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霸九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霸九天-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偏生滂沱大雨的,也没处请大夫去。昨天夜里,刘婆婆已经昏过去两次了,小刘娥哭得气都转不过来。 
  也就在这庙中的后殿,一个大汉看着外面大雨仍在下着不止,大声咒骂:“格老子的,官家欺负人,大户欺负人,连这老天都欺负人下下下,怎么不把这天下塌了!” 
  他身后一个较为文气的青年走上前来,递给他一碗水道:“大哥,别生气了,咱们再慢慢想办法。” 
  那大汉哼了一声,道:“慢慢想办法,等你想出办法来,天时早就过了。阿顺——”他叫道:“咱们的货,可没弄湿吧!” 
  一个青壮的汉子应声笑道:“姐夫,你放心,我亲手用油纸包了好几层,雨下得虽大,还好咱们走得快,又遇上这座大庙。我看了看,只淋湿了外面那层油纸,里面的一点都没湿。” 
  那个文气的青年笑道:“李哥儿这些年□得出息了,大哥放心,什么事交到他手里,办得妥妥贴贴的。” 
  那大汉长叹了一口气,道:“格老子的,这雨要是再下个几天,时间就来不及了。这春天的新茶,是一天一个价。博买务的那些龟儿子是个什么德性你们又不是不知道,黄金也能压成贱泥的。如今我们新茶价收的货,再拖下几天,就成陈茶价了。挣不了钱不说,这一趟走下来,反而要赔钱,这可都是老少爷们的血汗钱呀。不是我们这一趟趟的跑茶,家里那一庙三分地,是够吃的还是够过的?” 
  正说着,忽然自前殿传来呜呜咽咽的哭声。那大汉皱了皱眉头:“前面又在哭了,小计,跟我看看去。” 
  两人走到前殿,殿上横七竖八地躺了一地的人,左边角落里,一个老妇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一个女童跪在一旁,凄惨无助地痛哭着:“婆婆呀——婆婆呀——”旁边一个少年低声地劝慰着。 
  那青年小计,却是上前低声问了情况,回来告诉道:原来那老妇人前日带着这女童来躲雨,没料想受了风寒,一病不起,刚刚竟咽了气。可怜那女童小小年纪,这样的乱世如何能活得下去。 
  忽然间只听得一片惊呼,原来那女童哭着哭着,竟昏了过去。 
  那大汉抢上前一步,抱起那女童,只觉得那女童浑身热得烫人,他翻开那女童的眼皮看了看,用力一掐人中,一边急声对身后的青年喝道:“小计,快去烧一碗俨俨的茶来,放些姜末。”这边抱起那女童,到火堆旁边。 
  过了一会儿,一碗俨茶灌下去,那女童才慢慢醒来,脸色也好了许多。看了看旁边,哀泣道:“婆婆——” 
  在这空档时间,那大汉已经问明,这女童名叫刘娥,是这刚刚去世的老妇人的孙女儿,两人是蜀中逃难的难民。这少年名叫龚美,原是她们路上认识的,一路同行,互相照顾,倒生了些许患难与共的情义。 
  那大汉道:“这小姑娘不是病,是饿昏啦,来,我们到后头去,还有点吃的。”说着,抱起刘娥向后殿走去,龚美也跟在后头。 
  喝了半碗粥下去,刘娥脸色好了许多,看着那大汉心中好生感激,忙磕头道:“谢谢大爷!” 
  那大汉扶起了她,大笑道:“啥子大爷小爷的,咱们都是穷苦人出身。我名叫王小波,你也跟大家一样叫我王大哥吧!!” 
  龚美看在眼里,心中好生敬重那王小波,道:“王——王大哥,你真是好心人。” 
  王小波看了看左右情景,道:“这小妹妹也只能跟了你啦,你有什么打算?” 
  龚美怔了半晌,才道:“我会点手艺,原本是跟着师父上东京去讨生活的。东京城是天子脚下,听说繁华无比,许多没活路的人,都去了东京。可是路上师父发虐疾死了,后来遇上刘婆婆她们。婆婆临死前托我照顾小娥,现在她无亲无故的,我也只好带着她一起上东京了。” 
  王小波拍了拍他的肩头道:“小兄弟,你虽然年纪小,难得心肠好,我很喜欢。这几天雨下个不停,等雨止住了,我们还可以同行一路。现在,咱们先帮你把刘婆婆埋了。” 
  一张草席,草草地葬了刘婆婆,龚美领着刘娥一一磕头道谢。 
  王小波介绍着自己身边的人道:“这个,是我小舅子叫李顺,我身边的兄弟计辞、吴文赏、张余。” 
  龚美感激地点了点头,心中默默地记下这几个帮助过他们的名字——王小波、李顺、计辞、吴文赏、张余。他不知道,这几个名字,会在将来的某一天里,震撼整个大宋王朝。甚至,千秋万代之后,仍被许多人背诵着。 
  夜深了,雨也渐渐地小下来了。 
  刘娥走出殿外,抱膝坐在台阶上,看着黑黝黝的天空。她才十三岁,然而,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多,使她此刻脸上的表情,不象是个十三岁的小姑娘。 
  计辞走了出来,看着她:“小妹子,你还没睡吗?” 
  刘娥摇了摇头:“我睡不着。” 
  计辞问道:“你在想什么?” 
  刘娥叹了一口气,说:“为什么我是个女娃儿呢,我要是个男娃儿就好了。那样,我就可以和龚美哥哥一起,跟着王大哥他们去跑茶。现在龚美哥哥为了照顾我,得带我到京城去找活路。” 
  计辞笑了:“女娃儿又怎么样?你知不知道,我们现在住的这座庙,叫什么名字?” 
  “叫皇泽寺,是吗?”回答的是少年李顺。 
  李顺道:“我知道,是皇泽寺。” 
  计辞道:“正是,你们可知道皇泽寺供奉的是什么人?” 
  两人摇了摇头,计辞道:“是女皇帝。皇泽寺供奉的,是则天大圣皇帝。” 
  李顺已经叫了起来:“我知道了,原来皇泽寺就是则天庙呀!” 
  刘娥怯怯地问道:“皇帝也有女的吗?” 
  计辞叹了一口气,道:“咱们这巴山蜀水,人杰地灵,孕育多少英雄豪杰呀!则天皇帝,就是出生咱们这广元县。这皇泽寺本建于唐开元年间,就是为着纪念则天皇帝出生于此。”他站了起来,走到院子正中,站在一个石碑前,轻拂去上面的尘土,道:“这就是广政碑,是蜀后主孟昶亲笔书写,赞颂则天皇帝的碑文。当年孟昶作此碑文时,这皇泽寺气象宏伟,香火鼎盛。后蜀亡国,战乱频频,这里再也无昔日的气象了。” 
  两个少年,倚坐在石台阶上,静静地听着计辞在讲故事:“相传武则天之父武士镬任利州都督的时候。那天正是端阳佳节,他携夫人杨氏观赏龙舟竞渡,与民同乐。时值中午,原本万里无云的晴空,乌云骤起,天色阴暗,电闪雷鸣,飞沙走石,这时,蜇困江潭的乌龙一涌而起,直扑武府龙舟,杨氏夫人惊骇倒地,不觉有孕,乌龙则抬头腾空奔西山而去。次年正月二十三日,杨氏产下一女,取名武照,也就是则天皇帝。相传杨氏分娩时,猛见霞光闪烁中彩凤飞绕武府一周朝东山飞去,后来民间就把西山为“乌龙山”、东山为“凤凰山”,以示武府“龙凤呈祥”之意。则天皇帝十四岁入宫,成为太宗皇帝的才人。相传番邦曾进贡一匹叫狮子骢的烈马,这马骠悍无比,无人能制。太宗自负纵横天下,马上打来的江山,居然也无法制服此马,他很生气,就不信制服不了这匹马。于是下旨说,谁要是能制服这匹马,就有重赏。于是许多武士纷纷前来尝试,可是谁也制服不了。最后,这匹马却让一个小女子给制服了” 
  刘娥抬起头来:“是给则天皇帝制服的吗?” 
  计辞微笑点头:“是的。” 
  李顺好奇地问:“她是怎么样做到的呢?” 
  计辞道:“则天皇帝说,她只要三样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锤、三是匕首。先用铁鞭打,若是再不听话就用铁锤,若是铁锤也没有用,那么这匹马注定是不能为人所征服,于人无用,只有用匕首杀了它。” 
  过了很久,刘娥怯怯地问:“那时候,则天皇帝有多大了?” 
  计辞说:“这就是她则进宫那年发生的事,她十四岁。” 
  刘娥怔怔地道:“明天,我也十四岁了。” 
  李顺道:“许多武士都征服不了的烈马,却教一个小女子征服了,不是因为她武功有多高,而是她用对了方法,对吗?” 
  计辞点了点头,故事在继续说着,可是这个故事,在这两个少年的心中,却足以影响一生。 
  刘娥想着,则天皇帝那一年,也是十四岁,明天,我也十四岁了。原来只要努力,女人连皇帝也可以做。 
  李顺想着,怪不得古人说,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连一个女子也可以做到皇帝,何况我辈堂堂男子。 
  每个人少年时,都会多多少少地听到过一些大人物的故事,都会涌起一种“当如是也”的感慨,时光流逝,也是这样度过了一生。 
  这两个少年,此刻的心,也与世上大多数听到大人物故事的同龄人一样,兴奋和崇拜。只不过,有人把故事听在耳里,有人把故事刻在心里。 
  夜深了,人也睡去了。 
  计辞独立站在长廊上看着月色,王小波走了出来:“小计,还没睡?” 
  计辞看着他:“大哥,你也没睡。” 
  王小波点了点头:“听你给两个娃子讲故事呢!” 
  计辞微微一笑:“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考了一次又一次,眼看着许多不如我的人,纷纷高中,我却连自己也养不活。要是没有大哥你热心相助,我母亲可能要被我这不孝子饿死。大哥你呢,一身武艺,一副热肠,奔波半生,却过得一天不如一天。这世道,唉,让人往什么地方走呀!” 
  王小波笑:“听听刚才阿顺说的什么话来着,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呵呵,真是小孩子话!” 
  计辞道:“也未必都是小孩子话。自乾德三年宋兵灭蜀后,这蜀中反了多少人,反了多少次呀。当年就反了文州刺史全师雄,蜀中十六州纷纷响应。吕翰卒部下在嘉州起事,普州军校孙进、吴瓌反,果州军校来德威反,遂州牙校王可僚反。乾德四年阆州州民反,乾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