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风流才子[完本]作者:午后方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之风流才子[完本]作者:午后方晴-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可那时由于环境没有现在恶劣,耕地面积并不比现代中国少,但那时生产力低下,一亩地水稻产量仅为两石,还不到现在的四分之一。王安石变法失败固然与他急于功成有关,也有宋神宗时连连发生自然灾害有关。

    石坚又叫孙家拿来纸墨,还要来颜料。他画了两幅画,一副是占城水稻,一副是棉花。他用的是现代西方写实画法,讲究光影搭配,这两幅画让他画得徐徐如生。

    绿萼在他身边悄声说:“少爷,难道你真是天上星宿下凡?”

    因为她陪同石坚身边,还整理过石坚的文稿,可从没有看到过他作画。可现在这幅画画得多好,不是天上星宿下凡,他怎能懂得这么多?又怎能聪明到如此地步?又怎能什么事都无师自通?

    可陶知州全都望着这少年的嘴巴,比起这幅画来,上百亿斤的粮食比这重要了不知多少倍。

    石坚指着水稻的画图说道:“这是占城稻。”

    陶知州这时在旁边说道:“这种水稻本官也听说过,祥符四年,真宗陛下还命农官引进过这种水稻。”

    对于这段历史石坚曾特地考证过,一些YY小说中描述双季稻一出,马上粮食产量大增,其实不是这回事,在宋朝双季稻已经很普及,可因为生产力与技术的关系,产量比单季稻高不了多少,还有极耗地力。好在这时农民还极其愚昧,不怕辛苦,只要得到一点点收成就心满意足了。石坚前世也出生在沿江地区,在他幼时农村还普遍种植这种双季稻。后来随着杂交稻技术成熟,双季稻再次被淘汰。到了石坚长大后,在农村已经很少看到有人种双季稻了。

    石坚拿起桌子上一串葡萄说:“葡萄生在西域,壮如碧玉珍珠,自汉张骞引进中原后,成紫色圆球。味亦不同。南人不适北方寒冷,北人不适南方湿热,因此北人去南方任官寿短,南人去北方任官命亦不长。但他们后代若在异地长大,却与本土人无异。自祖母有命,小子遍看农书,又想起本地农人操作,看到他们不会选种。因此小子有请各位大人在两广路两浙路选优质的占城早稻和优质的晚熟寒糯稻与寒粳稻。小子或许有办法让每亩地产量添加一石。”

    说到这里,他又叹了口气,心想难道我让大宋提前一千年出现化肥?后世造化肥简单,可在这个朝代要牵扯到多少东西,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他说道:“这也许要十年或者二十年时间,每年选其健壮稻实作出下一年稻种,待到这种水稻适应大宋水土,才可普及天下。而且这种双季比单季稻也耗地力。不过小子想也许几十年后,或几百年后有人会解决这个问题。”

    看到他说这一句话时一副忧国忧民的神情,在场所有官民全在心里感叹,难怪他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难怪连圣上也如此看中他,天下有那个八岁顽童有这少年的抱负?

    石坚又指着棉花说道:“这种植物叫棉花。”

    陶知州又说道:“这个棉花本官也见过,不过它的名字叫白叠子。”(我国至少在2000年以前,在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区已采用棉纤维作纺织原料。起初人们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古代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今北京地区所见到的棉花,还是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梁书·高昌传》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

    石坚说道:“不错,它也能观赏,但是它要是培养得当一亩地可收籽棉上千斤,皮棉四五百斤,也就是可以织出四五百斤布匹。同时剥下来棉籽可以榨油,可以用它来代替菜油点灯。”

    他说的可是后世的棉花产量。当他这一句话说完,客厅所有人都大哗。要知道现在每斤棉(这是木棉)官收价是三十到五十文,四五百斤棉那是什么概念。难怪刚才少年说布价会下降十成,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新衣服。他们都忘记了石坚后面说的棉籽可以榨油的价值。

    石坚摆了一下手,说:“据小子听那海客描述,现在我大宋朝南方偏远地区和西域已经有人种植,得植法都不得当。产量也不高,如达到小子所说,还需数十年光景选出优秀种子和摸索出适当的方法。”

    这句话又让众人冷了一大截,心想原来还不能种植哦。

    石坚又说道:“现在宋朝以及周边国家有海岛棉,又叫粗绒绵,是从江老爷去过的弼琶啰所在的那片大陆(非洲)引进的,主要种植在西域。还有一种草棉和粗绒棉,是从天竺引进的。小子答应祖母改善那些在高地坡地种植粮食佃农的生活,故从农书里寻找物种和种植方法。”

    这一句话又让人肃然起敬,老太太心好现在人人皆知,可对这个孙儿也苛刻。但这个神童也争气,别人看的可是死书,人家看才是活书。

    有人问道:“石相公,那个天竺是不是你写的《西游孝记》里的西天?”

    石坚一拱手道:“各位,唐僧历史确有其事,他法名叫玄奘,历经艰难,到天竺取回佛经。天竺也正是佛教发源地。不过这本书那是小子为了使老祖母开心写得玩的,大家茶余饭后看了一乐,不必要相信。”

    他又正色道:“所以小子分析后得出目前大宋最适宜种植的是粗绒棉。而且这种棉花还适合在旱地种植,以小子能力虽不能让它每亩产出五百斤布棉,也可以让它产出两三百斤还是可以的。”

    石坚话音未落,客厅再次燥动。

    两三百斤也行啊。如果布价不跌,那可是近十贯,况且还是劣质的旱地。这样说来,那些旱地不是成了黄金?

    石坚又叹道:“当然水田排灌之后,种植产量更高。”

    一句话落,又引起议论。这些客人都快没心思呆在这客厅了,他们进入客厅,都是地方上有钱的主,都在心里准备打听到哪里买到这种棉花的种子。

    石坚仿佛猜出这种局面,他说道:“这种种子很好买,现在南方雷州就有。这种方法小子前几天就想出了,但小子一直没有说出。就是担心象众位伯叔一样激动万分,纷纷种植这种植物。衣食住行,食才为天。到时候天下全部盛行种植棉花,粮食产量就会下降。一旦发生灾害,那么大宋不堪想像。”

    刚才陶知州听到石坚说出棉花的产量后,也想到在和州推广这种植物种植,甚至让他家佃农也种植这种植物。现在听到石坚这句话才想到全部种植这种植物的后果,心里赞叹少年的心思细密,忧国忧民。

    石坚这才转向孙员外女婿,说道:“小子在家里读书,听到江老爷是一个海客,才想到先父那个海客朋友说的话,灵机一动,今天我一来贺孙员外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孙员外连说担当不起。

    “二也来求江老爷替小子,也替大宋亿万百姓办一件事。”

    孙员外女婿听了如同在云雾里飘,自己能替大宋亿万百姓办事,这是何等的荣光。如果这是别人所说,他还一笑了之,可这句话出自这个天下最聪明的也是皇帝最喜欢的小孩子之口,他不相信也得相信。

    说到这里,石坚又深鞠了一个躬。

    孙员外女婿激动得黑脸冒出红光,扶起石坚说道:“石相公,有事尽管吩咐,小人我赴汤蹈火,再死不辞。”

    石坚脸色沉重地说:“这一趟行程虽不能用赴汤蹈火形容,也是九死一生。”











    正文 第二十六章 巨利

    更新时间:2010…6…26 8:08:33 本章字数:4006



    本来大宋人最重节气,众位大大可以看看文天祥的正气歌,写得多么激昂!孙员外女婿常年在海上漂泊,生性刚烈。他想到自己反正有儿有女,钱挣得三代也用不完,自己还愁什么!他说道:“小人虽死犹甘。”

    石坚说道:“小子听那个海客所言,然后遍翻书籍,曾绘制地图一幅。”

    说着他叫孙员外拿来一张大纸以及鹅毛笔。他画了一张地图,众人看了更为惊奇。在这张地图上他不但标出宋朝的疆域,还有周边如辽国、高丽、占城(越南南部)、真腊(柬埔寨)、天竺、大食以及东非地形,还标了麻逸(菲律宾)、三佛齐(印尼)、日本等海国。他们才通过地图看到占城等国和宋朝比起来是多么小。最让他们惊奇的是他们在大海中看到一个大岛,比宋朝疆域还要大,对面两个陆地,竟然有宋朝十几倍大,他还没有标出国家。这三块陆地是什么地方?

    只是众人看到石坚第一次用这种鹅毛笔书写,但字写出来比石家那个伶俐可爱的小丫头好看多了。让人觉得和毛笔相比,又有一种硬挺秀丽的风格。自此,鹅毛笔渐渐在大宋盛行开来。这种笔写出的字小,节约墨水和纸张,是那些穷家子弟的所爱,就是那些富贵人家为了写字速度也爱上了这种笔。

    石坚指着地图说:“江老爷可以带着船只从泉州出发,经澎湖、琉球(台湾)到麻逸,然后到达这里。”

    他指着地图上那个大岛说:“估且叫它澳大利亚吧。哪里现在也有居民,只是他们还处在愚昧无知的时候,人也不多,也就是那片土地还是无主之地。面积应当比宋朝还要大,上面的金银铜铁矿藏也比宋朝多了好几倍。”

    他最后一句话是有意引导众人。现在大宋奉行的是休生养息政策,这固然使得宋朝成为国家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也使宋朝成为中国最保守最屈辱的朝代,打不过辽国也就罢了,居然向一个小小的西夏进贡。他不相信这番话传到朝堂之上没有人不动心。这将变向地刺激宋朝的扩张。的确后世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国之一。金铁矿藏量居于世界前几位。

    他说道:“江老爷可以将船队在哪里驻扎几天,到上面查看一下,看那个海客所说或者小子所记是否有所失误。不过那里人野蛮,你和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