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少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末少帅-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复不知道的是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对大炮的疯狂,英国人凭借着大炮军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使这个传承了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一个独霸了亚洲数千年的骄傲民族,开始了屈辱的历程。先是南京条约,赔款辱国;后是八国联军侵华,按人头索银,肆意的践踏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尊严。这一切都离不开列强的巨炮的作恶,受到了巨炮的欺辱,这个时代的人对它既充满了畏惧,又极为痴迷。
  定镇两舰归国的时候可以说是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最为高涨的时候,那12寸的大炮承载的是民族复兴的渴望,可惜清王朝把它送到了日本人手里。孙复生于国力日强的二十世纪末,对国耻的感悟并没有这个时代的人那么深,所有对大炮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震撼,而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现在也就无法理解陈从义的行为。
  陈从义东渡日本,为的就是强国之梦,归国之后,本以为才华就要沦丧,却在孙复手下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现在更是有了掌握巨炮的可能,陈从义又怎么可能会不激动。抱着大腿粗的炮管,陈从义陶醉的对着黝黑的炮身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新鲜油漆的气息,心里别提多美了。
  他应该庆幸的是,为了运输大炮,孙复清空了码头周围十数里的行人、商贩,剩下的都是军队在警戒着,不然以他的行为,肯定会传播琼崖两地的,估计到时他都无颜抬头了。
  直到胳膊有些酸麻,陈从义才恋恋不舍的松开炮管,跳了下来,轻捶着酸麻的双臂,看着大炮的眼神比之看到自己的妻子都要充满激|情。
  “看够了嘛?”
  “还没呢!”耳边响起一声问话,陈从义正专注于巨炮,根本没有在意,随意的答道。
  话音刚落就心头一颤,这个声音太熟悉了,怀着坎坷的心情转过头来,真的看到这个时候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人。愁恼的俊脸都快挤出苦汁了,心里不住的思考,考虑自己该怎么解释刚刚的行为,这么有辱军人风范,按照军纪肯定是要受罚的。
  “这个,那个”哼唧半天,陈从义也没有说出什么来,只是颓废的垂下双倍,耷拉着脑袋,等着挨训。如果是面对蒋百里、蔡锷这些长官,陈从义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最起码也能挺着脑袋直视着他们,但是孙复不同,作为一手拉出这支军队的创始人,孙复在这支部队有着超然的地位,这些不会因为孙复的年龄改变。就算是蒋百里、张孝准面对孙复的时候,也少不了这些压力,如果说有特例,也就只能是朱晟了。
  “不用装了,这些大炮都是要你来用的,以后你想要天天搂着它睡觉都行,我不会管的。”虽然无法理解陈从义的行为,孙复就往好的想,只当他是在表达他对于大炮的热爱的一种方式。
  像小鸡吃米的一样点着头,陈从义一点都不考虑他的脖子的承受能力,看得出只要能得到孙复亲自确认任命他为炮兵旅长,就算是让他点上一天他都乐意。
  “大炮我是可以给你,但是你的时间不多。等到六个步兵旅的计划完成以后,你的两个炮兵训练营估计也没什么人了,你必须保证一年之内让这些大炮能够实现战斗力。你能行嘛?”说实话,一年训练一支可以操作155毫米级别的大炮的炮兵,难度不小。如果是迫击炮,不考虑各种数学和物理知识,只要几个星期就可以使用,但是真正的大炮就不行了。什么弹道、测绘、侦查、指挥,一大堆的专业知识,当初单是两个炮兵训练营的士兵,陈从义就硬生生的磨了两年才算让他们合格,要是这种大炮,对炮兵的要求肯定会更大,一年的时间确实是太紧了。
  咬了咬牙,陈从义用力的点了点头,“少帅放心,一年之内我肯定把这支炮兵练出来,不会比那两个炮兵营的士兵差。”犹豫了一下,陈从义接着说“少帅,独立炮兵不比其他的,那些山野炮射程不算很远,单是步兵就可以侦察情况,进行校射,但是这种炮恐怕需要侦察气球,还有很多辅助设备,这样一来花费是很大的。”
  眉头轻扬,孙复挥了挥手,豪迈的说“你只管练兵,其他的不管你的事情,都由我来负责。”
  说的豪迈,其实孙复心里都快滴血了,155毫米的榴弹炮重量都是在数千公斤的水平,但是拉动这些火炮需要的马匹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75毫米的山炮重量不过五百多公斤,两匹马就可以拉动,就算是75野炮,也不过一吨重,四匹马就能转移。但是现在的榴弹炮最轻的短管榴弹炮也有三千多公斤,六匹马拉着都有些吃力,再算上那四十多公斤的炮弹,没有卡车的情况下,一辆大车能拉20枚就已经不错了,也就是说一门炮一个基数就要三辆大车来拉。
  拿得起就放得下,虽然心头滴血,不过也没有表露出来,等以后汽车出来了,也就没那么多麻烦了。孙复指着刚刚陈从义挂上的那门炮,问道“认识么?”
  尴尬的笑了笑,陈从义刚刚只顾得激动了,没有好好的欣赏大炮,现在孙复问起来,就打磕了。这次围着大炮足足转了五圈,他也没有看出这是那种型号的大炮。皱着眉头苦思冥想也没想出什么结果,只好摇了摇头,不确定的说“我虽然不认识这种大炮,不过应该是法国大炮的风格。”
  “你要认识就怪了,这可是要等到五六年后才会出现的大炮。”孙复心里暗自诽谤,嘴里却说道“这是一款新式大炮,现在还没有任何国家装备研制出来。这个倍径长的是长管加农炮,射程超过17公里,只是重量也达到了8700公斤,移动极为困难,不适合我们使用,所有只有12门,装备一个加农炮兵营。另一款是短管榴弹炮,射程12公里,重量只有3220公斤,六匹马就可以拖走,是未来一段时间炮兵部队的主力,有36门,可以装备三个榴弹炮兵营。比起其他国家的这种类型火炮,这两者都要先进许多,所有保密性也要加大,恐怕你要有一段时间无法回家了。”
  “放心吧,少帅。”陈从义严肃的点了点头,虽然不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有些伤感,但是能够把炮兵首席主官的位子坐稳也不错,不然自己的那些学生就把自己给顶了。更何况现在掌握着全军最强大的火炮,不回家也就不算什么了。他不知道的是在崖州的某座军港里,有着比这种炮大得多的重炮,可惜见识到陈从义对大炮态度的孙复,恐怕短期内不会让他看到了。


 二十四章 大时代的序幕

  还没有进入九月,就先来了一段坏消息,先是江苏圩堤溃决,导致浙江杭、嘉、湖、绍四府一片汪洋,数百万人受灾,接着就是直隶东安永定河漫口,直接影响周边数县。济南也不敢示弱,出现暴雨,刚刚大旱过后,也不等百姓缓口气,龙王就大显神威,淹没农田、村舍无数,万千黎庶背井离乡。
  除了送去些银钱食粮,对于那些地方的苦难孙复实在无能为力,庆幸的是当地官府还算有些底线,对灾民管理的还行,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
  坏消息过后,好消息也来了。西历1911年9月2日,清廷命端方帅鄂军三十一标和三十二标一营入川平息四川民乱,接着就是署理湖广总督瑞澄命令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一标一营开往宜昌,二营前往岳州,第八镇马队八标调往襄阳,二十九标三营开往郧阳,可谓是把兵力散的很开。本意是想要预防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四处煽动一起骚乱,但是却也把武汉三镇的新军抽调一空,留在武昌的新军战兵数量锐减,只剩下一半多些。
  旁人对于端方入川自是没有什么感觉,顶多是革命党或者同情革命的人,以及保路运动的支持者会担心四川保路运动的实行者会有什么危险。但是得到端方带鄂军入川平乱的消息,孙复心里就是一阵激荡,大时代的号角已经吹起,国家的命运就要到了一个转折点上。
  对于自己带来的影响会不会使武昌起义有什么意外,孙复毫不担心。随着“夜枭”的规模的扩大,孙复对武昌起义的内情了解也越来越多,对革命党人的能力更加震撼,共进会和文学社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将鄂军的一镇一协16000多人的军队渗透的极为彻底,加入文学社和共进会等革命组织的新军官兵达到了三千多人,另有七八千人都受到了革命组织的影响,同情革命,真正站在清政府一方的仅仅一千多人,这样的情况,就算是清政府有通天之能也保不住自己的江山了。
  如果不出意外,武昌起义的肯定会在十月打响,也就是下个月,留给孙复的时间并不多了。曾经有过那么一瞬间,孙复有些后悔自己太过保守,一直困守三州之地,没有像同盟会一样扩大势力,不过转瞬之间,孙复就打消了这个想法。或许学习同盟会,快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可以很快的扩大自己的势力,甚至可以在短期内压制住同盟会,成为革命主力,就算是将来主导全国大权都可能,但是代价也是极大的。
  缺乏坚实的基础,很容易向同盟会一样,能够推翻清政府,却不能掌握全国的局势,也不能真正的拯救中国,结果很可能像历史一样,被列强煽动起的各个野心家四处起兵乱政,使中国再受半个世纪的战乱之苦。
  兵饷器械不缺,孙复缺的只是军官,就算是两年来的积攒,手下的基层军官也只是将将够用,不然孙复早把混成旅扩编成镇了,这样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统一全国了,可惜现实总是让人失望的。日本陆士留学生在孙复没有把军队的根基打实以前,是肯定不能用的。同盟会和孙复的理念差别太大,纳入革命党人进入军队,纯粹是向钢料里添加生铁,只有自己的组织建立起来,孙复才会考虑把日本陆士生和其他新军收编入自己的军队。
  一向喜欢听取手下官员意见的孙复,这次来了一个独断专行,直接下达了自己重生以来最疯狂的一次命令:
  “命令,提刘辉、郑子康、孙固三人为上校旅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