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历中兴- 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督!

    文官制度本来在科举制度从八股改为六艺全考之后就变得困难,而现在,选拔总督的方式无疑更加困难。

    当这种不成文的规则被万历知晓后,这名穿越者还为大明以后是否能够找到合适的总督人选而感到担忧,但随后的多年之后,万历不得不承认,他这种担忧的多余。

    无论是怎么考试,无论考试的制度是优秀还是糟糕,是选拔人才还是选拔废柴,但总会有人在制度下把能力发挥到极致。

    虽然糟糕的制度在这种道理之下能够考出只懂八股不懂其他的白痴,能够有后世高考当中除了考试之外其他什么都不会的考霸,但是当考试的内容要求高起来,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同样各方面高起来。

    当万历在之后的岁月里发现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这些历史上的人物依旧脱颖而出,顺便连带着其他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同样能够展示自己的能力之后,才彻底证明自己的多虑。

    不过现在,万历无疑还没有开始多虑,他现在正在构思着大明需要委派到各国的其他官员,一个欧罗巴人经常派遣而大明现在却没有习惯的长久设立的官职外交官。

    在大明以及传统的认知当中,这个被叫做使节的职务是在有必要传达大明决定的时候临时指派的,完成任务自然归国回朝,哪有在别的国家建立使馆的习惯,当然,大明自己有外交的衙门,鸿胪寺是干这个的,而且常年居住着其他国家的使节,而大明自己的派往别国的常驻使节,无疑没有。

    以前没有,但是先需要了!

    大明两次派遣到欧罗巴的人物当中,虽然第一次有石星这个文人,但是同样有着张诚这个大太监,第二次更是直接派遣了魏忠贤,如果加上郑和下西洋,大明无疑一直都在用太监搞外交。

    太监外交?!

    单单是这种称呼都让万历觉得大明的外交政策有着不小的问题,为了不让大明的外交如同这个名称一般,太监来一次然后太监了许多年,万历自然着手完善这一问题。

    人选不是问题,无论是专业的培训还是一些老老实实的人物,这种基本合适的人物,大明能够找到很多,毕竟大明是强国不是弱国,外交官实际上是凭借着背后的国家气势压人,不需要太多那种靠语言扭转局势的精明外交家。

    万历不担心,内阁同样对于这种事情处理的不咸不淡,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如果不是皇帝提及,他们现在都不会考虑派遣外交官的必要,索性干脆连科举文凭的要求都放低,成为一个脱离科举制度外较为随意的选拔方式。

    无论是万历还是内阁大臣们,实际上在这一决定开始实行的时候,都对另一问题陷入沉思,该先往哪里派遣外交官的问题纠结

    当然依旧应该是那个亲的不能再亲的亲儿子朝鲜了!

    这个和华夏统一服装,写着大明使用的汉字,甚至现在连语言上都彻底放弃了原本的语言,大步向大明官话迈进的国家,现在正在为如何与那些头上顶着羽毛的印第安人称兄道弟,毕竟大明这个好父亲给他找回了失散数千年的印第安兄弟,同样是殷商后裔,自然应该多亲近亲近才是。

    但是可惜,这一决定遭到身处大明好吃好喝拥有郡王待遇的朝鲜宣宗李强烈的反对,倒不是说对方敢于对抗大明的意志了,而是这位朝鲜宣宗国王强烈反对这种容易疏离大明与朝鲜父子关心的行为!

    努尔哈赤把李像拎小鸡一样拎出朝鲜,本来朝鲜王还讨厌对方,但是现在,却觉得努尔哈赤做的实在是太好了,大明未有东林党,但是朝鲜确实东人党猖獗,党争之下他这个朝鲜王一点权力没有,而担任汉城城防司令的祖承训又没有大明的指示,不对朝鲜朝政做出发言,李在朝鲜的生活实际上并不怎么如意,但是在大明可不同,虽然依旧没有权力,但是财大气粗的大明现在是不差多一双筷子吃饭的,即使是一双郡王的筷子

    李如果之前还以为当年刘禅说出此间乐不思蜀是为了明哲保身故意装疯卖傻的话,现在则是彻底相信刘禅说这话的时候心口一致,他现在就不想回到朝鲜!同样想住在大明的还有足利义昭,这个已经干回国的日本国王很想留在大明,但是大明似乎没有留他意思,所以只能作罢。

    李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大明现在对于朝鲜见识就像对待自治区一样,如果不是新罗婢的贸易,临门一脚早就彻底并入大明领土之内了,驻军、官员任命,朝鲜一切都听大明的,那么还要一个外交官干什么?

    在李看来,从来只有藩国派外交官到宗主国的道理,大明派个外交官到朝鲜,他可自觉朝鲜没有这个能力接待。

    这个道理是如何来的?万历只得苦笑这帮藩属国考虑的太多,又把目光转向倭国,然而对于倭国来说,这个动静可就大了。

    已经任由丰臣秀吉切腹,然后拿下头颅的足利义昭正和毛利辉元等人商议是该用木匣还是铜匣亦或者仅仅是用块布就把这个脑袋送到大明去领赏还是直接堆个京观并请大明来亲自验收更妥当一些。

    作为大明亲封的倭国国王,足利义昭实际上仅仅是只能掌握犹如其他藩主一样大小的土地,但即使如此,比起足利幕府灭亡后他只能到处流亡起来,大明给他的无疑非常多了,这让这个经过大明认证,几百年来担任倭国国王一职的足利家当代将军足利义昭自然感激不尽。

    不过现在,当听到大明有意在倭国建立一个常驻外交官的时候,这个倭国国王却颤抖起来,和他一同颤抖的,还有毛利辉元等人。

    “倭国岂能行上国之责!”足利义昭一脸哭丧地说道。

    没错,鸿胪寺是大明上国的东西,他们不够格,如果他们不是藩属国,那么无疑无所谓,但是既然他们是得到大明的支持才有今天的位置的,是依靠大明才有今天的,那么全心全意地履行藩属国的职责,才是他的分内之事。显然,这个倭国国王现在的思维方式和朝鲜王李相似,不认为自己有让大明委派外交官的资格。

    “一定是因为和仁!”毛利辉元咬牙握拳跪坐着说出自己的看法,在场的几位藩主都将目光转移到他的身上,“一定是因为和仁,上国对我等不满,有意试探我等!”

    原来如此!

    大家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所谓和仁,只得是现在倭国的后阳成天皇。在毛利辉元看来,大明知道了倭国有个所谓的天皇,所以拿出一个外交官来试探他们,看他们是效忠于大明还是效忠于那个所谓的天皇。

    毛利辉元高智啊!不愧是当年西国第一智将的孙子,这智商,立马就是想到大家没有在意的东西了,怪不得当初那么早投奔大明上国了!

    我不如毛利辉元多以!看着一副料定如此的毛利辉元,完全不知道自己能力的德川家康心中发出倭国英雄何其多的感慨!

    原因毛利辉元‘猜到了’,但是如何解决?

    各个藩主之间相互对视,不知此刻该如何做出抉择。

    被大明推上倭国国王位置的足利义昭看着摆在众人面前,还没有想到如何处理的丰臣秀吉头颅,眼光越发变得坚定起来,他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无论如何,往藩属国派遣使节的想法就不要想了,有了朝鲜和倭国的例子,他们全部都没有接受的胆子,大明数十个藩属国,即使把琉球这样的国家当做大明的一部分,剩余的藩属国依旧不少,但是敢要大明外交官的竟然没有一个,合着都想往大明联邦这种体系上凑,丝毫没有把自己当外人的打算!

    但即使如此,万历设立外交官,整顿外交的心理却没有一点变化,他绝不打算让大明一直太监外交的玩下去,所以由国家设立外交官的行为势在必行。

    “先派往莫斯科大公国吧!”西欧已经派出了魏忠贤,剩下让大明注意的只有奥斯曼土耳其和东欧了,万历先是看上了和大明接壤了的莫斯科。

    于是,第一个和大明建立外交官关系的国家就定下了(葡萄牙有类似藩属国的成分,所以被排除在外),但是,第一任外交官的人选却又让人感到目瞪口呆,不从科举官员中选择的话,最终如同历史上选拔出使倭国的使节一般,还是一个无赖沈惟敬。

第300章 援助沙俄

    向俄罗斯派出常驻使节,乌拉尔山脉另一侧地斯拉夫国家成为大明成立了新式外交制度之后第一个和大明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国家。

    不是葡萄牙、英格兰、法兰西,这个结果无疑让伊丽莎白一世以及亨利四世派往东方的使节失望坏了,但是在居住在鸿胪寺使馆内的俄罗斯使节雅罗斯拉夫达维多维奇却异常的兴奋。

    第一意味着重视,第一意味着与众不同,也难怪许多人会为了考试第一而拼搏,第一果然是了不得的好东西!

    当然,作为第一个被大明派遣外交使节的国家,而他又作为第一个正式的俄罗斯使节,雅罗斯拉夫达维多维奇现在实际上更想借着机会向万历传达一些内容。

    看在两个国家有着姻亲的份上,大明是不是能够向支援葡萄牙那样,支持俄罗斯一把,没有了残暴但却军事能力出众的伊凡雷帝,那个脑袋不好使的敲钟者无法让俄罗斯从危机中解救出来。

    之前他无数次地希望通过鸿胪寺向大明最高的统治者,大明的‘沙皇’万历提议,但是这些提议都被大明鸿胪寺卿冷漠地否决了,回答他的就两个字做梦!

    大明从来没有给过葡萄牙人无偿的援助,哪怕高士德的女儿确实是大明皇帝万历的宠妃之一,但是什么是国事什么是皇帝私事,不用万历张嘴,大臣们就分的清清楚楚,即使那些无论如何也无法砍掉,只能选择性失聪才能保住自己的耳朵不被侵扰的犬吠言官们,他们都明白,只有内帑乐意替朝廷出钱搞建设的时候,皇帝的事才是国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