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超级书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超级书院- 第3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探矿队开始针对这里进行探矿,而捕获到的野人,能杀的就杀,觉得还有价值的就留下当奴隶。人上人这种玩意,其实是可以成瘾的。以前的四民制度,其实就是让世家大族体验人上人的感觉。

    自从四民制度废止之后,不少享受过人上人待遇的世家自然不干,所以司马懿索性恢复了奴隶制,当然这里所谓的奴隶,只能是针对那些外国的野人。这项政策,其实也是早在十几年前,华夏科技院政治部就提出过的,后来自然被司马懿派出的间谍窃取了。

    不得不说,这些奴隶早期调。教有点难度,但是习惯了之后干起活来还是没差的。用来进行基础建设和采矿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个报告也直接导致司马懿更加重视奴隶制度的深化。

    双方都在建设,双方都在竞争,但是有一件事情却是让他们不得不重视。

    那就是五年一次的换届!

    在这个时期里面,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社会的焦点都会集中到人民大会堂之中,静待新一轮竞选的展开。

    当然,南方和北方的换届,而已是截然不同的。

    南方采取的制,所以所有的议会成员,都是在内部提升上去的。所谓的投票,所谓的演讲,随便一下就得了,反正名单已经内定了。

    北方则正式进入了君主立宪制,只是经过国民的调查,以及各党派一致认可,大汉帝国正式宣布只有现有的三个党派为合法党派,其余的都是违法组织。

    谢信早期为了在特殊时期进行过渡,而制定出来伪君主立宪制,结果反而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汉帝国政体。

    但不能否认,因为三方的互相制约,虽然在意见上或许很难真正做到一致。但是各党派的违法犯罪,以及贪污受贿现象比大汉建元年、建武年的犯罪率还略低一点,几乎可以算是达到了绝对清廉的标准。

    至于那点灰色收入什么的,百姓都知道,但是这部分吃亏的是国家,所以百姓不回去告。而国家本着不抹杀个别官员出仕的个人想法的原则,所以也算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不越过贪污受贿这条界。

    官员们的子女是可以经商的,只是社会监控力度很强,而且再加上多党互相牵制的原则,所以其他党派还巴不得敌对党的党员的子女犯错,以便把矛头指向对党的党员。

    所以,那些经商的子女们,只能够在允许的援助额度上进行经营。以权谋私什么的,在大汉帝国还真的玩不转。而那个所谓的‘允许的援助额度’,主要还是大汉帝国对人情这玩意的一种默许,就如同灰色收入一样。

    因为大汉帝国内阁的办事效率还不错,而且官吏的廉洁也让百姓比较放心,所以在调查方面,大家都比较认可这种制度。若是按照谢信原本制定的君主立宪制,大家反而不太放心。

    总的来说,就是华夏人民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在还没有更好的,值得他们认可的模式出现之前,他们就认准了这个模式。

    不管如何,这样的变异模式,在大汉帝国就彻底站稳了脚跟。

    而这一次换届,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曹操和公孙胜三人。两人年纪也不小了,继续担任党魁不太合适。他们已经连任了好几届了,按照新修改完毕的选举法的内容,他们已经超过最长任期标准很多很多了。

    至于谢辩,则表示会严格按照选举法的内容,继续担任一届党魁,随后就退休,把党魁职位让出来,给其他党员一个机会。

    所以,这一届内阁竞选会议,三个党派里面,曹操和公孙胜都直接解任了党魁的身份,把这个位置留给其他党员进行竞选。而他们则以该党派党员的身份,退休回家了。

    当然,因为他们的身份,所以退休金自然不会少。而每个月准时领取退休金,也成为了他们的爱好之一。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这是国家没有忘记他们的象征。而且亲自领取,也有种自己还没有就此边缘化的感觉。

    很快,民生党和社会党的新党魁,也就确立了。

    民生党新党魁,由荀彧来担任,按照他的意思,就是他担任一届的党魁,随口就把这个机会,让给后生们,毕竟他也不年轻了。

    社会党的党魁,最终由公孙雷继任。虽然有种家族式继承的感觉,但不能不说的是,公孙雷的实力的确不错,在少壮派而言不仅头脑灵活,而且为人稳重,所以经过投票选举之后,他还是当仁不让的当上了党魁。

    这次的内阁成员,不少老面孔也纷纷退休,而一些由地方选举上来的青壮派党员,则成为新的内阁成员。

    魏延进入内阁,这一届成为国防部部长;

    蒋琬进入内阁,这一届成为政务部部长;

    谢华进入内阁,这一届成为财政部部长;

    谢夏进入内阁,这一届成为司法部部长;

    枣祗进入内阁,这一届成为农业部部长;

    陈琳进入内阁,这一届成为外交部部长;

    以上六人,是这一届进入内阁的新内阁成员,直接来自三个党派。至于原有的那些成员,则因为各种原因,不是下放地方,就是退休了。

    不过这也是一个好现象,至少由此可以看出,大汉帝国的政治系统,将一直由青壮派把持,不会出现一个老部长退休了,才轮到一个新的部长上任;又或者老部长退休了,次长就直接顶上的情况出现。

    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百姓,都是一个好现象。

第402章 佛门逆袭中印之战

    印度,这个时代被称之为‘天竺’。

    以谢信那个时代为标准计算,大概是在三千多年前创立的古印度,释迦牟尼那厮闲的蛋痛,就创立了名为佛教的玩意。当然,这是按照历史的记载。

    其实按照修真界的记载来看,佛教其实在洪荒时期就建立了。而当时不是叫做佛教,而是叫做西方教,创始人乃接引和准提。

    这两个家伙最会哭穷,赖在鸿钧面前大哭不止最后让鸿钧恶心得要死,不得不收其为记名弟子,省得继续被他们恶心下去。

    同时之所以不直接灭了这两个2B,主要还是他通过推断天道,已经算准了后世西方教必然要兴盛的天命,所以他也不敢逆天而为。

    封神之战,天知道是准提还是接引,又或者这二货都有参与。

    反正众说纷纭但结果都是表示,纣王之所以目无神灵,写下yin。诗亵渎女娲,其实就是出自这二货之手。个别大神笔下的小说,还表示妲己其实在半路上也被他们两个强行收服甚至替换掉,否则女娲为什么后来要杀了它们?

    在封神之战的时候,这二货就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消磨道家三教的实力,然后还不断出手,把三教的上仙,都挖角到了西方。无论是所谓的燃灯古佛、多宝如来、文殊菩萨什么的,其实本身不是阐教的弟子,要不就是截教的弟子。

    可以说,这帮家伙完全发挥了佛教的无赖精神,‘此人与我佛有缘’和‘此物与我佛有缘’这两句话被他们发挥得淋漓尽致。

    至于后来释迦牟尼创立的那个佛教,按照修真界的看法,那其实是这两位大能把释迦牟尼扶植了起来,让他成为人界的教主,让他通过传播佛教,来为佛家增添足够的信仰之力,也就是愿力这玩意了。

    早期,因为天界的执政党是华夏一系的神祗,再加上佛教麾下神祗过少,神位,说穿了也就是必要部门的职位都还没有凑齐,所以只能乖乖在印度那边发展他们的佛教。

    封神之战,佛教开始抬头,好歹是凑齐了足够的神祗来担任执政党。再加上鸿钧的默许,所以佛教开始对华夏进行试探,并且将爪牙伸入了华夏。

    无论是所谓的喇嘛教,还是后来的佛教,甚至再后来岛国的一向宗什么的,其实都是佛门教派,充当分割当地的愿力,在减弱当地神祗的同时,提高佛教神系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爪牙走狗。

    在华夏,封神之战使得华夏神系大幅度缩水,所以再加上鸿钧的默许,所以只能睁一眼闭一眼。后来佛教进一步壮大,而道教进一步衰弱,道教神系已经没办法奈何佛教了,只能听之任之,从最大的神界党派,沦为三流党派苟延残喘。若非对华夏还有一缕香火情,只怕早已和很多宗教一样,彻底灭绝了。

    事实上是不是这样,谢信不清楚,反正在现代大家都在反封建反迷信。西方科技体系已经成为了主流,华夏科技体系却没有人出来总结归纳一番,结果连祖宗传播下来的体系都差点完蛋,更何况去关注虚无缥缈的仙佛界?

    只是在这个世界,他就是看到了佛教的种种欠扁行为。所以他很不爽,以前他只是一个无奈的愤青也罢了,如今有能力自然要为华夏国运做点贡献。

    驱逐佛教,改革道教,多多少少让佛教滚出了大汉帝国,并且让道教在大汉帝国的地位,获得了提升。更重要的是,道教的经典已经统一简洁,相信如此一来也会更容易被一般百姓接受了。

    至于建立的道教学院,在基本的道家学术研究的基础上,谢信还开辟出了‘化学’这个科目的学习,基本上道教学院也勉强可以算是半个‘帝国化学研究院’了吧?

    这年头华夏只要涉及化学的成果,其实都和道教脱不开关系。进一步说华夏科技的进步,有六七成是因为道家的研究才得出来的成果。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太闲了,需要找点东西做;二来自然是那年头太多人想要长生不老了,所以不断提供钱财给他们研究长生不死之药,结果反而不断把化学和科技事业提高了不少。

    只是他那么做还是有那么一个后遗症,那就是他这一路杀了太多的佛徒。

    虽然都是些偷渡下来的珈蓝和罗汉,但数量多了也是招惹憎的。再加上他驱逐佛徒,扰乱佛教在华夏的战略部署,佛教那些大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