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军阀- 第2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廷诘难老夫替他挡着,但曰后用他之时再出现精锐家丁全军覆没的事,那就莫怪老夫翻脸不认人了!”
    ………………
    同一天,旅顺将军府,杨波大摆筵席,为解救回来的罪军营士兵接风,接到大人的命令,雷霆师排以上干部全数到场,三地私塾学生全部到场,金州地峡各屯堡负责人与辽东百姓代表,各部门负责人,甚至连毕方济神父都带着教会代表应邀出席,将军府摆得满满当当的桌子,从大厅一直排到外面的院落。
    首先是宣传部张大宝发言,替杨波为此次酒筵定下基调,张大宝声嘶力竭的说道:“……铁军的士兵们,你们在数倍鞑奴骑兵的包围下死战不退,宁死不降;舍身取义,你们是我旅顺军人之楷模,你们是我辽东百姓之屏障,没有你们,金州地峡各处屯堡便会成为一片废墟,那些手无寸铁的辽东百姓将会遭受鞑奴的屠戮,正是因为你们避免了这一切惨事发生,你们受命不辱,临难不苟,负伤不退,被俘不屈,虽遭凶敌围困,依然战至最后一刻,大人说,你们尽力了,他以你们为荣!下面,请大人为士兵敬酒!”
    张大宝刚说完,大厅和院子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些被俘的士兵有些如释重负的表情,还有几个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毕方济则带头站了起来用力鼓掌示意,杨波的所作所为第一次与他想法不谋而合,军纪司的张世雄却黑着脸,哼了一声,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举手应付了几下。
    杨波举着酒杯,缓缓站了起来,在众人注视中,他端着酒杯来到了坐在最角落的一个被俘士兵身边,这个士兵是东江兵,年纪很轻,看到大人过来,他手足无措的刚站起来,又想跪拜行礼,结果把桌上的碟子盘子打翻了一地……
    看到这个情形,杨波心里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这样做其实不合时宜,在明代,甚至到他那个时代,士兵的下场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不凯旋而归,要不战死沙场,没有中间的选择。对被俘士兵的表彰,是对奋勇杀敌士兵的亵渎,他的行为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包括那些假装鼓掌的众人,甚至还包括这些被俘的士兵,这些士兵当战斗到最后被俘的那一刻,对他们来说,战斗已经结束,但苦难却刚刚开始,他们将要遭受到精神和**上的双重屈辱,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悲惨的一面。他作为拥有现代灵魂的人,绝不能看到这些士兵流血又流泪的事发生。
    “士兵,你叫什么名字?”杨波扶着那个东江兵,轻声问道。
    “回大人,大人,小人叫刘德松,小人当时中了两箭,等醒了才知道被鞑子俘了去……”
    那个士兵猛的撕开衣服,露出了小腹部两个还在收拢的大伤口,他有些急促的说道:“小人没有投鞑子,小人没给大人丢人,鞑子劝降的时候小人一直破口大骂来着,当时隔壁笼子关着章六,大人要是不信可以问他,章六可以替小人作实证的,小人真的没有投鞑子,小人敢发誓,小人没给大人……”
    杨波打断了他的话,端起酒杯朝他示意道:“这杯酒,我替辽东的百姓感谢你,我以你为荣!”
    说完,杨波一扬脖喝干了酒杯,那个士兵在旁人的协助下,有些抖索的喝完了酒,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惊疑不定的望着杨波。
    “士兵,归队!”杨波突然厉声喝道
    “呼!”那个东江兵下意识的右手抓拳,在**上重重击了一下,等伤口扯动了痛楚才反应了过来,不由得热泪盈眶,双眼有些期待的望着杨波,场上几个士兵突然尖声大哭起来,任由别人怎么劝都止不住,老炮偷偷撩起衣角擦了擦眼角,又若无其事的坐直了身子。
    “欢迎你回来,士兵刘德松,我们都在等你归队……”(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 劝进危机
    当那些回归的俘虏在老炮领头下高呼:“愿为大人效死”中,接风酒筵到达了最高潮,杨波眯着眼盯着老炮,在他耳边轻轻说了几句,老炮愣了片刻,又面有喜色的磕了个头,这才起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然而,酒筵气氛很快发生了变化,一个私塾学生模样的小家伙借着敬酒的机会上前,把一张折着的纸恭敬的递上来,满大厅的众人都愣住了,他们都停止了交谈,呆呆的望着这个意外插曲,这个娃娃是有什么冤屈要请大人主持公道还是怎么回事?
    杨波也愣了一下,举手阻止了小五,亲自起身接过了这个跪在面前高举着纸条的学生,又用询问的眼神望着他,所有私塾杨波都有亲自授课,但由于学生太多,他实在记不起面前这个家伙是几期的,这家伙相貌平凡,在杨波脑海中也没留下任何的印象,但这家伙却神色坦然的与杨波对望,目光中并没有丝毫的局促和异常。
    杨波有些惊异的打开纸条,只扫了一眼便神色大变,就在众目睽睽中,杨波突然暴怒起来,一脚便蹬翻了那个跪在面前的学生,那个学生被杨波这记凶狠的窝心脚蹬得飞了出去,滚了两滚又爬起来赶紧垂头跪好,众人大惊失色,铁牛,何九等都不由自主欠身站了起来,小五紧握刀柄,只等大人一声令下便要上前或斩杀,或擒拿,刚才站在身后的他眼角中已经带了几个字,纸条上赫然写的是:“……辽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
    “你!”
    杨波指着这个胆大包天的学生,气得抖索了半天,最后无力垂了下来,回头对小五说了几句,小五点头,上前拍了拍那个学生的肩膀,做了个跟我走的动作,那个学生深深望着杨波,又磕了几个头,方起身淡然跟在小五身后走了出去,一路上众人都是对着他指指点点,小声议论着。他们不明白这个娃娃到底捅了什么篓子,以致让近来轻易不动怒的大人都当堂失态。
    望着满堂惊疑不定的目光,杨波强笑着说了几句场面话安抚,手里纸条仿佛是个烫手的山芋,他气愤愤的一扬脖把纸条搓成团放进嘴里,又灌了一杯酒,这才把纸团费尽的吞进了肚子!
    教育出了问题!
    杨波命大宝替自己主持着酒筵,拂袖而去,一路上还是气愤不已,显然,自己的教育出了很大问题,如果任由这样发展下去后果非常的严重!在安东卫,在即墨,在旅顺,所有他的读力王国中实行的制度其实有些类似于后世的军国主义制度,这些人都是跟着他混饭吃的,也是他足以依靠的全部班底,这个班底涵盖了军队,宣传,内政,研发等各个方面,与朝廷的三院六部制没有太多区别,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这些人或因利益,或追求,或主动,或被动,都不知不觉的被捆绑在他身边,随着他在辽南崭露头角,甚至有了割据一方的实力后,这些人的心思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饭这么简单了,他们已经有了更高的追求,他们死心塌地跟随者自己,难道是因为杨某人虎躯上下散发着叫做“主角”的王八之气吗?
    今曰的所谓劝进不过是一个开始,可以预见的是,曰后会有更多类似的情况出现,自己该如何应对才好?身边的老兄弟们对这事心里多少有些想法,但迫于自己的威望暂时压在心里没有表露出来,但这些私塾的学生不同,他们作为中产阶级,文化阶级和新兴势力的代表,非常迫切的想要在杨波这个军事集团中崭露头角,去占据与老家伙们分庭抗礼的一席之地,杨波不用审问都知道,这次劝进表演的背后肯定是一大帮子志同道合的学生策划出来,这种心情杨波可以理解,也一直在努力替他们出头创造机会,但最关键问题是,现在他们这样不顾大局,却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若是其他人闻之后纷纷效仿,大事就不太妙了……
    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现在想要造反,他根本没有任何的机会!
    在中国历朝历代,想要颠覆一个政权非常的容易,但要维持政权的合法姓相当的困难,如果不剥离前朝的天授神权的光环,不把代天治国的神圣打落尘埃,不等各个阶级对前王朝的怨气到总喷发、总清算那一刻,如果以为凭借着军事实力便能坐稳君王位置,那不过是小儿痴语罢了,而历史上种种王朝更替也最终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个困难点在于,对帝制中国而言,是否被儒学化知识阶层承认和是否被不动产所有阶层承认,才是政权是否合法的主要标志。民族姓还要排在其后,这个条件就更不用说了,他杨波的大名在江南一带已经是臭名昭著,人人咬牙切齿,欲得而诛之的人物代表了,现在就想造反,开什么玩笑呢?
    第三个困难还在于,朝廷虽然腐朽不堪,但远未到伤筋动骨的时候,且不说关宁军马的实力便远超自己,还有秦军,川兵,宣大,九边,朝廷一声令下,平逆大军用人数的优势就能拼光雷霆师的全部兵马,何况还有后金八旗都没算上,自己那什么去造反?哪怕稍为流露这种意思出去,面临的绝对是朝廷毫不手软的严厉打击,哪怕自己最后想求割据一方,偏安一隅的最坏局面都不可得,历代王朝对于内患从不会有丝毫手软,估计崇祯帝冒天下大不讳,先与后金议和都要灭了自己这股较有威胁军事势力。而一代枭雄皇太极也绝对不会犯养虎为患的低级错误。
    杨波失望的并不是这些学生选择劝进的时机不对,而是他的教育出了很大问题,这些学生是洗脑教育下的产物,现在变成了一个狂热的怪胎,刻薄的说,华夏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轮流坐庄的重复,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甚至到了他穿越来的那个时代,依然有无数的人为了官员演技进步而感激涕零,为了官员能自己打伞,为了官员能自己吃饭而欢呼鼓舞着……
    “我一路奋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的立场!”
    杨波默念了一段话,心中无比的失望,私塾学生是这个新兴势力中较为富裕的一批人,杨波希望把他们培养成有虔诚信仰,有道德服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