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银幕时代- 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陈惜也太夸张了。这些好歹是专业的灯光组,只是模拟一个烛光还是挺简单的,但是陈惜感觉有点太白,就这么夸张地说出来。不过灯光这边肯定不敢有什么异议。
    “张老师。”陈惜叫住了张振:“你这样!”
    说着,陈惜直接过来给张振说:“你刚刚的那个动作,感觉是在思考,下一步怎么动一样。等下别想太多,反正我们还有其他好几次呢。”
    张振点头:“不好意思。”
    陈惜笑了笑:“没有的事,其实你演得很好。”
    ……总算把这些东西暂时给讲完。然后大家重新布置,大概五分多钟后,又一次拍摄开始……结果这么一段拍了四次才过,演员体力都消耗不少,而且陈惜还不会就这么放过张振,他很快就把叶东南喊了过来,说道:“东南,等下来一个反打,主要是张老师的侧面,把那个动作完整地展现出来。”
    “好!”叶东南点了点头。
    没有办法,为了拍出一些镜头的感觉,很多的东西需要一次又一次拍摄,过了又开始以其他角度拍一次,而且这只是一段,等到下一段又要不断重复……拍电影就是那么麻烦,对于导演来说,要把握好任何一次的细节,然后把一些好的地方记住,对于演员来说就更难了,他们是一遍一遍地要演。
    有的时候,可能是这一遍的一些地方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却有不足的时候,深思熟虑之后又要重新演一遍,结果有可能之前不好的地方这次变得好了,但之前好的地方有可能变得不好了……
    于是,一次接一次……
    一遍之后还有一遍……
    但没有办法,谁让他们是演员呢?
    其实这样一次接着一次重拍,也是拍电影过程里最容易出现厌倦心里的地方,从导演到任何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都会出现厌倦感,拍戏就是那么枯燥乏味的事儿。
    所以所有的导演,乃至于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喜欢戏好的演员,戏好,很多东西容易理解,你根本不用说太多,她们就能够帮你完成,如果戏不好,这真是够折腾的。
    不过只是在最开始时候的一场戏,剧组也就折腾了两天才完成,这个进度是够慢的,所以陈惜让大家尽量快一点,下一场拍摄的镜头,是白天三兄弟在严府大开杀戒的戏,晚上又拍其他的。
    《绣春刀》的好多场打斗戏都是在晚上发生的,所以这也是陈惜拍电影以来夜戏最多的一场电影。
    接下来拍摄的在严府大开杀戒的戏份,将会是最难拍的之一。
    这场戏,第一个难拍是因为在电影之中比较重要:反应兄弟情,出生入死的默契,又要拍得好看,而且陈惜自己还加入了他专门给出的要求:“拍得真实!”
    所谓的真实,当然不是完全还原真实打斗,如果真的还原……那基本不可能,而且也会觉得没有太大观赏价值。
    陈惜所说的真实还是逻辑上的真实,这点他还是需要一些《突袭》那种感觉。
    这首当其冲的还是那种少数对多数的问题,在原版《绣春刀》的打斗戏份之中,群战戏主要有两场,第二场比较聪明,就是用那些后金士兵们骑马冲过来避开了一人会被多人包围的问题:毕竟马的速度很快,所以在马下的人很难说要和每一个人都交手,但在之前那一场里,三兄弟被围,中间有很多场依然有太多总有不少龙套在旁边摩拳擦掌就是不上,要等着主角干掉一个他们再冲上去的问题。
    其实三个人的话,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很难,因为只要三人背靠背,基本上就能够面对四面八方来的兵器,如果是三人各自为战的情况,就还是利用《突袭》拍摄时候的办法,用时间和空间再加上道具来让自己灵活运动,虽然是一个人对很多,但依然变成一对二乃至于一对一的情况。
    如果是实在无法交代的,就只能暂时不用镜头拍到那些人,暂时不交代他们之间的打斗关系。
    陈惜的要求让拍摄变得更加麻烦,于是重拍也是一次接一次。
    文戏的重拍只是比较麻烦一点,体力问题并不严重,但是这种武戏,一次重拍,就要消耗一次的体力,一来二去的,演员的体力差不多都给抽干了……这就需要很高的素养和导演的安排了。
    果然,真正开始拍摄严府的状态之中,状况百出,李冬学还被道具打伤了脑袋,血都流出来了,好在这小子还比较不错,工作状态很好,这种脑袋受伤还见血的情况,再戴上一个头套……那滋味……别提了!
    可李冬学还真是很敬业,依然坚持继续拍摄,拍完一天的戏下来,撕开他头套的时候,甚至头发套已经和脑袋上的伤口粘在一起了,撕下来的时候陈惜他们看着都疼得慌。
    在严府的戏份,最开始很难,但逐渐捋顺之后,拍摄也就顺畅一些了,三天之后,这段戏份全部拍完,晚上李冬学和吴晶的战斗也拍完了。
    李冬学和吴晶的战斗,问题是吴晶太厉害,不管是拍摄技巧还是他本身的真实战斗力,李冬学手上的武器,被吴晶稍微一用力就得给打下来,不过吴晶的经验也很丰富,也适应了李冬学的情况。
    刚好这一段戏,很大程度上也需要吴晶的“炫技”,在原版之中,丁修本来就是玩刀玩得相当棒的人,所以这一段也还行。
    ……《绣春刀》的拍摄就这样一天天进行,陈惜也在片场,一天一天地堆积出《绣春刀》这一座房子。
    拍了一个月之后,《绣春刀》哪怕包括了那一场草原决战,都已经全部拍完,大家也是拍得脱了一层皮,尤其是几个主要演员……吴晶还行,毕竟他本来就是拍这些东西的,身体素质和体能都相当出众,《绣春刀》对于他而言的打斗烈度其实不如《突袭》。
    中间的每一场打斗都相当精彩,吴晶和聂沅的打斗也做的很漂亮,这些东西让陈惜对《绣春刀》在打斗场面这一点上也很有信心,至少观赏性是绝对够的,接下来《绣春刀》开始拍摄那些和武戏基本上没有关联的文戏,这些拍摄除了几场十分重要的之外,应该也不会太难,相对来说,消耗的时间会减少许多,所以《绣春刀》到五月多一点差不多就能拍完剪辑,剪辑花的时间不长,所以电影差不多就应该到了上映的时候……到时候挑选上映的档期,总算不会和之前那两部电影一样太赶。
    ps:这章又晚了,昨天下午去打球后来没更。
    唉,最近状态真的好差,我必须要反省一下。
    谢谢大家不离不弃的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七九章 《绣春刀》杀青
    《绣春刀》的上映时间,陈惜中间也经过了很多次的考虑和推敲,暂定是在8月…9月这段时间上映。
    这样有更多的时间来从容布置上映之前的很多东西。
    最近,公司的宣传部门,是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去炒作《绣春刀》,《绣春刀》这个片子炒作倒是相对容易一点,因为现在陈惜的名气已经出来了,而且一直以来把陈惜这个名字用包装导演的方式来包装,也算是挺成功的。
    现在陈惜的知名度,差不多能够接近二线明星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应该还会往上增加,用这样的包装方式其实还真的是有效果,至少,有很大一部分人都会相当关注陈惜接下来的事情,关注他的新电影是什么类型的,会有什么突破。
    《绣春刀》转场拍摄文戏之后,舒唱也到来了。
    “陈导,谢谢你给我这个机会。”舒唱的确是挺客气的,这一点听她说话也能感觉出来,而且她说这句话应该是发自内心,也让人觉得比较诚恳。
    “没事,不过你也得戏好才行,这是我的要求。”
    陈惜一本正经。
    舒唱点点头:“到底会不会很好我也不敢打包票,但我会尽全力的。”
    陈惜笑了笑:“有你这句话就行。”
    舒唱进组之后,《绣春刀》这部电影也完全进入了轨道之中,《绣春刀》里的一些文戏拍摄,陈惜主要就是寻找那种感觉,就是每一个人性格和他与之相符的那种做法,要找到这样的一些东西,还是挺不简单的,放在具体的事情上,那就是需要摄像到演员还有周围所有团队一起合作的结果。
    陈惜最近也开始逐渐关注一些其他的事情。例如说《绣春刀》的正式定档上映,还有《突袭》现在的预先效果之类的。
    《突袭》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参加太多电影节,偶尔参加那么一两个都是有口皆碑的那种,未必真的要得到多少的效果,但至少也不能因为在电影节上露脸,就被别人把电影的东西给盗走……
    还真别说,这种可能性真的存在。
    尤其是一些小电影节,你并不知道里面会存在着什么样的窥伺眼睛,这些人会把你的东西真的给盗走然后在外面流通……所以也就不乱参加了。
    但从目前参加的这些电影节来看,《突袭》的市场反应的确可以。至少看了这部电影的那些人,基本上都对《突袭》表示了自己的喜欢。
    《突袭》对于外面出口发行这一点来讲,有一个地方是最重要的优势:对文化折扣的抵消!
    文化折扣这个东西,在很多时候都存在,尤其是在中国的文化产品之中更是存在着太多太多。
    有很多东西,在两个不同的民族、种群之中是真的存在无法相互理解的。
    有很多东西在细枝末节上的差异也会造成误会。
    刘慈欣的《三体》里面虚构的黑暗森林法则,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文明之间的相互猜疑。
    所以,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哪怕是香江电影最辉煌的时候,主要辐射范围也是东南亚、东亚……而美国人喜欢看的港片,大部分也是带着一种猎奇性心理,当然。欧洲人不一样,欧洲人的电影和电视剧只是表面上不如美国,实际上欧洲的影视水平,至少在艺术上来讲是超过美国超过好莱坞的。尤其是英国的电视剧,基本上代表了人类电视剧的最高水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