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扫娥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淡扫娥眉- 第3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帝就必须要改元,当时大家也都宣布了新年号来着,只不过照例当年不改,要到第二年才改。表示咱不急,等你棺材板凉了我才做主。所以到了新年,这个后遗症才算是表现出来。

关中方面,叶十一给自己老婆办完丧礼之后,抢在过年前让邯郸郡主登基做了皇帝,用的年号是宅光。江南和巴蜀都是早在凤仪元年初皇帝李芛第一回死的时候就宣布的,江南方面采用的年号是如意,巴蜀方面采用的年号是载初——幸好李芛又死了第二回啊,不然这三个年号中至少有两个算是报废了。

不管怎么说,反正凤仪元年之后的那一年,天下就同时有了三个皇帝,天下百姓就得同时用着三个年号。同时有三个皇帝不要紧,乱世嘛,虱子多了不咬,皇帝多了不愁。可弄出三个年号来就很是缺德了,尤其遭到广大文字工作者的唾弃。比如说写小说的吧,讲评书的吧,偷摸写史书的吧,这拨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恨得牙痒痒。

道理很简单,三年号,你说咱用哪个不用哪个?按他们这一行一惯的潜规则来看吧,就应当统一用将来能得天下的那一个。可问题是,谁也不能未卜先知啊,形势这么复杂,万一蒙错了咋整?可谁要说归那家管,就用哪家的年号,那更是缺德挂冒烟。要知道,搞文字工作这一行最有风险了,那是白字黑字要留证据的。这隔个三五十年的翻出来搞一搞文字狱,掉脑袋都得算你走运。

于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当然也包括馒头)再一次发挥了其堪称伟大的智慧,将凤仪元年之后那一年依照夏历称之为甲申年。

甲申年开年头一桩大事,就是吴蜀联盟。

二月初八日,武昌城外红旗招展,战舰林立。分别占据了长江长下游的两大势力,在江面上举行隆重的仪式,歃血以为盟约。之后,林小乙率领的巴蜀水军全部撤出武昌,曹秋何则以大都督的身份代表江南方面接管武昌,并派水军进驻。作为回报,同日,江南方面将襄阳通往中原的战略要道南阳交给了坐镇襄阳的狄桂华。

这一天,陆子周和曹秋何在长江水面上举杯相碰,代表了他们自已,也代表他们各自背后的女人握手言和。至此,巴蜀和江南正式结盟,长江上下里连为一体,约定戮力同心,北伐中原。

仪式之后,大船顺流而下。二月初九日,陆子周抵达金陵。作为巴蜀方面正式派遣的使节,他首先前往宫殿拜见江南所立的大郑皇帝。之后,照例还不能办正事,而是欢迎的宴会。

宴会承袭了宫廷宴会一惯的喧嚣、奢华和空洞。因为近来北伐是个时髦的事儿,所以宴会之中多了几分金戈铁马的气息。甚至于许多士族的女性都穿了改良过重量的盔甲,佩戴着长剑前来赴宴。到处谈论得也是北伐,从北伐的日期到出兵的方略,每一个话题都是大热门。男人、女人,侃侃而谈,似乎每一个人都成了王导谢玄。

陆子周发现他得同时应付四五拨以上的谈话。因为他在长安时有过那么一段时间曾是士族宴会上的大热门,所以当这些士族们来到金陵之后,他悲剧的发现,认识他的“熟人”可真多。尽管换了身份,今时今日所有的人都只当他是巴蜀的国相,决计不会记起他曾是赵瑟的侧夫,就像那件事情从他生命中抹去似地完全不存在,但却一点儿都不会耽误她们用她们所特有的口吻称呼他“陆郎”。

赵瑟在宴会的后半程出现。她没有穿官服,幸好也没有穿那种改良版地盔甲。她穿着华丽的裙子,长长的裙摆拖曳在地上。步入眼帘的一瞬间,她像凤凰一样高贵美丽。

赵瑟径直走向陆子周,向他伸出手。“欢迎你来金陵,子周。”她笑着对陆子周说,而后,目光流转,“我想我们可以打赢这场战争了,因为我们终于拐来了一位过硬的军师。”

所有的人都笑了。陆子周握住赵瑟的手,一种陌生了的熟悉直击他的心脏。有些事情,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只要发生了,就将永远存在。

握手的同时,赵瑟身体略微前倾,在陆子周的耳边轻声道:“我一直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盼望有一天你真正为我做一次谋士。”

“这一天也是我所一直盼望着的。”陆子周答道。

事实证明,赵瑟的确拐来了一位过硬的军师。在陆子周的谋划下,甲申年三月初三日,江南与巴蜀正式联合出兵攻打几乎已经占据了整个北方的叶十一,拉开了北伐的大幕。

此番北伐,兵分三路,自淮河、山东和荆襄出兵。

荆襄方向上的进攻由巴蜀方面负责,兵分两路北上:狄桂华亲率襄阳的八万精锐,从南侧进攻洛阳;罗小乙率五万自武昌撤出的大军趋武关;另外,元元也将派军出剑阁,进行牵制性作战;

两淮、山东方向战局由江南一方负责。大将军张襄出两淮正面,自寿山向徐州、洛阳方向进攻,水军都统王余,沈林率水军溯汴水西进,以为后继。

山东方向,杨同督前锋诸军由彭城溯泗水,开巨野泽入黄河;大都督曹秋何亲统大军待水路开通后,由泗水入黄河,再沿黄河西进,进取关中。根据赵瑟之前与傅铁衣的协议,傅铁衣将借道给北伐大军,但他本人则不参与这次战争

这次北伐,可谓布局宏大,几个方向的进攻互相配合,足以撑开全局。一旦出兵,就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各路大军势如破竹,一路高歌凯尽,所向披靡。

三月十九日,战局全面铺开。曹秋何终于也率着主力大军出发了。自家夫君出征,赵瑟自然是要亲自送行的。喝过了送行酒,曹秋何很不要脸地将赵瑟往自己身边一拽,背过人去说悄悄话。众人皆腹诽鄙夷之。

事实上,曹秋何正一本正经地对自己老婆说:“小赵啊,这一次我看就把陆子周留在金陵,不要让他走了吧。反正他又没傢人,你还可以取,破镜重圆也是佳话一段嘛。”

赵瑟瞪大眼睛,张了张嘴,于是劈头盖脸骂道:“你胡说八道什么哪!”

连胜

胜利,前进,再胜利,再前进。

甲申年的北伐,一开始就表现出令人极为振奋的形势。

这理所当然。

东南立国,其攻守之势,虽然是以长江和淮河为根本,但从历史的经验看,以南伐北,出两淮正面就实在是太远了。一般说来,如果没有山东和荆襄两翼以为支撑,这样的进攻往往就会失去依托,从而导致旋得旋失的局面。所以,但凡有所作为的北伐,大抵都是从两翼着手。以山东蔽翼淮泗上游,以荆襄屏护长江上游,是为历代北伐的最好态势。

甲申年的北伐,就是在这种所谓的“最好态势”下展开的。由于赵瑟和傅铁衣私下达成的协议,江南首先确保了山东一翼的安全。即便出于“金匮之盟”的约束和幽燕方向的牵制,傅铁衣不大可能直接出兵攻打叶十一,但至少他也绝不会出兵江南,威胁淮泗。更美妙的是,他天然地阻止了其他人,比如幽燕的卢文瑶和韩德功,以及常山的庞玮对山东乃至整个中原东部的干扰,并且他会慷慨地借道给北伐军,使之可以无所顾忌地从山东侧翼出兵。紧接着江南和巴蜀的盟约又使他们得到了荆襄一翼。再加上两淮正面,三个方向同时展开,一下子就将整个局面都撑开了,从而获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那么,从战争布局上看,这一攻略将东南乃至整个长江以南的整体优势发挥到了最大,将中原乃至整个北方的战略空间压缩到了最小,堪称压倒一切的战略。而在压倒一切的战略之上,还有压倒一切的统帅和幕僚。

翻开甲申年北伐的名单,是一份强大到令人头晕目眩的统帅集团和幕僚集团。从狄桂华到张襄,从元元到罗小乙,从傅铁衣到曹秋何,如果不算卢文瑶的话,可以说,除开叶十一本人之外,成名于大郑王朝后期直至末期、迄今为止仍然还活着的全部名将都萃集于此了。换言之,除了叶十一本人之外,他手下的任何将领到目前为止都远比不上这份名单上的人物赫赫有名——当然,一切有名皆来自无名,这些将领们终究也会成为史书中那种金光闪烁的存在。但那毕竟是在以后,在新的王朝,而不是在现在。

或者,正如几十年之后,最后一位曾经参与了这场战争的将领在他八十一岁高龄死去前所感慨的那样:“甲申年北伐啊,那场战争……似乎旧时代所有的大人物都集中到我们的对手那里去了。当然,我们这一边也是有非常了不起的人物的,但是,你能理解吗?大多数时间,你的对手不是人,而是那种甚至在你出生之前就已经横扫天下的老妖怪……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死了,那些真正了不起的人。而我们这些平庸之辈,因为幸运所以才活到了最后。然后我们也就厚颜无耻地被称为名将了,只因为我们活得久而已……”

至于幕僚集团,情况则要复杂得多。因为这些人物虽然重要无比,不可或缺,却大多隐藏于幕后,很少站到台前来,于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往往默默无闻湮没于历史的浩渺云烟。然而,从有限的几个知名人物中,仍然可以看到端倪——

比如说陆子周和欧阳怜光,或者很难公平判断陆子周和欧阳怜光究竟谁更擅长于谋略,不过,如果只是根据最后的生死结局来确定他们之间高下,那么欧阳怜光的确是死于陆子周的谋略。

赵箫的确的相当厉害的人物,但在甲申年的时候,他的立场与心理都极其微妙,很难相信他会为了对付自己的家族,对付自己的亲妹妹而竭尽全力。

论及流芳百世的名臣,江中流绝对可以算上一号,但在统筹协调,保障后勤军需等等方面,不管他贪官的名声怎么震烁古今,他都绝对比不上薛玉京。

……

这样,南方的北伐最终实现了最好的战略配合最强大的阵容。而反观叶十一一方,目前却正是他最虚弱的时刻。

叶十一的胜利来得太快了也太顺利了,根本来不及彻底消化。急遽扩张的土地迅速分薄了他的兵力,他的战线从疆土的最西端一直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