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着如意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身带着如意扇- 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跟你这混球说不来。”黄益生恼怒的瞪了宋虎一眼,转而对宋文问道:“阿文。这东西你看怎么样,喜不喜欢。”
    “喜欢倒是喜欢,只是这么大,不好搬啊!”
    宋文看着眼前的巨大石磨,摸着下巴,为难起来,他倒是喜欢这东西。但也太大了,不好搬运。
    “怎么不好搬,多叫几个人来抬就行。你们等着,我去叫人。”说着,黄益生就匆匆忙忙的走了。好不容易能把这没用的东西推销出去,由不得他不积极。
    宋文一看傻眼。他都还没答应要这石磨,他跑这么快干嘛?
    “阿文,你真要这石磨,这么大的东西你拿回去干什么?”宋虎问道。
    “拿回去摆在湖边,到时候拿来磨豆浆喝也好。”他真的是喜欢这些老东西。感觉这些东西摆在那边就有一种乡野的气息,很亲切。至于磨豆浆什么的纯是胡扯。
    “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
    片刻后。黄益生就找来人帮忙。
    宋虎看到宋文铁了心要这大石磨,没奈何,只得配合着去把车开过来。接着,一干人用绳子绑住石盘,将石磨上的东西一件一件搬上车去。等把最底下那个圆柱形的石墩搬起来后,眼尖的宋文发现石墩底下竟然铺着一层铜钱,有几十之多,但大多已经锈迹斑斑,他将一些品相还好的铜钱捡了起来。
    “咦,是铜钱,好像是老东西。”宋虎在旁边看了说道。
    “说不定是古董。”黄益生知道这外甥看什么都是古董的老毛病,就在旁边调侃道。
    说不定还真的是古董,宋文心说道。
    古时的人都喜欢在墙脚、石柱底下、门槛下等位置放置铜钱,有“埋金埋银,让子孙出大人(用闽南语说)。”的寓意,至今闽南人家盖房子的时候还是会在自家门槛上埋硬币铜钱,就是这个意思。
    宋文拿起衣角擦去铜钱上的污渍,然后拿起来看了一下,发现铜钱上面刻着至正通宝、洪武通宝等字样。记得洪武是明朝朱元璋的年号,至于至正他就不知道了。
    “应该是老东西,我带回去查查,说不定能卖几块钱。”说着,宋文就很无耻的把铜钱往口袋里揣去。黄益生也没说什么,几枚铜钱他还不看在眼里。
    “没用,我家还有民国时的袁大头呢?本来以为能卖点钱,等叫我儿子上网一查,发现一枚才五十块,便宜的只有三十,比土还便宜,还不如拿去做手镯。”旁边一个帮忙抬石磨的大汉听了说道。
    “是不值钱,以前一些偷挖墓的挖到铜钱都丢在地上,到处都是,都没人去捡。”
    “捡那些干什么,晦气。”
    在八十年代初期,或许是太穷的缘故,乡下盗墓现象非常猖獗。差不多每个坟墓都被人关顾过,那些盗墓贼挖了坟墓后对铜钱之类的不屑一顾,只看金银物品和瓷器,其它的根本不看在眼里。以至于一个墓被盗,外面都是散落的铜钱。这种事以前宋文去上学路过荒山野岭的时候没少遇到过,他曾还捡了几枚铜钱来玩,后来感觉晦气才扔了。
    宋虎听到那人家里有袁大头心眼就活了,他可从来没有真正的见过袁大头,只从网上看到过。于是,就求着那人卖几个给他。那人倒也爽快,帮忙抬了石墩后就带着他和宋文回去,拿了几个卖给他,每个只要五十块钱。
    买了东西后,宋虎老舅又热情的邀请两人去泡茶,顺便拿拉石磨的木头配件给宋文。那些配件都是用山中栲木制作,坚硬无比,经历许久岁月都不见任何腐朽和龟裂的痕迹。
    喝了一会儿,两人就向黄益生告辞。或许是买到好东西的原因,宋虎乐得屁颠屁颠的,连开着的车子都在跳动,吓得宋文紧紧的抓住旁边扶手。
    回到宋家堡,两人先把山货存放到宋文那没装修的房子里,然后才又载着石鼓、石磨往山上而去。
    来到山上,宋文把石墩抱下来放在门口,以后可以当椅子做,转头看到车上的大石磨却为难起来,这东西可不好弄。最后只好叫了辆吊车来吊,顺便把石磨安在院子旁边。
    放好石磨已是中午,宋虎干脆在宋文家蹭了顿饭才回去。
    下午又没什么事了,宋文就和小君腻歪在一起。痴情男女,如蜜里调油,又如天雷勾动地火,其中如意又怎生说得明白。



第二百七十八章青稻米
    京城大院之中。
    宝宝欣喜的接过快递人员送过来的签单,眼睛直盯着放在地上的包裹,里面是宋文寄过来的青稻。她们三人回来的时候宋文怕青稻米太重她们带不了,就让她们写下地址,帮她们寄过来。也不是很多,一人一袋五十斤而已,逯安儿那边也是这样。
    看着地上的三袋青稻米,宝宝眼睛滴溜溜直转,打起了这些米的主意。
    这些米她自己吃过,好吃得不得了,京里卖的米和这一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袋怎么够吃?所以她就想把两个死党的米给a了,不过乌鸦的可能不行,因为她要带回去给她爷爷吃。麻雀就不一样了,她爸妈时常不在家,米拿回去也没用,再说这东西放久了也会发霉长虫虫的。
    宝宝使劲的为自己黑下死党的青稻米想理由。片刻后,她很讲义气的对麻雀说道:“你家里也没人,拿米回去也没用,就放在我家里吧!”
    麻雀想着反正她时常在宝宝家吃饭,放在这里也一样,就点了点头。宝宝看了,眯着眼睛鬼鬼的笑了起来,如同狐狸偷到小母鸡时的奸诈模样。当晚,她就让家里的保姆用青稻米煮粥。等吃饭的时候,她和麻雀一边装模作样的吃粥,一边偷偷的看着爷爷。
    秦重早就看到宝宝鬼鬼祟祟的模样,他不知道这古灵精怪的孙女又在搞什么鬼,也不管她,权当作没看见她鬼鬼祟祟的样子,只是吃着粥。起先他没注意,等吃了几口青稻米煮成的粥后,不觉惊噫出声,对做饭的保姆问道:“今天煮的是什么米,怎么这么好吃?”
    这种米他从来没有吃过,感觉吃过后肠胃好似舒服了许多,人也变得精神了,而且吃过后齿颊留香,口中还带着淡淡的清甜,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他吃了几十年的米,不管是哪个地方的都吃过,可从没有这种味道的,当真奇怪。
    “哈哈,好吃吧!”
    宝宝听了,贼贼的笑了起来,然后就开始添油加醋吹起牛皮述说着青稻米的来历。
    同一时间,同一大院,乌鸦家里。
    乌鸦孝顺的盛了一碗粥给自己爷爷,看得他老子夏明理眼红的说道:“小芯,也给爸爸盛一碗。”
    夏敦毅听了,看着儿子不满的说道:“又不是缺手缺脚,还让人侍候,自己盛。”
    没奈何,夏明理只好自己盛粥,一边盛,一边怨叹道:“唉,这年头,当爹的就是没人权了。”
    “要人权,我还你老子呢!”夏敦毅怒喝道。
    夏明理看到老爷子生气,连忙将满腹牢骚咽下,低眉顺眼的吃起饭来。看到他吃瘪的样子,旁边的刘莹然和女儿对视一眼,吃吃笑了起来。
    夏敦毅拿起粥来吃,刚刚吃了一口,就发现今天的粥味道不对。又吃了一口,蓦然发觉今天这粥似乎比以往吃的粥多了几分香甜,柔软顺滑,口齿留甘,吃了让人感觉精神了许多。不由转头对保姆问道:“这米是哪买的,味道不错,比以前好吃多了,以后就买这种米。”
    “大先生,这米是小姐从外面带回来,可不是买的。”保姆笑着说道。
    “哦,是小芯拿回来,从哪买的,这么好吃。”
    “这可不是买的,是人家送的。”说着,乌鸦就喜滋滋的讲起了五一去宋家堡渡假的事情来。
    宝宝炫耀着臭屁的对爷爷说着青稻米的来历,“这可不是普通的米,而是青稻米。这种米的稻子颜色是绿色的,不像我们吃的这种金色稻子碾出来的米。可惜没有小杂鱼,若是用小杂鱼和蒜苗、芹菜做成的香煎小杂鱼下饭肯定更好吃。”
    “什么小杂鱼?”秦重奇怪的问道。
    “就是这么长的小鱼,很好吃的。”宝宝比着手指说道,想起小杂鱼的美味,她就忍不住吞了口口水。
    “我感觉还是红肠炒四季豆好吃。”旁边埋头吃饭的麻雀听了她的话抬头说道。
    “红肠炒四季豆是很好吃,不过没有独蒜焖鳝鱼好吃,那鳝鱼才好吃呢?而且那蒜头焖得滚烂,吃起来就像栗子一样纷纷的,还带着鳝鱼肉的香味,可好吃了。”
    秦重在旁边听得忍不住咽口口水,遂又自嘲的笑了笑,自己一大把年纪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怎么一听到吃的就不争气了?
    “那鳝鱼黏呼呼的,吃起来好恶心喔?”麻雀皱着眉头说道。
    “切,恶心你还吃那么多?”宝宝鄙视着说道,她记得吃鳝鱼的时候就她吃得最快了。
    另一边乌鸦兴高采烈的说着五一在宋文家的经历,说着那里的山水,那里的美味蝉猴,那里的香甜米饭,那里的美味菜肴和多汁水果,听得她爸妈爷爷都悠然向往起来。
    “真的那么好?”夏敦毅好奇的问道。
    “嗯,比我说的更好。可惜我们太早回来了,要不然大叔说桃子就要熟了,西瓜也要熟了,再过一阵山里的多娘也熟了。大叔还说了,下次如果我们过去,他会带我们去山里采野菜摘蘑菇,抓鱼抓野兔和野鸡。”
    乌鸦颇是遗憾的说着,但眉目之间却是神采飞扬。若是宋文听到她的话,估计会一头栽倒,他怎么不记得他答应过这小娘这么多要求了?
    夏敦毅听到孙女的话,心思动了起来。他如今退休在家也没什么事,听孙女这么一说,倏然动了远游的心。不过这是以后的事,先要顾着眼前,就对孙女说道:“你让你那大叔再送些米过来,咱们出钱买,以后咱们家就用这种米煮饭了。”
    乌鸦听了,却为难起来,说道:“听大叔说,这种米产量很低,一亩才六七百斤,估计他家里也没多少。”
    “不要紧,有多少要多少。”夏敦毅大手一挥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