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私密生活全记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始皇私密生活全记录-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细,即使一些被重用的朝廷重臣,为了骗取大王信任委以高官,也时常伪造情报,有时知情不报。”  嬴兴业说着,翻眼瞧一下侍候在嬴政旁边的李斯。嬴况又趁机说道:“奉常大人言之有理,这两年来秦国祸乱不断,究其原因都是国外一些客卿把持我朝大权所致,不说他人,且说前相吕不韦,他独断专权,力主纳捐取爵,致使众多爵位流到毫无战功的商贾手中。吕不韦本是商家出身,当然以商人利益为重,他为相也利用职权官商勾结谋取暴利。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吕不韦排斥王室之人,把众多宗室大臣驱逐权力核心部门之外,他所重用的人多是同他一样的外来客卿,其歹毒之心路人皆知!”  嬴况说到这里,向秦王政拱手说道:“大王,以愚臣之见,外来客卿全部靠不住。大王不是要发动扫灭六国的统一战争吗?这些客卿本来存有二心,如今大王对他们国家用兵,我大军一到抢掠的是他们国家的资财,捕获的是他们的亲人,他们能无动于衷心甘情愿为大王驱使吗?与其让这些人到时候掣肘大王对外用兵,不如现在就将他们驱逐,这也算大决战前的一次整顿吏制,肃清内部###之人,使统一战争顺利完成。”  其他几位宗室大臣纷纷点头称赞,说嬴况这个建议提得好,早就应该如此,连隗状、王绾二人也表示同意。  李斯一听嬴况建议秦王政驱逐外籍客卿,心中暗暗叫苦,此令一出,秦国蒙受损失不说,自己的仕途也就无望了,他明知嬴况等人会直接反对,仍然小心谨慎地说道:“大王,驱逐客卿的做法实在不妥,尽管秦国近年几桩祸端与客卿有关,但也不能因此一概否定客卿对秦的重大贡献,应该分别对待——”  正在这时,赵高慌慌张张走上殿来打断了李斯的话,他呈上一份竹简说:“大王,副丞相昌平君全家突然不知去向,这是从他书房中发现的一份呈交大王的书简。”  嬴政挥手示意李斯退在旁边,喝令两名虎贲军校尉先把郑国押进大牢,这才莫名其妙地问赵高:“昌平君不是生病在家养,怎会突然失踪呢?会不会遭到歹人绑架?”  嬴政边说边打开竹简,原来这份竹简是昌平君送给秦王政的一封告别书,上面写道:  大王陛下,臣昌平君顿首!未提笔前先向大王告罪,臣本是楚国公子,顷襄王子嗣也。先父王时秦楚友好,太子熊元入秦为质,臣奉父王之命入秦寻找太子,从此流落秦地一去近三十年矣,承蒙庄襄王不弃,升为客卿,又蒙大王厚爱,升迁为副相。臣虽为楚人,这许多年来备感秦之恩德,恪守职位,兢兢业业,不敢有所倦怠。尽管秦楚间有数次争端,臣丝毫没有为楚之利而伤秦,处处以秦为先。臣本欲将三尺之躯托付于秦竭力图报王恩,终老于秦而效命大王陛下,无奈母国萧墙之乱,祸及王室,楚有密使来访,数次规劝臣回国理乱。臣本无归故之心,奈何王室之裔,不能坐视宗室蒙羞,乃肯请辞去,又恐大王怒臣欺而索臣,故不辞而别仅以书告上,望大王海涵谅之。大王怒恨与否不必派兵追索矣,王得书之日臣已抵郢,再拜,顿首。  秦王政读罢书简,气得将书简扔在地上,怒骂道:“昌平贼子,欺瞒寡人,可恨,可杀!”  嬴政刚刚平静的心又火冒三丈,把一肚子火发泄在李斯头上,怒斥道:“李斯,你身为长史,替本王负责搜罗情报,对昌平君潜逃之事竟一无所知,该当何罪!”  李斯吓得跪倒在地:“臣知罪,只是——”  不容李斯说下去,嬴况就幸灾乐祸地说:“大王,客卿确实不可再用了,昌平君信中一再表白他不是楚国派来的奸细,说自己是对秦如何忠心耿耿,我看他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愈是表白愈表明他是来秦国卧底的。据我所知,秦国几次伐楚他都以种种理由横加干涉,阻止伐楚。也许在秦国朝廷中像昌平君、郑国这样的奸细还不知有多少呢。他们以种种理由打入朝廷,也有人以种种身份混进都城各大街小巷,想一一查明其真实身份实在等同于大海捞针。臣以为宁可错驱赶一千不应使一人漏网,干脆把所有客卿及来秦经营的商贾全部逐出国境,限日离去,过期没有离去之人一律按奸细论处,缉拿处斩!”    

()
《秦始皇私密生活全记录》第八章(16)
嬴兴业、隗状与王绾以及其他宗室大臣也认为嬴况的提议有理。秦王政正在气头上,向跪在地上的李斯喝道:“你也是楚国上蔡人,该不是也来寡人身边当奸细的吧?”  李斯吓得面如土色,连忙叩首哭诉道:“请大王明察,臣对大王赤胆忠心,苍天可鉴,若有二心,天打雷轰,断子绝孙!”  嬴政本是随便一问,见李斯立此毒誓,也不好再说什么,稍稍缓和一下口气说:“你也不必如此发誓,谁对寡人忠心,本王心中自有一杆称。由于你连续多件事失察,搜集掌管情报的差事就由赵高接任。”  赵高一听这话,心里美滋滋的,表面上装出诚惶诚恐的样子说:“多谢大王对小人的厚爱,奴才能胜任吗?”  “怎么不行,本王说你行,不行也行,本王说谁不行,行也不行,寡人封你为侍中!”  赵高扑通一跪,朗声说道:“谢大王,奴才决不辜负大王的栽培!”  嬴政斥退李斯,又对众人说道:“驱逐客卿一事等明日朝会再进一步商讨,现在立即派人查抄昌平君府,并用快马十匹追索昌平君,看他是否真的逃离国境,此事由隗状与王绾负责,及时奏报寡人。”  夜已经很深了,李斯睡意全无,他回头看看正在睡熟的妻儿老小,心里真不是滋味。在外漂泊多年,仕途刚有起色,本想妻儿老小能跟着享几天福,谁知好景不长,明日又要漂泊四方。秦国不能立足,又到何处谋求发展呢?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天下之大竟没有我李斯用武之地,明主啊,你在哪里?李斯几乎要喊出声来。  明日酒醒何处?渭水岸灞桥边,还是咸阳道烽火台,李斯也不问那么多了,他顺手抄起旁边的酒斛猛灌一气,竟呛得大声咳嗽起来。妻子黄氏惊醒了,她见李斯又在喝酒,急忙披衣起身,夺下李斯手中的酒斛劝慰道:“李郎,要当心身体,喝坏了身子骨我们娘儿几个还指望谁呢?”  李斯握住妻子的手,伤痛地说:“我心里难受,更不心甘呀!”  酒入愁肠化作痛苦泪。  黄氏望着李斯眼角浸出的点点泪珠,也禁不住泪流满面地说:“人们不是常说,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秦王既然把咱逐走,就到其他国家求发展,赵国、齐国、楚国不都可以去吗?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李斯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仕途之事你不明白,魏赵楚齐等国外强中干,已如风中之烛不堪秦国一击,如今匆忙投靠他国,将来都有可能成为秦国的阶下囚。”    书包 网 。com 想看书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