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历中兴- 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是佩服,熊廷弼有种,而且非常的有种。

    “老爹觉得这是我们李家第二次被这个小辈给打脸了。”李如桂语气奇怪地说道。

    “听你的口气,倒是没有一点被打脸的自觉。”听李如桂这么说,戚兴国笑了笑说道。

    “你不也一样,他这次可是直接针对大都督府制度来着。”看着戚兴国发笑,李如桂没好气地说道。

    “我是觉得这个家伙说的没错。”抬头看了看李如桂,看到对方脸上并没有什么不悦地表情之后,戚兴国好奇地问道:“李大都督放不开吗?”

    “倒不是放不开。”李如桂摆了摆手,担任大都督这种官职,不论心里怎么想,但是态度上,一定要表达出自己是一切为国为皇帝的,毕竟这和文人们能够大声地说出自己进内阁只是为了票拟比起来,大都督这种明显和军权挂钩的官职更要在言语上小心。

    “我爹现在不满意地是这件事不是由大都督府提出来的,而是由熊廷弼这个家伙提出来的。”李如桂解释说道。

    李成梁这个老家伙是把熊廷弼当成他们家的敌人了啊。戚兴国心里揣测地想到,对方第一次把李如柏给绑了,第二次直接说大都督府统揽军事的制度有问题,当然第二次倘若是针对大都督制度,那么戚继光这个海军都督,明显也在对方的指责范围内,李成梁这家伙显然没有在意这些,并且,熊廷弼提出的不仅仅是大都督制度,而是整个大明军事体系中的问题。

    军事主管全权负责军队,所有的军事计划全部由军官一言而决,显然,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和主官的个人能力有着必然的关系,就像李如柏那样,因为是主官,不许要和任何人商议,就下达指令,无论这个决定在其他人看来是好是坏。

    若是以前,朝廷不在意军中任用私人的时候也就算了,那时候军官们自己搞些亲兵当精锐,私下招募一些幕僚当自己的狗头军师,军官可以和自己的私人进行商议,但是现在,军中可是严重禁止这个的,没有私人幕僚,一切就真的靠军官们自己了。

    “你爹不反对,我爹也不反对,这事对我大明军事有利,看样子估计是会同意了。”戚兴国淡然地说道。

    “那个熊廷弼今年貌似才十九岁,比我们大一岁而已,没想到本事竟然这么大。”李如桂感叹地说道:“要不是我爹对这个人没有好感,真想好好和这人坐一起喝两杯,说起来,咱们可是已经从幼官舍人营中毕业了的,照理他们应该要叫咱们一声学长。”

    “人家可是从鲜卑利亚回来的,而且已经升职到总旗了,在军中他可是算你的前辈了。”对于李如桂的想法,戚兴国笑了笑说道。

    “是军官,又是举人,这个熊廷弼比你还厉害。”李如桂说道,他面前的戚兴国,同样是军官,可是也是个秀才。

    “咱们幼官舍人营出身,靠自己的本事几乎都可以中个秀才,你也行,就是不敢而已。”夹了口菜放在嘴里,放下自己的筷子,戚兴国说道。

    “我才不去写那些之乎者也的文章。”李如桂不屑地说道。

    笑了笑,戚兴国悄悄瞥了瞥对方搭在椅子上的衣服,以及身上穿的衣裳,站起身,说道:“我忘了家母今天叫我早点回去,你继续,我先走一步。”

    不等李如桂反应,戚兴国就走了出去。

    “跑那么快干嘛,今天又不让你付钱。”看着闪出包间离开酒楼的戚兴国,李如桂嘟嘟囔囔地说道。

    随意地翻了翻自己的衣服,李如桂脸色微变,这身军装便服,若是没有外衬,是没有装钱的的地方的。

    

    “这个熊廷弼,当初下令让他永远入不了军职真是可惜了。”

    小将们在京城里窃窃私语,呆在紫禁城里的万历,此刻也同样和大臣们讨论着同样的问题。

    “此子骄纵,太过年轻气盛。”李成梁显然对对方没有好感,听了万历的话,恶意地说道。

    “比起违抗军令来,他这么做岂不是已经进步许多了。”显然万历倒没有李成梁的那种看法,熊廷弼现在的行为,已经让万历很满意了,虽然给了幼官舍人营上书的权力,但是每期敢于上书的人却不多,甚至连着两三期没有一个人提出意见也是有的,之后还有刨去一些哗众取宠之辈,剩下的才是真正万历赏识的人才,显然,熊廷弼在万历眼中,就是一个表现出色的人才。

    “你们觉得熊廷弼这个提议怎么样?军中设立‘参军’的制度?”万历好奇地问着自己的大臣,想看看他们对于这个制度是什么样的看法。

    所谓‘参军’自然不是后世那个参军入伍的意思,这个称呼的出现估计要追溯到东汉,最早的意思是参与军事的意思,最早是将帅的幕僚,后来成为一种常备的官员,之后几经周转,连职责都有了变化,当然,大明没有这个官职,不然熊廷弼也不会想到用这个称呼。

    在万历的眼里,无论最初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几经周转后的官职又负责什么事物,总之熊廷弼提出的意见,和万历所理解的参谋制度倒是有很大的共同之处。

    这个制度能够被这个时代的大明人士提出来,而不是由他这个穿越者提出来,无疑让他欣慰,果然只要不偏离轨道,这个时代的人也能够选择出正确的道路,当然,穿越者本身提不出来,要是万历有这个本事,他在重组幼官舍人营的时候就把这些制度完善了。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即使‘参军’的制度和万历理解的‘参谋制度’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还是有很多让万历奇怪的想法,熊廷弼不仅提出‘参军’有负责和军官制定的军事计划的职责,还提出了让‘参军’监督军队思想的设想,时刻保证士兵的士气并且让他们明白自己为大明为皇帝作战,而不是武将私军。

    为什么这个‘参军’的制度会带有政委制度的特点啊!熊廷弼的步子迈的似乎大了一点吧,那个保证士兵效忠大明思想的建议貌似不是为了防止军队变成私军来着,考虑熊廷弼的建议,不如说这是强调主将失职,下级军官有为大明皇帝‘矫正’上级军官错误的‘合法性’而已,因此从制度上,出现私兵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

    熊廷弼这种行为会成为大明军官中的常态?想到后世某岛国崛起的时候,那些有着下克上传统的脑残军官们,万历心中一阵紧张,他的武将们可千万不要变成那个样子。

    “施行‘参军’制度,确实可以避免军官造成的个人的失误,只是这个‘参军’的职权是不是有些太大了点。”尽管不满意熊廷弼个人,但是李成梁知道,这个制度还是有可行性的,“若是‘参军’负责制定计划,并且还要宣传思想,那么军中主官还有何用?”李成梁担忧地说道。

    总参以及政委的权力太大了啊!在场的几人虽然除了万历就没有人知道这两种制度的作用,但是并不代表他们这几个人精不知道这些制度的权力大小。

    “思想的问题先不要考虑。”摇了摇头,万历把熊廷弼那个‘政委’职能的想法先给否决掉,即使是面对中亚的宗教分子,大明的士兵也毫不逊色,思想问题还不是现在要担心的,更何况熊廷弼显然目的不是那么简单的宣传‘忠君’思想。

    “把参与军事的职能先确定下来吧,我朝有把经略称为‘参军’的习惯,所以把名字改改,按照唐代的习惯,就叫‘参谋’吧。”万历说道,“把总参谋部的架子搭起来。”

    “是!”

    李成梁黑着脸应声道,皇帝张口就是总参谋部,要知道部在大明的地位是什么样的,并且按照熊廷弼的想法,参谋还不是传统武职,而是有着文官特点的官员,这样的衙门不归大都督府管辖,显然是从大都督府权力上挖下一块肉。

第179章 海军在前进

    略微晃荡的甲板,林阿四稳稳地站在船首,像他这种从小就在海上长大的人,在海洋上这种程度的晃动,对他而言真的不算什么,在他的身后,自然是朱应桢交给他的那个难以管教的三名千户,孙承宗、大友义统、以及朝鲜的李舜臣。

    三人站的同样稳当,长时间的训练虽然不能让他们和林阿四比,但也已经是合格的海军军官了,啥?你说李舜臣本身就在朝鲜的水师任职,好吧,你赢了,如果那种专业水军如果算的上军队的话,或者他们有像样子的船的话。

    当然,指挥船只水平不论,怪点了到还是有点的,在海军的凭借演练上,这个来自朝鲜的军官提出一种拥有极强防御力的船只,并且命名为龟船,然而这种奇特的玩意并没有得到大明海军高官们的认可,参观的朱应桢只是好奇地问对方,这东西能够挡住多少发大将军炮的攻击,对方就满脸涨红地说不出话来,并且还悲剧地在档案上被记录了一句,进攻精神不足,防御思想过剩的恶评。

    “孙承宗,你为什么不考虑一下幼官舍人营?都督大人应该很乐意给你一个推荐的。”林阿四问道。

    对武事有着相当的天赋,并且还有这举人的身份,年纪也不算大,二十多岁而已,这样的人还是有资格进幼官舍人营的,只是在万历下令卫所成立的武备学堂里学习然后就加入到军中,这显然有些大材小用了。

    “守备大人不是也没有去。”孙承宗毫不在意地说道,“若是优秀的军官都出自幼官舍人营,那是我大明的悲哀。”

    “我那时想去也去不了,家世有污点。”林阿四毫不介意地说道,“若是能够进去,我肯定是要去里面呆上一段时间的。”

    倭寇出身,有着倭人的底子,这些东西想要抹掉也不是容易的,当然这些经过严格审查之后证明没有问题,还是可以进去的,林阿四所谓的家世问题,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况且烫熟了的软脚虾去的地方,我们海军迟早有自己的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