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保安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日保安团-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老根偷偷对郑卫国说:“团座,俺这次去还得了不少好东西!等下再向您汇报。”
  郑卫国笑着点点头,说:“难道你发了大财?得,我们等会儿再说。老根儿,你弄得西药都在哪儿呢?”
  于老根有些尴尬,随手拎过一口小箱子,说:“就这么一小箱子,价格贵不说,还没地儿买去!”
  郑卫国点点头,说:“没事儿,我知道你们工作难做。下次去的时候,不光西药,像治外伤的中药,比如云南白药什么的也给我买回来了。不要怕价格贵,有多少就买多少,如果有医生护士愿意来的,也一并请来,我给他发团级干部的饷银。”
  于老根忙点头,说:“俺记住了,下次去一定多弄些西药回来!”
  这时李大壮突然从队伍后面跑了过来,有些生气地说道:“老根儿叔,你去招兵咋还招了这么多老人孩子呢!”
  郑卫国闻言仔细观察了一下后面的人群,还真的看到不少老人、妇女和小孩。
  于老根老脸一红,说:“团座,有些人带着枪投靠咱们的,可要求把家人也安顿到我们这边。俺一寻思这些人也都用得着,就全收下了。”其实这里面很多人都是难民,实在是走投无路了,求上门来的。老根儿心一软,就收留了不少。
  郑卫国对此是心知肚明,但并没有因此而责怪他,相反对于一向麻木的老根儿能有如此表现还感到高兴。郑卫国说:“嗯,老根儿你做得很对!都是中国人,他们有难我们自然要全力相助。等下你要帮他们找好住处,只要加入保安团,就跟我们自个儿的亲人一样,要好好招待他们。”
  于老根心中一暖,忙行了一个军礼,大声说:“是!”
  那名青年学生突然凑上前来,道:“您就是郑团长?能带我去打鬼子吗?”
  郑卫国点点头,笑道:“哟,还是个学生呢!不错,我就是郑卫国。现在我们抗rì保安团正缺你这样的知识分子,只要你愿意来我们当然是热烈欢迎!”
  于老根插了一句嘴,说:“这后生也是俺们老乡,在北平念大学哩!听说俺们这里起兵抗rì就非要跟过来瞅瞅。”
  郑卫国眼睛一亮,喜道:“那真是太好了!大学生,你叫什么名字?”郑卫国对那名青年学生比较好奇,特意跟他攀谈起来。
  这名大学生名叫冯锟,老家在东北,九一八事变后全家躲到了关内。现在他的家人都已经南下。他因为一些事耽搁了一下,还没来得及走。
  郑卫国笑道:“小冯,我看你就别走了!留下来在团部当个文书吧,抗rì保安团需要你!”
  冯锟犹豫了一下,说:“团长,我,我还是想打鬼子。当文书怕上不了前线吧。”
  郑卫国笑道:“放心,只要你军事素质过硬,我会批准你上前线的!”
  冯锟大喜,说:“团长,那好,咱们就这么说定了!”
  郑卫国大笑,说:“好,现在你就是团部文书了。我给安排一项任务——将新加入成员的情况全部登记下来。这份资料越详细越好,包括他们的姓名、年龄还有以前的工作经历、住址、家庭情况等等全部都要记下来。”
  冯锟忙行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军礼,说:“是!”
  统计工作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些来投靠的人中很有可能混入了鬼子的特务。严密的统计和严格的制度,能将特务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当然了,这项工作也不可能全部交给新来的冯锟去做。在实际cāo作中是由郑卫国亲自督导,张海岩具体负责来完成的。
  为了方便工作,郑卫国将张海岩提升为团参谋长,负责全团的统计工作和部队rì常的训练。因为没有合适的连长人选,张海岩还兼任了一连长一段时间。直到不久后,于老根招到一个原29军的连长。这人叫段双虎,部队被打散了,见于老根他们竖旗招兵,就带着七、八个弟兄投奔过来。为了表示对他的重识,郑卫国特意让他担任一连长,把张海岩从繁重的工作中给解放了出来。
  此后,郑卫国把西北军老兵全部调拨到了一连,东北来的逃兵、流民全部调到二连,之后成立的三连则多为华北本地人。三个连很快形成了自己多独有的特点和风格,在抗rì战场各擅其长,一时瑜亮,并称佳话。
  于老根到通平县招的这批人中青壮男子只有八十余人,而且多是无家可归的难民,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部分溃兵受过一些军事训练但军事素质也很差。对此,郑卫国表示压力很大。
  晚上,于老根神神秘秘地把把郑卫国请到一边。原来他这次在通平县还真的淘到的好宝贝了。郑卫国一看,竟是五支超大的驳壳枪,光枪管就足有三四十厘米长,而且还配有固定式枪托和前护木。这实际上已经是卡宾枪的规格了,不能再叫做手枪了。
  于老根见郑卫国一脸吃惊的样子,得意的笑道:“团座,嘿,您不是喜欢那快慢机吗?正好,俺在通平县就买到了,而且比我们上次见到的还大这么多!”
  郑卫国抚着枪身,欢喜道:“真是太好了!老于,你还得多跑几次通平。趁rì本鬼子还没到,我们要多淘些好东西回来。”
  于老根忙道:“是!团座,俺下午就赶回通平。不过,团座,现在兵荒马乱的,枪可不便宜啊!”
  郑卫国道:“也只有现在才好买枪,以后只怕有钱也没地买去。你尽管去买,只好枪好,价钱你看着办!”
  于老根感受到了信任,忙行了军礼,挺起腰杆说:“是!”
  于老根走后,郑卫国又细细地看了这几把怪异的盒子炮,结果在枪身上看到有“大沽造船所”的字样。他顿时就明白了,敢情这货又是中国山寨版的快慢机啊!郑卫国心中不得不感叹中国山寨的巨大威力。不过这种枪仅能连发,不能单发,叫快慢机似乎不对,不如叫“大快机”好了。
  这五支大快机,郑卫国自己留了一把,其余的四把全放在jǐng卫班。可惜数量太少,要是能装备一个连就好了。
  为了赶在鬼子占领通平县城之前多捞些东西回来,于老根当天下午就带着弟兄们回到了通平县。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武器、马匹、药品、士兵源源不断地从通平县输送了回来。
  托老根儿的福,郑卫国又扩充了一个步兵连,并将jǐng卫班扩充为一个排,排长仍由张长贵担任。步兵三连连长叫刘自达,以前是平汉铁路某段护路队队长,还曾念过陆军小学,其能力得到了郑卫国的肯定。
  除了战斗人员外,于老根儿还淘到了一名西医,两名修枪师傅。郑卫国大喜之余,就新成立了一只医疗卫生队和一个简易修械所。
  不单兵力得到扩弃,武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虽然人数壮大不少,但装备反而上了一个台阶,部队战士用上了辽十三、中正式等使尖头弹的七九口径步枪,剩下的也全用的是品相较好的汉阳造。
  随着于老根不断地在通平县招兵买马,保安团人员枪支都开始迅速增加,但是气氛却不像以前那么融洽了。老兵和新兵之间,新兵和新兵之间的矛盾渐渐多了起来。虽然暂时还没有什么出格的事情的发生,但足以让郑卫国心生jǐng惕。
  郑卫国找到冯锟,说:“小冯,你这段时间一直跟战士们在一起。你说说看,为什么我老觉得大家似乎都有情绪呢?尤其是新来的弟兄们好像都不怎么开心?”
  冯锟呵呵一笑,说:“团座,其实这也没啥。大伙平时都忙着训练,缺乏交流。再加上相处的时间还短,难免有些误会。”
  郑卫国想了一下,说:“嗯,勾通交流的事情我来想办法。你说的误会是什么意思?他们对谁有意见?”
  冯锟哼哼哧哧了半晌才说:“团座,我说了您可别生气。不少弟兄都对您有意见!”


 第十二章 沟通

  郑卫国心想难道是我哪里工作没有做好,出了纰漏,忙道:“我不生气,你说说看,他们是因为生活条件不好,还是因为训练太苦?”
  冯锟忙摇摇头,嘿嘿笑道:“不是这些,弟兄们都说您瞧不起人,太傲气了!不过我可没这么说过,只是……”
  郑卫国听了一愣,没想到源头竟然还在自己身上。他很快冷静下来,开始反思自己穿越以来的言行。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有些傲气,他瞧不起那些素质低下的军官,更瞧不上那些训练不足的孬兵。或许他没有打明说出来,但还是会不自觉通过言行让大家感受到,并且伤害了大家的感情。这个新发现让郑卫国心头有些郁闷,没想到自己努力的工作还是没有获得大家的认可。
  为了挽回军心,郑卫国决定请排以上军官吃顿饭,然后也好谈谈抗rì保安团以后的发展大计。为了节约,宴会就在团部进行,饭菜也不算丰盛。
  见军官们都已经到齐,郑卫国理了理腹稿就发话了,说:“弟兄们,最近整编训练部队太忙,一直没能和大家好好的交流。这次请大家来,一是想和大家加深一下了解;二是想跟大家讨论一下我们抗rì保安团未来该怎么发展。当然了,大家对近期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还请不吝赐教。”
  郑卫国以前不善与人交流,带兵的时候也是说的少,做的多。这下要他立马释放些王霸之气,还真是难为他了。好在以前就跟着他的老兄弟都很给面子,不然只怕说完这几句就要冷场。
  段双虎他们这些后来的军官开始几乎不怎么说话。他们自知来的晚,不是郑卫国的嫡系,表现得非常低调。不过当兵的人多是直筒子,特别是灌了几碗黄汤后,嘴上就把不住关了。
  李大壮说:“段连长,俺听说rì本鬼子枪法忒准了。你们跟鬼子交给手,是这样么?”
  段双虎点点头,说:“没错!是很准,几乎个个都是神枪手,不是我们国内这些缺少训练的军队能比的。”
  大壮瞪大眼睛,说:“俺听说他们能在八百米外打中城墙上垛口处的人,行进中四百米开外能打中烟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