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李好[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李好[完结]- 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知道和赌坊的人说情,他还请了这赌坊上上下下的人在酒楼里好好的吃了一顿,还让秦员外等人作陪,这事儿才算是玩呢。
  结果人家是一点儿也不感激,还嫌弃做的事情太晚了,让他们受了罪了。
  这样被对待,谁又不是天生找虐的,杜有贤就不管了,但是族里对这杜家出了一个赌鬼还是很生气的,就要按照族规处置了杜丰收,杜丰收一害怕就逃跑了,还摔断了腿,然后张氏发现自己藏的很隐秘的棺材本也被自己的小儿子给弄没有了,和小儿子争吵,又被气着了,这不,就倒下了,然后请大夫看病,最开始还好,结果张氏自己天天的骂人,还骂了杜满仓这个长子,也不管他们这边,在杜满仓带着东西来看张氏的时候,张氏就朝杜满仓要钱,杜满仓出于孝道,因为张氏说她棺材本没有了多可怜,杜丰收又这样了,她不想连个棺材都没有。所以杜满仓才给的。
  谁知道杜满仓把钱给了张氏,那杜丰收就跟饿狼见了肉一样,又偷偷的瘸着腿来偷张氏的钱,张氏发现了,自然不干,和杜丰收争抢起来,张氏一个年老的女人,哪里是杜丰收的对手,尽管杜丰收受伤了一条腿,可是还是被杜丰收推倒在地,杜丰收拿了钱,也没有管张氏后来如何,等人发现了张氏,张氏都已经中风了。
  中风后,这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又一直没有杜丰收的消息,张氏最后熬不住,就过世了。
  这是杜榆他们听到的事情的经过,杜榆问道:“那大奶奶的葬礼,杜丰收回来了没有?”她根本就不想叫这杜丰收为堂叔了,这人根本就不配,能把父母都气死的,算什么东西!


☆、第247章 腊八粥

  “到现在也没有回去,你那位堂婶自己回娘家了;把几个孩子留下来了;如今在你满仓大堂伯家里住着,他们倒是厚道人。”
  虽然大人有恩怨;可是和小孩子没有关系。
  听了张氏去世的消息,大家也不可能是满心高兴,只是觉得这对孩子啊;真不能过分的溺爱。而且当父母的不能太偏心;不然就和张氏这样的;下场也不会太好。大家都是有孩子的人了,而且看情形;也肯定不止一个,所以都觉得要引以为戒。
  “四叔,桃儿的婚事咋样了?”杜榆还挺担心杜桃的婚事的,她这年纪,也是该嫁人了,杜榆想把自己准备的东西给杜桃带回去,肯定是不能参加杜桃的婚事了,只能送东西过去。
  而且里面,还有几十两银子,居家过日子,还是银子最实在。
  杜有德说道:“已经定下来了,是三郎在县里认识的人家,家里是做锡器生意的,姓崔,是家中的老二,他们家成亲后就分出去,所以也不用担心以后一大家子都在一起,到时候闹矛盾。”
  锡器这个东西,在古代的时候用的也多,买的人也多,不像铁器那样用起来又贵又不容易做出来。
  杜榆一听,就知道这家子的生活条件很是不错了。
  杜榆问道:“那桃儿什么时候嫁过去?”
  杜有德道:“开春了就嫁人,到时候我们都去帮忙去,现在三郎在县城里的生意做的很不错。”
  “那边他爹娘没有过去找麻烦?”就自家二叔和二婶那个德行,不找麻烦是不可能的。杜榆都能想象得到。
  杜有德也懒得提起那两个哥哥嫂子,不过侄儿要问,他就说道:“大郎走之前,跟县里衙门都打招呼了,每天都有差役去三郎那边来一趟,他们不敢过去的。至于你二叔二婶,现在跟着杜柳过日子呢。”
  真是提起来就觉得恶心,杜柳如今招了一个人在家里,手头上有钱,过的那种日子。
  “你二婶不是又生了一个吗?如今就盼着这个儿子了。”
  他们一大家子都没有把刘氏又生的一个儿子排行,所以五叔这边生的,直接当成了六郎。
  “我看这样也好,起码三哥这边就没有什么顾忌了。”以前还因为自己是那边二叔唯一的儿子,所以这心里总是有担心的,现在那边就又有你了小儿子了,这大儿子不孝顺,自然是把全身心都放在小儿子身上了。
  这倒也是,杜有德也觉得这样。
  村里的事情问完了,杜有德在京城也逛了一圈,主要是以前没有来过京城,所以对京城稀奇,然后买了好多便宜又实用的东西,加上大家送的。
  等杜有德要回去的时候,几个马车都装不上了,真是太多了,但是这都是大家的心意。
  齐氏和杜老爷子过年是回不去的,就杜有德自己回去,齐氏吩咐了又吩咐,还让他们有时间了,就都上京城来。
  杜有德在京城住了半个月,就又赶着回去了,他怕呆的时间长了,到时候路上下雪封路了,就不好了,说不定还要在路上过年呢,所以赶紧回去了。
  这次可是齐氏和杜老爷子第一次在京城里过年,但是家里很多人在,也不寂寞了。
  本来他们就该跟着长子的,以后也就习惯了。
  进入了冬月,杜榆就忙碌起来了,庄子上送的东西,然后还有各家已经开始送年礼了,光回年礼,今年杜榆就比以前熬多的多,主要是今年胡鑫已经任职了,各种关系都上来了。
  所以杜榆直接忙碌到腊月这年礼还在继续送。
  一本册子根本就不够登记的,另外还用了好几间屋子做库房。
  往王安家的带着人清点。什么东西都有,药材,绸缎,海鲜干货,摆件等等,还是那句话,当了有实权的官,银子吃从来不缺花的。
  而到了腊月,这过年的帖子也送来了,因为京城里当官的,每家都有很多亲戚要招待,也是怕到时候重了,所以都是提前在年前就把这各家安排的帖子送来了,让大家自己可以安排,什么时候去。
  比如像杜榆家里,年初一自然是要去街坊四邻还有胡鑫的翰林院的先生们去拜年,然后吃饭就看到了那个点了,到哪里就到哪里,初二铁定是回娘家的,初三是去舅舅家。
  也就是说,杜榆不用出去,是自己几个哥哥要过来,然后初四就开始跟同僚们相互请客了,这请客,得有个安排,看今天是谁家,明天又是谁家,不然就会弄得乱七八糟的,给了这个帖子,就是让大家都清楚对方的过年安排,以便于到时候上门。
  腊月初八的时候,各家开始送腊八粥,就是宫里的皇上也开始跟臣子们赏赐腊八粥,杜榆本来以为自己家肯定没有宫里的腊八粥,谁知道那边上午宫里竟然真的是送了,还是太后送的。
  杜榆想的是,该不会是因为上次米美人的事儿,所以太后才替皇上做的人情吧,不过这时间间隔的太久,杜榆想了想,还是不用想这其中的原因了,上位者做事情,你根本就不用想,恭恭敬敬的接受就好了,反正现在太后给自家送腊八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他们家现在和景王府是已经撕破脸了,以后在公共场合遇到景王府的人,杜榆还得提着小心呢。
  有太后这个赏脸,她底气也足一些不是?
  附近的邻居也都是做官的,自然也知道太后宫里的人给杜榆家里送腊八粥了,所以等人过去后,他们都有人上门了,反正是恭喜,这种事儿恭喜谈不上,可是却让他们觉得和胡家搞好关系,是很正确的,一个上升阶段的官员,总比在下坡路上的官员结交要好的多了。
  季氏和胡姥娘是看和宫里送来的腊八粥,恨不得供起来,天然的对皇室中人的敬畏,让胡姥娘和季氏把这腊八粥看成了圣物。
  杜榆笑着说道:“这是太后娘娘赏赐给我们的,就是让门吃的,吃了才能沾一沾太后娘娘的福气,娘,奶奶 ,你们一人一大碗,这样就福气多。”
  反正她连太后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但是说这些话也毫无压力。
  “对,那咱们就吃了?”胡姥娘很是高兴,能吃上太后娘娘送的腊八粥,觉得吃这个,比吃仙果还要管用呢。
  虽然前不久,她还骂过那皇宫里的人,当然,不包括太后娘娘。
  就因为这个腊八粥,胡姥娘对太后娘娘的印象好极了,觉得太后娘娘是天下一等的好人,难怪人家能生出皇上这种圣人。
  凡是能给她外孙女撑腰和做主的人,胡姥娘都很喜欢。而且她自己是老人家,对老人家也很是有一种理解的心态。
  其实呢,太后娘娘比胡姥娘要小多了。
  而今年呢,景王府反而没有得到太后娘娘的上次的腊八粥。
  这一对比,就知道太后娘娘对景王府很不满意了。毕竟景王府老是出幺蛾子,让皇家的形象很是不好看。
  景王妃是心里把那母女二人给狠骂了一顿,觉得她们两个就是扫把星,她现在去外面或者宗室里做客吃酒席,都会被人领到不起眼的角落,也没有人搭理她,弄得她觉得自己就是无人问津的。
  虽然都说狗眼看人低,但是这么多人都是一个态度,自然是看出问题来了,人家都知道景王府是没有什么圣宠了。
  四姑娘的姨娘在四姑娘死了之后,很是疯魔了一阵子,叫嚣着要把这些忘恩负义的奴才都给杀了,可是她忘了,她本身也是奴才出身,不过是后来生了四姑娘,所以才没有提这一茬的。
  而且王府的奴才,哪里轮得上她一个当姨娘的要打要杀的?
  正因为她这样,这府里的奴才对这个姨娘就心里恨上了,下人们要是恨一个姨娘,那简直是分分钟就能让你难受,她的日子过得不好,也是她自己自找的。
  不过这姨娘的韧性真的是很强大,还寄希望于米美人的肚子呢。
  毕竟皇上的皇子并不多,一个生了皇子的后宫女人,总能是有光明的前途的。
  要是米美人生了皇子,那就是皇子的生母,以后肯定是有大前途的。
  米美人过了几个月,是生了,但是生的却不是皇子,只是一位公主,然后就直接被挪到冷月宫了,一下子都没有了指望,宫里的女人那么多,到了冷月宫,基本上就是出不来了。
  这位姨娘听了这个消息,不吃不喝了好几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