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力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电力强国- 第2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田切同时也成为了此行的日方翻译官,来回传话,表达着各种尊重与美意,好似一切都是如此友好有爱。
  头天下午,在海滩上玩耍过后的欧炜等人必然已经被招待得飘飘然,然而张逸夫跟两位老同志始终绷着心弦,深知现在都是面子上的事,都是废话,谈到核心事宜的时候才能知道对方到底存着什么心思。
  短暂的握手过后,在鹿岛电厂负责人片山的带领下,等待已久的考察终于正式展开。
  该电厂主厂房位于厂区中心,锅炉露天布置,汽机房为钢结构,全封闭,主厂房后侧顺序布置烟气除尘器和集合式烟囱。主厂房两旁则排列四座巨大的圆形全封闭煤仓,外侧则排放着两个中型储油罐。
  再往远处看,就是大海了,这座沿海电厂直接从海洋取水,拥有一个相当规模的进水口,更远的地方则是一个小型码头,煤炭通过船舶直接运来这里汇入煤仓,省去了一切麻烦的步骤。
  这种宏观设计,可谓将此处的地缘运用到了极致,规避了一切物流成本,连厂区内输煤的“物流”都是在全封闭的管道中通过自动控制装置完成的,不会浪费一粒煤尘,也不会扬出一颗灰,经负责人片山介绍,现在全厂值班工人仅仅47位,就足以将这座电厂运行得井井有条。
  张逸夫借机问。即便是码头装卸的时候,不到50人的工作团队也可以应对一切么?
  片山对此予以肯定的回答,全自动化机械化的配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
  宏观认识之后,大家选择五号机组先行参观,从锅炉的情况来看,除了过于整洁以外并无太过出人预料的地方。毕竟锅炉内部的情况你是看不见的。虽然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但在片山的介绍下大家才发现这里依然藏了许多东西。
  其中最新鲜的一个东西名为“静电除尘器”。
  众所周知,燃煤发电厂是环境污染的大头儿,也是万年的背锅侠,别的都好说,几个巨大巨长的烟囱每天24小时不停地排放黄黑色烟雾的事情摆在这里,怎么解释都是没用的,因此在环境方面,最该做文章的同样是烟道排放这里。
  伴随着煤炭的燃烧过程。巨量且种类不一的污染物质排入大气,在其中,二氧化碳什么的其实只是毛毛雨,最可怕的东西还是巨量的小颗粒粉尘和硫化物。
  而除尘器这种东西,就是针对此类粉尘的,国内此时主要使用的是旋风除尘器,此外还有水膜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等等。每种除尘器根据原理不同,对于粉尘的适用粒径范围也有所不同。传统的旋风除尘器依赖的是旋转与离心力。利用气体的物理特性除去粉尘,因为简单粗暴,核心就是个“转”,所以主要针对的是3…100μm的大号粉尘,比较适合国内煤质良莠不齐的现状,先砍一刀把大头污染去了就好。也是因为如此的简单粗暴,所以其除尘效率是最低的,大约在70…85%上下,且会产生400…1300pa的排烟阻力,耗能较大。
  而日本人一向比较算计。选煤磨煤的时候讲究极多,恨不得将煤粉磨成汁再用,所以他们锅炉出的粉尘通常更细小一些,他们也便选用了看起来比较新潮的“静电除尘器”,其原理是利用电磁场使气体电离,粉尘荷电,并在电场的作用下分离,法拉第与麦克思韦在此刻灵魂合一,用神奇的电磁感应,完成了搜集粉尘的巨大壮举。
  显而易见,这种除尘方式针对的颗粒比较小,适用区间在0。5…20μm,总除尘效率更是接近100%,100pa…300pa的阻力更是小得令人发指,同时静电场耗能较低,省去了旋转除尘器拼命旋转的能耗,降低了厂用电量,从另一个方面降低了供电煤耗,并且保护了环境。
  至于这套高大上的除尘设备是否将纳入新冀北的考量,暂时还不能妄下定论。
  粉尘污染尽力而为了,硫化物也不能怠慢,这台锅炉同时配备的干法除硫系统同样也是个神奇的装置,脱硫效率高达80%,最神奇的是,在电厂满负荷运转的状态下,这套系统竟然能生产出55吨的副产品,其名为石膏。面对这些太潮的玩意儿,张逸夫的脑子也有些不够用了,没心思琢磨太深的原理,只是跟着团队一路走走看看,记住厂房设计的可取之处,适当提出问题。
  当张逸夫问到为什么值班工人这么少,为什么仪表盘这么少的时候,片山表示你很快就会知道了,张逸夫果然很快就知道了,因为他们已经出了锅炉厂房区,走进了中控值班室,真正现代化的计算机办公环境就在这里,外加一张相当清晰的大屏,实际上全厂所有的设备状况、运行参数以及电网情况都可以在这里一览无余。
  张逸夫也瞬间明白了,这几乎是一个完全自动化的现代化电厂,与二十年后中国的主力电厂在概念上基本没有什么不同,非要说的话就是那会儿在用xp,这会儿在用dos。
  如果说这个电厂真的只有不到50人在值班的话,其中小一半必定都集中在这里了,十几台电脑前都坐着工作人员,他们并未因有参观团队的到来而产生什么异动,谨守规矩,按照要求轮流查看各个参数,气氛一片肃静。
  如果是之前的锅炉厂房区,全封闭运煤系统这些东西还在大家理解范围的话,这样的全自动化管理真的有些震撼了。张逸夫倒还好,自己曾经就是坐在这样控制室的值班员之一,可老常老段就不怎么淡定了,已经抬起眼镜走到工作人员后面眯着眼睛看起参数来了,他们想仔细看看这些东西是不是动态的,是不是稳定的,是不是合乎常理的,他们要搞清楚这是不是日本人刻意设计的场景,因为这样的自动化程度实在有些匪夷所思了。(未完待续。。)


371 进入正题

  片山则依然是那副敬业的样子,客客气气依次介绍,哪几台计算机是控制燃料输送的,哪几台是观测电网参数的,又有哪几台是操纵变压器和线路等设备的断路器的。
  一个现代化的自动化电厂就在这个小控制室里完完全全展现出来,对于片山甚至是小田切而言,此时真的是充满了自豪,他们也有这个自豪的资本,但狂妄还谈不上,依然是客客气气。
  就欧炜的水平而言,他现在已经提不出任何有质量的问题,或者说他根本就没聊过任何有水平的事,想了很久他才憋出了一个问题——
  “你们这里的管理方式是三班倒么?”
  即便算半个外行的小田切也有些汗颜,但还是将这个问题传达了过去,答案也很快回传:“我们这里总共员工257人,运行值班采用四班三值的运行方式。”
  好吧,至少欧炜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时候问出了一件事,那就是这座世界一流的电厂,其人力需求仅为257人。
  另外所谓的四班三值,又名四班三运转,是电厂这种不眠不休地方不得已选择的时间管理方式,即上8个小时班,然后休息24小时,以此往复,偶尔多休息一天。一周算下来,,比标准的一天八小时略微少几个小时,貌似不亏,但你与女友约会,和老婆行房绝对会变得异常艰难。
  电厂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除此之外,在核电站上班的工作人员无疑同时会遭受更沉重的洗礼,张逸夫好像突然知道为什么日本出生率这么低,为什么婚。外。恋和人。妻如此有市场了。
  等等,此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关于人。妻的。张逸夫赶紧把思维扳了回来,简单观察了一下自动化界面后问道:“请问这里的自动化系统是否仅为dcs与sis之间的交互?”
  小田切听过问题后愣了一下,但还是强行翻译了过去,穿着普通工人灰色工服的片山也陷入了某种迷茫。
  不仅是他们,此行的大多数人也都陷入了迷茫。
  之前在全国大会与全国大赛上,以及前世的课程上。张逸夫都对自动化系统进行了一番研究,非要说的话电厂运行、机组改良什么的完全不是他的专业,自动化才是主业,毕竟前世值班的时候一天到晚面对的都是这玩意儿。
  dcs,sis和mis这三个绕口的东西又再次蹦上了台面,跳过那些该死的术语,实际上这哥仨的概念非常简单。
  dcs就是管信息采集的,最底层的从机组、从锅炉采集数据,呈现出来。
  sis就是中层的厂控系统。这里值班人员面对的就是sis,他们可以观察数据,并在此进行必要的控制和操作。
  mis则偏向办公管理,什么财务流程,什么值班安排一类的东西。
  因此,实现dcs与sis之间的交互在现阶段并没有那么困难,九滩也基本实现了,只是那是美国人搞的系统。不太符合中国人的需要,所以用起来比较蹩脚。
  拥有了dcs与sis。可以说这个电厂在监控上基本完成了自动化,我能看到锅炉里面多少度,我也可以轻松的按下回车就拉开一道闸。
  在这种自动化技术开始普及的环境下,是否拥有完善的mis,逐渐成为了衡量一个电厂自动化标准的重要指标,是否完全自动化现代化管理的标准。如果鹿岛电厂同时也拥有了mis,并且充分运用,那就只能说这差距有点儿大了。
  片山与小田切叽里咕噜一通交流后,小田切问道:“片山希望您能说明sis和dcs这些缩写的具体意义。”
  “哦,那算了。这个还是需要和东电本部的工程师交流。”张逸夫摆了摆手,看样子是没有了,朕稍稍宽心了,“那我换个问题,这个操作界面是纯日文的,请问是翻译过来的还是自研的?”
  小田切稍作沟通后立刻答道:“这个自动化系统是纯粹东电自研的,东电有下属的电力软件公司,拥有完全不亚于欧美的自动化技术。”
  话罢他还不忘补充道:“东电的软件在全日本都有所应用,如果您有采购需要的话,我方可以帮忙沟通,东电的软件已经安全高效运行很久。”
  “明白。”张逸夫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日本的硬件确实强,但再怎么样,软件也就那么回事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