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里的道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花都里的道士-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争本不是过分谦虚的人,此时见王教授虚心请教,便笑了笑回答说:“中药种类繁多,因为天下万物都在五行之中,所以一草一木皆能入药,各种药性的搭配,更是变幻万千,无穷无尽。所以说,用药之道,全在一心,并不可完全按照古方。”

“用药之道,全在一心?”

“没错,古人有记载的方子未必就是最合适的,而且中医看病最讲究因人而异。同样的病情,同样的药方,却治此人则效,治彼人则不效,何也?那是因为每个人本身体质不同,情况不同,环境不同,所以用药也讲究因人而异,不能一方通行。只有全面了解了药性药理,根据君臣佐使之道,开出最适合病人的药方。”

“治此人则效,治彼人则不效”王教授喃喃说道。

其实这本身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无外乎说的就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变通,可对于现代的中医来说,却显得复杂多了。

西医讲究的是规范化治疗,比如一个人生了病,去几家医院治疗,过程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但是在中医中,这种情况则很难见到。

就算是同一种病,看十个老中医,很可能就开出十种药方。

为什么会导致这种情况?这就如陈争所说的,中医治病,讲究根据本个人本身体质、环境等等诸多因素全盘考量,而中医的水平参差不齐,观察得又都不够全面,就导致了各有各的治法。

不过就是每个中医开出的药方全不一样,却大部分都是依循古人的方剂。

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药方究竟有多少?完全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不计其数,只可惜如今中医没落,经过这么多中医历代努力的结果又剩下多少?恐怕十分之一都没剩下。

如今的大多数中医,不过就是记住了那些还没有失传的药方,治病时略算加减,根据病人的情况,适量增加或减少药量而已。

这种情况,倒也难怪刚刚课堂上,孙教授在辩论时说中医不思进取了。

好像陈争这种下药之时这种天马行空的,就连王教授这种国内知名的中医专家,也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不过陈争的药方虽然初看天马行空,但越是仔细研究,却越是发现其中妙用无穷。

“高!高!果然不愧小神医之名啊!”刚刚王教授只不过是跟着王慧这几个女生随便叫一叫,却也并没有很当真,但此时此刻,他却是发自肺腑,叹道:“君臣佐使这四个字道理虽然简单,说来也容易,可运用自如的能有几人?”

“君臣佐使?君臣佐使是什么意思?”文黛插言问道。

陈争解释道:“中医开出的一副药,一般都是由多味中药组成,每一味药各有作用,大体来说,君为主药,臣为辅助,佐或配合或者抑制君臣药的药性,而使则起调和之效。中药组方,都是按照此原则。你才刚学,这些都还太难,以后慢慢也是需要掌握的。”

“哦。”文黛点了点头。

“天下如此之多的中药,每种药的药性也多种多样,妙用无穷,用药本是基础,可当针对病情,能用药用得恰到好处,谈何容易啊!没想到我浸淫中医药数十年,水平竟然还远不如你这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惭愧啊,惭愧!”王教授叹息说道。

第42章妇人婴儿方

王慧、丁宁、张美丽几个女生见竟然连国内知名的中医专家都对陈争如此钦佩,看来之前叫他“帅哥小神医”,还真的没有叫错。

王教授又感叹了半响,随后又对陈争说:“你对药理药性的理解,远远在我之上,让我望尘莫及啊。”

“王教授你太谦虚了,其实你也不用妄自菲薄,中药如此之多,我偶然知道其中几味药的特殊用法,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陈争说。

“不不不,如果这还不值得大惊小怪,就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了。”王教授忽然想起一件事,说:“你对药性药理理解的如此深入,刚好我这里正有一个用药上的难题,你来帮我参谋一下。”

“什么难题?”

王教授直接从抽屉中,拿出了一份病历,递给陈争:“这是我的一个病人,你先看看情况。”

陈争接过病例,仔细看了看上面写的病症详情,片刻后问:“小儿百日咳?”

“没错,就是小儿百日咳。”王教授连连点头。

小儿百日咳,这是小儿的常见病症,尤其是在古代,更是导致很多初生小儿死亡的元凶。

不过要说起来,在中国还算好的,因为中医的存在,中国因为小儿百日咳导致死亡的数字,要远远低于其他不懂中医的国家。

但即使是这样,也需要中医救治及时,否则很难有回天之力。

而且,即使是在医学昌明的今天,小儿百日咳这种病也依然十分肆虐,国外有相关报道统计说,全世界每一秒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此病,足可见此病的危险程度。

“我的这个病人,是一个新生不久的小儿,得了百日咳已经近一个月了,初期如同感冒发烧,所以他的家长也并没有太在意。数日后咳嗽加重,经常连咳十几声,甚至都无法吸气,脸被憋得红,鼻涕、眼泪全流出来,这才四处找人求治,可哪还来得及了?来找到我时是几天前,病情已经更重了,怕是已经得了并发的肺炎,如果再不能控制病情哎”

王教授叹息一声,并没有继续说下去,可陈争知道他的意思,再这样下去,也就只有死路一条。

陈争说:“从病例上看,这小儿剧咳不止,因为剧咳还导致了呕吐,眼睑浮肿,目睛出血,这的确已经很严重了,怕是已经引动了心、肝之火,气逆伤于血络。”

“是啊,是啊。”王教授心急说道:“之前病人家长来找我之前,已经中药西药都吃过了,来找到我后,我也给开过一副药方,但依然没有丝毫起色,到现在常常咳嗽剧烈时,都已经有了抽搐之症,再严重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啊,可怜这个孩子,才刚来到这世界上没多久,就”

“既然你开过了一副药,却不见效,为什么不稍微加大些药量?”陈争问。

“这个我倒是的确想过,不瞒你说,方子我都开好了,来,你看看。”说着,王教授又从抽屉中抽出了一张药方,继续说:“这个方子更有药效,劲力更强,但是我又担心这个婴儿年纪太小,体禀不足,肺气娇嫩,担心他承受不住如此强劲的药力,因此还迟迟不敢下药。”

将药方递给陈争之后,王教授又说:“我开始说的难题,就是这个方子,你帮我看看,这方子是否可行?”

陈争结果药方,看了片刻后说:“药方劲力强些倒是没什么,以你这服药,只要再加入一味佐药,也就可以了。不过”

“不过什么?”王教授连忙问。

“你这个方子,如果能换上两味药,在调整一番才是最好。减少三分川贝,然后不用冬瓜子,而是加入五克白前,效果必然会更好。”

“白前白前,专泄肺、胃之燥热,为治咳嗽降气之要药,能治肾、肝之沉寒”王教授一拍大腿:“妙啊!太妙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陈争仅仅是这一句话,就让王教授震惊无比,再对陈争的称呼也改了,心悦诚服地说:“小先生,你果然用药老道,超出我太多太多了,我甘拜下风,甘拜下风!我这就将方子给改一改,马上就去给病人下药。”

“等等。”陈争忽然开口说。

“怎么了,还有什么不妥么?”王教授连忙问。

“这个方子倒也没什么不妥,我刚刚说的,只是在你这个方子上加以改良,不过若说有效,确实不如一个古方更好。”

“哦?有类似的古方?”

陈争点了点头:“这个古方出自《妇人婴儿方》,有专门的记载,虽然说我们不能全按古方,必须有所创新,可古方之中的精华,还是一定要传承下去的,只有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才能谈创新。而对于这例百日咳的病情,我看还是这个古方最为合适。”

“那是什么样的古方?”王教授等不急问道。

“方用天竺子、百部、天将壳、桔梗、白前、炙紫菀各30克,制半夏、腊梅花、甘草各15克煎水,加入蜂蜜30克,浓缩成膏。每次用温开水冲服1匙,每日3次,数日必定见效。”

陈争一边说,王教授连忙拿出纸笔,记录下来。

等陈争说完了,王教授又回头仔细看了好几遍,越看越觉得这个方子越是精妙。

“这简直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智慧没想到我学了这么多年中医,竟然还有我没有看到过的古方,竟然”王教授说着说着,忽然打住,转眼看向陈争,一脸震惊地问:“等等,你说这个古方出自哪里?”

“妇人婴儿方。”陈争再一次回答说。

刚刚王教授是太过专注药方本身,却忽略了出处,此时才来得及震惊:“《妇人婴儿方》?难道是《汉书》所提到过的那本《妇人婴儿方》?这本书不是早就已经失传了么?”

“正是这本。”陈争笑了笑:“也许外界失传了吧,不过在我的师门中却被保留了下来,上面有很多妇科以及儿科的验方,十分有用。”

王教授嘴巴足够吞得下一只鸡蛋:“小先生,你有师门?你的师门有这么悠久的历史?”

“我的师门的确历史悠久,其实我的师门是道门中的一支,王教授您也应该知道,在古代的时候十道九医,而我的师门又是专门研究玄学五术的,保留下来了一些古代书籍,不足为怪。”陈争笑了笑说。

第43章达者为师

“这本《妇人婴儿方》,能不能”

王教授本来想说能不能借我看看,但又一想,自己这么说似乎有点唐突。

想来可知,这本书是何等的珍贵?而且早已经失传,如今只有这么一份孤本,被人家师门传承,又岂是能随随便便就借给外人看的?

这要是放在古代,自己窥探人家师门之秘,可是很严重的事情。

因此话都到了嘴边,却又吞了回去。

“王教授,你说能不能什么?”陈争问:“你是不是想看看这本书?”

“没,没”王教授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表情尴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