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第一驸马- 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宗周却执拗地不肯起来,“老臣请乞骸骨!”

    这时,钱谦益等人也一起齐声说道:“臣等也请求乞骸骨,高老归乡!”

    宋友亮朝钱谦益那里望了一眼,随即乐了,这些东林党人年龄不等,最让人可笑的竟然有不少三四十岁的官员也跳出来要乞骸骨。

    看着黑压压一群向自己乞骸骨的老少朝臣,宋友亮心中冷笑,真以为朝庭离了他们就不能转了,老子就不信,有官还会没有人当吗?

    宋友亮故意一脸为难地说道:“各位真想乞骸骨?可是各位这么一走,南直隶的衙门可就要空了一半了呀!”

    宋友亮又故意对钱谦益说道:“钱卿家,你还年轻,你也要乞骸骨吗?”

    钱谦益臣故意垂头丧气地说道:“臣才疏学浅,留在任上只会尸位素餐,还请公爷恩准。”

    宋友亮还是一脸为难地说道:“各位卿家~~真的不再考虑下了?这可不是小事,诸位可要三思啊!”

    钱谦益肯定地说道:“这就是三思之后的决定~”

    “那好,本公爷准了,今日诸位爱卿就可以脱下朝服,回到家乡过上逍遥自在的日子。”宋友亮露出了狡黠的笑刘宗周一怔,脸上抽搐了一下,缓缓起身说道:“老臣谢过公爷成全!”

    跟在刘宗周、钱谦益后面的一干大臣顿时傻眼,他们当然不是真心辞官,十年寒窗苦读,不知挤掉了多少同样的士子才金榜题名,又苦熬多年才能站在朝堂之上,如何愿意轻易就脱去这身官服,大家本以为这么多人告老,宋友亮迫于压力一定会挽留,没想到人家根本不按常理,有几名年轻一点的官员悔得肠子都青了,他们左瞧右看,看看是不是趁人不注意时悄悄起身。

    不过宋友亮却没有给他们骑墙的时间和机会,他大声叫道:“吏部给事中何在?”

    “臣在。”只见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官员从跪了一地的人群中迅速爬了起来“你叫什么名字?”宋友亮对南京的官员不熟“臣吏部给事中郭受惠!”那年轻官员答道宋友亮大声说道:“从今日起吏部给事中郭受惠接替原吏部左侍郎之职,统计一下现在跪在地上要告老归乡的官员名单,尽快收回他们的官身文诰。”

    “这~”郭受惠很尴尬地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同僚“怎么?你不是想说你也要乞骸骨、告老回乡,然后让本国公另选贤能吧?”宋友亮笑问从吏部给事中一下子跳到吏部左侍郎,这可是连跳八级,真可谓是一跤摔在青云里,自家祖坟冒青烟,郭受惠哪里肯放过这样的机会,他赶紧说道:“禀公爷,微臣年富力壮,正是为国效力之时,又如何会想乞骸骨。”

    “那就好,那赶快统计吧,免得这些年迈体弱的老臣在地上跪久了,让人以为本公爷不近人情。”宋友亮笑嘻嘻地说道:“哦,对了,这些老臣们为朝廷效力多年,现在乞骸骨,朝廷也不能亏待他们~~每人多发半年俸禄。”

    许多并没有想到当真要辞官之人心下大悔,只是众目睽睽之下谁也不敢偷偷起身。谁都知道大明官员俸禄微薄,靠的全是下面的效敬,没有了官身,谁还给效敬,三个月的俸禄能够花几天,更何况发的还都是宝钞~~能不能用还是个问题呢这次辞官之人多是东林党人,他们一去,东林党在朝堂上的力量十去七八。当然,宋友亮并没有因此就放过东林党人。在锦衣卫高效率的审问速度下,那些盐商、米商们纷纷把背后支持他们的东林党官员给供了出来。于是,宋友亮将这些人的供词昭告天下江南百姓顿时懵了,随即便是咬牙切齿地恨“这些一天到晚标榜自己忠君爱国的读书人想不到心比墨水还黑!”

    “是啊,为了争权夺利,不顾我们老百姓的死活!”

    “一天到晚把自己说的多清高,原来背后是如此龌龊!”

    于是,许多已经“乞骸骨”的东林党官员和还没有乞骸骨,却参与了制造的东林党官员纷纷落马,钱谦益等人也以为名下的商号涉及偷税漏税的问题,被锦衣卫请到锦衣卫衙门里接受调查。

    与此同时,宣传部门立刻开足马力,一面对东林党落井下石,一面宣传依法纳税的好处。

    随着空谈误国的东林书院被即时查封,持续了几十年的明末党争,终于告一段落。在一系列新政的刺激下,大明终于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245】目标台湾1

    今天天气很好,太阳高高的挂在空中,微风吹过,尉蓝的海面上皱起一道道波纹,数条海豚不时的跃出海面,划出一道道闪亮的风景。港口上的荷兰士兵无心欣赏这样的美景,反而一个个无精打采,许多人已经收拾好了包裹,准备随时离开这座流淌着牛奶和蜂蜜的岛屿。

    料罗湾惨败的阴云还没有散去,最近,大明皇帝的国书又送到了总督弗雷德里克的手里。弗雷德里克,英文写作frederickcoyett,中文译作揆一。这位末代台湾荷兰总督时各瑞典人,在巴达维亚升任为高级商务,后被任命为日本出岛商馆馆长,当上台湾总督也只是最近的事情。

    “哼~该死的土著人!”弗雷德里克将黄帛揉成一团,扔到火盆里,“福摩沙是公司的一头好奶牛,我绝对不会把它交给这些愚昧的东方土著人!”

    弗雷德里克这么说不是没由来的,荷兰人在台湾掠夺了大量财富,在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25个商馆中,在中国台湾的荷兰殖民者上交利益位居第二,占总利润的25。5%。年均运回荷兰的财富达40万荷兰盾,相当于4吨黄金。在当时的生产力状况下,这已是天文数字。以鹿皮为例,是当时中国台湾的主要输出物资,在高峰的1638年,荷兰从中国台湾仅输往日本的鹿皮就达15万张。当时日本处于战国时期,日本武士最喜欢用鹿皮制作“阵羽织”。殖民者掠夺台湾的财富难以计算。

    荷兰在台湾的驻军、官员、商人和家属经常保持2000-3000人,其中军队有1000余人。靠这批力量,要实施有效统治是十分困难的。进岛后,他们像在麻豆村、小琉球岛上的强盗行径一样,强迫当地居民臣服。到1636年底,已经在57个村落签订协议,以保持荷兰人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到1645年底势力范围扩展到已经开发的西海岸平原的中部地区和东部部分地区。统治当地居民约6万余人,占当时人口的40-50%。

    弗雷德里克很清楚,要靠着1000多军队与人口众多的大明帝国在陆地上交战是不可能的事情。唯一的希望就是在海战中击败这些东方土著人,让他们根本没有机会登上台湾。所以,弗雷德里克一早就向巴达维亚的荷兰总督发出了求援信弗雷德里克看着在火盆中渐渐燃尽的黄帛,对身边的副官说道:“去告诉土著人,就说我们无权做决定,一切要请示巴达维亚的总督,让他们耐心地等几天!”

    “是~长官!”

    ◆ ◆◆◆◆◆◆◆◆“哼~~缓兵之计!”已经来到福州督战的宋友亮听了使者的回报,不屑地说道:“荷兰红毛想等巴达维亚的援兵到来吗?我可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这时,郑芝龙带着儿子郑森来到了总督衙门觐见宋友亮。对于宋友亮这次来福建,郑芝龙心里有些忐忑。因为郑芝龙知道自己在福建专横跋扈,且作用巨富,难保人家不眼红“福建总兵郑芝龙接旨!”随行太监拿出一份圣旨,“跪!”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郑芝龙公忠体国~~~”太监摇头晃脑地读了一长串套话,最后终于说道:“册封郑芝龙为海威侯,世袭罔替,钦此!”

    “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郑芝龙和儿子郑森一起磕头谢恩,却不是向着圣旨或者北方,而是对着宋友亮。谁都知道大明天下是这位驸马爷、安国公说了算。

    宋友亮赶紧上前扶起郑芝龙父子二人,说道:“侯爷不必多礼~侯爷可知道陛下为什么要封侯爷为海威侯吗?”

    郑芝龙摇了摇头,“微臣愚钝,不敢随便揣摩圣意!”

    郑森年少气盛,接口道:“海威者,海上扬威!”

    “正是~”宋友亮说道:“内厅已经备下酒席,请二位到里面说话!”

    能和宋友亮这样的无冕之王共进午餐,郑家父子顿感无比荣幸。宋友亮先是同郑芝龙拉家常,然后夸奖他有一个好儿子。慢慢的,郑芝龙摆脱了开始的紧张和拘束,一半是宋友亮的平易近人,另一半是酒精的刺激。

    眼看时机成熟,宋友亮话锋一转,大加夸奖他拥有丰富的海战经验,把他历年来得意的剿灭海盗之战一一历数,特别是崇祯六年时的料罗湾海战,一通忽悠更是把郑芝龙捧上了天郑芝龙虽然嘴上说着不敢当,但是脸上难以掩饰那份自豪和骄傲看着他慢慢上道了,宋友亮便说道:“郑将军以前在台湾呆过吗?”

    “禀公爷,何止在那里呆过,台湾那真是个好地方,有许多肥沃的土地,可惜呀!”郑芝龙叹了口气“可惜什么?”宋友亮故意问他。

    “那里现在让荷兰红毛夷人给占据了~~!”郑芝龙说道宋友亮斜着眼,冷冷道:“不过本工听说料罗湾大捷之后,荷兰人每年向你的船队缴纳一大笔钱财的进贡,而你就保证他们船只的安全,可有此事?”

    郑芝龙吓了一跳,赶紧说道:“公爷~~这~这事~~”

    宋友亮这时却有换上了笑脸,说道:“放心,本公这次来福建,不是为了这事。”

    郑森也赶紧岔开话题,为父亲解围,说道:“公爷是不是有心要驱逐荷兰红毛?”

    宋友亮点了点头,郑重其事地说道:“台湾乃是我中华国土,岂能让外夷窃据?本公知道你们郑家熟悉海事,所以这次特地前来替台湾百姓求救兵来了!”说罢,宋友亮居然离座,噗通一声跪倒在郑芝龙面前,说道:“我代全台百姓,求海威侯了!”

    宋友亮翻来覆去这一手,把郑芝龙弄得不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