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力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电力强国- 第6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当时摆在黄正辉眼前的标准,根据硫基分的不同,这个浓度要控制在1200…2100mg,不再有那么多复杂的计算公式,全国一刀切,全国都要这样。
  要知道冀北电厂烟尘排放已经算是做得好的了,放眼全国,在5000mg以上的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偶尔还会破万,可根据最新标准,必须要在1200…2100mg,这在黄正辉眼里,简直就是荒唐,就算做,也不可能这么快做到,至少要三五年的时间。
  也别什么1996标准了,直接2000标准吧?
  于是,这个标准还是草案的时候,就受到了电力部的坚决反对。
  95年整个下半年,几乎都是在扯皮之中,后来的流程又变了,变成环保局“提出”,电力部“起草”,然后监督局,环保局共同“发布”。
  倘若张逸夫还在电力部,怕是难免也会加入到这个扯皮行列,可当时他在忙着别的事,无暇顾及,也没法见证到多少大佬、多少技术尖子在那里针锋相对了,对于这个新标准的任何一个数字必定都经过了旷日持久的争论与权衡。
  最终,一套各方面都勉强能接受的标准出台。
  这个标准也不是一刀切了,而是以电厂年限划分,将电厂分为了1、2、3三个时段。
  1时段:1992年8月1日之前建成投产或初步设计已通过审查批准的新、扩、改建火电厂。
  2时段:1992年8月1日起至1996年12月31日
  3时段:1997年1月1日。
  对于3时段,才必须采取1200…2100这个标准,前面的烟尘以及各种污染物限制算法,略有宽松。
  简单总结来说,五年之前的电厂,几乎还是老标准;近五年的电厂,要更严格一些;新建和扩改建,必须用新标准。
  环保部当然希望全国都给老子限制排放,但客观条件摆在这里。面对最开始的标准草案,电力部直接把一张账单送了上去,粗略计算了全国范围,按照新标准进行排烟大改造的成本,这个数字就算国家领导人看了也得出身冷汗,这还没提停机改造对于供电的影响。
  总之,要全国搞,97年一年中国也甭干别的了,就玩这个吧。(未完待续。。)


777 工程计划

  政府自然担负不起,各方面妥协才出了新方案,在细则中,京津冀毫无疑问被列为了重点区域,要重点监控。
  其实相比于发达国家100…850mg的限制标准,1200…2100依然显得很宽松,只是这对于我们自己来说跨度已经够大了。
  而张逸夫知道的是,十几年后,2011年的标准版本,这个数字在多数情况下已经被限制在100mg以内,之后甚至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那就属于追求卓越了。
  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排放也不是一天能降下去的,1200…2100mg,这对火电来说绝对是个坎儿,其它地方监控和管理也许会松一些,但京津冀,是真的迫在眉睫,环保局已经说的很清楚,这个范围内的电厂他们会进行持续性、高密度的监控,不行你就给我停产!停产了供电就要出问题!供电出问题了黄正辉就炸了!黄正辉是不会允许自己炸的,所以整个京津冀地区发电厂都要立即行动起来了。
  要说这个趋势,也早有了,不是只有恒电,只有张逸夫看到的。不过其余大多数企业,技术上目标方向更低一些,多是在排水系统上做文章,毕竟是通过化学制剂和管道解决的问题,技术难度更低,烟尘上也有人做文章,不过力度并没有恒电这么大,自动化程度和方法上都简陋一些,算是传统基础上的升级版,提升有限的效果。
  恒电这边,常思平等人耗时一年多,呕心沥血,加之引进德国元器件搞的烟气处理和监控系统。还真的分毫不差踩到这个点儿上了!
  几乎在恒电设备质量认证批下来的同时,gb13223…1996也公布了,所有新电厂和扩改建机组,必须满足新标准。
  计划中的电厂,包括已经计划好在97年动工的电厂,都不得不面对这个严峻的问题。国内搞脱硫脱硝防尘排烟的企业不是没有。但方法、技术、自动化程度都属于很基础的阶段,能满足91年的标准就万事大吉,毕竟烟气处理这一块,成本投入很大,不仅仅是一次性安装成本,投产后对厂用电的消耗,化学制剂等耗材的成本都是存在的,你要的效率越高,成本几乎是要翻番的。
  值此紧急状况。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进口方案,把烟气处理方面外包出去,虽然招标耗时耗力,但也总比不达标被干掉要强。也就在这个时候,恒电拿着一堆认证杀了出来。
  在权威机构的认证中,edr的脱硫效率更是达到了98%,当然这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数据,根据各类客观参数。实际上脱硫效率是稳定在92%…98%之间浮动的,这也足够了。
  后来人们在评价恒电产品的时候。经常有一种说不出的尴尬:我们也想招标,但实在没有第二家国内厂商有能力投标了,只好指定采购了。
  如果说在继电保护行业,压住不上微机,继续用传统保护设备仍然可以维持的话,这次的排放标准可着实是一件坚决的事情。至少新上的电厂和机组,要为此提高预算了。
  可还是那个问题,各种文件里吹的再虎,这也是一个国内空白的产品,国内没有使用先例。就像一个踌躇满志的毕业生,你再厉害也没经验,急着出活儿的单位不会鸟你,一般情况下,头一个工作还真免不了托关系。
  恒电环保设备公司,落在冀北的第一个好处终于显现了,与华北局和冀北电厂以及北漠公司的紧密联系,终让流程走通,冀北电厂的三号机组属于时段2中扩建的机组,自查过程中,烟尘小幅度超标,脱销基本满足标准,硫化物严重超标,距离2时段的新标准有很大距离,不过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环保不可能勒令你全部停产,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抓新电厂更紧一些,但假以时日,这个问题必定是要解决的。
  恰逢一年中的用电低谷,借着年底停机大检的契机,恒电争取到了这个机会,脱硝系统不动,只搞除尘和脱硫两大块,报价上也采取了低调稳妥的态度,最终的报价几乎不赚钱的297万元,尽管恒电计划中的正常报价大概是这个数字的两倍,但现在最缺的还是认可。
  恒电工程与恒电环保的精英也都被调来冀北,全力主攻这个改造工程。
  张逸夫也亲自驻在冀北,确保工程按期保质完成。
  赵红旗无疑是最感慨的那个人,几年前初次来冀北电厂的时候,还是扛着铲子搞避雷埋地,现在摇身一变,已经成为了电厂改造工程的负责人,设备都是现成的,他的任务是在春节前完成改造,这是向北漠公司一把手林立正保证过的。
  恒电也确实坚持了一贯的作风,工程设计走在前面,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后才进驻电厂,在停机之前,所有设备、辅料、工器具首先到位。这个工程,也是生产制造、物流、工程设计、施工等诸多能力的一次高度浓缩与锻炼,工程计划是精确到每天的。
  除尘与脱硫两大系统中,又细分为烟气、压缩空气、输灰、脱硫剂浆液制备、副产物、水循环等多个系统,又涉及到精密的管道设计,必须是要精通电厂设计与设备使用,考验的是极综合细致的能力。
  常思平也是头一次,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开来。
  从省煤器到管道,再到脱硫除尘设备,他这些年搞的一直都是辅机设备,着实有种宰牛刀杀鸡的感觉,来到熟悉的电厂,拿着施工图,逐项设计攻关计划,这才能发挥专业性么!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施工,还请来退休在家的老专家段有为担任顾问,老段无疑是最熟悉冀北电厂的人,更是最知轻重缓急的人,有他在,至少不会出什么纰漏,安全第一。
  有牛小壮以及北漠公司方面的支持,冀北电厂的人也是全力配合,完全没有任何当年搞达标时候细枝末节的无聊矛盾,拧成一股劲,日夜兼工。(未完待续。。)


778 小题大做

  与此同时,北漠自动化系统也在最后冲刺之中,常江是这里的最高负责人,他见到了一座电厂的拔地而起,一台台精密进口设备的进驻安装,参与到了自动化系统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布置之中,与此同时他也不断刷新着自己的知识与理解,abb与西门子的工程师身上好像有榨不完的经验,即便他们想有所保留,但为了北漠尽快投产,实在保留不了多少。
  毫无疑问这将是当前中国最大型的火力发电厂,也将是中国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火力发电厂,现场总线遍及每一个角落,e1的每一台设备一一嵌入调试,偶有问题,abb和西门子的人也会帮忙一同解决,常江从来没觉得老外这么大方过,面对计划在三月投产的一期第一台机组的调试,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全面投资过后两年,全面开花已经近在眼前。
  1月30日,提前于计划4天,冀北电厂三号机组除尘脱硫改造工程宣布竣工,这在电厂改造方面来看,也算是一次不大不小的奇迹了。常思平、段有为与张逸夫,三人的知识与经验揉在一起,共同推进了这件事,这次没有对手,完全是自己跟自己叫劲。
  北漠公司对此也十分重视,属下三家已运行电厂全在京津冀范围,以企业形式存在的北漠少了政府色彩,纯靠发电赚钱,无疑被盯得更紧一些,林立正亲自出席三号机环保设施改造后的开机仪式,同时也邀请了冀省环保局的领导干部,共同来见证北漠公司对于新排放标准,新政策的落实与支持。
  冀北电厂本身就是优秀的达标电厂,在冀北开头正合适。
  本来挺正常的检修后开机。愣是被大张旗鼓搞得风风火火。
  这里面,同样也有林立正送张逸夫的人情,搞电力环保设备的企业,需要同时跟电力部门、工业部门和环保部门保持紧密的联系,电力部门是你的用户,工业部门是管理你的权威。环保部门是给你认证、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