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坑世界- 第6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发自内心肺腑,没有半点作假神色。哈普都?苏达的回话让愣神的吕涛回过神来,也打破了他们三人的尴尬,可吕涛被窘得脸色通红,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对胡军说道:“小心点,别让弟兄们碰到了。”

胡军死皮赖脸的请求,直把吕涛弄得后背潮湿一片。愣在当场半天后。才苦笑着点上了一支烟,缓缓吸了口。心中直暗忖,出了事,倒霉的不是自己……

大概在夜晚10左右的时候,班长吕涛宣布晚会结束,所有人回房休息。所有的战士都遵从命令,回到屋内休息。只留下两个年轻的小战士,在大伙的门房前站岗。

吕涛与胡军、哈普都?苏达一起走进了一个两分开的套房里。关上门,里面的事情,外面人自然是不会有人知道的。

温柔的夜风徐徐吹来,细细地虫鸣低低地响着。两个小战士威武的站在岗位上,他们挺拔的身资就好象两棵挺直的白杨树,他们的眼睛密切的关注着四周的一草一木,微微一点动静都会刺激他们绷紧的神经。

吕涛久久不能人睡。头有点疼,最主要是心乱,乱的睡不着,无奈的来回翻着身。不太懂得男女之事的吕涛,自然不会把胡军和哈普都?苏达的事放在心上,整夜都仿佛看见张着两个大鼻孔的野猪头。除了这两个鼻孔以外,什么都看不见。开始他看到的只是两个小圆点,后来圆点突然变大。猪头变成了山,鼻孔变成了山洞,好像山洞里还有许多这种大鼻孔的野猪。

人脑的构造真奇怪。在一天的印象中,在随时看到的大量不同现象和成千上万的事物中,有一个东西,而且往往是无关紧要的、偶然的、次要的东西,记得最清楚。吕涛对那些没有任何奇遇的地方记得反而比发生过某种事情的地方清楚得多。不知为什么记住了一棵与别的树木毫无区别的树,一个蚂蚁窝,一片黄叶,一种苔藓,等等。他想,他能够把这些东西画出来,而目画得细致入微。

早晨,吕涛睡得比别人晚,醒得也比别人晚。睁眼一看,没有出太阳,天空布满了乌云。士兵们正在装东西,做防雨的准备,哈普都?苏达看到后说:“不要着急。我们的白天好走,晚上有雨。”

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军服的吕涛,走过来看着哈普都?苏达问道:“为什么他认为白天不会下雨?”

“你的自己看看吧,”见吕涛到那有些灰白的脸色,爱说爱笑的哈普都?苏达甚至还忍不住笑着调侃道:“你看,小鸟走来走去、玩、吃。雨快来了一一它的就老老实实呆着,和睡觉一个样。”

哈普都?苏达形容的不错,吕涛想起下雨之前总是寂静而阴晦。现在则恰恰相反,森林里生气勃勃,百鸟争鸣:啄木鸟、松鸦、星鸦,啼叫不停。忙碌的鸸鸟也快活地啾啾叫着。

侦察小分队一行人马向老乡们详细地问过路之后,便出发了。过了土顶子山,伊南河河谷立即开阔起来(从1公里扩展为3公里)。从这里开始有人烟了。下午两点钟左右,吕涛他们到达了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人很少,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稍事休息之后,吕涛命令两个士兵陪哈普都?苏达一起去买些燕麦,把马喂饱。

阴晦的秋天,黄昏总是来得很早。下午五点钟左右,稀稀拉拉地掉起雨点来。吕涛让士兵加快了脚步,不久便来到三岔路口。前面,一条路通向河对岸,另一条路好像通往山里。我们选择了后一条路。后来,吕涛他们还遇到一些别的道路,和这条路交叉,通向四面八方。当吕涛他们走近一个有人居住的屯子时候,天已经大黑了。

第二天定为休息日。吕涛命令士兵们检查鞍具,晾晒淋湿的物品,擦拭枪支。雨停了,清新的西北风驱散了乌云,露出了太阳。吕涛穿好衣服,到村子里去看看。

昨天冒雨进屯子,不知道屯子里住着的是什么人。从旁边的土道上走出来两个男人。他们穿着袖子肥大的自上衣和白色棉灯笼裤,脚上穿着草鞋。这两个人只是看了吕涛他们一眼就走过去了。另一座房子跟前坐着一位老人,老人在搓绳子。吕涛与许八强走近他时,老人抬起头来,扫了吕涛与许八强一眼,既不表示好奇,也不表示惊异。一位妇女迎面走来。她穿着自裙子、白上衣,敞着怀,头上顶着一个水罐,一直往前走,步子平稳,眼睛看着地面。她走到吕涛他们面前时,却是有些惊讶地问道:“解放军同志,什么时候进的屯子?怎么也不打声招呼?”

这位妇女的热情,使得吕涛不好意思的客气道:“大嫂,我们是昨晚进的屯子,太晚了,没好意思打扰乡亲们。”

“跟我进屋坐坐,我们这个小屯子,很少有解放军同志光顾……”

朝鲜人都是独家独院居住。他们的房子很分散,彼此相距甚远。每座房子的周围是这家的庄稼地和园田。因此,一个户数不多的朝鲜屯往往占据好几平方公里土地。

在回宿营地的路上,吕涛与许八强走进了一座房子。这座房子的薄墙里外两面都抹着泥。房子有三个门,每个门上安着两扇带格子的门板,格子上糊着纸。四面坡的草顶用干草编的绳网揽着。

朝鲜房子全都一样。房子里有土炕,炕占去一大半地方。灶的烟道从炕底下通过,烘暖炕面,并把热气扩散到全屋。烟道通向屋外一个作烟囱用的空心大树里。房子里有炕的这面住人,没炕的那面养鸡、马和牛羊。住人的这一面再用板壁隔成几小间,里面铺着干净的席子。妇女带着孩子住一间小屋,男人和客人住在其他的小屋里。

第五百四十三章 山里太封闭

第五百四十三章 山里太封闭

吕涛在这座房子里看见一个妇女。她蹲在地上。用木瓢往锅里舀水。她舀得很慢,高高地端起瓢,反手往右边倒,这种倒法有点特别。她冷淡地扫了吕涛、许八强一眼,继续默默地干活儿。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坐在炕上抽烟袋。他一动不动,对吕涛他们的问候也不理睬。吕涛、许八强站了约一分钟,便出来找自己的队伍去了。

午饭后,吕涛又带着许八强及另外两名士兵出去观察周围的情况。他渡过河,登上山岗。这是一片古时的河阶地,高约20米。基底由砂岩构成,上层是多气孔的熔岩。熔岩里的气孔说明,岩浆**出来的时候含有大量气体。许多气孔中充填着黑色和蓝灰色的矿物。

吕涛他们站在阶地上眺望,眼前呈现出勒富河河谷的美丽景象。朝鲜屯所在的右岸,地势低洼。小伊南河在这一带纳入四条支流:左岸有小伊南河和其它几条河流,再往下,伊南河河谷的轮廓便模糊不清了。略高于地面的平缓的丘陵上生长着稀疏的柞树和黑桦。

吕涛在这一带观察了大约两个小时,最后又回到河边的山岗上。天色渐晚,空中轻轻地飘浮着玫瑰色的薄云。远山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紫色。落光了叶子的树木披上了单调的灰衣。朝鲜屯里仍然是那样宁静。高高的烟囱里飘出缕缕白色的炊烟,很快就消失在凉爽的夜空中。小路上闪动着朝鲜人的白色身影。下面紧靠河边的地方有一处火光。那是他们的宿营地。

吕涛他们往回走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河水黑乎乎的,平静的水面上倒映出篝火和空中闪烁的群星。士兵们坐在火堆旁边。一个人在讲。其他人在笑。

“开饭了……” 哈普都?苏达模仿着做饭士兵的样子喊了一声。说笑声立即停止了。

吃过饭,喝过酒,吕涛坐在火堆旁,开始写日记,记录自己观察的结果。哈普都?苏达在整理背囊里的东西,时而拨弄一下篝火。

“有点冷,”哈普都?苏达见胡军走过来,耸耸肩膀小声关心地对胡军说道。

内心都不知道是什么滋味,胡军有期盼和紧张,还有难受和忐忑。毕竟男人是自私的。胡军轻轻抚着哈普都?苏达柔顺的秀发,故作虚弱而幽幽道:“你到房子里去睡吧! ”

“不想去,”哈普都?苏达抑制了一下狂跳的心,揉着惺忪的眼睛道:“我的老是这样睡觉。”

“不想去,今晚你就陪着胡军守夜吧,”吕涛是外表看粗线条的男人,但内心却及其细致敏锐,甚至可以说是奸猾的。

旁边,河水发出低沉的响声;村外,狗汪汪地叫着;远处一座房子里传出来婴儿的哭声。哈普都?苏达用胡军的被子裹住身子,背向篝火躺下,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第二天天刚亮,吕涛他们便都起来了。夜里,马在朝鲜屯的田野里没有找到吃的东西,就跑到山脚下吃再生草去了。大家找马的当儿,哈普都?苏达烧好了水,熬好了粥。当士兵们骑着马回来的时候,她已经结束了自己的工作。早晨八点钟。吕涛他们又出发了。

从朝鲜屯卡扎克维切沃沿勒富河河谷前行有两条路。一条绕远,通向伊凡诺夫斯科耶村。另一条在左岸,很少有人来往,有些地方沼泽很多。我们选择了后一条路。

越往前走,河谷越像草甸子。各种迹象表明,山已快到尽头。群山退向一旁,取而代之的是宽阔平缓、灌木丛生的垄岗。垄岗上还稀稀拉拉地生长着一些只能作烧柴用的柞树和椴树,树梢已经冻死。紧靠河边是一带茂密的柳丛、赤杨丛和稠李丛。这时,吕涛他们侦察小分队走的小路开始向左拐,通向山里,把他们引到离伊南河大约四公里的地方。

这一天,吕涛他们没走到前方一个村庄。在离该村庄几公里以外的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旁边过了一夜。晚上,吕涛和战友们坐在篝火旁,谈起沿伊南河继续前进的路线。吕涛很想看一看传说中的天鹅湖。哈普都?苏达说,前面是辽阔的沼泽地带,无路可走。她建议乘船去,把马匹和一部分人员留在前面的村庄里。哈普都?苏达的建议虽然非常合理,但吕涛没敢接受,把侦察小分队分成两对人马,无论哪一对出了问题,都是吕涛他一个人的错。

夜里有风。很冷。由于缺木柴,火生得不大,大家都冻得几乎没有睡觉。吕涛用军大衣尽量把身体裹严,但是冷风还是从有缝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