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9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兰超华想了一想,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周书明思维很慎密,作为省委书记,他看问题的角度也应该更宽更高,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才对,他应该想得到自己考虑的问题:“书明书记,其实我们也不必太过于焦躁,我感觉安安心心按照陆省长省里确定下来的方案去推进,肯定会在不长的时间内有一个好结果的,这一点已经逐渐显现,井喷应该就在不久,只要能够出现这样的局面,一切都迎刃而解,而不必再去考虑那些短暂的目标。”

兰超华一边走一边道:

“至于棚户区改造之类的民生事情,兼顾也是有必要的,按照中央逐渐在转变的思路,我们是不是应该在考核指标上也有所调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这两个数据也许更能够说明问题,或者说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评判,人均gdp是不是要更科学准确一些,幸福感指数是不是要更感性更直观一些?”

周书明皱皱眉,他觉得陆政东似乎有些过于追赶潮流了,社会舆论上刚刚谈及不丹这个国家虽然贫穷,但是国民幸福指数是如何如何,在国内也就引起了一番大讨论,而喜欢猎奇追风的陆政东也就开始在鼓捣着这个幸福指数了,幸福指数的很多东西在周书明看来还有些不太符合国内国情,超前的去追逐这些噱头,固然可以博得一些眼球,但是对于开展实际工作并无多大意义。

“是,我觉得以陆政东的睿智,似乎不应该看不到这一点才对,可是为什么陆政东却如此热心于这些目前并不适用的东西,可他为什么这么做?”

“超华,如果单纯只看gdp肯定有失偏颇,但是你不得不承认gdp在现在我们国内依然能说明很多问题,我们不能单纯看人均收入,因为我们省情决定了我们还需要集中力量来搞建设抓项目,而gdp总量的也就意味着我们省委省府可以集中使用的各方面力量总和,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可供挖掘的潜力,这都可以通过gdp增速来体现,而人均收入只能说是老百姓个人收入,那显得太过片面狭窄。”

周书明不赞同陆政东的观点早外面人没表现出来,可只有兰超华和他时,他就没有那么委婉含蓄,而是很坦然谈出自己对陆政东观点的不认同,“如果我们贝湖已经是一个各方面法律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都比较发达的地区,那么你所说的民生相对来说要重要许多,党委政府也会在这些方面有所倾斜,但是就我们贝湖目前在很多方面都还不得不由政府投资来拉动的情况下,gdp以及gdp带来的财政收入显得更为重要,这是一切的基石。我想我们贝湖省委省府目前的工作重心应该摆在这上边,而不应当分散精力去考虑其他,只有在这方面做好了,也才能奢谈其他。”

“中央现在日益看重老百姓实际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好事,也很有必要,但是这并不代表既有发展模式就发生了大改变,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也是在一个侧重度上略略进行了调整,超华,你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来这一点,而且我以为作为一级党委政府,我们更需要关注大局和深层次的东西,而不是表象,毕竟我们的责任是要持久的推动一地的发展,而如果在侧重上变化太大,那会削弱我们的长久发展潜力。”

周书明在话语中稍稍顿了一顿,最后还是用了一个相对中性的词语——“表象”,兰超华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没有用“噱头”、“哗众取宠”或者“博取眼球”这一类言语来形容陆政东的观点,也算是周书明很克制的一个表现了,这大概也是周书明希望这一次谈话能够有一个相对和谐的氛围,能够取得一个让双方满意的结果。

“书明书记,我和您在这一点上的最终目标都是一样,但是可能在具体推进实施的手段措施上侧重有些不一样。”兰超华也一直在思考怎么能够来说服或者触动周书明,周书明不擅长经济工作,但是并不代表他没有眼光和想法,所以他不奢望能够让周书明一下子就能改变观点,但是他希望自己的构想能够对其有所触动有所启迪,至少也要有一些尝试的可能性。

“目前我们国内发展情况和九十年代甚至本世纪初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方式却变化不大,具体来说,现在是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相当充裕,而国内发展的固有模式就是通过投资和出口来拉动发展增速,而三架马车中本来是最重要的一环消费却显得异常疲软。”

周书明点头,“这种模式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也很正常,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和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大国,出口拉动和固定资产投资这两条腿必不可少,尤其是在前期积累阶段更是如此,加上我们国家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国内消费短期内难以拉动,这也是一个结构性障碍。”

“是啊,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延续这种模式,三十年了,这种模式也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中央也意识到了,所以屡屡谈到要启动内需,改变发展模式。”

兰超华接上话,但是周书明也不以为然的摇摇头:“超华,改变发展模式这是一个大提法,而这个模式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改变的,这需要多方面统筹考虑,尤其是像我们安原这样一个大省。”

“书明书记,我们不能因为这是一道难题而不去做,而且这道题越是放到后面,就会越难做。”

兰超华笑笑,“我也知道这种发展模式不是轻易能改变的,轻举妄动会给全省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困扰,所以有一点我们要明确,我们要去做,但是在做的时候我们可以有所选择,有所准备,走一个渐变的过程,我坚信这个过程走得好将不会对全省发展带来不利,甚至还会有好处,而实际上陆政东已经在做一些准备了,这应该也是一个契机。”

第137章说服(二)

“哦?”周书明微微一怔之后,皱眉沉思。

兰超华一笑:

“如何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贝湖发展带来的变化?这或许在民生上感受最为强烈,这方面有所作为,对于争取老百姓的支持从而推动我们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这也会让省委省政府得到不少分数,这应该是一大助力。”

周书明脸上露出思索的表情,兰超华的话让他也不得不认真对待,确实祁玉民在有些观点上和自己有些相仿,但祁玉民的观点甚至比他更为激进,对于这一点周书明对此有些不以为然,任何事情总是有一个限度的,过了,那么就走向了事物的反面,过犹不及,而陆政东要搞什么棚户区改造,这对于周书明来讲,从内心来讲也是很不喜欢的一件事,所以这让周书明也有些犹豫,但兰超华显然倾向于和陆政东在某些问题上达成妥协,这可能与兰超华认为祁玉民目前还没有真正融入到贝湖体系中来有一定关系,毕竟一个较为稳定的省委班子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从这一点来说,兰超华倒是出于公心。

“我考虑一下再说吧。”

周书明没有给兰超华肯定的答复,他需要评估一下自己如果要和陆政东达成妥协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让步,而这种让步又不能损害他已经其他常委他们达成的一致意见。

祁玉民的到来让贝湖原本比较明朗的局面更显混沌,而这种情况是周书明不愿意见到的,他现在的想法很简单,尽快让贝湖进入正规,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上要重新步入一个稳健快速的轨道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稳定其实就是他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为了这个目的,其他一切问题都可以协商来解决。

意气风发时,豪气干云处。

当越来越考虑更多的现实问题以及一举一动可能带来的影响时,这意味着你成熟了,但是同样也意味着人的锐意和勇气也在不断的弱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周书明栋不想否认这个事实,在仕途上的奔行走到现在这个位置上,对于自己来说稳健比勇气更重要,雄心需要建立在稳定的现实之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宏图壮志有得以实现的机会。一直到兰超华离开之后很久周书明都还在回味苏晓的建议,如果说之前对兰超华的印象还停留在一个平面模特转型而来且比较努力刻苦学习适应新生活的干部时,那么先前的一些探讨让周书明对兰超华又有一些新的发现。

兰超华很善于寻找到切入问题的关键点,且把每一个切入点都能很成功的激发他的思考,就这份本事很多人一辈子都做不到。

这才是自己最大想法,从这个大目标来思考问题才会有的放矢。

自己一晃就已经担任省委书记数年,陆政东从最初的受到自己压制,到后来的分庭抗礼,到现在的携手并进,并不是他仁慈更大度,这是随着陆政东实力的一步一步成长,陆政东的影响力一步一步扩大,最终才会迫使自己作出最明智的选择,和则两胜,斗则两败,周书明觉得自己和凌正跃很明智高效率的处理好了这个问题,在别的地方也许要经历到一届的最后一年才能有所改观,而自己和陆政东则在不算太长的时间了这样的互相了解,互相适应,真正步入了相对平稳的稳定期了。

这一点,周书明在有些遗憾,因为这牺牲了自己不少东西,但高明的政治人物随时都会抓住身边发生的一切可能来促成自己的目的和意图实现。新一轮的省部级重要干部已经开始着手调整,他并没有出现的中组部的考察名单之中,这说明第一批比较大一点的调整应该不会涉及到自己,这应该算是不错的

还是应该稳定,从这个角度出发,陆政东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同样更多一些,让周书明有些奇怪的是詹继东,一向在人事调整中很是活跃的詹继东这一次却是一反常态,显得很是沉寂,这有点不太正常。

对于省部级的调整,詹继东的关注程度完全是超过了周书明,从京城传出的消息是他应该有希望调出贝湖就任省委专职副书记或者常务副省长,所以在省内地市的地市调整酝酿人选上有些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