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保安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日保安团- 第3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寺内寿一和郑胡子各自有所顾忌,就像两名决斗的剑客,只是略一交手,小试锋芒之后便又重新对峙起来,剑归龙匣,都在等下一个有利时机。
  寺内寿一在等武汉会战结束,当时日本国内普遍认为拿下武汉之后国民政府就会投降。就算不投降,北支派遣军也可以得到更多的兵力和物资,到时候肃清华北就更有把握了。
  郑胡子也在等,等还在路上加紧转运的德**火。只要这批物资一到,整个集团军的战斗力就能翻倍,再稍做磨合,一个师团不好说,一个旅团当不在话下。到时候就算不能全面对抗日军,歼其一路的把握却大了许多。
  在郑胡子的期盼中,物资终于慢慢地后方转运了过来。由于数量巨大,还有一百多门火炮(把20毫米口径以上全算上),国民政府为此花费了很大的代价。别的不说,光征发的民夫和消耗的汽油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了。从这个角度上看,当初分给军委会那么多重炮也不算吃亏。
  在国统区还好,公路基本畅通(那个年代基本上不会堵车),日机又只顾着轰炸武汉,对于河南和陕西也没怎么关照,汽车还可以照跑。所以这一阶段物资还是转运得比较快,但进入华北以后就没那么容易了。首先是汽车不够,就算有汽车也没有足够的汽油,绝大部分只能用马车转运甚至靠肩挑背扛。其次是主要交通线均被日军控制,绕远路不说,有些地段还必须突破日军的封锁强行抢运。
  特别是那六门重达4000斤的斯柯达h2型105毫米榴弹炮,每次过日军封锁线都要向护送中央领导人一样,前侦后查,还要派大部队掩护。
  好在有八路军帮忙,之前划归第四十一集团军名下的第105师和第108师残部在短暂休整之后也迅速北上。这两个师加起来尚有六千余人,再加上郑卫国派去接应的33师,数万人前前后后总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将物资从黄河边上全部搬运了回来,其中大部分在冀中供大部队换装,少部分则在平安县封存起来以备急需。
  虽然花费时间甚长,代价也大,但郑胡子总算等到了他想要的东西。而寺内寿一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每天翘首南顾,盼望着华中方面军早日拿下武汉好回师华北,可是左等右等,居然等来的是一场大败!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欲知后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百五十六章 德安大捷

  由于兰封会战损失惨重,**在武汉会战初期打得十分艰难。主要是**的机动能力远不如日军,后方虽然还有部队,但调不上来,只能分批赶往前线,结果被日军以逸待劳,逐次击溃。幸运的是张鼓峰事件迟缓了日军的脚步,**趁机调整了部署,在江北的大别山、小别山,江南的幕阜山一线加强了防御。
  其中南线由于北临长江,东面鄱阳湖,**由东到西连设三道防线。东路为德星线,即德安县到星子县;中路为南浔线,即南昌到九江;西路为瑞武线,即瑞昌到武宁。西路事实上就是幕阜山防线,一旦被突破,武昌以东就无险可守了。
  (注:打开百度地图搜索德安,就一目了然了。)
  第一兵团司令官薛岳认为幕阜山正面难以防守(因为太宽,正面防守只能将部队摊成一线),于是将重兵集结在南浔线的南段,即德安到南昌一带。既可以保护南昌,又可以在日军西进幕阜山防线时从敌军侧面展开攻击。
  当时从江南进犯的日军是第11军,下设第9师团、101师团、第106师团和波田支队。历史上本来还有第27师团的,但现在本间雅晴还带着部下在天津数星星,所以实力有所削弱。司令官仍然是日军名将冈村宁次,当然这个时候的冈村还称不上名将。
  1938年8月,日军和苏联妥协之后在江南重新发起了攻势。并连克九江等重镇。冈村宁次敏锐地查觉到德安地区的重要性,于是派101师团沿东路德星线来犯,106师团沿南浔线来犯,试图攻克德安,切断南浔线重兵集团与西路瑞武线守军的联系。
  与此同时第9师团则沿长江南岸西进,直扑幕阜山防线上的重镇瑞昌。由于瑞昌和德安之间空隙很大,又派波田支队在中间呼应,掩护第9师团和106师团的侧翼。
  **一开始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依托地形节节阻击。由于日军有飞机重炮助阵,**的伤亡很大。但同时也给日军带来了很大的伤亡。因为这一带的丘陵地形不适合进攻。当然。由于山头不大,想要死守也很难。
  9月4日日军106师团占领了德安正西北方向直线距离约14公里的马回岭镇,因伤亡过大,又被迫停止进攻。并在马回岭地区进行休整。补充兵源。为了加强该部的战斗力。冈村宁次还将从杭州地区调来的第11军第22师团的山炮兵第52联队配属给106师团。
  到9月下旬的时候,波田支队进攻不利。冈村宁次觉得106师团基本恢复战斗力了,就让松浦淳六郎中将往前“动一动”。以策应波田支队在瑞武线的攻势。
  106师团的对面恰好是国民革命军第4军的阵地,根据薛岳的命令,该部驻防在万家岭、杨家岭、小金山、大金山、扁担山、狮子岩等一线,与敌106师团盘踞的马回岭大约三十公里左右。
  为了防止日军空袭和隐蔽作战意图,第4军多是在夜间行军,但还是被日军的便衣侦察给发现了。万家岭地区是道教之乡,当时日军头戴蓑帽,身穿道袍,半掩着脸,只顾四下查探却不敢开口说话(好拙劣的侦察手段,要是碰上嘎子哥非用弹弓打碎你的门牙不可)。**和乡民们虽然觉得这些野道人很奇怪,但谁也没意识到这些人竟然是日本间谍(好可怜的反谍意识)。
  松浦淳六郎获悉情报后大喜过望,决定对第四军阵地发动奇袭,试图歼灭这支**主力。严格来说,一直到此时情况都是有利于日军的。然而第 106师团一动,第4军也查觉了。军长欧震忙向薛岳汇报。
  薛岳一看,立马发现了战机!什么战机呢?106师团此举故然切断了南浔线各军与瑞武线守军的联系,但同时何尝不是处在两股**的包夹之中呢!于是薛长官赶紧向军委会报告,说战机出现了,要求集结大军干掉106师团。除于对薛岳的信任,委员长当即便批准了,并从南线一共抽调了九个师(欠两旅)增援德安方向。
  这九个师的增援部队被薛岳用来阻击日本援军,合围106师团的则是南浔线主力第4军、第66军、第74军。第4军在北伐时期就闯出了“铁军”的名号,一直都是**主力。第66军是粤军主力,装备精良。第74军就更不用说了,历史上他们军有一位副旅长据说就是在此地一战成名的。
  106师团并不清楚口袋阵已经准备好了,还在傻呼呼地往里钻(野道士便衣队干什么去了)。到10月初,106师团万余人(欠一个步兵联队和野炮兵联队,兵站也不在)终于被10万余**团团包围在万家岭。遗憾的是,冈村宁次似乎发现有些不对劲儿,坐飞机前往德安方向侦察时意外地窥破了薛岳的计划(十万余人很难隐藏),于是忙命令第106师团向右翼的波田支队靠拢,同时又让波田支队拼命地往德安方向进攻,试图将106师团接出来。大战终于爆发了。
  历史上,薛岳最终歼灭了106师团大部,师团长松浦淳六郎身边最后仅剩1000余人。但由于日军大量使用芥子气,合围部队迟迟吃不下日军残余部队。第4军一支突击队曾突至万家岭第106师团司令部百米之外,松浦淳六郎都在腰上缠好白布准备切腹了,可惜**因为伤亡太大,终于没有向前搜索,让敌酋逃过一劫。
  更为严重的是,负责合围的三个主力军伤亡过半,几乎丧失了战斗力。阻援的9个师也是损失惨重。而日军仅仅损失了一个106师团。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解围而去,日军不仅拿下了德安,还顺势攻克了武汉地区的南大门幕阜山防线——武汉随之陷落。
  也就是说薛岳虽然在战术取得了一点成功,但在战略上却输得一败涂地。可悲的是薛岳的战术指挥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失败完全是因为全方位的落后。留下的教训就是在国力孱弱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大规模的决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才是正确的战略方针。
  而在这个时空,历史却转了一个弯。**接收那48门博福斯山炮之后,立即重建了炮兵第2旅(人员还有不少。只是火炮损失严重)。然后迅速向前线增援。和炮2旅一起赶往前线的还有重炮和高炮部队。共计一百多门大炮(仅75毫米口径以上),可谓实力大增。而日军并不知情,或者说没在意。
  负责前线指挥的第9集团军司令吴奇伟将军接到106师团试图突围的情报后,立即下令全线反击。炮兵第2旅迅速集中炮兵第1团24门火炮同时向敌阵地猛轰。日军自侵华以来大概还没享受过这种待遇。当场就被轰得找不到北。
  106师团也有炮兵。而且很强大。有野炮兵106联队和临时增援的山炮兵第52联队。由于德安山区地形复杂,野炮兵联队放在马回岭没带过来,山炮兵联队刚一还击就遭到了严阵以待的炮兵第5团的猛烈还击。博福斯山炮比日军装备的41式山炮(94式山炮主要装备在常设师团)射程要远得多。性能更是领先一大截。一场炮战下来山炮兵第52联队大败亏输。
  等日军炮兵哑火之后,炮五团又调过头来汇同炮一团一起轰击日军。在48门大炮的持续轰击下日军终于扛不住了,不得不丢下阵地转进。
  可等松浦淳六郎好不容易收拢部队,好现竟然迷路了。军用地图也不管事儿,这个五万分一的地图是冈村宁次在1926年给直系军阀孙传芳当顾问的时候偷去的,里面错漏很多,大城市和交通要道还好,一到偏远山区简直是寸步难行。
  好吧,幸亏还有军用指北针,没想到指北针居然也不管用了,指针东南西北地乱转。原来当地有一个很大的磁铁矿,扰乱了当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