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败军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败军神- 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贺镕庄在一边轻声说道:“司令带的人是不是太少了?”
    这句话引起了一片附和声。吴畏只带了溥觉和一个排的卫兵,从起他从前出行时的阵仗来实在是太少了。
    吴畏笑骂道:“我这是回国述职,又不是去闯龙潭虎|穴,带那么多人干什么?再说还有山地旅随行,还不够保护我的吗?”
    众军官全都沉默不语,显然是对吴畏的乐观不以为然。山地旅在战后一直没有得到补充,现在满打满算也就是三千人左右,放在陆一师里,也就是一个团的人数,很显然李武扬战死之后,总参对于这支部队的存在产生了动摇,次这调山地旅回国,说不定等待他们的就是裁撤番号。
    如果多想一点的话,也有人觉得,让吴畏回国的时候与山地旅同行,他也就没办法借安全的名义多带卫兵,说不定这才是真正的目地。
    吴畏倒也没有纠缠这些事情,除非他打定了主意再不回去,不然的话,有命令就得执行,就算能把陆一师都带回去,难道还能和总参开打不成?
    他向着众军官敬了个军礼,然后转身向运兵船走去,在他的身后,张操以下,众军官肃然还礼,目送自己这位不败军神踏上新的战场。
    
   

第362章 新的变化
    十一月的天津港码头,天气已经很冷,估计再过些日子就要下雪了。爱玩爱看就来网。。
    一群在码头上扛活的力气行伙计们凑到一起,一面抵御寒风,一面抱怨今天还没有开工。
    一个拿着旱烟的中年男人蹲在人群里面,吐出一口烟雾来,大声说道:“说是今天要到兵船,我看上午是不成了。”
    正说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年青人跑了过来,一面跑一面大声叫道:“来了来了,是从日本回来的兵。”
    众人都站了起来,中日大战虽然已经结束一个月了,但是各种传闻流传正酣,码头上的工人们闲下来的时候也会猜测这支血战异国的部队是个什么样子,有没有发了大财。
    没有让看热闹的人们失望,很快一艘兵船就靠上了码头,看着站在寒风中陪着一群军官的码头官员。那青年说道:“码头上的王长官都来了,是不是回来的是个大官?”
    “赶情。”那中年男人翘着脚往海面上看,“看着那些大兵船没有?那叫战立舰,一炮下去山也削去半个,要不是保护大官,能跑这地界来吗?”
    青年一脸钦佩的问道:“为嘛叫战立舰?”
    中年人不满的看了他一眼,骂道:“这船这么厉害,打仗的时候当然要站起来,所以叫站立舰。”
    那青年一脸的愕然,“天爷啊,这船趴着都这么高,站起来得多高啊。”
    要是吴畏在这里,一准过去和中年人拉手,“您从前也撸舰娘吧?”
    可惜他这个时候正和蓝晓田互相敬礼,然后还得和陪着蓝晓田来接他的军官们寒暄。几个获准参与的中外记者举着闪光灯噼哩啪啦的拍照。不过这年头的曝光技术很不过关,吴畏等人又不可能老实站在那里等着,所以拍出来的照片效果就只有天晓得,倒是很配合同时代的印刷技术。
    吴畏和天津当局的军官们没什么话好话,寒暄了几句,谢绝了天津市长王子实的邀请,就跟着蓝晓田上了他的马车。
    虽然共和国现在还在工业国家的门槛外徘徊,但是并不耽误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汽车消费的最大国家,这里面当然有吴畏的功劳,因为有他提供的技术,现在的汉阳厂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小型内燃机生产商,就连美国汽车都在大量使用汉阳厂出产的四冲程内燃机组。
    但是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也实实在在的正在阻碍汽车工业的发展,虽然有吴畏的设计方案,但是受制于材料水平,汽车仍然是只能在城市里跑的娇贵机器,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别说球墨铸铁,就算是铝制活塞顶他都没有,更不要说能耐高温的润滑油了。
    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内燃机的高故障率其实很少来连接部件上,反而是出自动力作功部分,燃烧室构件在作功时要承受高温高压,在进气阶段还要承受冷风吹扫,对材料的要求相当高。
    赵运铎在吴畏的建议下采取高额悬赏的方式来鼓励技术改新,但是收效甚微,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技术的积累总是需要时间的。吴畏也并没有把希望仅仅寄托在汉阳厂上,同样的设计方案也给了杜迪夫人一份,这相当于集结了中西方的大部分人才,吴畏相信有自己指明的道路,解决这些只是时间的问题。
    虽然他是伞兵出身,但是和所有的男人一样,他同样期待着指挥钢铁洪流席卷敌境的那一天。
    因为汽车在这个时候和不靠谱很有一些异曲同功之交往,所以蓝晓田到天津来接吴畏,王子实提供的代步工具就不是汽车,而是一辆四轮马车。
    坐上马车后,吴畏很好奇的问道:“不是回京吗?怎么不坐船?”
    蓝晓田笑了一下,说道:“京津铁路贯通了,咱们去尝个鲜。”
    叶知秋一直很羡慕美国发达的铁路网,所以当上大总统后,曾经提出要修三千里铁路。
    既然上有所好,尽管国库一直缺钱,建国这些年来倒也修了不少铁路,例如北京到山海关一线的单线铁路就曾经在中日第二次战争中发挥作用。
    为了沟通天津港口,北京到天津的城际铁路早就开始建设了,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后,这个共和国第一条双线铁路终于建成开通,蓝晓田来的时候,就是坐了火车。
    坐过了高铁的吴畏可没办法体验蓝晓田的兴奋劲,坐在加挂的花车里,他听蓝晓田说起一个与京津铁路有关的笑话。
    原来修这条铁路的时候,本来规划是要修单线的,但是铁道部在游说了国会之后,把单纯改成了双线,据说可以提高两倍以上的运输效率。
    但是财政部显然对这个变化很不满意,财政部又不需要用火车来运钱,当然不关心效率,他们只担心花钱太多。毕竟叶大总统提出的三千里铁路计划,可没说是不是延长公里,万一双线只算单线的长度,那财政部就得找另外三千里的钱去了,这个时候的共和国,可远远没有达到有钱没处花的地步。
    不过显然国会议员们比财政部的官员们更在乎铁路能给他们带来的效益,所以铁道部的计划得到了通过,作为交换,京津铁路的标称长度变成了实际长度的两倍。这带来的一个好处是,很多不明真相的学者用标称长度除以旅行时间后,发现京津铁路的平均时速居然已经超过了每小时六十公里,位居同时代的世界前列,民族自豪感大增,倒是把一些担心铁路破坏风水的反对声音给压了下去。
    吴畏是少数可以准确依靠目测来判断速度的人,坐在车上很自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蓝晓田这才告诉了他真相。
    吴畏很无奈的说道:“这也行?”
    “怎么不行?”蓝晓田说道:“又不是什么生死存亡的事情,花花轿子大家抬嘛。”
    吴畏深深看着他,半晌才说道:“如果大家都习惯了这种事,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就能改回来吗?”
    蓝晓田叹了一口气,看着他说道:“你啊,锋芒太露。”
    吴畏摇头道:“人不犯我,我还要犯人,更不要说都欺负到我头上来了。”
    两个人当然知道他们现在讨论的和铁道部一点关系都没有,说的是吴畏在日本的所作所为。
    蓝晓田看着车窗外的原野,缓缓说道:“听说要不是程斌保你,就不是述职这么简单了。”
    “难道还能革职查办?”吴畏不屑的说道,“他们敢吗?”
    蓝晓田转回头来,盯着他说道:“占领军还是国防军。”
    吴畏毫不在意的挥了挥手,“放心,我没有拥兵自重的心思。”他自嘲的笑了一下,说道:“是不是有人说我是日本王了。”
    蓝晓田一愣,没想到他居然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怀疑的问道:“这是谁告诉你的?”
    吴畏淡淡一笑,心说杀了你都猜不到。只不过到了此时,他也猜不透叶黛当时的用意,这个小丫头只是缺乏阅历,脑子可不笨,而且背后的人太多也太杂,他实在想不出到底是谁想提醒自己。
    他笑道:“王可没皇大,日本天皇还在,我要这个王有什么用?”有一句话他可没说,自己要当,那也得当太上皇,也不知道自己能买到玉米芯烟斗不能。
    该说的话都已经说了,蓝晓田也不想和吴畏牵扯太深,现在整个共和国高层都知道,吴畏就是个事包,谁粘上谁倒霉,黄有为不说,陆溢光现在就被夹在日本两头受气,也亏了他居然能忍住。
    他翻了翻面前的一本文件夹,从里面拿出一份电报来,递给吴畏说道:“发现日本第三师团的踪迹了。”
    吴畏嗯了一声,终于来了精神,伸手接过电报看了一眼,皱眉说道:“伊犁?”
    蓝晓田点了点头,并没有说话。吴畏皱眉想了一会,说道:“有地图吗?”
    蓝晓田摆了摆手,叫过一个随行的参谋,让他去找地图。然后向吴畏说道:“你想到了什么?”
    吴畏盯着电报没有说话。这个消息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日本投降之后,并不是所有的军事力量都痛快的解除武装,除了北海道成了不愿意投降者们的大本营外,提前进入西伯利亚的日本陆军第三师团也一直没有消息。
    尽管西园寺公望已经在征得中俄双方同意后,派出一支部队进入西伯利亚去寻找第三师团,但是显然并没有达到目地,也不知道这支传达投降命令的部队出了什么事情。
    在这个无线电装置庞大到还要装在船上的时代,想要找到这样一支部队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比起共和国来,叶卡捷琳娜的北方政府显然对于这支消失了的部队更加重视,她不得不把一支精锐部队部署在乌拉尔山与叶塞尼河之间,用来防御这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现的部队。
    从时间上推算,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