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业中华-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东海,以及大隅岛以南海域。大隅岛是琉球的一个群岛,归属琉球自治政府管辖,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伍豪说得义正言辞,张春在给妞妞洗尿布的时候听陈子美念通报的时候,噗嗤一声笑了。
  正在喂妞妞的丽质不高兴地说:“你笑什么,难道不是吗?”
  张春说:“对,完全正确。”
  1935年2月19日,过完元宵节的的吴佩孚再也没有醒过来,他走得很安详。吴佩孚没有亲生子女,只有弟弟过继给他的吴道时夫妇在身边侍候,已经有了两个孙子。吴道时被吴佩孚强行从新民军事学院拿到郑州大学学习水利专业,说要继承他为国家兴修水利的心愿。
  吴佩孚的遗嘱是实行火葬,把骨灰撒到黄河里。不过张春做主留了一部分骨灰撒到了云龙河,因为在河边的广场上,一座纪念碑正在修建。纪念碑旁边是一个大型的灵堂。漆黑的大理石上刻着从袁定国以来的所有牺牲了的烈士的名字以及小传。吴佩孚已经是第六千多个了。
  而这里也成为了每一个新民学院的学生们入校和进行毕业典礼的地方。不远处就是新民文史馆,这里除了有每一个烈士的传记以外,还有很多烈士的文稿。特别是在新民大学毕业的学生,他们从中学开始就必须要撰写论文,所以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文章在世。这些人有大半是在剿匪中牺牲的。实际上在正规作战中牺牲的人并不多,还有一些是在科学实验事故中牺牲的。
  火葬与将骨灰还于大地和河流,是从袁定国开始的,之后随着效仿的人越来越多,成了一种惯例。云龙河也被取名叫英灵河,因为洒在里面的骨灰太多了,以至于没有人在里面取水和游泳,这会被视为对英雄的不敬。
  这里也被视为国人精神的象征。


 第四十一章 文化之变

  妞妞三个月了,刚出生体重就不大,还晚了一个月,依然是成天睡,如果不是醒过来就会叽叽哇哇地找妈妈。张春真怀疑她是不是发育有问题。
  丽质为了减肥和恢复体形,又开始各种锻炼,她的恢复能力比一般孕妇要强悍多了。两个人都没有找人来带孩子,丽质用保暖的布料做了一个兜兜,要么把妞妞兜在自己胸口,要么兜在张春胸口。两个人就开始翻山越岭转一圈,路上休息时,就把小家伙放在胸口趴着。小马也会跟在他们后面,它学会了在山路和丛林中穿行,寻找食物和躲避危险。它居然学会了找蘑菇和吃肉。第一次见到小马叼着小蜥蜴,并吃下去时,几乎让张春晕倒,是谁说马是素食动物?
  小马被张春夫妇给教坏了。
  同样,两个人经常会弄一些山野果的汁液喂小妞妞,看着小妞妞皱成团的脸而哈哈大笑。要知道这个时候结出的果子,也不是一般人能吃,尽管营养会异常丰富。
  不过小妞妞的适应性要比别的小孩子强。不强也不行,张春怀疑妞妞之所以出生晚,就是因为丽质体内的血液,免疫系统等等包含了太多说是灵气也好,说是毒气也好的东西。这也很可能是丽质不容易受孕的原因。
  小妞妞能活下来并出生,也是一个奇迹。
  现在丽质又恢复了以往的锻炼,她害怕被张春拉下太远。所以她的|乳汁里恐怕也会无所不包,妞妞还是一如既往地猛吃,连张春看见也都牙疼。
  这个冬天依然下了很厚的雪,冷空气下来后,遇上森林和湖泊上蒸腾的水汽,降雪是正常的,不降雪才是不正常的。夏天日渐增多的雨水也是同样如此。
  这种气候变化在意料当中。陕西和绥远的降雨也在增加。南贝加尔的草原和戈壁据说有了起色。
  这让张春和丽质有些急于去看看,只是小家伙长得太慢了。
  路上经常会遇上学生,新民的森林结构算是比较完善的了。有些树木高达几十米,一层一层的树冠。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植物和动物群落。这些高达的树木就是死去了也很难砍伐,因为占地面积太大,攀附在上面的藤萝非常粗大。周边还有支撑的树木,你就是砍掉了主干,它都不会倒下来。所以每一次砍伐枯死的大树都是一项需要动用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庞大工程。
  当然,这样的树木一般不会枯死,除非运气不好受到雷击。
  而这样的树木。它的根系几乎能够穿透整个山峦最深的地方,与树木高度等深。它们吸收的矿物质和各种营养成分不是那些小树能够比拟的。也只有它们才能散发出灵气。
  张春和丽质喜欢这种环境,小妞妞似乎也喜欢,一到这种地方就会醒过来,大眼睛滴溜溜乱转。让张春和丽质好笑,你还看不清楚好吧。
  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在山沟里面,就是有高大树木也不会太突出的地方,一些学生围绕着树木修建了爬梯,他们在树冠的顶层设置了观察点。安装了一些拍摄设备。
  有些有人值守,有些是没人的,由护林人进行日常巡视。
  不过这些爬梯可不好爬,因为苔藓最喜欢这些枯木,即使是经过了防腐处理的木头也挡不住这些无孔不入的苔藓和各种攀援、寄生植物。学生们见到还是会叫张先生。叫其他的张春会否认,还会耍赖,学生们就习惯和张春开玩笑。
  张春经常笑着说:“你们已经超过我了。我只是一个老师,不过你们不要骄傲,因为等小妞妞长大了,你们就不是对手了。”
  所以学生们见到小妞妞就逗她:“快快长大喔,等着你来超过我们。”
  小妞妞其实只能看见人影晃动,有时候是可笑的斜视状态。
  张春和丽质恢复了每周一次到新民研究院各学术厅听学术报告的习惯。因为从这些报告中。能够知道学生们到底再往哪个方向努力。只是最近往社科系跑的时候多一点。
  大工业,大集约化的思想和相关研究在消退。而对森林,草场,湖泊的系统管理,有限利用,是集中了公有制特性,又有私有制灵活性的混合体制。农业和工业是必须服从大环境对空气,水,以及资源利用的公有制体系下的全民所有,甚至有着私有制属性,因为它将承认个人的股份,专利等等。只是现在专利的占有,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人数众多的集体。个人的股份大家都差不多,由于大环境的限制,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所以几乎没有人能够产生垄断现象。专利是不允许买卖的,是你的就是你的,能买卖就不交专利了。
  新民教育基金提取的也不是专利转让费用,而是在合理分配研究人员的专利后,按照一定比例提取教育科研基金。这批基金是用来给学弟学妹科研用的,所以没人反对,反对也无效。
  爱因斯坦曾经提出来说是不是科技带头人,导师等等能不能多分一点专利费。
  但是张若茗拒绝了,她问:多提取的理由和标准是什么?导师们已经比学生们拿得多,因为导师们会得到一个系统性很多专利的共享专利费用,而学生们大多只能得到一项。
  所以张若茗认为如果还要多提专利费那就是剥削学生,以后会形成学术垄断,打击学生们的研究积极性,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因为这项政策,使新民研究院的科学研究十分活跃,学生们也敢于向老师们提出新问题,甚至光明正大地反驳。
  在社科类的也是这样,社科类虽然不是专利,但是新民教育基金会与政府会发放奖励基金。基本上与专利所得差不多。只是社科奖励基金的获取困难了一些。比财经类的更加难。
  这导致从事社科研究的人数极少。当然社科类也有一些优势,就是他们大多会在政府进行工作。
  新民教育基金由于控制了辖区绝大多数的学校这种奖金的发放,力度又大。所以在辖区内,已经形成了理工科为主,文科为辅的学术风气。
  这个中国的传统决然不同。而历史系甚至有很多论文详细论述了宋朝儒家理学兴起对于国家思想和认识的固化,才是真正让中国落后的原因。也就是所谓的“书生误国”。
  武汉辖区的论述和学术氛围让北京大学的胡适,南京大学的章太炎等人非常不满,但是也无可奈何。
  甚至陈布雷也发表文章认为张为民这是反传统,割裂儒家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南京甚至进行了一个国统区和**辖区书法家的书画展。
  传回来的照片确实非常有趣味,所有国统区的书画家都是中规中矩的颜柳欧和碑帖体。而**辖区的从梁启超开始就在魏碑上求变,到了毛石山等人,那就已经彻底放开,狂放无忌。学生作品更加是如此,他们讲究整体气韵,不拘小节。从甲骨文到大篆小篆隶书,从王羲之到张旭,到宋徽宗的瘦金体,反正他们觉得怎么用舒服就怎么用。只要不破坏整体感就行了。
  虽然国统区对这种没规没距的风气批驳得厉害,连宋庆龄和刘清也跑过来对张春说该管管了。
  要知道,这次书画展日本一些书画家也参加了,比中国人更加中国人,一些秀丽和险峻的作品,国统区的人也比不上。
  而武汉政府辖区的绘画,几乎全部是写实,泼墨和水彩也是各种老百姓与朴实的田园风光。刘清说这些东西当宣传性的东西可以,远没有花鸟鱼虫仕女来的有艺术性。偌大的管辖区,愣是没有一个愿意搞艺术的。
  张春笑着说,要是艺术就是花鸟鱼虫仕女龙虾什么的,不要也罢。艺术应该更加广泛,要有功能性。没有功能性的东西迟早会灭亡的。当然如果国统区和日本人愿意当画匠,给富人们画装饰品,也无所谓啊,各取所需嘛。反正有资本家养着,我是不出钱养没用的东西。
  说得宋庆龄和刘清也笑了。


 第四十二章 三韩

  因为文化氛围的不同,很多来武汉的文人又都出走了,比如梁漱溟、刘海粟等等。
  梁漱溟是因为他设想的农村改革,虽然与武汉政府有相同之处,其本质完全不同。而且张春倡导的学风很多时候并不尊师。老师和学生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