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战犯叫参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次的作战计划基本上是按堀荣三大尉的思路制定的。情报参谋出身的堀荣三,首先站在麦克阿瑟的立场上做出进攻菲律宾的计划,然后武藤章等人再根据这个计划制定作战计划。
  已经不是“防守计划”了,仅仅是“作战计划”,因为不存在“胜利”的可能,多拖一天就是一天。看看工兵第32联队大尉中队长(连长)落合秀正在战后的回忆吧:“即便这样,支持着全体将兵的还是精神力量。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使命感,家族和同胞所在的本土不能受到侵犯,尽可能拖住更多的敌人,为本土决战争取时间。但是,这场战争本身有必要吗?在已经超过生存界限的战斗中,有人已经开始在迷茫了,我就是其中的一人”。
  菲律宾决战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才以山下奉文大将向同盟军投降的形式结束,但相当多打散了的日军士兵不知道这件事,游击战斗一直持续到1946年春。至于最后正式投降的小野田少尉回到日本,则是1974年的事情了。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六十七)
  靠精神力量,可能能够打赢一场群架,也可能能够打赢一场仗,有时甚至能够打赢一场战役。但要是单靠精神力量打赢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古今没有。
  到这时候,那些曾经是那么不可一世的参谋们,也知道这一点了。但还是照样的疯狂,原来是因自信而疯狂,现在则是因绝望而疯狂。现在只是为了战争而在战争,至于这场战争是怎么打起来的,已经被忘记了,或者说是想忘记掉。
  “玉碎”这个日语单词大家都知道,第一次出现是在1943年5月的阿留申群岛的阿图岛,1942年为了配合中途岛作战,日军攻占了阿留申群岛的阿图岛和基斯加岛,这也是美国历史上仅有的过的一次领土被外国军队占领。
  后来在美军的攻击下,山崎保代陆军大佐以下除了27名伤兵作了俘虏之外,其余2638人全部战死。这是第一次“玉碎”。
  这一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大半个太平洋,随时到处有皇军们在“玉碎”。塞班岛,关岛,莱特岛。这些“玉碎”的结果,总算是让大本营的参谋们知道了一件事:没有海空支援,岛屿是守不住的。
  守不住岛屿,美军就步步紧逼,越来越近。所以皇军们还得到处去“玉碎”。菲律宾打起来了,看样子也得“玉碎”了,下一个轮到谁了呢?这时候居然参谋本部的参谋们还没有看清美军的“蛙跳战术”,总在台湾和冲绳之间摇摆不定,还老想着去救菲律宾一把。
  冲绳战役就是在这种不知道该不该干,不知道怎么干,也不知道干什么的情况下打起来的。临时编成了个第32军,归驻台湾的第十方面军管。任命了牛岛满中将(陆大28期)当司令官,长勇少将(陆大40期)当参谋长,八原博通大佐(陆大41期军刀组)任高级参谋。
  日本陆军除了一开始的关东军的高级军官们相互之间还能搭档之外,后来为了防止下克上的行为,有意把一些脾气不同的人撮合到一起。但是像第32军这样整个一付“十三不靠的麻将牌”倒也不多。
  司令官牛岛满,成天什么事不管,闷头练毛笔字。那位长参谋长呢?在住的地洞(不敢住房子了,怕美军的飞机炸)门口订上一块谁也看不懂的牌子“天之岩户战斗司令部”,然后就弄了几个漂亮的女人,一边喝威士忌,一边和记者,参谋们胡说八道。
  有人说过,长勇能当上少将,就说明了日本陆军的本质了。长勇是甲级战犯桥本欣五郎的同乡,拜了桥本作老大,桥本策划的那一次政变都有他一份。因为南京炮击英国军舰事件,桥本被转为了预备役,可长勇还照样在陆军里混得开,这不还当上少将了。他老大也不就是个大佐嘛。
  剩下一位八原高级参谋,也是一位异人。正经中学毕业,没有上过陆军幼年学校,却创出了最年轻的陆军大学校入学纪录:24岁就进了陆军大学校,还以军刀组身份毕业。毕业后在陆军省干了一段以后就当了驻美武官,后来又去牟田口的第15军当作战参谋。和牟田口吵了起来,被调到陆军大学校去当教官去了。
  这次来冲绳,用八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流放到海岛,当了一支三等军的参谋”。
  发昏当不了死,该干的话还得干,八原拟定了一个作战计划。计划一出,第32军内外一片喧哗,“八原是怕死鬼,八原太卑鄙”,说什么的都有。
  八原的计划是:对外界支援不抱一切指望,挖地洞,做耗子。打到最后一人为止,反正大本营已经在考虑本土决战,“一亿玉碎”了。只要能让美军多出一滴血,任务就算完成了。
  但是其他人不这么看。对“打到最后一个人为止”大家没意见,因为别无选择了。但是大家不愿去当耗子,不是说“武士道”吗?武士得死得痛快,像樱花那样,“唰”就没了。钻地洞做耗子,大家不愿意。
  参谋本部和第32军,第10方面军和第32军,第32军和第32军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第32军自己在干嘛呢?
  在当民工。
  屡战屡败,日本人也算清醒了一点,知道了航空兵的厉害。但日本人有个毛病就是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一说航空兵有用,就立即海军陆军都不要,只要空军了。立即全国上下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大修飞机场的高潮。第32军当然也不能例外,反正美国人还没有打过来,作战方案也定不下来,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咱们修机场玩。那时候日本可没有推土机,于是锄头挖,扁担挑,一个小小的冲绳本岛居然修了7个飞机场出来!
  修完了以后才知道又冒了一回傻气:飞机在哪里啊?连糊那种会飞的劈柴的纸都快没了,还谈什么飞机。
  更有趣的是:这些机场到最后全是帮美国人修的。冲绳战时,美军一开始的进攻目标就是占领这些机场。到现在这些机场还在为驻日美军效力呢。
  最后还是采用了八原的方案。倒不是参谋本部认了错,而是参谋本部又犯了新的错误:作战部长宫崎周一扣住了原本答应给冲绳的第84师团,而作战课长服部卓四郎又把从关东军里抽出来的最精锐的第九师团调到台湾去了,这下子冲绳的守备力量再也周转不过来了。参谋本部下了决心:好吧,就按你的办,钻地洞做耗子去。
  参谋本部作战课课长服部卓四郎在战后说“只能说当时鬼迷了心窍,自己的糊涂,对大家不起”向第32军的参谋们赔过罪。大本营的用兵,大凡就是这种“鬼迷心窍”式的。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六十八)
  八原的作战策略是利用坚硬的珊瑚礁,构筑纵横交错的十字形地下工事,存贮足够的粮食,淡水和弹药,甚至准备了发电机和通风设备,专门防卫,利用晚间进行反击。
  八原对日美两军的战斗力和火力的估计是3比1和1比10。除了不得不承认美军的火力优势之外,还是抱着皇军无敌的固定概念不放。其实更加可能的是如果不做这种估计的话,他的作战计划不可能被参谋本部认可。
  但他的火力估计却太糟糕了。第32军的炮兵在日军中算上等,共拥有各种口径火炮400门和少量坦克,弹药准备了一个“会战”的数量。日本陆军的这个“会战”实际上是指一个星期的时间,拿迫击炮做例子,日军的“一个会战”的炮弹就是300发。这300发迫击炮弹真要打出去得花多长时间?嘿嘿,有个3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打完了。
  可美军的兵力和火力呢?美军投入了七个师的陆战兵力共18万人(包括预备队总共25万人),舰载机2000架,各种战舰1500艘。只看海军兵力,冲绳一战甚至超过了号称“历史上最大的作战”的诺曼底登陆行动。1945年4月1日在美军开始冲绳登陆之前,光舰炮就向冲绳本岛倾泻了10万发炮弹!从这个比例来看,日美军队的火力可不是一比十,而是一比无穷大。
  海军在战前有自己的一套,战舰是没有了,但陆海加起来还有3000架红蜻蜓(就那种会飞的劈柴),所以只要陆军能确保机场,用特攻战法,一根劈柴换一艘军舰,把那号称是最强大的美国海军给全部沉到海底去也不是没有可能。
  就没有人去想是不是能撞得上去或者即便撞上去了那根劈柴会不会对美军军舰造成比一个凹坑更大的伤害了。
  不管怎么说,美军的大炮一响,没死的皇军就只有二选一了:等死或者钻洞。
  当然是钻洞,这时候终于开始后悔当初不该去修那些个倒霉机场了,早知道该多打些耗子洞了。
  不过就这些耗子洞也打得够结实,用了200万根枕木,一吨的炸弹直接扎上去都抗得住。
  美军上岛的第一天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没有飞来一个子弹,美军第一天无一人伤亡。山姆大叔在想:“是不是日本人全被炸死了?”
  但是马上山姆大叔就知道错了。
  惨烈(只有惨烈这个字能用)的战斗是从4月5日开始的,美军在岛中部的嘉手纳海岸登陆,把岛分为东西两半,再小心翼翼地花了5天时间终于南下推进到了日军的主阵地。这时遭到了日军的顽强抵抗。单单52高地(美军称之为sugar loaf)在美海军陆战队第六师和日军第44独立混成旅团之间一天之内十次易主。美军一个原本250人的海军陆战连打得只活下来8人。光这个精锐的海军陆战队第六师就死伤3000人,还有1300人打得精神失常。
  但是在精神上先垮下来的是日军。美军采用了“骑马式作战”,用坦克,用推土机,用炸药一寸一寸地炸毁日军修筑的洞窟工事,平均每天只能前进200米。但是切切实实地在前进,而日军则是在绝望中一步一步地后退。
  可是大本营还在不断催促发动反击。
  5月4日,终于在大本营的催促下,神经已经近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