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3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极力弹劾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宗周。
    这个刘宗周好名如命,常有惊人之语,崇祯时期屡屡惹的皇帝不高兴,一度入狱。但是给他博取了一个直臣的名声。
    朱慈烺登基之后,按照东林党的建议,自然是要起用这个忠心耿耿的直臣的。
    但是一脸三封诏书。刘宗周才慢慢悠悠的来赴任,非要让人用三顾茅庐的旧历来满足他的虚荣心。
    到了朝堂,他依然是言官,官拜左都御使。
    他战斗力超强,什么人都敢弹劾,什么人都不怕得罪。
    包括弹劾江北四镇,惹的江北四镇联名要朝廷诛杀他。
    原本的历史上,刘宗周就是在江北四镇的联名压力下,被朝廷罢免的。
    他在明明知道朝廷惹不起军阀的情况下。历次上书要求朝廷惩治四镇,拉出四镇毫无功绩可言的事实。让朝廷尴尬不已,让四镇恼怒异常。
    只是在这个时空。因为杨潮的横空出世,四镇还不是那么跋扈,有杨潮坐镇江南,朝廷对四镇的顾忌也有限,因此并没有将刘宗周罢免,四镇也不了了之,没敢继续向朝廷施压。
    他以前也不是没有弹劾过杨潮,不过不是从功绩上下手,而是觉得朝廷不该将财权交给杨潮,希望朝廷收回杨潮手里的市舶司大权,关闭市舶司,遵循旧例,继续禁海。
    但是朝廷里明白人多的是,江北四镇一年几百万的供给,而杨潮一分钱都没要,就是靠着市舶司支持着,如果关了市舶司,那几百万两银子从哪里出,就是收回来都不行,朝臣们看的清清楚楚,市舶司那生意,也就是杨潮能做,朝廷做不来。
    要是朝廷来做,保管不出几个月,市舶司就会形同虚设,江南豪族继续走私通海。
    虽然也有文官在豪族走私中取利,可是相比时刻压在头顶的军事压力,他们还是选择暂时让杨潮主掌这个市舶司,换取不向朝廷伸手要钱的承诺。
    当然也有几个反对者,但是支持杨潮的更多,最后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但刘宗周这次又一次盯上了杨潮,让朝廷开始头痛起来,因为杨潮那首诗实在是太容易让人挑毛病了,所以这次不同上次,附和刘宗周的朝臣极多,而且都是那些自诩清高,胆大的家伙。
    但真正掌权的,比如内阁首辅马士英,礼部尚书钱谦益,内阁辅臣王铎等人,都保持沉默,决意不插手这件事,让皇帝自己定夺去。
    朝仪汹汹,小皇帝一开始是向着杨潮的,虽然那个创业也让他心跳了一下,但是想到当时杨潮决死反击的时候,肯定是做好了赴死的准备,这种情绪从诗词中小皇帝也看得出来,可是言官一遍一遍的弹劾,奏疏中详细分析,还是影响到了小皇帝的想法。
    小皇帝承认当时杨潮恐怕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但是写这首诗却也更证明他真实的想法,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吗,说明杨潮是想过创业这个问题的。
    于是小皇帝在文官一遍又一遍的灌输下,慢慢觉得,杨潮似乎真的有做曹操的想法。(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四节 损失惨重
    杨潮收复扬州已经第十天了。
    第五天第二批援兵就到了,这批援兵在江上遭遇大风,被刮到了岸边搁浅,损失反而不算重,风平浪静之后,立刻出发两天时间就到了扬州。
    之后三天内,其他援兵都已经到达,让杨潮都有兵力向邻近的州县派驻守军。
    江都下游的仪真县、泰兴县,各遣驻了杨谦士兵,通州和泰州也派了一千人。
    但是高邮州,却派去了三万人,仅仅高邮州下属的,跟扬州、高邮在一条运河线上的宝应县就派去了一万人,剩余两万为预备驻扎高邮,偏离运河航道的兴化县只派去了一千人。
    扬州府三县三州全都派去了军队镇守,不是杨潮想要抓住底层政权,说白了,这些兵去了哪里,管事的还是当地文官,钱粮征收等一应事务,杨潮是插不上手的。
    之所以派兵去,第一是为了防备清军偷袭,第二是镇压土匪,第三是威慑守军。
    多铎当时直奔扬州,几乎是中心插刀,根本就没有打其他州县,作战方略很好,集中兵力打下扬州,然后周围州县肯定不战而退,在河南、陕西、山西多铎都是如此操作的,一城一地的去争夺,多铎没有那个兵力。
    但是没想到扬州丢了,这让多铎陷入了被动,没有夺占周围州县的劣势就显现出来。
    好在清军都是骑兵,多铎带领少数八旗兵退到淮安,弄到足够的战马后,就立刻再次恢复了机动力,虽然暂时无力再一次攻打扬州,但是派出游骑监视已经可以做到了。
    所以杨潮不得不防备满清游骑进入扬州腹地破坏。
    第二个就是土匪。多铎南下后,造成了大量的秩序混乱,有很多守将投降了多铎。但是也有一些不肯,带着士兵离开。却失去了驻地,只能落草为寇,靠打家劫舍为生。
    因此杨潮派人去防备土匪,也让带兵的千总注意招抚这些土匪,毕竟都是不肯投降才落草的,应该来说气节上更有骨气,可以吸收到自己军队中来。
    还有就是各地的守军,这些临时抽调的卫所兵、乡兵等杂牌部队。如果不派人监督着,弄不好清军一到,直接投降,如果清军派一支奇兵直插杨潮身后,等于断了杨潮后路。
    至于多铎这么快就恢复了对扬州的威慑,杨潮也是刚刚才得到消息。
    原来山东清军南下,扬州被围困,尤其是传来城破的消息后,驻守淮安的刘泽清仓皇逃跑,将淮阳十四州县的土地、人口、兵马和钱粮账册统统交给自己手下的总兵柏永馥代理。他则跟山东总督王永吉,总漕督御史田仰等文官坐船逃到了海上。
    这批文官有的是福王监国时候就任命的,都是管辖山东的官员。很明显朝廷一直希望刘泽清这个山东总兵回军山东,可是他一直赖在淮安不肯离开,大兴土木骄奢淫逸,这些文官也就跟着他狼狈为奸,现在不但没有收复山东,反倒是清军从山东南下,他们立刻就跑了。
    柏永馥倒是没跑,但是清军一来,他立马就投降了。恐怕是受刘泽清的命令,跟清军谈判的。只有确认安全了,刘泽清才会回来投靠。但是显然他不确定,因为扬州又被杨潮收回来了,所以他只能在海上飘啊飘,满清那边不好去,明朝这边不敢回,一时走投无路。
    淮安的投降让杨潮极为被动,淮安那样的坚城,如果用心防守,单论防御优势,比扬州要稳固的多,刘泽清用兵十万众,大敌当前却一走了之,气的杨潮摔了杯子。
    但是随即就开始部署,这才将三万大军都调去了高邮,目的很显然,就是防备清军沿运河南下进攻。
    “损失惨重啊!”
    看着刚刚统计出来的损失清单,杨潮心里不住的肉痛。
    尤其是当那些人力物力还不是损失在战场上的时候。
    自己的士兵遵守命令,一心赴援,但是大风大浪中,最后总共有一千两百人失踪,估计命运多数都是葬身鱼腹。
    相比人力的损失,物力的损失更加惨重。
    拉人的大船还好一些,只损失了十多条,可是运输物资的小船,几乎全部倾覆。
    上面光是五万担漕粮,市价就有二十多万两银子了。
    另外还有兵器、大炮、铠甲等物,折算下来不少于五十万两。
    更何况船本身就是高价值的资产,小船倾覆了三百多条,杨潮从盐商杜守昌哪里敲来的三百艘盐船算是全打了水漂。
    物力的损失,让杨潮的机动力大大降低,这些盐船可是跑运输的利器,没有了这些船,杨潮计划的通过运河沟通高邮、宝应,阻敌于扬州以北的计划就有破绽。
    “朝廷的回信怎么说?”
    所以杨潮已经向朝廷发急报,要求拨付三百艘漕船。
    杨潮听说回复来了,就问黄凤府道。
    黄凤府不由摇摇头:“朝廷说没有漕船。”
    “没有?”
    大明朝廷的漕船几千艘,每年光是需要补充替换的破旧漕船就高达四百艘,自己只是要区区三百艘而已,怎么可能没有呢,沿着运河的城市,哪里不滞留着大量的漕船呢。
    “朝廷说可以派水营来。”
    杨潮点点头:“也好,我要的是船,漕船战船都一样。”
    黄凤府有些犹豫:“但是朝廷说派诚意伯来统帅这只水营,大人您也归诚意伯节制。”
    杨潮不由愣了愣:“刘孔昭!他敢来前线?”
    事情就是这样,前几日朝堂上喋喋不休的争论,让小皇帝倒尽了胃口。
    于是当杨潮要求朝廷拨船的时候,朝臣很有默契的不想看到杨潮势力太大,打算在杨潮哪里掺沙子。但是派人去督师的问题,小皇帝这次选择支持勋臣,就像他爹崇祯皇帝朱由检最后的选择一样。信任勋臣,信任太监!
    于是刘孔昭就得到了这个督师的职位。
    黄凤府突然建议:“大人,属下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杨潮道:“你说。”
    黄凤府道:“属下以为。大人久离南京,怕朝中有变啊。”
    杨潮道:“你的意思是让我回去。”
    黄凤府点点头。
    杨潮叹道:“多铎大军就在淮安。随时都可能南下,此时我可不能走啊。”
    朝中有人弹劾杨潮,物议很大的情况,杨潮不可能不知道,不然也白在朝中布置那么多眼线了,此事让黄凤府忧心忡忡。
    杨潮手握重兵,但是现在全都在江北,确实让朝臣可以放开了造谣。如果杨潮在朝中,很多事情就没那么复杂了,距离会产生幻想。
    但是杨潮觉得自己现在回去,确实很不合适,但此时也不得不应对,家人都在南京呢。
    思量之下杨潮道:“让王璞带一万兵镇守新江口吧,这样以策万全。”
    之所以选择王璞,是因为这家伙比较横,虽然时常蛮干,但是往往能够震慑住人。
    另外就是杨潮有意惩罚他一下。
    王璞在战场上不服军令的事情。时候已经让吕末审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