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妖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养妖记-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人也都点头,村民们不是不讲理的人。
    第三条,作为抽头的资金,成为村里的共同资产,等到村里再有类似的工程时,会给出力的人支付工资。
    这话一出,众人都变得踊跃了起来。
    “秀才爷,咱们还建什么啊!”又有人起哄问道。
    “这个有很多的,不过暂时不能说。”子柏风哈哈笑。
    众人也就都哈哈笑。
    就三条政策,非常简单,不过对村民来说,就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个来找子柏风的,要这个许可的,竟然是老坨子。
    “老坨子,你不是去山里寻玉吗?”子柏风有些讶然,老坨子的收成不错啊,马上就要翻身农奴把歌唱了,怎么会轻易放弃?
    “寻玉也不能天天去,要寻一养二。”老坨子道。
    这也是玉经上的话,先祖总结出来的规律。玉石并不是庄稼,割了一茬又一茬,玉石的凝结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每天都去寻玉,绝大部分时间是无用功,而且山里湿气大,凶险多,整天在山里呆着,人的身体也受不了,不但玉需要养,身体也需要养。所以一个月里,只需要十天在山里寻玉便可以了。
    这段时间,村民们都憋坏了,所以天天去寻玉,不过老爷子也已经发话了,日后要正规起来,不能竭泽而渔。
    村民们都穷怕了,又有现成的大压力在,所以一个个都牟足了劲儿,剩下的二十天也不能闲着,总要找点事情干。
    老坨子是老实,但是他能吃苦,肯吃苦,家里又实在是很困难,所以他就来了。
    子柏风爽快地大笔一挥,给了老坨子一个授权书,盖上了自己的村正大印——你妹的,终于派上用场了。
    第二个来的是四狗,这家伙前段时间盖磨坊的时候就忙前忙后的,有从混子痞子向好孩子转变的趋势,得到了燕老五的夸奖,子坚也劝了他几句,他就也来了。
    更关键的是,他这一年可以不用交钱。
    子柏风照样是大笔一挥。
    再来一个,是柱子,大笔一挥。
    再来一个,自家老爹也来了。
    “爹你凑啥热闹!”子柏风不高兴了。
    “我怎么不能去?我身体壮着呢!”老爹有点不高兴,虽然是老爹,可他才三十出头啊,黄金单身汉一枚,村里的几个小寡妇老姑娘都开始打他的主意了。
    “咱们又不缺这点钱”子柏风腹诽,“老爹你还有别的安排,咱还有很多东西要建呢。”
    “那也不碍着给我一个那啥,授权书吧。”老爹却不愿意这样放过子柏风。
    子柏风只能郁闷地给了老爹一张。
    再来一个,石三伯也来了,子柏风也是大笔一挥。
    在一个,燕大也来了
    然后子柏风发现了,这是全民皆商啊!
    眼看着这么多人,他连忙又连夜召集了一次会议,让众人结伴同行,别压价别竞争,别一窝蜂,互相沟通好了,互相帮衬,不能闹矛盾。
    这天开始,子柏风家里的平板车就弃他们而去,今天你家,明天我家,再也没回来过了
    不但如此,上门请求子坚帮忙做一辆车子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是独轮车。子坚倒是发现了,原来在家里也能赚钱,倒不用非要去倒卖粮食,这一天到晚忙的不亦乐乎。
    而子柏风也一天到晚乐得合不拢嘴。
    他手中终于有了一笔合法的收入,可以用来投入到村子的发展中去了,他整天盘算着要投资点什么,想的脑袋都痛了,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真的是很没有经济头脑。
    好在他发现了,作为一个好的决策者,不见得能够多么高瞻远瞩,只要能够发现不错的苗头,然后将其挖掘出来,扶植起来就可以了。
    起初老爷子天天在磨坊那里盯着,瞪着眼睛看谁用了磨坊了——事实上,这笔钱也是老爷子第一次有了可供支配的公共财产,之前都是想要干什么,还要先集资甚至先垫付,所以老爷子看得很紧。村民们能吃苦,磨盘也是昼夜不休,后来老爷子就不管谁用谁不用了,反正村子里的粮食去蒙城之前,也要通过一条小径先到达村口,老爷子每天早上在村口一站,搭眼一看,几斤几两就清清楚楚,目送着那一排排的独轮车和背篼远去,感叹一阵,傻笑一阵,就回去报给子柏风听,子柏风记上一笔。等到了卖了粮食回来,再到子柏风这里汇报一声,子柏风算出来账目,进城的汉子们就一枚一枚地把钱币数出来,略显心疼地缴纳到子柏风的手里。
    子柏风看着真的是挺心酸的,辛苦一天,才这点点的辛苦钱,子柏风真不想要他们的钱。但是自己手中的玉石财不能露白,而且名不正言不顺,也只能收着。而且,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点道理子柏风还是懂的。
    洗钱也是辛苦活啊!
    而且子柏风也没有让这笔钱闲着,他知道经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流通,不流通就是死钱,是带不来什么利润的,所以稍稍有了一点资金,他就开始召集大家做第二件事:修路。
    下燕村到官道的这条路,是下燕村几百号人世世代代用双脚踩出来的,虽然很难走,但毕竟还是有路的。但是从村口到磨坊这段距离,却是没有什么像样的路,独轮车都很难通过,所以子柏风召集了村民们在闲暇时,开始休整这段路。所有参加的人都有工钱。虽然只是几枚大钱,但是村民里大部分还是老弱妇孺,这个活不分男女老少都能干,轻的重的大家搭配着来就是了,山地贫瘠,也着实不用太多的伺候着,剩下的时间与其闲着,还不如来干点活,赚点钱。
    而把钱撒出去的好处就是,这些钱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大家的手里,大家的总体收入没减少,多干点活值得啥?以前这种村里的干活都是有力的出力,没钱可拿的,而且修路方便的不还是自己?以前要一个壮劳力背着面袋子才行,若是路修好了,一个半大孩子就能去磨面了。
    修路的进度不快,要开山填石,这里虽然有一些烟花,却没有大威力的火药,派不上用场,大家肩扛手提,热情高涨。

第五十三章:一个徒弟名二黑
    子柏风是不会出手去干这种活的,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众人也不让他去干。除了每天收收钱,他还在忙着修补细则。
    磨坊真正开始用起来,也暴露了许多的问题,些许小事也好解决,唯有磨坊损坏的问题不好解决。村民们昼夜不停地使用磨坊,使用强度太大了,磨坊就格外容易损坏,当初子柏风设计的时候,可不曾想到这一层。村里的木匠和石匠各有一个,木工出了问题找子坚,磨盘出了问题找石三,总不能让他们免费修理,所以也有一个报修、报酬的问题,子柏风找老爷子商量了一下,报了一个价格,报酬从村里的资金里出,众人也无异议。
    随着磨坊的使用频率增加,与之配套的各种东西也都损耗地多了起来,譬如面袋子、面筛子,就有人做了面袋子面筛子在磨坊旁边卖,这些人大多是老头老太,坐上一天卖出去一两个就很开心。而这两种又都需要布匹,顺便带动了一下下燕村的纺织产业——或许只是一家一户中收入的一小部分,但只要有了收入,便是好的。
    而后,村民们经常彻夜在磨坊里劳作,早上起来又要赶去蒙城,许多人不舍得回家吃口饭,便又有人在那里摆上了小摊,提供些简单的吃食。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子柏风有时候稍稍细想,就会觉得很是神奇,只是一个小小的磨坊而已,竟然整个村子都活了起来,再也不见往日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宁静,夜半三更,也会有火把来回闪耀,有人往来奔走在山路之上。
    这天,子柏风还在酣睡,就听到有人敲门,子柏风披衣起来,就看到柱子和老爹都站在院子里,看到子柏风爬起来,老爹道:“没事,架子上断了个齿,我去换上,你继续睡吧。”
    柱子也对子柏风笑了笑,他还是腼腆,不好意思面对子柏风,也不太好说话,所以上次他才没敢第一个来找子柏风。
    过了足足一个时辰,老爹才回来,身上湿漉漉的。子柏风连忙拿了毛巾帮老爹擦,老爹自己接过来,擦了擦头发,也不在意身上,他现在这个年龄,正是年富力强,现在天又热,就当是洗澡了。
    但是子柏风却是心疼坏了,他道:“爹,总也要想个办法才行,总是这样子,半夜跑出去修磨坊,多累多危险啊!”
    子坚反而是乐呵呵的,道:“有啥危险的,几天才有一次也不累,而且还有钱赚,多好啊。”
    子柏风气得不愿意说话,他可不想要让自家老爹吃这样的苦,心想要不要从别的地方雇个工匠过来,专门驻守磨坊。不过想来别说老爹这里通不过,燕老五也会说自己是个败家子。
    子柏风这边看不上这点小钱,但却有人看在眼里,这两天都已经有好几个人上门来推销自家孩子了,说是给子坚当学徒,子坚却都是婉拒了。
    子柏风有些不解,他是知道木工师徒制度的,正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很多时候师父和父母是要摆在同等地位的。而师父对徒弟,是要打就打要骂就骂,而且学徒进门,师父只管吃不发钱,到了出师之后,自谋生路时,师父会赠送一套工具给徒弟,这就算是给了对方一手谋生的手艺,乃是天大之恩。出师之前,便像是家里多了一个免费的劳工。
    但即便是这样,师父收徒弟却依然非常慎重。
    正所谓,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师父们要收徒弟,还要考虑到自己的日后,若是人品差的徒弟,出师之后把师父挤得去讨饭的也不是没有。
    下燕村这些人子坚不收其实也很简单,第一个下燕村里若是有子坚看得上眼的徒弟,他早就收了。再则下燕村就这么大,也容不下两个木匠。石三他们就是父子相传,世代就这么一家人干石匠行当的,再无第二家,也是这个道理。下燕村养不活第二个石匠。
    但是,子坚也确实起了收徒的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