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和战之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和战之间-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队,均须有确定的地区和任务,才能迅速和人民结合起来,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中共中央这一指示,标志着建设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思想的完全形成。12月31日,东北局作出(对东北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之指示》,1946年2 月25日,陈云等给东北局的电报均提出了十分重要的意见。此外,3 月6 日至8 日和23日,东北局部分委员和部分党政军主要领导干部先后在抚顺和梅河口召开会议,围绕中共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广泛讨论。这两次会议对东北民主联军的军事斗争起了积极作用。3 月27日,东北局发出《关于大胆发动群众创造坚强的根据地》的指示。4 月19日,东北局发出彭真起草的不要忽略根据地建设的指示,这些指示都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肯定。
  6 月3 日,中共中央重新提出:“实行中央去年12月对东北工作的指示(即《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作长期打算,为在中小城市及广大农村建立根据地而斗争。”
  在东北民主联军撤出四平、长春前的头9 个月,东北的战略决策、工作方针、作战方针乃至重大战役部署,都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或批准的。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严肃地执行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定、指示、命令,大部分时间是集中主力同国民党军队打大仗,争夺东北。与此同时,坚持不懈地逐步展开放手发动群众、剿灭土匪、摧毁敌伪政权、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建设民主政权、迅速扩大部队、创立根据地等工作,以此作为同国民党争夺东北的依托和基础。正因为如此,东北军民才有可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内。那样复杂的情况下,取得重大的胜利。到1945年底,东北民主联军已由出关的10万人扩大到近30万,创造了广大的东北解放区,在1946年上半年抗击了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保住了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在内的整个北满并联结东满、西满一部分的大块根据地,以及南满几块根据地或游击根据地,为以后取得更大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为了统一东北地区的领导,1946年6 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兼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和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东北局副书记,兼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并以林、彭、罗、高、陈5 人组成东北局常委。副总司令周保中、吕正操、萧劲光(兼第一参谋长),第二参谋长伍修权,副参谋长聂鹤亭,政治部主任谭政,政治部副主任周桓,后勤部部长叶季壮,后勤部政委杨至诚。
  1946年6 月16日,中共中央下达的关于东北局班子调整的指示全文如下:东北局:目前东北形势严重,为了统一领导,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四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并以林、彭、罗、高、陈五人组织东北局常委。中央认为这种分工在目前情况下,不但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中央相信诸同志必能和衷共济,在重新分工下团结一致,为克服困难争取胜利而奋斗。
  中央这是中共中央的一项重要决定。东北局领导人表示一致拥护,并委托高岗和谭政将林彪接到哈尔滨主持东北局工作。
  6 月16日,东北局确定了各军区后方根据地工作区域:东满军区背靠朝鲜,在延吉、挥春、和龙、汪清一带建立后方根据地;西满军区以兴安岭为门户,面向齐齐哈尔,背靠满洲里,在中长铁路的博克图、牙克石和在海拉尔、扎兰诺尔、满洲里之线建立第一个后方根据地,在北安、德都、嫩江、纳河建立第二个后方根据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在牡丹江、穆棱。勃利、东宁、东安、密山、虎林之间建立第一个后方根据地,在佳木斯、富锦、绥滨、同江建立第二个后方根据地,在孙吴、援民黑河建立第三个后方根据地;南满军区在长白山地区建立后方根据地。从此,在东北地区全面开展了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7 月1 日,东北局发出《关于发动群众创造根据地给各分局的指示》,“决定各旅划定一个地区去创造根据地,各派出约三分之一的兵力去打匪和做群众工作。”东北局还决定各级党、政、军、民机关实行大精简,各抽出约3 /5 的干部,不分男女,不分资格,一概下乡做群众工作。
  7 月3 日至门日,东北局举行扩大会议。在东北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及各地领导人云集哈尔滨。出席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中央委员林彪、罗荣桓、高岗、李富春、李立三。张闻天、蔡畅、林枫;候补委员黄克诚、王首道、谭政、陈郁、萧劲光、吕正操、古大存等。
  在会议中,讨论和修改委托陈云起草的东北局决议草案。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精神,分析了国内外和东北的形势,总结了前一时期东北斗争的经验教训,在东北局内部争论了很久的敌强我弱、和与战、城市与乡村、作战指导方针等问题上统一了指导思想,并确定了今后的方针。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东北局委托陈云同志起草《关于东北形势及任务决议》。7 月5 日完成初稿后,林彪一面组织大家讨论,一面向中央报告。毛泽东仔细地研究了这个决议,亲自动手作了修改,于7 月11日复电林彪。东北局在7 月7 日通过决议后,又根据毛泽东的电报进行了修订,在7 月下旬向党内做了传达。这个决议,后来通称为《七七决议》。
  《七七决议》第一项内容是对东北当前形势的估计。原文强调主要的特点是敌强我弱,因此必须准备进行长期的战争。由于我们的部队尚不是像关内一样与群众密切广泛结合在一起,许多新部队尚未巩固,另一方面,又由于国民党想争夺东北,而必须从关内继续运兵,在关外继续扩兵,国民党在东北还有其一定的社会基础。因此敌我力量的对比,现在和今后一个长时期内,仍然是敌强我弱,东北的战争,已经有并且还可能有打打停停、此打彼停的局面。因此,我们的思想必须有长期战争的准备。不认识这一点,不将这一点作为我党在东北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工作上是可能造成不良结果的。目前全党需要明确认识上述的形势,对于敌我力量不轻视、不夸大,不放松一切有利条件,但不作侥幸取胜。而应准备在最困难的情况下进行斗争。
  毛泽东将这一段改为:“去年8 月,英勇的苏联红军来到中国,进攻日本侵略者,我东北民主联军与东北人民配合红军作战,消灭日寇与伪满,替东北人民开辟了自由生活的道路。我党在东北,自日寇侵人之日起,即领导了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反对了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进行了长期英勇斗争。对日反攻以后,我党更从关内派遣大批军队与大批干部至东北,帮助东北人民创造了广大的东北解放区。但是,丧失东北有罪收复东北无功的蒋介石,在美国反动派的援助之下,违背和平约言,大举进攻东北解放区。我东北民主联军与东北人民,从去年11月山海关战役起,至今年6 月7 日两军停战这一时期内,举行了英勇坚决的自卫战争。目前双方虽尚在停战状态,但战争仍有再爆发之可能。东北广大地区的群众工作与土地问题的解决,尚处在开始阶段,我农村根据地尚不巩固,我干部中尚有许多人不认识深入农村,从事长期艰苦斗争与建立根据地的必要与重要性。目前国际国内形势有利于我党建立东北根据地与粉碎蒋军可能的再进攻;但是必须承认自己的弱点与克服这些弱点,方能达到目的。”
  毛泽东对总的形势分析与原文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在表达的方式上有不同。毛泽东强调我党在东北的地位,强调我方进行的自卫战争,完全否定蒋介石政府在东北的“正统”。并指出国际国内形势对我方是有利的,这就使东北同志们认清了战争的性质,鼓舞起胜利的信心。这段分析也反映出毛泽东决心同美蒋反动派决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解放战争的决心。与前几天对李富春、黄克诚报告的批示比较,毛泽东的思想更加明确和发展了。
  《决议》的第二部分,提出了当前东北工作的六项任务。第一项是克服和战问题上的混乱思想,建立长期自卫战争的观点。原稿的内容是:“(甲)克服和战问题上的混乱思想,建立长期自卫战争的观点。我们奋斗的目的,是为实现和平。但和平不是轻易可得的,只能是斗争双方力量对比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如国际情况变化则是例外,但我们不能寄托于这一点)。必须在党内明白指出,东北斗争异常尖锐的性质,指出被国际反动派所全力支持的国内反动派的力量还大过我们,他们仍在坚持全部消灭东北革命势力的方针,指出美国帝国主义的政策,决不是诚意调停东北内战,而是以军事援蒋为主要方面,调解内战为辅助方面,两者都是以不同的方法来达到在东北扶蒋灭共目的。这种反动政策,虽已引起国际国内民主势力的反对,但尚未遇到决定的打击。因此,我们一丝也不要放弃和平的可能,但党的任务是全力准备战争。同时又必须指出增加革命力量减少反动势力,斗争力量发生对我有利的变化,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其主要方法:充分地发动群众,使我们与人民密切结合起来,人民的力量增加到我们方面,将使敌我力量的对比,发生有利于我们的变化,将使我们建立起牢不可破的阵地,将使敌人无法战胜。那个时候,国内人民反对内战运动与国际民主势力反对国际反动势力的斗争,共同开展起来,使国内国际反动派既不能和,又不能打,东北和平才能出现。因此和平的胜利是存在的,但和平绝非任何依赖外力侥幸可得,只能由坚持自卫战争和艰苦群众工作中得来。因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