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4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应了,只是小乙哥偏不许去,俺想往日跟了军师哥哥,大名府还去得一遭,不争泰安偏去不得,心中不服,拖他道此理论。’燕青道:‘不是我不许他去,因为李大哥嘴脸不好,恐怕弄出事来。’宋江喝令李逵放手,燕青不作一声,转身就走。宋江骂道:‘你这黑厮,人家进香了愿,那里是玩,俺今偏不教你下山,你可奈何!’李逵撅着嘴巴,不做声,眼看戴宗又下山去了。”
  这一段中李逵是从无忌讳,见卢俊义上泰山便要跟着去玩,丝毫不考虑自己会带去危险;卢俊义因顾着宋江的面子不得不答应;而燕青则考虑卢俊义的安危坚决不答应,但拒绝的方式是好言好语,软中带硬。一见李逵放手便“不做一声,转身就走”,显出燕青的态度是能避则避,不与李逵纠缠。宋江虽然骂了李逵,但那骂的方式,更像哥哥对待一个不听话的弟弟。
  短短几句对话将所有的人都写活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的极为准确。这可不是一件易事,作者必须将所有好汉的经历、性格清清楚楚地装在心中,并让每一位好汉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说话、行事,大概也只有前七十回的作者施耐庵本人能够做到吧?
  而有些读《水浒》读得比较深的读者更是直指百回本的后三十回没有“《水浒》气”。而“《水浒》气”是什么?武打?战争?行侠仗义?都不是,因为这些描写在其他许多书中都有,但都没有阅读《水浒》(这里特指七十回本)时那种独特的感觉。。。。。。
  有人认为,这种《水浒》气来自一种真实的残酷性,即正面人物的残酷行为。翻开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几乎没有谁以正面的形式描写正面人物的残酷行为的,而《水浒》里则比比皆是。
  这些正面人物的残酷行为可分为几类:
  第一类是正面人物一般生活中的残酷行为。这类残酷行为在李逵身上表现得最突出。因为他常常滥杀无辜。在江州劫法场时。李逵是“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渠”;第五十回中,李逵又将一个四岁的小衙内的头“劈做两半个”;后来还吃了黄文炳和李鬼的肉。对其他好汉类似的描写也很多:判官李立开人肉作坊。差点将宋江也杀了;船火儿张横拦路抢劫;张青、孙二娘开黑店卖人肉。。。。。。
  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些好汉杀人抢劫。吃人肉等恶行是不可饶恕的,然而在施耐庵的笔下,这些恶行则变成了小节。显得很自然,甚至理所当然。只要仔细研究一下古代历史,就会发现很多起义军乃至官军的名将都出身草莽,而或多或少地干过杀人越货的事。
  古代战争中全靠酷烈无比的肉搏,“杀人不眨眼”实际是一位优秀战将不可缺少的品质。如何收罗那些“杀人不眨眼”的人,并控制和领导他们,常常成为一个军事家、政治家能否成功的关键。基于同样的考虑,施耐庵才能极为自然地真实地描写出英雄身上的恶行,使全书溢出一种特有的《水浒》气。
  第二类,是英雄报仇时的残酷行为。《水浒》中英雄报仇手段狠辣,虽也痛快淋漓。却因伤及无辜,令现代人难以接受。武松鸳鸯楼报仇时,不仅杀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还杀了夫人、养娘玉兰、 丫环、仆人,寻得一个杀一个。害人者被杀了,无辜者亦被杀了。
  这种极为残酷的复仇方式在《水浒》中多次出现,而且显得合情合理,究其原因大概有三:其一,古代的道德观念与现代不同,施耐庵写《水浒》的时间又是元末乱世,人命贱如草芥,因此《水浒》中这些残酷的复仇方式在作者看来是极自然、极痛快的事。其二,以当时的观点论,丫环、仆人都是主人的财产,杀死这些人也是对主人的报复,这也是梁山好汉常常在复仇时,总将对方杀得一个不剩的原因。其三,残酷的报仇可以起到威慑对方的作用,这也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手段。
  其实,正面人物残酷报仇的手段在历史上,甚至现代生活中也是存在的,施耐庵将其不加避讳地写出来,表现出作者对这种事实的充分理解,书中这些残酷的行为进一步加浓了《水浒》气。
  第三类,因全局需要而发生的残酷行为。例如在第33回中,宋江为了逼反秦明,竟派人冒充秦明将青州城外数百人家火烧做白地,杀死男子妇人不计其数,并因此殃及了秦明妻小。后来,宋江吴用又以同样手法逼反了卢俊义,弄得卢俊义家破人亡。
  这种手法难以为世人接受,金圣叹便因此而大骂宋江狡诈。不过,如果仔细研究一下中国古代的战争史,类似的反间计屡见不鲜。作为战争的一方,必须广收人才,攻击对方,常常不择手段,否则难以生存。宋江用的这些手法虽有些残酷,但都为战争所必需,不是一般书生能理解的。施耐庵毫无掩饰地将这些写出来,使《水浒》气显得格外浓烈。
  毫无疑问,《水浒》气是一种残酷的真实性形成的,由于这种真实性为一般文人所难理解,因此,便难以被写进作品中去了。而在罗贯中续写的百回本《水浒传》后三十回中,众好汉的绿林气也在一夜间改去。李逵再也不滥杀无故:七十二回中,李逵从京城里打出城门,虽然满街是人,也未见杀死一个百姓;七十四回中,李逵在你挤我拥的泰安州中杀进杀出竟也没有伤及一位百姓;除战场外,李逵只杀死了一对奸夫淫妇,而且是“问了备细,方才下手”,竟然变得很细心,很耐心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六章 大讨论(下)

      Ps:感谢书友“13524195877”和“赵尚军”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李逵如此,其他人更文质彬彬了:例如吴用、花荣见宋江等被害,不仅不思报仇,反而自缢身亡!如果都是这般自责自律的君子,当初又怎能聚义山林呢?又何必聚义山林呢?
  而在《古本》的后五十回中,梁山虽然纪律严明,却遮不住好汉身上的绿林气。例如110回里“几个惊倒地上的丫环仆妇、两个香火道人、一个小道童、一个清修长老、一斧两斧尽都杀死,杀得殿中尸骸狼藉,血流满地,灯火凄迷。”,这里的李逵“逢人便杀”,再现了前七十回中“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地”的李逵。
  而梁山好汉报仇雪恨的行为也越演越烈,鲜血淋漓,惊心动魄。梁山好汉为给林冲报仇,用计杀死到沂州寻欢作乐却掏空身子而卧病求医的高衙内后,林冲将他的头颅做成了尿壶,这样的剧情或许会让某些现代人心惊肉跳。不过,站在绿林好汉的立场看,确实痛快解气。
  其三,因为一百单八将都已上山,《古本》后五十回中逼人上山的情节已没有,但宋江为取全局胜利而伤及无辜的计谋仍使用了好几次。比如在107回中,宋江为破究州,则派人到附近村坊“劫掠放火,拉人充役”,弄得不少百姓无家可归,甚至冻死城头。这些计谋手段与前七十回的同出一辙。
  这些残酷而真实的描写,使《古本》后五十回也充满了浓烈的《水浒》气,与前七十回达成了高度的统一,很难想象除了施耐庵。还有谁能做到达一点。。。。。。
  此外还有人指出百回本中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例如后三十回朝廷出兵动辄十万以上,完全不符合当时宋朝的实际情况,也一下子比之前战斗的规模暴增了十倍以上,而更可笑的是。这么多兵却被之前打个州府都得依赖奇计的梁山义军一次次轻松大败,在战争情节方面远不如前七十回里设定得合理。
  不过话说回来,罗贯中本来就与古代绝大多数的文人一样,一直喜欢虚夸兵力,《三国演义》里面更是动辄将各个战役历史上的参战人数夸大数倍乃至十数倍,这与深明军事的施耐庵在《水浒》中相对(不过武将单挑这一中国古代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节目还是得以保留)写实地描述战争全然不同。而后者同样是《水浒》成为传世经典的关键之一。。。。。。
  在喜欢《古本》的读者力挺它的同时,百回本的支持者也毫不示弱地找出种种理由进行回击,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次大讨论也由此开始,由于此时还没有网络,因此传统的纸面媒体报纸就成了最主要的擂台。
  论战初期,由于百回本的支持者中擅长嘴炮的旧文人较多而一度占据了上风。但是胡卫东这时却建言zhōng yāng给这次大讨论定下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规矩,那就是只准“摆事实、讲道理。”,而不得采用“断章取义”、“偷换概念”、“双重标准”等话术伎俩,违犯者将在规定的时间内被禁止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而如果报纸上出现了存在这些问题的文章并被举报,则该报社也要接受查处整顿。
  这样一来那些嘴炮人士可就傻眼了,他们要是懂得“实事求是”。也不会遇事只知道打嘴炮了。而各个报社也都倒了血霉,尤其是这个时候还比较多的私营报纸,更是遭到了沉重打击,因为那些报纸都是营利xìng的,动辄关停整顿的话不赔本才怪,要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工会的存在,各种企事业单位即使是停业了,员工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可以暂停发放)也还是得一分不少地继续照发的。。。。。。
  由此《古本水浒传》的支持者在大讨论中很快就占据了上风,而随着《古本水浒传》的大量出版。总数远比之前水浒读者多得多的新读者群逐渐形成,他们先入为主的印象形成后,《古本水浒传》才是水浒正本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胡卫东倡导的讨论方式,并不仅仅影响了这一件事,更成为了rì后中国历次公开讨论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
  这样一来还造成了一个连带影响。那就是私营的报社纷纷倒闭关门,公办的报纸则因此很自然地获得了更大的份额,因而有利于党和zhèng fǔ进一步加强对舆论的监管和引导,而且比起直接禁止私人办报,“言论zì yóu”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