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李好[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李好[完结]- 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杜有忠回去后,告诉了大家这个事儿,又说道:“本来想带着大郎过去的,只是大郎明年就要成亲,很多事儿都要亲力亲为,所以我和大舅兄商量商量,把鑫儿带上,也好提前感受一下春闱的气氛。”从哪一方面来说,杜有忠都有提携胡鑫的必要,更不用书在,和都是自己未来的女婿了。
  跟着楚家的人一起进京,这就不担心吃住的问题了,楚家也不会那么小气,何况杜有忠还是二房的亲家。
  “李大壮我不带过去了,让他留在这边,就让长福跟我去吧。”身边还有胡鑫,也已经够了。
  长福对于能去京城,那是想当的高兴,他最开始还去过省城呢。
  把他弟弟长顺给羡慕的,他是哪里也没有去过,不过长顺相信,以后自己一定能去的,因为二爷到时候要和肯定会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的,作为二爷的贴身书童,他能不去吗?
  这边商量好了,杜有忠又回了一趟杨柳村,把事情这么一说,齐氏对儿子奔前程的事儿,自然是上心,不过,这是不在家里过年了?
  还是第一次在外面过年呢。杜有忠说道:“娘,你放心,那边还有亲家的大哥,也一起去京城,过年不会差的。”
  杜老爷子说道:“别的不说了,你在外面自己照顾好自己,别逞强,咱们一切随缘。”
  齐氏则是打开了装钱的匣子,给杜有忠拿了一百两银子,为了他们科考,齐氏是一直在攒银子呢。
  这次大儿子要去京城,花销肯定大,齐氏直接给了杜有忠,“娘给你的,你就拿下,说句实话,这家里要是没有你,也弄不了这么多年,就是你兄弟几个也没有意见的,你这奔前程,也是为了他们几个,他们绝对不会有二话的!我知道,你手里也有几个钱,但是这也是我们这边的一片心意,拿着,出门在外,手里的钱多一些,才好走路一些。”
  杜有忠不说什么了,把一百两拿下了。
  又交代了兄弟们几句话,无非是照顾好父母之类的,杜有贤他们都应下来了,就是大哥不说,他们也是要那样做的。
  “大哥你自己在京城要保重!家里就不用担心,有我们呢。”
  胡大舅那边,自然是乐意让胡鑫跟着去的,这几年,从胡鑫中了秀才,他们家地里的收入也有一些,而且胡大舅并没有丢掉自己的手艺,不过,对于乡里乡亲的,他只是帮帮忙看牲口,不要一文钱的,因为这个,胡家的口碑更好了。
 

☆、150 想开

  对于那些上门请他看马的大户人家;他也是毫不客气的收了诊金和礼品;这也是给自己的儿子长面子。而且越是这样,来请的人越是多;还恭恭敬敬的,毕竟这是秀才老爷的爹;能给你家牲口看病,那是你的荣幸。
  现在胡鑫直接中举了;不说别人过来送东西送钱的,还有送铺面的,那些来投到胡家门下的人;总之;现在是不差钱。
  所以胡鑫去京城,胡大舅是有的钱给他准备。
  季氏也是想着京城说不定天气冷,给胡鑫准备了好几包东西,胡鑫劝都没有劝住,这孩子,一年到头,在家里的日子很少,以后真的要出仕了,那么更是几年都见不到面了。
  想着三年后,是不是可以准备给这两个小的办婚事了?到时候有榆儿照顾他,她这个当娘的也能放心那。
  楚大爷那边早就知道了这次要跟杜有忠一起去京城。
  他二弟还过来说了,让他多照顾照顾他亲家。
  这次乡试,楚二爷还是没有过,照样是个秀才老爷。
  不过楚二爷已经习惯了,好在亲家那边有喜事儿,也算是他这边有喜事儿吧,毕竟杜家越好,自己的女儿嫁过去也越能过的好。
  楚大爷笑着说道:“你就是不说,我也会好好照顾的,是你的亲家,也是我们楚家的亲家,怎么着,我还会故意不照顾人?
  楚大爷楚清源看着杜家这长势,要说不后悔,那是不可能的了,可是事情已经是这样了,女儿芳菲也已经嫁出去了,他要是还斤斤计较,那真是就太失风度了。
  再说,他还是芳芷的亲大伯呢,自然是希望侄女儿以后的婆家会越来越好。
  所以不用他二弟交代,他都会好好照顾杜有忠的,何况,两个人都是举人,在一起也能探讨探讨,总比一个人呀好的多吧。
  二弟说杜有忠很有见识,他也想看看呢。
  楚家这次出门,带了十来个家丁,连马车都弄了十来两了,所以杜有忠和胡鑫的东西,算起来都是少的了。
  楚大爷还在杜家这边吃了一顿饭,这才跟杜有忠,带着胡鑫,加上小厮长福,一起坐上马车,朝京城出发了。
  胡氏直到看不到人了,才转回去。
  这边东厢房的新房都准备的差不多了,也粉刷过了,提早,就为了时间长了,能去掉这刷粉的味道。
  到时候,新娘子的嫁妆抬进来,就不显得空旷了。
  当然,在腊八之前,胡氏就带着杜榆回去了,杜二郎的书院是要腊月初八后才放假的,留着李大壮家的,和长顺在这边等着他一起回去。
  因为快过年了,胡氏这一年到头在外面,这个时候,该回去多做一做活计,好好给婆婆尽尽孝。
  而齐氏和杜老爷子当然是知道了胡鑫和杜榆定亲的事儿,这是好事儿,他们没有什么反对的,尤其人家胡鑫都是举人了,自己孙女嫁过去,就是举人娘子,这比别人不强多了?
  所以无形中,这次杜榆回来,齐氏就不让杜榆做活儿了,说是要娇养,除了给她记记账外,也就是做做针线之类的。连厨房都不让她进呢。
  说是已经是大姑娘了,要在屋里拘着,不然脸给晒黑了,到时候就难看了。
  翻过年,杜榆就十三岁了,对齐氏来说,就是大姑娘了,何况还是定了亲的。
  人家胡家送的定亲礼也重,又是知根知底的。
  齐氏也问了胡氏,这大郎和杜榆都定了亲了,怎么二郎还没有动静啊。
  胡氏就表示,等明年完成了大郎的婚事后,再商量二郎的亲事,毕竟总得一个一个来吧。
  杜榆这样,也只不过是先把亲事定了,他们都说好了,得至少等杜榆十五岁了,才开始考虑婚事呢,而且都说到了圆房,也得十六岁才能圆房呢。
  也就是说,最好是等杜榆十六了才成亲了。胡氏说道:“榆儿十六岁那年也刚好是有春闱,鑫儿肯定要去京城赶考的,那时候他就没有时间了,所以我们商量的是,或者在年前把婚事给办了,等过了榆儿十六岁生日再圆房,这样一来,榆儿还能跟着鑫儿去京城照顾照顾呢。要么是等鑫儿从京城考回来了,再举办婚事。”
  齐氏立刻说道:“还是年前把婚事给办了吧,我听说,那京城里的大户人家,闺女都是想着抢人的,到时候胡鑫真的中了进士,到时候被人给抢跑了,那就太亏了,成了亲,别人就是想抢也抢不成。”
  这戏文上不是说了,某某中了状元了,直接被皇帝老儿赐婚公主,成了驸马,要是胡鑫也那样了,那自i孙女能和公主抢男人?所以不行,得在去京城之前,把婚事给办了!
  皇帝老儿总不能抢人家已经成亲的人吧。
  这都是齐氏自己想多了,那些真的被人抢走的男人,是自己心智不坚定,看见了好的前程,既能得到如花美眷,又能前程似锦,家里的糟糠(或者未来的糟糠)都统统抛在脑后了。
  比如这陈世美,要是他自己承认自己有妻有子的,就数皇帝老儿也不会给他配个公主吧,人家公主又不是嫁不出去了,非要缠着你要嫁?
  不过这戏文就是戏文,根本就不能推敲。
  比如,既然这陈世美中了状元了,那么人家不查他籍贯吗?不查他家里的情况吗?要知道婚书等成婚后,那是要拿到衙门里登记的,以方便户籍管理,或者纳税等等。
  这什么都不问,就要尚公主,皇家的人也不是吃素的好不好。
  只是,和齐氏可是讲不起这些道理的,既然她老人家是这个意见,那么以后就这么商量着。
  都是自家亲戚,一切都好说。
  长工们那边,给地里的麦子上了一次肥后,这边杀了年猪,给每人分了肉,结算了工钱,有回家去的就让他们回家去了。
  而这边帮工的女人,也是给结了钱,送了东西,让她也跟着丈夫回家去了,毕竟一年到头就这么一次能回家(当然,请假的不算),而且齐氏也不希望有这样的人,在过年的时候,还在自家里带着。
  李大壮家的除外,因为李大壮一家子都是自己家的下人了,不算是什么外人。
  李大壮家的,在初八过后,就和杜二郎一起回来了。
  李大壮家的,厨房里的手艺真的很不错,她来了,这厨房里的活儿基本上就被她全包了,而且色香味俱全。各种油炸的果子等等,她也是手到擒来,包的包子也好看又好吃,真是能干的很。
  李大壮家的也知道,这位老太太对自己带着挑剔的眼光,觉得主人家买了他们,是有些吃亏了,所以现在是充分展示自己是有用的人,主家买了他们,不吃亏。
  齐氏难的说道:“看来,这下人买了,也有买了的好处。”
  杜榆听了就忙说道:“奶,要不,过年了,就给你物色物色几个?”
  现在三婶主要在豆腐作坊忙,输欧定以后四婶和五婶都有自己的事儿要干呢。
  齐氏说道:“还是看看吧,家里也雇人了,总不能把人赶走吧。”
  这话可不是齐氏的心里话,雇人她也是给了工钱了的,她决定不雇,那也是没有二话的。只是总得找个借口吧。
  现在齐氏也是知道了,家里随着大儿子的身份的提高,毕竟和以前不一样了。
  要是大儿子真的中了进士,成了官老爷了,齐氏身边是得有人伺候了,哪怕齐氏觉得浪费钱了,可是总不能让别人说自己儿子当着官,自家老娘还在自己干活儿吧。
  尤其是,要是大儿子中了进士了,那么就有五百亩地可以免税了,到时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