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第一驸马-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人喊道:”只要是千户领着咱们发财致富,干什么都好~”

    “对,干什么都好~”

    这两年来,海阳所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除了千户、副千户的宅邸是瓦房,还是破破旧旧的,其他军户住的都是茅草屋,可谓四面通风。如今,千户和副千户的宅邸早就成了大四合院。其余但凡接受了宋家雇佣的普通军户也清一色的住上了瓦房。

    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走在街道上的行人再没破衣烂衫、邋里邋遢的了。大部分人都穿上了新衣裳,梳洗整齐。偶有老人舍不得把旧衣服扔掉,依旧穿着打着补丁的旧衣服,不过也都洗得干干净净。人人面色红润,精神焕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由于海阳最近种植的农作物都是粮食作物,所以瓜果蔬菜比较少,于是周围地方的百姓中有些人头脑活络,便挑着一些自己种的瓜果蔬菜来海阳贩卖,因为他们进不了海阳城,所以索性在城外的屯屋附近摆地摊。好在明朝没有城管,宋友亮也不打算组织城管,于是这些地摊便越来越多,最后居然在屯屋周围自发形成了一个个夜市。

    而在海阳南部的炮台嘴一带,每天出海捕鱼的渔船越来越多,船只也越来越大。每天,在这三个地方都有数万斤鲜鱼和海产的交易。原来的荒滩,如今自发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鱼市。

    所谓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宋友亮已经在海阳建立了稳固的农业基础和商业基础,现在的海阳人只要不懒惰,又有些小聪明的人,即便不受雇于宋家,混个温饱甚至小康都是不难的。解决了温饱,需求也自然要向更高层次发展。

    当然,依照现在的工艺技术水平,所谓工业也就是手工工场的水平。宋友亮现下的工匠主要是原海阳军械所的匠户,孙和京、沈卜琦等人,以及新雇佣的西洋工匠多哥斯。于是,宋友亮将手工作坊划分为四大块——民用、军用、矿务、造船,民用局又细分为打造镰刀、锄头的农器所和打造大型农业机械的农机所;军用局又细分为打造刀剑长矛的锐器所、打造盔甲战袍的甲胄所、打造弓弩的弓弩所和打造火枪的火器所。矿务分为矿山和盐场两部分,位于古龙嘴半岛的造船所又分为民船和军船两部分。

    民用局由新提拔围百户原总旗左安民管辖,他打了几十年农具了,打出的镰刀比雁翎刀和朴刀还好。再说眼下民用局是赚钱的部门,左安明也乐得于此。军用局有孙和斗与沈卜琦一起管理,眼下的目标是批量生产燧发滑膛枪枪。至于多哥斯的螺旋线膛枪,由于生产成本高,费工费时,暂时不要求量产,宋友亮又专门为制造局新招募了一批小伙子,挑选其中头脑灵活的跟着多哥斯学习手艺,做到人才本土化。矿务由沈履素负责,只要掌管石灰、黏土、花岗石和大理石的开采以及盐场管理。至于造船,则由新雇佣的邓连生负责,此人原是匠户,世代以造船为业。宋友亮筹建造船所时,重金聘请来的。只是眼下造船所以打造渔船和小型商船为主,这让造惯了楼船大舰的邓连生有些不过瘾崇祯十一年七月,经过一个月的筹备,海阳手工工场正式开业了。开业当天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扭秧歌、舞狮子、踩高跷、耍杂技的把现场气氛渲染地十分热烈。宋友亮请来了指挥使宋国政、登州同知王子林,请二人为手工工场剪彩。二人哪知道什么叫剪彩,只是照着宋友亮的样子,用剪刀剪断红绶带。

    “贤侄真是大展宏图,前途不可限量啊~”宋国政轻抚宋友亮的肩膀,”一笔写不出两个宋字~”宋国政压低声音说道:”以后再有这样的好事,可不能忘了你老叔我哟~”

    “贤侄?”宋友亮一愣,随即笑着附和道:”当然不会忘了叔叔~”

    王子林也上前说道:”如今天灾不断,宋老弟以工代赈,安置流民,为国家分忧,真是堪当楷模。知府大人公务繁忙,无法脱身,我临行前,陈知府亲口说‘本府一定会上表褒奏宋老弟的义举’~”自从解决了登州粮食事件后,陈国英和王子林对宋友亮的态度是越来越亲近了,当然这和手工工场里也有他们的一份份子钱有关系既然投了份子钱,王子林自然想知道这个手工工场是做什么的,于是他问道:”宋老弟,你这作坊是做什么的呢?”

    “眼下是农具和吃食。”宋友亮笑道:”拿农具来说吧,包括十类:第一是牛马挽具,包括传统的马轭、牛枷、黄麻绳;第二是整地用具,包括犁、耙、铁锹、铁钁、山锄、铁搭等;第三十施肥用具,包括大粪扫箕、粪桶、粪勺、扁担等;第四是砸压工具,碾、石磙等;第五是播种用具,条播犁、耧车、粪种耧车、秧马等;第六是耕除草用具,锄、耙、铲、耘荡、耘爪、茅镰等;第七是收获用具,禾镰、麦钐、柴斧、柴刀、箩筐、扁担、两齿叉等;第八是粮食加工用具:拌桶、连枷、打落床、木砻、石碾、石臼、风扇车、簸箕;第九是灌溉与排水用具,桔槔、辘轳、水车、风车等;第十是运输用具,独轮车、牛车、四轮车等。”

    “嚯”王子林咂了咂嘴,”宋老弟是不是把鲁班大师给请来了?能造这么多东西?”

    宋友亮笑道:”其实这些东西早就有,只是官府不愿造,百姓造不起罢了~”

    “那吃食呢?”宋国政问道“吃食就没这么多了!”宋友亮又如数家珍地说道:”我的牧场里有猪牛羊兔和鸡鸭鱼,我的盐场里有盐,所以初步打算是将这些肉禽用盐腌制之后,做成腊肉,以便于长途运输和贩卖。另外牲畜的骨头磨成粉还能做肥料,内脏下水可以熬油、牛角可以做弓胎,牛皮、猪皮和羊皮可以制革,兔子皮毛和羊毛可以做御寒的衣服手套等等”

    王子林从没想过牲畜可以这样利拆解开来算的,一头牲畜皮肉骨头连同内脏都可以拿来赚钱,难怪这个小千户被人称为海阳财神了。

【43】奉旨升官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呼呼喝喝的声音,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队锦衣卫缇骑正用马鞭来回挥动,赶开挡在马前的人群,”让开,给镇抚大人让路~”

    “哟,我说什么事情这么热闹呢,原来是我们的小财神又开新铺面了啊!”宋友亮循声望去,只见吴孟明似笑非笑地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自己。从身上服饰来看,吴孟明已经是锦衣卫镇抚了。

    宋友亮赶紧上前行礼,”恭喜吴大人高升!”

    王子林和宋国政也赶紧跟上笑道:”恭喜吴大人高升!”

    吴孟明淡然一笑,说道:”托老弟的福,升任镇抚了。”

    “那是镇抚大人办事得力,得到皇上赏识~”宋友亮赶紧虚与委蛇吴孟明得意地昂了昂头,他翻身下马,一手搭着腰带,一手拿着马鞭,然后高声说道:”宋友亮、宋国政、王子林接旨,跪~~!”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察海阳千户宋友亮自替职以来,勤于农事,大兴耕种~~~”宋友亮以开荒自救、纳粮赈灾之功,理当擢升。同时因为户口超过了五千六百,允许自设一卫,宋友亮任指挥使,授上轻车都尉,加守备。

    大嵩卫指挥使宋国政督促有功,进昭永将军原登州知府陈国英,迁登州巡抚原登州同知王子林,迁宁海州知州。

    “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宋友亮满肚子狐疑地接过了圣旨,”镇抚大人~这是?”

    吴孟明对宋友亮说道:”宋指挥,借一步说话。”

    宋友亮对王子林和宋国政说道:”二位大人请自便宋某去去就来~”说着,宋友亮便和吴孟明以及两个锦衣卫百户打扮的人进了工场。工场尚未正式开工,宽敞的场地上堆满了各式材料和工具吴孟明和宋友亮在一堆木材边站定,吴孟明慢悠悠地说道:”大嵩卫指挥使宋友亮接旨!”

    “臣接旨~”宋友亮心想怎么还有圣旨这道圣旨是授予宋友亮锦衣卫千户之职,可以指挥登州和莱州两地的锦衣卫“你可知道登州之事,后来是如何了解的?”吴孟明有些不解气地说道:”那帮贼羔子真是有钱,不知道买通了多少朝中大员,竟将此事生生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就是以盗窃官粮的罪名把那廖启明和陈志柳斩首示众,那八只肥鸡硬是毛都没掉一根~”吴孟明本来以为揭出这样里通敌国的大案,自己说不定能连升三级,结果没想到就这样不了了之。

    宋友亮只能感叹那范永斗的财力和势力果然了得,”只是下官有一事不明!”宋友亮问道:”从没听说过卫所的指挥使兼任锦衣卫千户的,这是~~”

    吴孟明笑道:”虽说这事被草草处置,但是陛下心里跟明镜儿似地。这次的登州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自从尚可喜率长山岛一带的水军投降了东虏之后,山东北面就不太平了,陛下不希望除了喜峰口,再让东虏打开一个口子~!小老弟,你明白么?”

    “原来如此~”宋友亮暗自嘀咕,崇祯确实不能算是昏君,只是大明朝病入膏肓,并不是他一个人能力挽狂澜的吴孟明继续说道:”陛下甚至希望你能做毛文龙第二,在登州干出一番大事。”

    “臣惶恐~”宋友亮做出向北方遥拜的样子,心想崇祯叫自己学谁不好,要自己学毛文龙那个倒霉蛋“所以,对于你超额募兵、私造火器、甚至利用职权贩卖官盐之事,暂时既往不咎,如果你不能令陛下满意,那就会数罪并罚~”吴孟明冷冷道“陛下真是仁厚英明~”宋友亮心里暗骂崇祯真是不会做人,这种把责任都推给臣子的笨办法,表面上看起来好像皇帝本人很英明,实际上是把臣子的心都弄寒了“对了~”吴孟明补充道:”本镇抚会常驻济南,指挥全山东的锦衣卫,届时小老弟需要援手,大可以让他们来济南~”说着吴孟明向跟着二人一起进来的两个锦衣卫招了招手“标下登州锦衣卫百户西门坚,拜见千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