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温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温侯- 第3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呸,瞧你说的”,公孙葳倒也不惧吕布,轻呸了一声,便就笑道:“不过倒也是让哥哥猜对了一半。”
吕布道:“此话怎讲?”
公孙葳笑道:“干娘说公孙续哥哥的年纪已经不小,都十七了,也是时候取个家室了,所以想让温侯哥哥你给主持一下”
吕布闻言倒是一愣,想不到那个半大小子现在居然也十七了,这时间过得也太快了一点吧。
“温侯哥哥,温侯哥哥,你倒是听了没有啊”公孙葳见吕布闻言之后居然是在发呆,也不答话,便就顾不得女子的羞涩,居然就这般的摇着吕布。
吕布笑道:“吵什么啊,我这不是正在想着吗,是不是干娘要紫凝啊?”
紫凝如今也十六岁了,出落得如花似玉的,其美貌甚至超过了任红昌,与甄逸家的七姑娘甄宓倒是合称冀州双花,乃是青年杰俊仰慕的对象。而且在以往的时候,干娘王氏就一直对紫凝念念不忘,想要撮合公孙续与任紫凝的婚事,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紫凝心中早就有了一个身影,如何还容得下公孙续,所以这事拖了两年便就算了,想不到此时干娘倒也是转了枪头,寻了他人。
吕布笑道:“续儿他自己有喜欢的对象了吗?”
公孙葳道:“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只听说是一家官僚子女,也是颇有才气,因而让表哥着迷,派人前来邺城告知姨母,希望他能够答应。”
一听不是任紫凝,吕布无端的松了一口气,起身笑道:“这是大好事啊,我就随你去见干娘,也好为续儿好生置办置办。”
公孙葳拍手笑道:“好啊,好啊,有温侯哥哥您出马,想必表哥的婚礼定然风风光光的。”
“你个鬼丫头,去叫上你家嫂嫂,让她打扮一下,随我一同前往干娘那里。”吕布道。
“好嘞”,公孙葳刚刚跑出几步,却又转头道:“温侯哥哥,要不要也叫上紫凝?”
“不必了,这次就我跟红昌就行。”想想任紫凝可也算是公孙家的久久不可得的孙媳妇,若是此时随吕布一同前去,虽说不上是什么尴尬,但还是不要见面为好,要不然干娘王氏又有的说了。
公孙葳应了一声,大概也是想到,便就不再多言,先去找了任红昌再说。
其后吕布令人准备车马,待任红昌,公孙葳到了以后便就前往公孙府邸,面见干娘王氏。
自从去年发生刺杀郑玄的事情以后,吕布深感边境地方的安全不足,便就调任严纲手下部分人马前往,其中公孙续因为早就已经是从军之人,而且身后站着的可是公孙家族与吕布,加上他本人也是用功,故而在军中也是慢慢做到了偏将之职,其后前往高阳城为军司马,在这个年纪上面也算得上了不起了。
因为得知孙子公孙续已经有要结婚的对象,倒是将王氏乐得开怀,连带着身体倒也好上不少,不似以往那般寂寞。
遗孀刘氏仍然是沉默寡言,只是见过吕布,任红昌之后便就在旁伺候这王氏。
好在吕布他们也不是第一日认识刘氏,早就已经熟悉,便也不在意。
吕布笑道:“干娘,身体可安好?”
“好,好的很呢”,王氏笑着回答:“奉先啊,你可是知道干娘为什么要叫你过来吗?”
吕布道:“自然知道,想不到一晃多年,续儿都到了娶亲的年纪了,倒是我疏忽了。”
“你啊”,王氏道:“这些事情本就不用你来操心,如今还是大业要紧,要不是这次续儿要娶亲,家中少不得主婚人,老身本来也不想麻烦你的。”
“娘亲这说的什么话,奉先可是最念着娘亲的。”任红昌笑道。
吕布接口到:“干娘啊,你就放心吧,我的那些事还有很多人可以帮着做,但是续儿的婚事可是我们这里的大事,一点也不可马虎,等过几日,我们就好生操办,定要让干娘你满意。”
“哈哈”王氏闻言也是开心啊,一把年纪却是开怀大笑,继而对刘氏道:“媳妇啊,你就跟奉先说说具体的,我这个老家伙啊,还是在旁听着就是。”
“是”,刘氏对吕布道:“温侯,我与母亲大致定了个时间,便就在今年的十二月十五日,距离现在还有两个多月的时候,趁在十八岁之前,为续儿定下来了。”
吕布道:“这些还是嫂嫂你们再行,我与红昌只要准备大礼就行了。”
众人闻言皆是笑然,即便是不常笑的刘氏也是忍不住掩嘴一笑。
任红昌轻声道:“你啊,好歹也是续儿的叔父,怎么还这般的轻率,除了准备贺礼之外,这婚事也少不得你来主持呢。”
吕布笑道:“你看,你看,我也是好久没见过下一辈的人要结婚,说起来这还是第一次呢,倒是有些紧张了,不过有你跟嫂嫂在,这事就是好办,只是不知干娘,你们是要将婚事办在高阳,还是在这邺城,我也好早点安排。”
王氏笑道:“还是高阳吧,续儿在那任职呢,不好轻易离开。”
吕布闻言,心中也是多想了一些,笑道:“说起来最近冀州有些不稳,在邺城我也是需要一些心腹之人,续儿乃是我子侄辈,而公孙越更是我的兄弟,干娘,我想将续儿调到邺城附近的清河郡为官,您看怎么样?”

第二二七章:天纵之才护刘备,方天画戟战人雄(中四)

清河郡挨着邺城,加上吕布着重修建了驿道,两地之间也是方便的很。
对于老人家来说,其他一切都是虚的,要的无非就是家人安康,膝下有儿孙相伴而已。
王氏闻言自然高兴,也就同意,对于公孙续这个孙儿可是看重得很,毕竟他是公孙瓒的遗腹子,而且自从公孙范战死后,整个公孙家的顶梁柱公孙越却不知道是不是出了什么毛病,虽然也是已经去了两房,但还是生不出一男半女,此事也是让王氏急白了头。
让公孙续调到清河,日后与吕布相近,这本是好事,倒是刘氏好像还有些担心,对吕布问道:“温侯,这样会不会让被人说闲话啊?”
“能说什么闲话”,吕布笑道:“这没有什么关系的,像我军中的赵云,夏侯兰等人可都是年纪轻轻便就统兵了,若是续儿前来,日后也可统兵,而且他一面前来,我们一面操办起来,这样我们两不相误,在时间上也宽裕一点。”
“好,好,就这么说定了”,王氏也是对这个孙儿想念的很啊,本就想早点看见公孙续,若是在清河就职那两地相隔不远,日后也可常常相见,对于老人来说可以是个安慰。
“哦对了,奉先,明日为娘要与媳妇一起去青云观祈福,不如叫红尘也一起跟我们去吧。”王氏笑问道。
魏晋以前佛教对于中国的影响不大,文人世子不太接受小乘佛教的教义,那时佛教传教的经典也少,主要是《四十二章经》,佛教的因果论也还没有那么完善,因此佛教的教士在译**时是以道教《黄庭》,《老子》,《庄子》等做为释意的篮本来翻译佛教经典,以求得到更多的认同。除了汉明帝刘庄做了那个著明的梦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打下基础外,基本上整个东、西两汉在精神世界上是道家的天下,注意这个时候还是道家,还没有聚众立教收会费呢。
道教真正的萌芽是在东汉未年灵帝时期,因为这个时候道教的弟子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什么事呢?基本上只要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人,不管是不是中国人基本都知道,叫做黄巾之乱,对于这件事的具体情况我就不多说了,这件事的影响就是直接导致了东汉朝庭势力的衰弱,进而引发了后面一连串的奇谋、诡策、争战、夺权。
为什么说这是道教真正义意上的萌芽呢,因为在这个时期张角、张梁、张宝三人开始聚众立教,开始宣讲教义,开始大规模的传授道家的理念、功法、方术,即《太平要术》。使本在文人士子中传播升华的道家思想第一次对世俗民间的平头百姓畅开了大门。而同一时期的张陵,据说是张良的八世孙,这个就不太清楚了,反正也是一个世家子弟,在蜀地山中隐居修炼,创立了著名的五斗米教,只要入教即要交缴五斗米,开始收会费了,当然交了会费后,就可以得到传援包括《老子》,《庄子》与张陵自创的《符书二十四篇》在内的道家经典,到了张陵的孙子张鲁时,吸收当时张鲁统兵执政的经验,对五斗米教进行了改革,就形成了后世的道教第一流派正一道,即天师道。
在这个时期,可以看出那时的佛教基本上没有什么说话的地位,当时可以说是道家的神仙们在互相掐架,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那个想要逆天改名的诸葛亮了。所以,整个东汉时期的佛教僧侣们只好拼命的研读《老子》,《庄子》,拼命的用《老子》,《庄子》等道家经典作为释意篮本来翻译与修改佛经。以致于到了魏晋《金刚经》等大乘佛教经典传入中国时,翻译上也被深深打上了道家的烙印,也为后来的《化胡经》的出现打下了伏笔。
至于东汉灭亡之后,后来的魏晋南北朝中佛教开始慢慢的走到统治者的眼前,为什么呢,当时的统治者看了看史书,发现这个道教的力量太大了,没有那家的思想不被它给渗透、腐蚀了,最主要的是大家都不想再来个一次两次绿巾之乱、红巾这乱的这类事,太让人受不了了。怎么办呢,有没有那一家的学说可以制肋道教呢?皇帝们遍观诸子百家,包括儒、墨、法、兵在内的精英人士,全都张口《老子》,《庄子》,闭口《黄庭》,早被道家思想给俘虏了。这时那个默默无闻到快要无所闻的,标新立异到死都要剃光头的佛教被皇帝们记起来了。想这个外来的总好些吧,于是出于某种不可说的目的,皇帝们开始试着推广佛教。怎么推广呢?皇帝去拜几次那个金色的光头,说几名推崇的话,我底下那帮子只想升官发财的还不转而大谈佛理?于是佛教才在中华大地全面开花,但此时在汉末最为流行的还是道教,百姓常常用以祈福的便就是道观。
青云观建在内黄城,乃是整个冀州朝圣之所,百姓多有供奉,而且离得邺城也是不远。
这些年,吕布对三州整治有理,百姓家中多有余粮,连带着生活也是好上不少。百姓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