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风月- 第1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尽管那是自己亲手教导的长孙;杜士仪却言出必行;只是站在大明宫丹凤门那高高的宫墙上;根本看不到那一行吸取的身影。他看着那长安城中整整齐齐的里坊;熙熙攘攘的人流;心中百感交集。一将功成万骨枯;他走到现在这一步;脚下累累枯骨;手中鲜血淋漓;可他从没有后悔过。
    那时候;李徼无后;更准确地说;后人全都被他的优柔寡断给坑死了;宗室被屠杀得只余下远支;天下人但知宋王杜太师而不知天子。即便如此;改朝换代的时候;仍有一个个史官愤而写下了无数批驳指斥之语;翻开看时;一个个篡字无比刺眼。
    他不怕什么万世骂名。丢了江山就是王莽;而若是江山稳固;后世只会称颂一代令主之名
    “还在想着小穆?吉人天相;他此去一定会马到功成的。”
    “希望如你吉言。”
    杜士仪没有回头;只是伸出手去;握紧了那只主动送上来的手。那只手不再如同从前那样细嫩光滑;柔若无骨;可却坚实有力;这么多年来也不知道为他提供了多少倚靠。他已经老了;她也已经老了;这么多年来相携相依走了过来;此中酸甜苦辣;外人固然写过无数影射的诗赋;可又哪里能道尽其中万一?相濡以沫几十年;既然已经老了;他们是不是也应该要享享清福了?
    “幼娘。”
    见四周围的随从已经退出去老远;王容便笑着上前问道:“是不是又想出去走一走?你一直都不喜拘束;虽为官所限;不曾踏遍万里河山;可也一直天南海北的跑;没去过的地方也少得很;只有这些年方才窝在长安城不得自由。不过;兴庆宫这样的地方你想去就能去;其他地方却不能随你的性子。”
    “我大概还能再活个三五年;也许更久。可广元已经不小了;历练也足够;既然如此;我继续占着这个位子也就没有多大意思了。”
    杜士仪轻声说着这足可震动天下的话;见王容先是一愣;紧跟着便抿嘴不言;显然对于这种非同小可的问题;纵使结发妻子;也不得不考虑那严重的后果。于是;他侧过身子;笑着伸出右手;拨弄了一下妻子额前一缕夹杂着银丝的头发;这才岔开话题道:“走吧;我们去女学;崔十一那家伙大约午后就能够抵达长安;我们去接一接他这个孤身往南诏抚蛮;载誉而归的剑南道节度使”
    兴庆宫中那座太真观早已光华不再;辅兴坊那相对而立的玉真观和金仙观却并没有沉寂;而是改为了两座女学。京城贵女全都以入学为傲;因为内中师长全都是两京最有名的才女淑媛。北面的女学题匾曰颐情;固安长公主亲自提笔;龙飞凤舞;南面的女学题匾曰澄心;嘉宁长公主杜十三娘一手飞白;字字仿佛入木三分。而中间那条东西向的大街上;一座牌楼巍巍矗立;却并非御笔;而是人不在长安;业已隐居嵩山的玉真公主亲笔;名曰英华女学。
    女学之名左右两侧;题了一副这年头极其少见的楹联;恰是杜士仪当初微服来此时;心中一动随口吟来;第一任女学山长崔五娘立刻得了便宜卖乖;亲手泼墨挥毫。此刻;看着“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楹联;杜士仪不禁又好气又好笑;却知道这激将法很有用。
    这样大口气的楹联一挂上去;崔五娘却不会宣扬是杜士仪拟的;只说是自己手笔;于是为了不让妇人们看扁了;长安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那些士子们嗷嗷直叫;尤其是往日在科举之中处于绝对下风的律学、书学、算学学子们;眼下见杜士仪专门划分出了适合他们入仕之后的职位;更是无不摩拳擦掌;锐意进取。
    至于女学之中的学生们;杜士仪当然无意教出一堆心比天高的斗争高手来;嘱咐崔五娘务必监督好每一位师长;只教经史文章;算学基础;礼仪书画女红;甚至道家玄学;慈善活动也有涉及。
    相对于长安城中原本那些贵妇千金往来的圈子;如今的英华女学更大更全;每日间也不知道有多少无心之语在女人们的闲谈之间飞舞;直叫固安公主每每拊掌赞叹;觉得这女学实在是设得绝妙;比在各家之中安设钉子哨探之类的计划;效率要高得多。业已年过七旬的她和王容一样;不喜用那些黑豆醋浆之类的法子染发;满头银丝梳理得纹丝不乱;看上去反而显得精神奕奕。
    相反;英华女学的第一任山长崔五娘却是满头乌丝;一丁点杂色也没有。用她的话说;那便是女为己容。既然天天出现在那些年轻的学生面前;心态也变得年轻;让形貌更年轻一些贴近学生;何乐不为?
    知道杜士仪和王容是微服来此;固安公主和崔五娘便在后门迎着人;得知他们竟打算出城去接崔俭玄;崔五娘还没来得及说话;固安公主便笑道:“十三娘早上就送信过来;说是今天不来了;她也不管崔十一送信说会从明德门入城;只在家洗手作羹汤等着。听她的口气;崔十一恐怕会丢下大队人马;自己带三五个人先赶回来。如果这样的话;出城时也未必会有多少惊动。五娘;你难道不想弟弟?一块去吧”
    “我只是想;今天小穆远行;爷娘叔父姑姑全都去送了;没想到当祖父祖母的倒是不担心;还想着去接他的姑祖父。”
    “谁说不担心?昨天晚上;杜郎还带着孩子去兴庆宫转了半夜;也不管人今天就要动身启程。”王容直接把杜士仪卖了;这才笑着说道;“只不过崔十一郎还是三年前述职的时候回来过一趟;敬老总要大过爱幼。更何况;杜郎和崔十一郎既是郎舅;也是兄弟。”
    听着妻子这解释;杜士仪登时笑了。他没有一母同胞的兄弟;却有能够作为臂膀的堂兄弟;更有胜似兄弟的知己
    午后时分;一行风尘仆仆的人从长安西边那条通衢大道疾驰而来;远远看见长安城的时候;为首的老者登时面色振奋。等到了城前;他放慢速度往明德门那边走;却是东张西望找寻着应该会到这里来迎接自己的那个身影;可眼看已经离明德门不远了;他却依旧没找到人;心下不禁又失望;又狐疑。这时候;他身后一骑人便策马上前说道:“阿爷;刚刚不是还在路上和华阳王一行擦肩而过吗?说不定阿娘一早送了人;身上疲惫;所以来不了。”
    尽管长子崔朗如此解释;可崔俭玄仍旧心中不安。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正要挥鞭打马立刻进城;突然只听到耳畔传来了一个声音。
    “崔十一”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崔俭玄已经很少再听到这个称呼了。他下意识地抬起头来;很快就发现了不远处阿姊的熟悉身影。然而;等到他的目光瞥见阿姊身边另外一个人时;他登时瞳孔猛地一收缩;竟是翻身下马快步赶了过去;那敏捷劲头竟是丝毫不逊年轻人。
    大庭广众之下;崔俭玄不敢太过失态;目光立时往四周围扫去;希望能够看到大批的随扈。发现丝毫没有那番迹象;他登时恼将上来;冲着杜士仪低声说道:“你来于什么?不怕有刺客”
    “你这个敢孤身去南诏平蛮;又狠狠坑了吐蕃人一把的崔节帅尚且不怕刺客;我不过出城几步接一接我的妹夫;哪里就需要杯弓蛇影?”
    杜士仪反讽了一句;见崔俭玄又懊恼又欢喜;突然不管不顾给了自己一个大大的熊抱;他方才笑了起来。
    除了郎舅至亲之外;他们曾经是同窗同门;曾经彼此扶助;曾经同地为官;尽管崔俭玄还比他大一岁;可因为他重活一世的经历;总是不自觉地将其当成弟弟。此时此刻;他们就仿佛是很寻常的久别重逢老友;在这人来人往的长安城下;毫不起眼。
    好一会儿;崔俭玄方才松开了手;打量着杜士仪那张满是皱纹的脸;突然又退后几步仔细瞧了瞧;登时坏笑道:“怪不得你敢这样出来;你也老了;哪怕这会儿我高喊一声;也不会有人认出当年那白衣翩翩的杜十九郎了。”
    “你还好意思说我?当年是谁男生女相;让无数人死盯着移不开眼;现在却变成死老头子的?”
    崔俭玄登时为之语塞;随即恶狠狠地说:“杜十九;有没有人对你说过;一遇杜郎误终身?我本该是一个托庇于家族羽翼之下;恣意妄为;老来一事无成的纨绔子弟;结果却被你硬生生害得四处奔波;几十年来都没好好歇过早知道你会有今天;我就只当个清闲的崔驸马;现在肯定还是风仪翩翩人人爱”
    听到两人这般互损;在旁边看热闹的王容和崔五娘不禁一愣;随即忍俊不禁。杜士仪也为之大笑;甚至笑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当年登封县廨初遇;紧跟着崔俭玄傻呆呆主动送上门;他顺势就拉着人去灭蝗;甚至引诱得这家伙平生第一次吃了蝗虫。崔俭玄明明不想去嵩山求学;却被他硬是拉到了那里;拜入卢鸿门下;而后又硬着头皮学从前最讨厌的经史现如今;当年的崔十一郎却名扬天下;整个清河崔氏也把他当成了家族之傲
    而曾经名动京华的京兆杜十九郎;如今又何止建立起不世之功业?
    笑过之后;杜士仪伸出手去;见崔俭玄不假思索地紧紧握住;他便笑道:“等到来年;我们回嵩山;再去悬练峰前;和师兄弟们一起同观流云飞瀑”
    (全文完)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