表示表示。王猛倒没有什么意见,只是觉得没有这个必要。老肖干了这么多年的脏活,要说他没有二路子显然是不对的。
    搞这一行的可以说是手眼通天,高层之间或许未必能够得着,但是想要在下面操作操作那就真的太简单了。
    按照肖正平给的联系方式,王猛找到了那两个人,一个是白终省日报社的特约评论员,谭江。是什么知名大学的社会学客座教授,经常在省日报上发表一些“犀利”的文章。还有一个家伙是白终省电视台的特约记者,刘亮,也是一个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家伙。
    老肖能结识这两个人,也是因为需要。有时候一些人需要从其他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有需求就有市场。
    王猛先约见了谭江。
    谭江五十来岁,头发梳的一丝不苟,整个人非常的干净利落,但是却给王猛一种很特殊的感觉,那谈笑时眉眼间不经意流露出的市侩神色,已经出卖了他的外表。
    “王总,您这个要求……”谭江故作矜持的沉吟片刻,摇摇头道:“有点麻烦。倒不是说不能写,只是现在媒体方面的舆论一边倒,就算我帮你上了几篇评论,恐怕也改变不了现在的情况。”他看的非常明白,本身就是搞评论的,知道要操作这件事,他一个人根本就不够。
    而王猛也不认为他能改变什么,但是聚少成多,而且也并非是要他直接大唱赞歌,而是需要在媒体中产生一种引导的声音。
    这件事到底有没有这么严重,是不是私办教学就一定代表着教学水平低下,是不是私办教学管理上就是代表着混乱。需要有人引导大家去讨论,去热议,而不是一边倒的喊打喊杀。人都是很奇怪的动物,有一种羊群效应,也就是从众效应。有一个西方社会的社会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站在一个高楼前的马路上抬着头向上张望,很快身边就逐渐聚拢了一大批人和他一样抬着头往楼顶上看。
    其实呢?楼顶上什么都没有,但是这群人却莫名其妙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站在他身边一起抬头看。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更多的人就停下脚步,最后一大群人都在抬头看。
    这个时候人群中安排好的一个内应大声的说了一句“没什么好看的”,然后转身离开,人群中有差不多一半人也跟着离开了。
    这就是从众效应,一种非常盲目的特性。
    想要扭转社会上舆论一边倒的情况,首先要发出一点不太一样的声音,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人跟随其后,产生这种效应。
    王猛淡淡的笑着,“谭先生,我非常明白现在的情况,我并非要您为我辩解,而是需要您做一个小小的专题。”王猛胸有成竹,直至现在,情况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还在控制之中,“我需要一个讨论的环境,需要第一个倡导去讨论的领头羊。谭先生您不需要过分的为我辩护,这没必要,您只需要在报纸上介绍一下,公办学校中是不是也有打架斗殴这种情况,是不是严重就可以了。”
    作为一个老牌特约评论员,谭江也做过不少“脏活”,在一些事情里扮演过“喉舌”这样一个角色,他立刻就明白了王猛语言中背后的意思。他点点头,说道:“我理解王总你的意思,你想要我怎么做?”
    这就代表双方达成了协议,我愿意为这件事出头,可以谈谈价格了。
    王猛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鼓鼓囊囊,里面装了有一万块钱,按在了两人之间的桌子上。谭江眼神触及信封的时候炙热起来,他愿意和王猛见面,愿意为王猛发出声音,目的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名利二字?发出和媒体统一口径不同的声音,可以在一定的人群中建立起自己一个另类的,不畏惧强权,不盲目跟风,独立思考的形象,又能有钱拿,何乐不为呢?
    “我听说谭江先生您是大学社会系的客座教授?”谭江点点头,王猛笑了起来,“我还听别人说您书法挺好的,我想求一幅字,不知道谭江先生是不是有这个时间。”
    谭江一愣就反应过来,同时心中对眼前这个年轻人老辣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笑着自谦道:“谈不上好,没事的时候喜欢瞎写写。”
    “那太好了,回头还有一份润笔,求字的事情就麻烦谭江先生了。”
    “举手之劳!”
    解决了谭江,王猛又约见了刘亮。和谭江这种比较老派的文人比起来,刘亮年轻得多,也直接的多。
    刘亮三十岁不到,这个年纪能成为一个特约记者,路子宽广不说,也是有一定的能力。“既然是肖总介绍王总来的,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你想让我怎么做?”
    “过几天可能有一个小新闻,我希望刘记者您能亲自采访报道一下。”刘亮点点头,没说话。王猛继续说道:“你知道,我是做企业的,经常会遇到一些措手不及的事情,在媒体这方面我没有什么门路,对这里面的水深水浅也不太清楚,所以我公司希望能聘请刘记者成为我公司的公关部顾问,平常也不需要到公司里来,只是有一些事情时希望刘记者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不知道刘记者您愿不愿意帮这个忙,当然,工资什么的都好说。”
    刘亮眼睛一亮,他上下打量了一下王猛,笑了起来,“我这个人特别喜欢帮助人,咱们第一次见面,我就觉得王总你这个人特别的亲切。没的说,这个事情我帮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待方式,解决掉刘亮的问题,王猛微微松了一口气。其实他并不在意媒体一面倒的批判,私办学校又不是只有他一家,现在传统势力正在爆发,大家都缩头当乌龟,但不代表就会一直做一只乌龟。只要有了一丝让人喘歇的时机,私办教学的新兴势力就会开始反击。他能沉得住气,但是不代表鼎盛教育里面的那些老师和教员能沉得住气,所以他必须有所为,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
    说到底,还是眼光的问题。
    看的不够长远。
  
第467章 鼠道

    合州市第七中学在社会中的风评不是太好,当然有很大程度上这种评论也是非常正确的。第七中学位于老城区的边缘,当时叫做八佰户,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贫民区。改革开放初期,有一种说法叫做万元户,指的的是那些身价上万的有钱人。为了把这些有钱人和没钱的劳苦大众区别开,劳苦大众们用八佰户来形容自己,意思是自己家底子全部加起来,也就千儿八百块钱。
    这种说法一直延续到十几年之后八佰户大改造才逐渐消失。
    咱们不讨论为什么八佰户旁边的第七中学风评不好,只说这第七中学里的学生,打架闹事那叫一个常态。就连副校长和体育老师,没有成为老师之前,都是在八佰户当混子的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