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风月- 第6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都已经年近五旬了;和这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俊杰厮混在一起;越发让我觉得自己老了。”话一出口;苗晋卿便忍不住自嘲地笑了一声;“当然;站在杜中书面前;我就更觉得两鬓苍苍人已老朽了。”
    “当年和元辅兄在贵主别业初见;到如今一晃已经十五年;元辅兄正当壮年;何来一个老字?再说如今又不是在官署议事之所;元辅兄一口一个杜中书;难道就不觉得见外?”杜士仪说着就将苗晋卿请了进屋;等到其落座之后;他方才说道;“一路西行辛苦;元辅兄若是有什么不便;还请尽管明言告我。
    苗晋卿性子谦柔;就因为裴光庭同为河东郡望;他又文采卓著之故;有过推荐他为中书舍人的意思;没想到事情都没成功就碍了萧嵩的眼;以至于曾有消息言说;他要转迁洪州司马;可结果到头来却是随杜士仪西行;这样的结果他已经很庆幸了。此刻见杜士仪虚怀若谷;他不禁暗自赞叹。
    怪不得当年在玉真公主别馆;王泠然还曾经和杜士仪相争;可不数年之后;王泠然竟是甘愿在云州为杜士仪下属;至今未归;果然令人折服
    “哪有什么不便;那位李将军凡事让着你;你又凡事都让着我们;不但唐拾遗;就连那两位门下主事;也对此心怀感恩。”
    “官场沉浮本是常事;贤者因人受过就太冤枉了。我只是做了自己分内事;元辅兄此行还挂着巡边的名头;至于各位届时能否回朝;我却不好担保。”
    “河陇至不济;终究距离长安不到千里;功过自有人禀告圣人;我等已经很知足了。今天来也是因为瞅到了一个空处;所以他们都让我来谢一声你。君礼;上党苗氏耆老年初也曾经写信给我;对你不计较昔日恩怨;于十一叔二子的提携称颂备至。十一叔年前迁卫州刺史;如今心绪比从前好多了。”
    所谓的十一叔;便是苗延嗣。当年苗延嗣为张嘉贞谋主;因为次子苗含液和杜士仪争状头不成;一度给他使了无数绊子;直到张嘉贞倒台;他这个中书舍人也同样左迁;这一跤跌下去就没爬起来过;现如今虽是一州刺史;可比起当年的风光自是相差极远了。至于苗含泽和苗含液兄弟全都先后在杜士仪麾下为官;他还对他们照拂备至;这也难怪上党苗氏耆老要赞叹备至;要知道;这可谓是以德报怨的典型了。
    尽管杜士仪自己觉得他只是把父与子的界限划得很清楚罢了。苗延嗣可恶那是他自己的事;苗含泽是正人君子;苗含液傲气而又不失正直;所以对苗晋卿的溢美之词;他打了个哈哈谦逊推辞;留着人坐了一阵子就将其送了出去。他很清楚;这次随员中固然有苗晋卿一个;但无论是苗晋卿的年纪也好;资历官阶也罢;乃至于才能人望;即便人性子再谦柔;他一时半会都是很难驾驭的;这样的人;结个人情也就行了。
    所以;苗晋卿是陪绑;他更在意的是其他三个
    苗晋卿前脚刚走不一会儿;外头就再次传来了一声通报:“中书;杜郎君求见。”
    杜郎君三个字;每次听人这么说;杜士仪就有一种穿梭时空回到当年的错觉。等到他应了一声;见杜甫进了门来;他就完全恢复了过来。尽管最初见面时;杜甫仿佛有些腼腆;但同行的这些天里;他没见杜甫展现诗才;可却看到此子和李白一块显露了一手百步穿杨的箭法;甚至还看到李白拉着人私下里练剑据极富八卦精神的王之涣背后透露;杜甫的叔父当年便曾经在祖父杜审言被冤之际手刃仇人;一时传为美谈;故而杜家人兼修文武乃是家风。
    “子美;坐下说话。”
    杜士仪虽如此说;可杜甫进门后面上青一阵白一阵;挣扎良久方才突然一躬到地道:“请杜中书恕我欺瞒之罪。”
    “嗯?”杜士仪这下子愣住了。难不成这个杜甫杜子美是假的?
    偷眼瞥见杜士仪分明一脸的错愕;杜甫便咬了咬牙道:“我素来对外自称杜预之后;然则家祖追根溯源;其实是襄阳杜氏;我”
    他说着说着;已经是惭愧得无地自容。
    士人攀附世家望族;以郡望抬高自己;这是时下屡见不鲜的;可他竟然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人拉着见了出自京兆杜氏的杜士仪;又被杜士仪邀约同行;他一时抗拒不了那诱惑答应了。可要是回头再被谁在杜士仪面前戳穿他的出身;他就没脸见人了;还不如这时候主动承认

第七百二十八章 劝君惜取少年时
    盯着杜甫看了好一会儿;杜士仪突然大笑了起来;随即伸出一双手托住了仍然维持着一躬到地姿势的杜甫。
    “世人冒称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的多如牛毛;更何况追根溯源;襄阳杜氏确是晋时京兆杜氏当阳县侯之后;说什么欺瞒。”杜士仪扶起了杜甫之后;就把人拉到一边按着坐下了;这才闲适自如地在杜甫对面盘膝趺坐道;“我也不瞒你说;我家中一脉;在京兆杜氏也不算是正儿八经的直系;早已算是旁支的旁支了;若非京兆公素来照拂提携;也没有我的今天;所以;对于郡望之分;我素来并不看重;子美无需记挂在心。”
    虽是号称襄阳杜氏;然而;早在隋唐初年;襄阳杜氏便已经逐渐北迁;自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开始就定居河洛;所以杜甫在外人面前;最忌讳的就是提到襄阳二字。可是;即便他在外人面前自称杜预之后;但自从到长安;樊川京兆杜氏的那些豪门甲第;他根本连门都进不去;更不要提叙昭穆宗谱。直到这时候他方才明白;当年张说为中书令时器重张九龄;与其叙昭穆联宗;那是因为无论张说还是张九龄;全都出自寒门而又执文坛牛耳;换做他就不一样了。
    所以;他怎么都没想到;杜士仪竟然如此宽容;此刻坐在那儿心怀激荡;竟是讷讷难言。
    “贞观时洹水杜氏杜正伦为相的时候;因与南杜叙昭穆不成;于是怀恨在心;在南杜兴修水利;破南杜地脉;一时两边水火不容;最后还是得太宗陛下允准方才落葬京兆。其实这等意气之争;如今想来实在是滑稽得很。”杜士仪想起寒微时的遭遇;不禁哂然一笑;继而方才淡淡地说道;“子美可知道;就算是在京兆杜氏;族谱上也是先于官取高;然后处昭穆取尊;族谱上记得最详尽的;便是尊官清职;至于余下的;纵使辈分再尊;血缘再纯;不过面上一句敬称而已。”
    这种**裸的宗族关系;杜士仪当着杜甫的面一挑破;就只见对方一时面色发白。
    良久;他方才继续说道:“你祖父杜公当年进士及第;原是意气风发;而后一夕遭贬;被奸人陷害;又有你叔父身怀利刃替父鸣冤报仇;因此声名直达天后;一度获重用;虽在中宗陛下年间因交通张氏兄弟一度被贬;但终究还是召回了朝中。可是;当初和你祖父齐名的那几位;如今宋之问之弟宋之悌宋公;正当任用;崔融之子崔禹锡;正执掌御史台;而李峤之子;也曾经官至虔州刺史;沈俭期苏味道也一样有子孙承门荫为官;相形之下;几人之中;就属你祖父杜公的子孙官路最为艰难。你可知道;是何缘由?”
    杜甫没想到杜士仪竟然会说起当年旧事;甚至于入木三分;他不禁迟疑了好一会儿;这才反问道:“莫非杜中书知道是何缘由?”
    “你那祖父恃才傲物;得罪人太多;以至于中宗陛下后来将当年追贬之人一一起复召回京城的时候;你父亲虽被召回;可官职最低;而他去世的时候;你父亲也没能承袭到多少门荫;多年宦途中;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候选;我没说错吧?”
    如果是别人这么评判祖父和父亲;杜甫必定要不服与之相争;可杜士仪说得公允;再加上有头里那一段话作为铺垫;杜甫竟是辩无可辩。
    杜士仪知道即便日后当杜甫颠沛流离受尽各种苦难的时候;骨子里都还是一个有些率直到冒失的人;否则也不至于上书为房绾鸣冤;现如今这年纪就更不用提什么官场权术了;他也没教导这一点的兴致。所以;既然该说的都说了;他就含笑说道:“真正要振兴家名;靠的是不单单是科场题名;还有接下来的稳扎稳打;再有就是历练。你也看到了;我那小师弟清臣和鲜于仲通分明已经进士及第;守选期间却不愿留在长安于谒公卿;而是随我出外历练。”
    这些年官场沉浮;杜士仪的嘴皮子算是彻底练出来了。就连不明所以的萧嵩都曾经被他忽悠得入了彀中;别说杜甫仍是个青涩小子。故而杜甫才有些不服气地说了一句;自己两年前才游历过山东;可紧跟着就被杜士仪几句话轰得面红耳赤作声不得。
    “你看过山东风土人情;民生民计;那你知道州县官署;各曹分理何职;需要通晓什么;需要如何用人?你知道州县学校之中;哪些能够维持;哪些早已名存实亡;而各州除却闻名的文人雅士之外;可还有隐于山野之间;只有一技之长的隐者?你知道治水疏河;应该于何时开工;如何调派民夫;如何筹措所需银钱?”
    见杜甫有些茫然;杜士仪便站起身;到他身边轻轻按了按他的肩膀;轻声说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固然是正理;但看遍了生民疾苦之后;思索自己能够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自己能够辅弼圣人济世安民;连一县一州都尚未治理过;还谈什么其他的大志向?子美;你好好想想吧
    也许是因为同姓;也许是因为所谓的祖上同出一源;杜士仪忍不住对杜甫多说了不少话;甚至比对李白孟浩然王之涣说的都多。直到带着赤毕出了官驿;他方才意识到;自己只是不乐意杜甫把大把时间都耗费在了没有太多意义的游历——其实就是游山玩水上。固然这些游历兴许能够增广见识;让这些文人墨客写出更多奇绝一时的诗篇来;可最终浪费了最青壮的岁月;晚年勉强入仕;又弄到生活困窘衣食无着甚至饿死小儿子这种事;实在是太过倒霉了
    尽管先后见了苗晋卿和杜甫;但此刻时辰还早;作为第一次来到陇右道的杜士仪来说;他索性也在官驿所在的里坊附近转了一大圈。待到闭门鼓声四下响起;坊门也逐渐关闭;他方才往回走。到了旅舍门前时;他正好和刚刚回来的左金吾将军李俭撞了个正着。他还没来得及打个招呼;李俭便笑着迎了上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