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鲜卑帝国-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毖谑危 蹦饺葶〔换挪幻Φ鼗卮穑骸氨菹氯羧衔寄芎商煜轮危训啦荒芨ㄉ僦髀穑 蹦饺菘〈笙玻骸澳隳芪芄薷春斡牵 
  慕容恪果是了得的人物,就像后世崔浩评定人物时说得那样,“慕容玄恭之辅少主,慕容暐之霍光也”。东晋朝野上下听说慕容俊死后,相互道贺说:“中原可图!”桓温叹息道:“慕容恪还活着,忧患大着呢?”
  慕容恪总摄朝权,却非常谦虚,深得中庸之道,史书称他在朝廷中能够“虚襟待物,咨询善道,量才处任,使人不逾位。”罢朝回到府第,则“尽心色养,手不释卷。”对待属下非常宽大,文武官员有过失,没有能逃过他眼睛的,不过人家从来不吱声,搞得大臣们都不好意思再犯。治军同样如此,不尚威严,专以恩信御物,从来不指使士兵们干这儿干那儿,军士们触犯军法,不但不抓,反而秘密放行,然后抓捕为首的杀头号令三军。整座大营看似军纪不严,实际上没有一点疏漏,所以慕容恪从来不打败仗。
  可惜前燕的好景不长,周公霍光慕容恪病倒了,慕容暐亲自问后事,慕容恪再三叮嘱,“我听说报君主之恩最大的方式莫过于荐士,人才是谁呀?吴王慕容垂,吴王文武兼才,十倍于臣,管仲、萧何不如,先帝为什么没让他辅政,因为我是老四,他是老五,陛下若任用吴王,国家可安。不然,臣恐二寇(前秦、东晋)必有窥窬之计。”言终而死。
  慕容暐听他的吗?他或许想听,他老妈不让,那个可足浑太后,慕容俊也并非像慕容恪解释的那样因为长幼顺序的关系才没让慕容垂辅政,他根本不相信慕容垂肯做纯臣,老爹老妈不信,儿子自然也不信。慕容恪死后,慕容暐宠信太傅慕容评,排挤慕容垂,燕国政局混乱。果不出慕容恪所料,前秦和东晋一起盯上中原这块肥肉,率先发难的是东晋桓温。
  公元369年四月,时任晋朝大司马的桓温率步骑五万自姑孰出师伐燕,水陆并进。东晋到南朝的北伐战争为减轻粮运的困难,采用水路运粮,所以南方历朝水军相当强大。此次桓温北伐,粮运仍然依靠水陆。谋士郗超提醒他:“道远,汴水又浅,恐漕运难通。”桓温有他自己的想法,没有理会。
  郗超字嘉宾,郗愔之子,东晋名臣郗鉴的孙子。少卓绝不羁,有旷世之度,善谈论,义理精微,名冠江东,一时之俊,名气大于其父。其父郗愔遵事天师道,而郗超奉佛,郗愔好聚钱财,曾积累金钱千万。郗愔对郗超最是宠爱,有一日,把存钱的库门打开,让郗超随意取用。郗超好施,一日之中,尽散其财,把所有的钱都分给亲戚朋友,做事从来都是任心独诣。
  桓温任大司马,郗超被聘为大司马府参军。桓温英气高迈,很少推重时人,和郗超在一起,常谓其人深不能测,对他倾心礼待,士为知心者死,郗超对桓温推心置腹深自结纳,成为桓温的死党。大司马府中流传一句话:“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桓温)喜,能令公怒。”髯参军指郗超,郗超有一副美髯。短主簿指王珣(王导之孙),我们后文会介绍到他。
  六月,晋兵行至金乡,果然“天旱,水道绝,”桓温随即下令冠军将军毛虎生在巨野开凿三百里水路,引汶水会合于清水增加流量。桓温引舟师自清水入黄河,舳舻数百里。郗超再次提醒他:“从清水进入黄河,河道难以畅通(人工引水)。如果敌人不与我们交战,运输通道又断绝,只能靠着敌人的积蓄来做给养,那又会一无所得,此危道也。”并向桓温献上破敌之计,“率大军直逼邺城,敌人畏公之威名,必望风逃溃,北归辽、碣。若能出战,则事可立决。若燕军固守邺城,则四郊之地为我所控制,易水以南必交臂请命。”郗超又想到桓温用兵谨慎,让他率兵直捣邺城,恐怕桓温不能接受,又献了第二条计策,“明公若以此计轻锐,胜负难定,若要持重,则莫若停兵于黄河、济水,控引漕运,储备粮草,等到来年夏天再进兵,虽说耽搁一些时日,却为万全之策。舍此二策而连军北上,进,不能迅速解决问题的话,等到退兵的时候必定会因为粮食的匮乏出现差错。如果敌人与我周旋不战,等到秋冬之季,水路更加难以畅通,加上北方早寒,三军缺乏冬装,那时的忧虑,就不仅仅是没有粮食了。”
   
                  
第十九章 混一四海 3
  桓温又没有听他的,可能嫌第一条计策太急,第二条计策太缓,不如稳步前进。其实按照桓温的性格,他应该接受郗超第二条计策,桓温用兵一向谨慎,让他急攻邺城不可能同意,但停军一年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想当年,伐前秦的时候,他深入前秦境内,兵临长安城下都能够从容驻军二个月,何况在自己边境线上呢?他犯了一个错误,骄傲轻敌,他认为慕容恪死了,慕容评掌权,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对手,所以他没有想到自己会战败,也就无从考虑善后的问题。他确实忽略了慕容垂,那个一生从未打过败仗的名将,不过,桓温当时也以此自豪,因为他也是一个平生未尝一败的将军。两位不败将军的对决总要决出一名失败者。
  桓温毕竟用兵谨慎,他还是派豫州刺史袁真攻伐谯郡(安徽亳州)和梁郡(河南商丘),开辟石门(在今河南荥阳)水道,引黄河水入汴水,以保证粮道畅通。
  晋军一路北进,势如破竹,屡败燕军,直至枋头。前燕朝廷对桓温深为忌惮,一边向前秦求救,许诺割虎牢关以西之地;一边准备迁都回龙城,来躲避桓温之锋芒。吴王慕容垂傲然请战,“臣请击之;若其不捷,走未晚也。”慕容暐任命慕容垂为将发兵抵御,事情如同郗超预测的一样,慕容垂率燕军与桓温周旋,派范阳王慕容德断了晋军的陆上粮道,进入九月,水道不畅,晋朝豫州刺史袁真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虽然攻克谯、梁二郡却未能开辟石门水道,水运之路为之堵塞,晋军粮竭。虽然石门有燕军把守,但史书并未记载袁真发动石门争夺战。难道真应了燕国大臣申胤的预言:“晋室衰弱,(桓)温专制其国,晋之朝臣未必皆与之同心。故(桓)温之得志,众所不愿也,必将乖阻以败其事。”前秦天王苻坚虑及唇亡齿寒,派步骑两万自洛阳援燕,军队已到达颍川(在今河南许昌东)。桓温不敢恋战,焚舟,弃辎重、铠仗,自陆道退兵。
  晋军出仓坦(河南开封)经陈留南退,凿井而饮,行七百余里。燕将皆欲追击,慕容垂道:“不行,桓温善于用兵,必严设警备,选择精锐士兵来殿后,攻击他未必能遂愿,不如暂缓一下。他庆幸我们没有追上,一定会昼夜急行,等他的士兵们力量耗尽,士气衰落,然后再去攻击他,攻无不克。”慕容垂率八千骑兵跟在晋军身后慢慢前进,过了几天,桓温果然兼程而退,行至襄邑(在今河南省睢县)慕容垂谓众将道:“桓温可击矣!”指挥骑兵发起冲击,与慕容德埋伏在襄邑的四千燕兵夹击桓温,大破晋军,斩首三万级。这是桓温一生打过的唯一一次败仗。桓温深耻丧败,吴王慕容垂顿时名动大燕。
  功高震主,慕容评与可足浑太后毁其战功,屡欲加害。慕容恪之子慕容楷及慕容垂的舅舅兰建知道后,告诉慕容垂说:“先发制人,除掉慕容评,其余无能为矣。”慕容垂心中不忍,道:“骨肉相残,首乱于国,我有死而已,不忍为也”。遂决意避祸龙城,慕容垂以打猎为由,微服出邺城,逃往故都龙城。到邯郸时,却出了意外,幼子慕容麟因向来不为慕容垂所宠爱,跑回邺城向慕容评告状,慕容评遣精骑追赶,幸亏长子慕容令有万夫不挡之勇,亲自殿后,追兵竟不敢迫。慕容垂父子也不敢再去龙城,只得与段元妃,儿子慕容令、慕容宝、慕容农、慕容隆,慕容恪之子慕容楷,舅舅兰建,郎中令高弼等一起转而降秦,只把长安君可足浑氏扔在邺城。
  苻坚闻慕容垂来归,大喜,亲自到郊外迎接,执其手说道:“卿是天生的贤杰,吾必当与卿共定天下。”苻坚爱慕容垂、慕容令、慕容楷父子叔侄之才,皆厚相待,赏赐巨万,每次进见,都瞩目观之。王猛深知慕容垂有雄略,怕将来引以为患,便对苻坚说:“慕容垂,燕之戚属,世雄东夏,宽仁惠下,恩结士庶,燕、赵之间咸有奉戴之意。观其才略,权智无方,兼其诸子明毅有干艺,人之杰也。蛟龙猛兽,非可驯之物,不如除之。”苻坚不听,说道:“吾方以义致英豪,建不世之功。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如赤子,慕容垂英雄也,杀他,天下英雄谁还来归呢?天下的人怎么看我呢?”不听王猛之言,以慕容垂为冠军将军,封宾都侯。王猛却非要为秦国除掉这一后患,便想出一条妙计。
   
                  
第十九章 混一四海 4
  趁着前燕朝廷的内乱,公元371年四月,苻坚派王猛督镇南将军杨安等十将率步骑六万伐燕。王猛乘机请求慕容令参赞军事,充当向导。临行亲自到慕容垂府上去拜访,把酒中对慕容垂说:“今当远别,卿何以赠我,使我睹物思人?”慕容垂不清楚他什么意思,当时很受感动,顺手解下佩刀相赠。慕容鲜卑的贵族有佩刀的习惯,刀不离身,他是把最爱的东西赠给王猛,希望借此缓和二人之间紧张的关系。
  天王苻坚在灞上向王猛饯行敬酒,王猛意气风发,当众发下豪言,“荡平残胡,如风扫叶!愿不烦銮舆亲犯尘雾,但愿速敕所司布置鲜卑之所。(陛下您不必亲自来!让人准备好鲜卑人住的地方行了!)
  ”
  王猛进兵到洛阳的时候,买通慕容垂的心腹金熙,让金熙带着慕容垂送给王猛的佩刀,装着偷偷摸摸的样子找到慕容令,送信给慕容令,信中模仿慕容垂的笔迹写道:“你我父子来此,是逃命来了。可王猛疾人如仇,日日在秦王跟前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