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张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巾张狂- 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愿闻其详!”
    “袁本初天下奇才,闻弦歌而知雅意。你将话语说到如此明白的地步,他还会听不出来?本初听懂了,却假装没听懂,那就是不想这么做的缘故啊!”
    听了曹操的话,鲍信冷冷的说道:
    “董卓如此猖獗而不去理会,终有一日会养虎为患。袁氏如此不作为,只怕……哼哼!”
    曹操见鲍信心怀不满,将头凑过去,小声的对鲍信说道:
    “其实,吾怀疑长秋宫之事,只怕其中有些蹊跷。”
    长秋宫之事,便是大将军何进被刺杀一事。听到曹操这句话,鲍信的眼睛都亮了。
    “别激动,吾只是怀疑,可没有任何合理的推测,更不要说是证据了!”
    曹操随后的一句话,却让鲍信失望了。曹操并非袁绍班底的核心,只是以他日后一代奸雄的智商,结合京师目前的诡异情形,本能的觉察出其中有异常。刚才与鲍信聊天,曹操一不小心就说漏了口。
    为了避免麻烦,省得鲍信对袁绍心生不满,弄出什么事情来,曹操赶紧开口补救了一句:
    “不管怎么说,何大将军是身亡于阉竖之手。本初哪怕心中有些私心,毕竟为大将军报了仇。再说了,那董胖子毕竟是袁氏故吏。所谓亲疏有别,允诚你想让本初去对付董胖子,却要知道‘疏不间亲’的道理。”
    “难道偌大一个京城,居然没有一个英雄,敢于抗争董卓的横行不法吗?”
    鲍信心中悲愤,对曹操抱怨道。他心思机敏,不敢对长秋宫之事发表看法,只好将董卓当做出气筒。
    “也许太傅暗中另有计较?”
    曹操劝慰着这位认识多年的好友。鲍信一路无语,等到了他在京中的临时住所,这才下定决心,对曹操说道:
    “既然袁氏心有图谋,信也就不再盘桓京中。我明日就出京,带兵回泰山。那儿的黄巾余孽不少,陶徐州几次发文,要信出兵剿灭蛾贼。”
    所谓的“陶徐州”,便是现任徐州刺史陶谦。话说陶谦在去年青徐黄巾贼复起之时,以其勇略有将才,被朝廷任命为徐州刺史。在镇压青徐黄巾贼的任务上,陶谦战功颇著,被视为稳定青徐地方的不二人选。
    对于鲍信的决定,曹操亦默然无语。
    曹操现在在雒阳的处境,其实也不是很好。他虽然身为大汉西园军的典军校尉,可是威望不足,职位也不算高,手中却没有掌握多少兵权。既然作为老大的袁绍,都决定不理会董卓的行为,身为小弟的曹操,更加没有反对董卓的本钱。
    “回去也好。如今的京师,水太深。对了,允诚这次回泰山,沿途若经过睢阳,请帮吾拜祭一下故太尉乔公之墓。”
    听到曹操的这个请求,鲍信慨然答应。他记得曹操有一次跟他喝酒的时候说过,这位故太尉乔玄2与曹操是忘年之交,曾经与曹操开玩笑说:
    “徂没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怨。”
    ——我死之后,你如果经从这里经过,如果不拿一斗酒、一只鸡来祭奠我,车马过去三步以后,你得肚子疼不要怨我。
    所以,曹操的拜托,鲍信当然会牢记在心。
    鲍信刚刚离开雒阳这个是非之地,又有一位新的武将,率领部下大军,进入了雒阳。这位武将,对董卓同样不满。这种态度,被明确的表现出来,令朝野瞩目。
    这位胆大性刚的武将,姓丁,名原,字建阳。
    丁原是大将军何进的嫡系,历任并州刺史、骑都尉等职位。当大将军何进打算逼迫十常侍主动离京的时候,丁原大胆的在孟津渡口点起烽燧,以为大将军的行动营造声势。
    就在何进被刺杀前三天,大权在握的何进罢免了原本倾向于宦官一系的“执金吾”,改任丁原为新任“执金吾”。只可惜没等丁原率兵入京上任,大将军何进就突然身死。
    “执金吾”一职,是地位可与朝廷九卿相比拟的“中二千石”高官。其职责为率禁兵保卫京城和宫城的官员。在名义上来说,整个大汉北军都是执金吾的部下。可以说,按照朝廷制度,整个京师雒阳的兵权,理论上都应当是执金吾所掌握。
    当然,理论是理论。由于执金吾表面上的兵权太重,自汉光武帝以降,执金吾实际掌握的兵权,都要大大的打上一个折扣。
    特别是若朝中有大将军存在,则执金吾的兵权,也就剩下缇绮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这些缇、持戟,还不是能用于打仗的,而是负责给皇帝出行时摆场面开道的。如果用后世的比方来说,执金吾这些手下,大约相当于“三军仪仗队”。
    如今丁原新任“执金吾”,立刻向外界宣布,董卓的军马在城中,都必须听从他的调遣。按照朝廷的规定来说,丁原这样说,也不算有错。
    可在当前这种朝廷纷乱时期,以董卓的脾气,又怎么会去鸟一个在朝中已经丧失了根基的“执金吾”?(未完待续。。)
    ps:  ps:1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扞卫国家的将士。《诗。周南。兔罝》有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2“乔玄”其实应该叫做“桥玄”,只是《三国演义》影响巨大,一不小心,就给这位汉末名臣换了个姓。本书从俗例,称其为乔玄。



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
    不过,丁原敢于这么对董卓下令,自然也是有所依仗的。他在河内郡屯兵五千,皆为并州骁勇。如今丁原进京任职,得到了大将军的命令,是带了三千精锐上任的。更何况丁原的军中,还有如吕布这样的猛将,另一员大将张辽也即将完成招兵任务,返回雒阳。
    有这些基本班底在手中,再加上朝廷的法度和大义,丁原不信自己会压制不住董卓这个军痞刺头。
    除非,董卓想要造反!
    丁原对董卓部的压制,进行的非常顺利。以“万人敌”吕布为急先锋,以明正军纪为借口,执金吾丁原名正言顺的从城东开始查处董卓所部,有无违反大汉军纪之处。
    凉州军很能打,却绝对不是恪守军纪的严整之师。丁原甚至无需捏造罪名,只要秉公查处,就能够轻轻松松的将不少凉州军士卒,用各种偷鸡摸狗的罪名钉死。
    丁原军来势汹汹,董卓的大部队还没有开进雒阳,面对占尽了法理的执金吾,不敢公然翻脸,一时间被闹了个措手不及。转眼之间,丁原的声势居然凌驾于董卓之上!
    面对丁原的强势,原本想要投靠董卓的雒阳官兵,纷纷开始观望起来。一些见机快的家伙,更是直接转变了自己的阵营。
    先是何进部将吴匡见到这个势头,果断的脱离董卓,改投丁原。然后是死去多年的宦官曹节【非曹操祖父】的女婿——西园军助军右校尉冯芳,也借机背离了董卓。一时之间,丁原挟已故大将军何进的人脉与余威,让董卓感到难以招架。
    只可惜,丁原可以对付董卓,却没能抵挡住董卓背后那人的反扑。
    看到董卓节节败退。关键时刻,太傅袁隗终于出手了。他也没有大张旗鼓的弹劾丁原,只是秘密的从天子那里“请”来一份诏书,派现为郎官的五原郡人李肃,交给同乡——丁原军主薄吕布。
    李肃当然不认识太傅袁隗这样的大佬。但是,他是前豫州刺史。现任河南尹王允的故吏。同为并州人,王允对其余老乡来说,那是偶像级的人物。当太傅袁隗需要一个认识吕布的人,去稳住吕布的时候,王允便举荐了李肃。
    袁隗交给李肃的诏书,是一份任命诏书。简单的说,就是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吕布为骑都尉。
    这份诏书虽然简单,可是里面蕴藏的含义。却绝不简单。
    吕布目前是丁原的主薄。所谓主薄,就是指掌管官府文书帐薄的官员。这个位置,一般都是主官的亲信才能做得到的。但是,对吕布这样的盖世猛将来说,主薄一职,绝对不是他适合\喜欢的位置。
    本来,丁原对吕布还是颇为欣赏的。但是,自从那次吕布尾随太行军奇袭美稷王庭以后。丁原对吕布的态度就变得不冷不热。这里面的原因就在于,丁原对吕布在太行军遭受于夫罗奇袭时。站在太行军一边,毙杀于夫罗之事极为不满。
    在丁原的思维中,太行军虽然有着官军的皮,其本质还是一群造反的蛾贼。相比之下,于夫罗虽然身为匈奴人,却是大汉朝廷的忠实簇拥。
    如果于夫罗能够在这一次奇袭中。一举杀死太行军首脑张狂,不说太行军从此以后就土崩瓦解,至少也会折损大半的实力。而于夫罗作为对大汉朝廷态度恭顺的一任南匈奴单于,一旦重新掌握了南匈奴的部众,也绝不会像现在的太行军那样。从河东与河内两个方向,隐隐的威胁着大汉的帝都雒阳。
    所以在吕布做出了帮助太行军对抗于罗夫的举动之后,丁原对他的评价,就多出了一条“不明大义”的标签。既然如此,为了免得吕布自己又不知深浅的搞出什么不得体的事情来,丁原干脆将吕布的军职撤去,改任他为主薄,想要让吕布在对朝廷公文的熟悉中,明确自己应当占据的立场。
    应该说,这个安排,对吕布来说并不差。作为朝廷秩比二千石的骑都尉,丁原主薄也有六百石的级别。至于秩中二千石的“执金吾”,主薄的俸禄更是升到了秩比千石。
    只是,让吕布这样一个“万人敌”级别的超级猛将,去干那些文官吏员的文牍往来活计,无异于用一把狙击步枪在厨房里杀鸡。吕布固然胜任得了这些文字要求,却绝不甘心专门做些这样的无聊活计。
    恰恰就在此时,李肃以同乡的身份出现在吕布面前,极有针对性的拿出了这份任命他为骑都尉的诏书。
    从秩比千石的私人所属官吏,一跃而成为秩比二千石的正规朝廷大吏,这其中的差别,就如同从一家月入两千元的私企,跳槽变成月入四千元的国家公务员。
    面对如此诱惑,却不知又有几人能够拒绝呢?
    吕布不能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