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秀公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元秀公主-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薛氏待她睡下了,吩咐采蓝、采绿用心守着,自己坐在堂上想了片刻,起身却往玄鸿静室去了。
  玄鸿显然正在等她,瑶光看到薛氏,立刻道:“娘子请进,观主正在里面。”
  “元君。”薛氏进了静室,便见玄鸿跪在三清像下,神色虔诚的祈祷着什么,她低低的唤了一声,玄鸿又念了几句,方才起身,道:“薛娘坐罢。”说着亲手递过了一只蒲团。
  薛氏也不推辞,在她下首跪坐下来,道:“元君为何要让九娘与杜家接触?”
  “听说,魏博节度使贺之方之子,贺夷简到了长安来,还对九娘一见钟情?”玄鸿不答反问。
  “不错。”薛氏点了点头,复问道,“这与元君要让九娘代赴杜家筵席有什么关系?我若没记错的话,元君自从出家以来,连宫中家宴都没有再理会过吧?”
  玄鸿淡淡道:“朝臣提议将九娘下降魏州,以分化河北三镇,是也不是?”薛氏一皱眉,却听玄鸿缓缓道,“薛娘啊,九娘年少,你是她姨母,不知可还记得当初先帝在时,与群臣议边塞之事?”
  薛氏的脸色顿时变了。
  宪宗皇帝继位时,梦唐的情况远不及三年前丰淳接手。怀宗皇帝以及再往前的懿宗皇帝等,皆是恣意享乐的庸碌之君,实际上,因玄宗皇帝之后,藩镇割据,宦官得势,堂堂九五之尊委命阉奴之事并不少见,如玄宗之子肃宗时宦官李辅国,在肃宗皇帝病重之时,因与张皇后就新帝人选发生争执,竟公然带人强闯宫闱,弑张后、诛越王,肃宗因此惊骇而死。
  其后有顺宗为宦奴俱文珍逼迫退位,年仅十八的敬宗皇帝为宦者刘克明所弑怀宗皇帝时,宦者王太清何尝不是一手遮天,连时为太子的宪宗都忌惮不已?宪宗皇帝继位后,为除王太清,先后抬举了高平之并邱逢祥与之相斗,费了不知道多少心机,才将王太清除去,之后又因高平之自恃功劳,骄横跋扈,为宪宗厌弃,而邱逢祥却以其一贯的静默精明,渐为宪宗倚重,至今得丰淳重用。
  玄鸿所说的议边塞之事发生在宪宗登基后不久,王太清尚在,时梦唐内有宦祸未平,外有边患难停,群臣惶恐,除了杜青棠等寥寥数人外,皆提议派遣公主和亲。那时候,宪宗的长女平津公主尚未及笄,若要和亲,自然是其姊妹,其时嘉善大长公主已经下降张氏,而延庆、永寿两位公主却还住在凤阳阁中,只是延庆已经赐婚,没有婚约的只有永寿公主一人耳。
  若宪宗皇帝要从臣议和亲,人选不问可知。
  然而宪宗皇帝却当朝背诵本朝戎昱的《咏史》之句,笑言戎昱若在,当与朗州刺史之位,并讥诮道:“魏绛之功,何其懦也!”
  实际上宪宗皇帝所言的魏绛,乃是春秋时晋国卿士,与周同姓,有功于魏,其人执法严毅方正,为魏伐霍、耿,多有军功,且在史书上有居功不傲的美称,所谥亦是美词曰庄。然因他曾向晋悼公提和戎之策,宪宗皇帝却评其一个“懦”字!
  而不久后宪宗皇帝以雷霆手段除王太清、先讨彰义、再伐淄青,斩西川、慑宣武,一时间使各藩镇惊恐不敢怠慢,争相入朝表忠诚之心,其中贺之方甚至还主动请命进攻淄青以求自保
  薛氏恍惚了片刻,才从纷繁的记忆之中收拢情绪,低声道:“元君是说五郎他”
  “五郎年少,虽然自幼为储,先帝调。教也是尽心尽力,可年纪放在那里,究竟是差了许多!”玄鸿轻叹了一声,望着她道,“他让自己的老师韦造入相本是寻常,可赶走杜青棠却全然为了私愤,先帝英明刚毅,却对杜青棠言听计从,五郎不肯相信——其实,若没有杜青棠,先帝当初根本除不了王太清,更别说其后的中兴之治!此人手段,可见一斑!”
  “这与九娘又有什么关系?”
  玄鸿摇了摇头,问起了似乎不相干的事情:“我听说五郎如今身边跟着的是鱼烃,但总理宫人的却是邱逢祥?”
  “不错,此人精明能干,却性情静默,倒比之前王太清、高平之之流别有不同。”薛氏愣了一愣,才答道。
  玄鸿却冷笑了一声:“薛娘你好歹也是郭守养女,在我的静室里说话还这般藏着掖着做什么?邱逢祥精明能干——是啊,他太精明能干了,就连先帝想除去他都难以下手,更别说五郎年轻,如今名义上他是大内副总管,鱼烃是总管,可北衙那边,究竟是认鱼烃,还是认他?”
  “元君!”
  “若先帝在,韦造可还敢上那一封请降公主于魏州的奏章?”玄鸿目光刀锋也似的扫过薛氏,问出的话,凛冽犹如三九寒风,“我也不妨告诉你——那奏章以及紫宸殿上的跪请乃是杜青棠设计激韦造所为,目的是想叫五郎缅怀先帝之治,而不是将精力都放在了旁的地方!譬如,追查郭家之事,以及逼迫杜青棠!”
  她摇头叹息:“但看起来,五郎他压根就没看穿这层意思!所以,我只能用九娘来做文章了!”
  薛氏蓦然跪直了身子,冷笑道:“旁的地方?郭家满门抄斩、文华太后难产而死、茂王存世仅仅三日这些都是五郎与九娘的骨肉!凭什么不能查?若不是文华太后临终前的叮嘱,不必五郎慢慢布局,我早便夜闯杜府,抓着杜青棠问个究竟了!”
  “斯人已远,薛娘念念不忘,又有什么用?”玄鸿嗤笑了一声,手指元秀所居之处,一字字道,“文华太后一片慈母心怀,不欲其子女知晓前事,五郎恨不能食杜青棠之血肉,都对九娘瞒住了消息,不知道薛娘以为,当你翻出旧事,九娘可还能够如今日一样,有悄悄溜到芙蓉园里看赛舟的心情?”
  “文华太后不欲子女知晓,并非认为他们承受不起,不过是因为当时杜青棠深得宪宗皇帝信任,尤其五郎被册为太子不几年,又才及舞勺之年,根基浅薄,全靠宪宗皇帝维护,惟恐自己去后,五郎与九娘既是嫡出,又没了生母与外家看拂,贸然与宪宗宠臣冲突起来,不明不白的死在宫里,或者连储君之位都保不住罢了!”薛氏森然笑道,“当初,郭老令公于哀声一片之中尽忠尽节,匡扶社稷,挽大厦于将倾,郭家的血脉,又怎么可能如此脆弱,连生母死因的真相都不敢面对?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文华太后当年因杜青棠势大,而五郎、九娘无力自保,不敢叫他们得罪了杜青棠,所以许多事情,连我都不敢说,可如今五郎在位,邱逢祥虽然势大难除,到底不敢如李辅国、程元振等跋扈,身为人子,岂有明知道生母含冤而死,却不思报仇的道理!”
  她冷笑着道,“多谢元君的提醒,明日,我便会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告诉九娘!”
  说着,拂袖而去!
  静室中,玄鸿抬起头来,眼中却有一丝窃喜。

  第一百三十四章 濯袂
  端午的次日,坊门才开,在观澜楼中欢庆了一天一夜的杜留不辞劳苦,连这几个月来爱得如珠如宝的江错娘也只吩咐了车夫送回别院,惹得江错娘咬着牙在马车里恨恨骂了不知道多少句薄情郎,自己却欣欣然一路跟着杜拂日到了靖安坊,一进玢国公府,洗砚对门口的男仆吩咐几句,那人便飞快的跑向内宅。
  等两人到了杜拂日素日所居的鹿剑园,园中两名使女濯襟、濯袂已经备好了醒酒汤等候,用玉雪团花纹瓷碗装着,配着银匙呈上来。望族世家主人们的近身使女,吃穿用度往往连寻常小富之家的女郎都有所不及,这两名使女姿色平平,然肌肤白皙,姿态柔婉,举动皆使人赏心悦目。
  杜留生性风流,接过时顺手就在给自己呈汤的濯襟白生生的皓腕上捏了一把,后者猝不及防,不由低叫了一声,见杜留含笑望着自己,顿时面上一红,微怒道:“七郎真是喝多了!”
  “我喝的可不如十二郎多。”杜留故意道,“多日不见,濯襟的肌肤越发晶莹可爱”
  “七郎!”濯襟羞恼交加,放下醒酒汤,连忙退开了足足三尺才垂手站住,另一边呈汤给杜拂日的濯袂见状冷哼一声,狠狠瞪了他一眼,却是颇有泼辣之像。
  杜留正要继续与濯襟调笑几句,见杜拂日看了自己一眼,这才若无其事的正襟危坐好,饮罢醒酒汤,方似笑非笑的说道,“所谓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十二郎你素来在长安少年之中声名不显,却没想到却已简在帝女之心——还不快快从实招来,究竟是怎么叫那美貌引得魏博节度使之子都在一见之下,为之倾倒的元秀公主居然主动找上了你?你可知道此事若是传了出去,贺夷简约莫会叫上夏侯浮白,把叔父这玢国公府都要拆去一半!”
  杜拂日身上依旧穿着后来换的丁香色衣袍,夤夜应酬,尤其是被人注意到他与清忘观女冠交谈之后,少不得许多人怀着各种心思前来敬酒与试探,此刻虽然饮了解酒之物,面色平静,眼中却依稀还有醉意,听了杜留的话,闭上眼清醒了一下,才道:“贵主似乎是以为叔父也会到场,是冲着叔父去的,另外,贵主对骑射颇感兴趣。”
  “叔父?”杜留自己风流,遇事也总喜欢以己度人,闻言顿时露出暧昧之色,“莫非她是替玄鸿元君带了什么给叔父?”
  “元君与叔父之间乃是知己,并非你想的那样。”杜拂日瞥了他一眼,“宿夜招待客人,七哥你就不累么?”
  杜留拢着袖子,笑嘻嘻的说道:“这位贵主一直养在深宫,自叔父辞相后,我等也不得机会入宫拜谒,并未见过她的面,当初听说贺夷简对她一见钟情,便揣测其容貌不俗,没想到昌阳公主这个皇室第一美人的封号才做了没几年,又要换人了,十二郎真是好艳福!”
  杜拂日微微一哂:“七哥若是不想在此下榻,我使人套车送你回江错娘那里去可好?”
  “你若对贵主不存打算为何会同意在她面前展露箭技,又听裴二十四娘起哄作诗相赠?”杜留听了,唇角依旧勾起,眼中却毫无笑意,淡淡道,“十二郎,你当知道,如今虽然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