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战犯叫参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有那么简单的事?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四十七)
  请看1940年10月25日内阁会议所决定的《对兰印施策要纲》中所说的吧:“基于共存共荣的大局立场,迅速加强同兰印的经济紧密化以开发利用当地丰富资源,实现其为以皇国为中心的大东亚经济圈的一环。”
  这里的“兰印”是指“荷兰属东印度”,也就是当时是荷兰殖民地的印度尼西亚,而“皇国”当然就是“天皇的国家”,也就是日本了。
  也就是说日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印度尼西亚了。虽然通篇文字没有一句说到使用武力,但是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关系,傻子都看得出来除了使用武力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因为荷属东印度当时的殖民统治当局和法属印度支那当局不一样,荷属东印度已经和本国切断了联系,由英美提供保护了。所以根本就不理日本。
  日本政府派了工商大臣小林一三去访问兰印,结果给吃了闭门羹。又派外务省有名的牛皮糖芳泽谦吉前外相去,也是不得要领而回。
  这个芳泽谦吉就是犬养毅的女婿,做过驻华公使,驻华大使,战后又是第一任驻台湾大使。
  这样陆海军的死硬分子就开始考虑使用武力了,但是对兰印使用武力就是直接和英美开战,应该说当时军方上层还没有敢这么胡思乱想。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刚刚签了不久的1940年11月,法属印度支那和泰国发生了边境军事冲突,日本陆军要硬出头来当调停人。外相松冈洋佑在12月27日的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上站出来对军人们当头喝了一下:“陆海军是不是已经准备进攻新加坡了?如果是的话,你们的话还能理解,如果不是的话,要搞什么日泰军事同盟?”
  嗯,这话不是说的挺上路吗?到底政府和军人不一样,会不会有人这样想?
  一般讲起来,外务省是个刹车。可是到了癌症晚期了,外务省不但失去了刹车的作用,反而成了油门。强行进驻法属印度支那事件发生后,外务省跳得比谁都高。就是这个松冈洋佑,在两周前的12月12日的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上是这样说的:“看起来你们好象进驻了北部法印就挺满足了,现在法属印度支那的政治情况可不太好啊,往南部法印派兵是不是更好?这样可以体现威严”。
  怎么前言不搭后语?当时的松冈洋佑已经有点疯疯癫癫的神经不正常了,有一种说法是他已经得了脑梅毒,不知是真是假。但大川周明梅毒入脑倒是医生证明了的。
  其实谁都没有以为日本的“南进”仅仅到北部法属印度支那止。明眼人都看得很明白,这皇军已经没救了。但就有人还想救一下这个“皇国”和“皇军”。有一个当时住在美国的叫井川忠男的日本人,还想做最后的努力。
  井川忠男原来是大藏省的官吏,后来又做了“产业组合中央金库”(一种像银行似的金融组织)的理事。他通过他的关系,于1940年11月请了两位美国人秘密访日。
  两位怎样的美国人呢?天主教玛利诺教会的主教沃尔逊和神父德拉特。这两位在美国政财两界都有相当的势力,能够影响美国政府。
  两位美国人在日本呆了一个多月,见了近卫文麿首相,松冈洋佑外相和武藤章陆军省军务局长,想促成日美和解。
  大家都应该还记得甲级战犯武藤章,绥远事件的幕后黑手和7。7事变时的狂热分子。就是他领头把主张不扩大主义的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石原莞尔赶出军部中央的。
  但是人也会变,这位武藤章应该说现在开始有点头脑了。在中国大陆的失败,已经使他从狂热派变成了冷静派了。1941年6月8日,大岛浩从柏林发来电报,说是从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那里得来的情报,德国肯定进攻苏联,希望陆军也跟着一起捡洋捞去。
  武藤章找了几个人在一家料亭(高级日本料理店)碰了个头,这几个人是军事课长真田襄一郎(陆大39期),军事课高级课员西浦进(陆大42期),军务课长佐藤贤了和军务课高级课员石井秋穗(陆大44期)。大家的一致意见是:既然中国喊的抗日口号是“土地广大,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所以只要坚持下去,抗日必定胜利。那么苏联在这三条上不比中国差,只会比中国更好,所以希特勒在苏联讨不了好去。日本还是不要跟希特勒一起掺和。
  佐藤贤了也同意?也同意。佐藤贤了对对苏作战不感兴趣,他一脑子就想对美开战。这次他搞出来了一个“北部法属印度支那进驻事件”,来了个下克上,可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升到了陆军省军务课长的要职上,他那想搞一把老美的主意就打得更欢了。
  佐藤贤了为什么对打美国那么着迷?说来邪门,他号称是“陆军的美国通”。为什么?他做过三年的驻美武官。
  他在美国三年都看到了些什么?还是听他自己说吧。
  “美国人没有爱国心的,美国兵嘴里嚼口香糖,跳舞,去看美军训练,连个齐步走都走不整齐,这样的国家不可能举国而上打一场战争的。”
  那次有名的“黙れ事件”,就是他老师听他又在胡说什么“美国没有战略”而实在听不下去了,出来制止他而被他大喝一声“闭嘴”的。
  饶是这么成天胡说八道,有人相信?
  有,有人相信。谁?陆军大臣东条英机。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四十八)
  (在河里与人讨论历史观的问题。老冰不赞同唯物史观的宿命和轻视个人,贴了下面三篇以作为例子来说明在历史上不一定有所谓规律,更多的是“偶然”。先分三天在blog贴出)
  东条英机在陆大当教官是佐藤贤了的老师。当年佐藤贤了就喜欢没事往东条那儿走动。毕业以后佐藤当中队长(连长)的时候,连队长(团长)就是东条。一次佐藤手下的一个中尉老娘生急病,大半夜地问佐藤借钱,佐藤也没钱,就跑去向老师东条连队长借。东条开门见是佐藤,问明了事由以后让佐藤先在门口等一下,然后进屋和太太叽咕了一番再让佐藤进门。佐藤进门时正好东条太太夹了一个包袱往外走,这边东条就和佐藤瞎扯,一会儿东条太太回来了,手里拿了一叠钱,东条这才把钱给了佐藤。
  原来东条也没钱,让太太去当铺当了几件衣服弄钱来给佐藤救急。这件事让佐藤感激涕零,从此以后就死心塌地跟着东条,东条也一直把佐藤贤了看作大弟子。这就是佐藤贤了在“北部法印”事件以后不但安然无恙,还能升官的原因。
  老冰插一句,一般来说日军高级军官没有国军高级军官那么有钱,这可能也是国军打不过日军的一个原因。
  会不会有人问,驻美陆军武官也不是就佐藤贤了他一个人,怎么就没人来反驳他的胡说八道?理由很简单,驻美武官不是上升的阶梯,想升官得驻德才行。佐藤贤了是东条的亲信这才能打破惯例进入陆军中央,别人是不可能的。所以整个省部(陆军省,参谋本部)就由得佐藤贤了他一个人胡说八道。
  皇军参谋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特别喜欢写一些什么“方针”,“纲领”之类的东西,然后再写“要领”,就是先写想干什么,然后再写怎么干。你要是看昭和军阀史,一准被那些名目繁多的“方针”“纲领”“要领”给弄得头昏脑胀。这不,这几位又开始边喝酒,边写开了。
  这回提笔的是秀才石井秋穗,写的是《随形势而推移的帝国国策大纲》,内容主要是“确保北方的安定,向支那事变的处理而迈进”。写好了以后,佐藤贤了凑了过来,说:“怎么南方一句没有?加一句吧。”
  石井秋穗本身对占领南部法属印度支那并不反对,所以就又加了一句:“关心法属南部印度支那”。
  这个醉醺醺的“大纲”接下来就在在御前会议上被通过了。但是文章成了“帝国向支那事变的处理而迈进,为了确立自存自立的基础而准备南方进出,同时根据形势的推移解决北方问题”。味儿变了:南方为主,北方为辅。
  怎么回事?原来这个“大纲”一开始在参谋本部就没通过,参谋部俄罗斯课课长矶村武亮,欧美课课长天野正一,谋略课课长唐川安夫就打到陆军省来了,给陆军省的石井们上了希特勒必胜,而且很快就会胜的一课。
  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田中新一,先是和希特勒夹击苏联的狂热鼓吹者。现在又转主意了,说得尽早占领法属南部印度支那,怎么个尽早呢?得抢在希特勒进攻苏联以前。
  而武藤章这时对这两个主意都不感兴趣,这就针尖对麦芒,两人在武藤章的办公室里打了起来,演了一出全武行,把边上看的小参谋们吓得心惊胆战。这就是有名的“巨头的争斗”,这里说的“巨头”倒并不是“大腕”的意思,而是这两位都是典型的日本人身材:个矮腿短头大,所以说是“巨头的争斗”。
  就是说当时虽然参谋本部的参谋们吵着要参战,但就是包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在内的陆军省还是持反对态度的。
  1941年1月开始,由海军大将野村吉三郎担任驻美大使。这位野村吉三郎是海军大将本身就说明了日本海军和陆军的不同:野村不是海军大学校毕业的。这在陆军是不可想象的,不是陆军大学校毕业,最多升到中佐,连大佐都升不上去,更不要说是将军了,何况还是最大的将军。不是陆大毕业的军官,即所谓“无天组”们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可能升上大佐:为“皇国”捐了躯了。日本军法,战死者特进一级军衔。像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死了,没法子特进了怎么办?追封元帅。这就是有时候也能看到称“山本五十六元帅”的原因。
  顺便说一下这个“无天组”是个什么意思。陆军大学校毕业生都有一个毕业徽章,那花纹模样挺像日本天宝年间的制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