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业中华- 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螺积分计算器要复杂的小型电子板,用来代替庞大的电子线路板。他们也放出话来,只要电子所能设计,他们就能制造。
  核研究呢?他们似乎忘了。只有爱因斯坦没忘,他在一边偷笑着利用纳米所的成就来改进电子对撞机。
  这个老头每次从学术厅出来,都会狂笑。现在整个绿湖研究所都知道这是个疯老头。
  爱因斯坦给张春写信的第一句话就是:“狡猾的家伙,你今天又成功了,小伙子们呆在沟里不肯出来。”
  张春只能说:“你个洋人不懂中国人的幽默。”
  显微技术提高的不仅是对电子研究有用。更多的是生物研究。蔡无忌已经向纳米所定制了一套摄像系统,准备用于微生物的研究。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种群其实不是动植物,而是微生物。农学院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基于微生物研究而发展起来的。
  但是从微生物研究中获得启发最大的还是医学院。因为他们对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进行了提炼,生产出了青霉素。不过他们并不看好这种提存物,因为所有的生物都在进化,青霉素只不过是青霉菌用来攻击其它微生物的手段中的一种物质,没有一种微生物是无敌的,因为被攻击的生物会进化出抵御手段。所以实际上抗菌效果也是多种化合物集成的结果。
  医学院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的疫苗。他们想研究一种注射或者外涂的药物来达到这个目的。这就是传统的中医理论。只不过药材的范围拓宽了,或者说发展了。比如中药中的夜明砂等等药材,都被医学院拿来进行了综合研究。生物界的相生相克是现实存在的,是生物进化的产物。中医就是巧妙地利用这种现象,来加强或者弥补人体的防御漏洞。
  微生物所研究的是生物,但是环境所研究的是微生物环境。但是很多环境不是实验室能够复制出来的。环境所需要一种野外记录微生物活动的设备。这就是显微摄影机。
  蔡无忌交给纳米所的任务就是这样一台设备,大一点不怕。只要车拉得动就行了。
  比如水稻田蓄水和排水的生物环境发生了巨变,这些微生物和以微生物依存的动植物是怎样适应这个环境的,到底是什么生物对水稻病虫害起到了主要作用,他们在生物链中处在什么样的地位。
  水稻真的对这些病虫害毫无抵抗力吗?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抵抗的。这些都需要进行野外和实验室进行观察记录。
  生物磷肥,钾肥已经配合农家肥在湖北使用了几年了。他们在土壤里产生了复杂的微生物链条。但是同样也改变了土壤中原有的生物链。生物物种增加,变异也在增加。
  环境组需要对这种变化进行评估。
  医学院的人也和环境组仪器要用这台仪器。因为他们要研究人类在这种环境下的反应。
  医学院始终认为人体是在变化着的,人们会轻微发烧,会咳嗽,会疲倦,身体器官会产生不适。人体无时无刻都在对外界进行反应。这是人体防御系统在起作用。引起这种反应的正是外界的各种刺激。
  西医认为这不正常,而新民医学研究院认为这是正常的。不仅正常,还能予以适当的刺激,起到诱导人体防疫的效果。中医的针灸,放血,刮痧等等都是这种人为刺激的表现。中医的五行理论,经络理论,虽然只是统计意义上积累的医学,但是
  正因为如此,才有着真理性。只不过没有人从细微处研究这种现象而已。
  这种理论研究并不是无用的,人民军的训练都是在极其艰苦和恶劣的环境下进行的。这种锻炼对人体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有益,还是有害。军医们已经在为此而苦恼,怎样才能让战士们能够适应更加广泛的环境,而有不损害身体。这需要不停地激活人类的防御能力。
  张春认可这种研究。单一环境下,人体机能会退化,人也老得快。而营养充足,在多种环境下生活的人,身体条件就要好得多。这也是张春和丽质包括暗月的有些人能够维持身体平衡,延缓衰老的原因。也是为什么邝荣光活得活蹦乱跳,而王仁彬、蔡元培的身体却垮了的原因之一。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为什么张春会让出权势的原因。因为这些领导人中,很可能没有人会比张春活的时间更加长。张春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年轻人,用最先进的思想以及理论来纠正现有的失误。
  PS:  各位大大们,求月票,求订阅啦。


 第一百零四章 奢侈品

  另一件事情让远在武威的张春也感到有趣。
  鄂中,已经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不过整个沙洋、京山、荆门、潜江都成了研究院的地盘。这里已经有了近十万的学生,十万研究人员,七十多万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仅仅这加起来就有百万人口。所以连钟祥和天门也配给了研究院,一方面是给农业院更加多的实习基地和育种基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解决这些人的吃饭问题。
  而为了服务这些人,所有的家属全部算上也是不够,所以一些农庄里的人也走向的服务业。鄂中地区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人口增长,实际从事农业的人口反而少了。
  1931年,经过了再次的土地分配,居然每户平均到了三十亩。如果不是农业所研制了一些小型机械,和农学院学生们的帮助,有些土地恐怕就撂荒了。水稻,小麦,棉花的亩产到了一个极限,已经连续十年没有多少增长,除非农学院的杂交和基因技术有所突破,蔡无忌说这只是时间问题。
  好在套种多种作物和生态养殖上越来越丰富,新民大学管区才勉强能够自给自足。
  随着居民的收入的积累和提高,钱反而成了祸害。奢侈浪费现象严重,赌博之风气盛行,如果不是打击严厉,卖淫吸毒也会死灰复燃。多出来的钱总要有个出路。
  工商部曾经尝试着让市场来自由调节。但是商人们很快就开始兴风作浪,大量的财产向富人们聚集,物价高涨,物资不仅没有增加流动,反而被囤积起来操纵市场。为了获得高额利益,商人们开始向官员们行贿,想用私有资本入侵国有资本,并逐渐影响到了研究院所属的工厂。
  暗月的人已经多次提到这种现象,郭华的监察部门也正在查处。
  张若茗让经贸系的学生会同合作银行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需要对市场进行管制和规划。不然这些钱无序流动,最终将破坏整体经济结构。
  黄丽玲想出了发行公债的办法,也就是用公债把这些多出来的钱吸收到国家层面,有国家统一调配。这样给私人的钱一个出路,这些钱用来进行国家建设和投资,国家返给人民利息。不过这总归不是最终解决的办法。
  曾思敏就提出开发奢侈品来消耗掉这些钱。
  张春反对进行私人小汽车的开发,因为享受不能拿环境和资源做代价。鄂中几个县的公用交通已经非常发达。能够满足市民的要求。出行也很方便。因为技术的不断改造,列车的速度越来越快。电车运行也越来越快。越来越舒适和平稳。交通调度系统的完善增加了交通系统的利用率。
  不过因为车辆的速度太快,所以列车和电车系统都在做封闭工作,不管是人,还是动物进入轨道,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张春就给电子所提议在摄像与播放系统上进行改进,单独设计出小型节目显示器。在沙洋成立一个电视局制作节目,利用电缆传送到公共场所。如果能够缩小到家庭使用最好,这样用户就可以在家里收看到电视节目。
  可以把根据集装箱冷藏车的原理,制造出小型的家庭用冷藏柜。
  如果说电视和冷藏柜不算奢侈品。那就没有什么东西算得上奢侈品。能够解决曾思敏的烦恼。因为与其搞什么豪华家具,高华住宅。这样更加现实一些。不会消耗自然资源。
  只不过真要用上电视和冷藏柜,很多地方现有的沼气发电厂是不够用的。张春又不愿意用大型的燃煤火力发电站,那是工厂专用的,受到了严格的控制。所以张春说可以研究家庭用太阳能发电装置,这也是奢侈品。
  太阳能发电装置从很早就研究出来,开始是利用热能转换发电。后来是直接用结晶硅板进行光电转换。只不过其实结晶硅整个系统产生的污染也挺严重的。环境所一直诟病。生产过程的污染好治理。产品进入家庭后,如何回收利用?
  环境所其实对于电视冰箱也有同样的顾虑。
  但是张春说,要保持像军队那样一个子弹壳都捡回来的传统。所有的废弃物和垃圾都要进行回收和无害化处理,不能随意丢弃。
  以前垃圾全部是在垃圾处理厂进行分拣和回收。现在张春让城市管理局在街道和人口集中的场所放置可以进行分类的垃圾箱。让老百姓自己进行废弃物分类,以减少垃圾处理厂繁重的分拣工作,同时也方便继续回收利用。
  同时张春认为电视还不仅是一个奢侈品。还是一个必需品,因为它是最好的宣传教育和信息通报的工具。
  三月,梁思顺调到了新民电视台任台长,开始进行电视台筹备和建设。
  梁思顺已经拍摄了好几部短片,宣传的有,教育的有,故事片也有。不过都是胶片摄影机拍的。她第一次见到全部是电子传输的摄影技术还疑惑了半天。后来知道这些信号可以用电缆传输到不同的地方,才大喜过望。
  不过张春要求要把电视节目办得像新民报一样好,要让老百姓在家里也能了解天下大事。电视台除了新闻演播厅,还要有文艺演播厅,记者站。要派记者到各地去采访,等电子摄像机变小了,还要去现场拍摄,这样的新闻才有说服力。
  在电视台没有建好之前,梁思顺要做好计划和队伍、人才建设。
  电子所要专门成立一个家用显示器生产厂。进行电视显示器的研制工作。小型化,减少故障率,耗电要省。
  沙洋的学院广场可以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